第138章 长寿文明-《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更具体一些,这次双方文明的理论交流,就是局限在物理基础理论和数学这个领域上。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文明发展可以说至关重要。

  只有基础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文明才能够真正长久发展下去。

  但仅仅只是基础领域的互相交流,又不足以让两个文明技术领域太快实现直接突破。

  这也是双方文明一致将这首次会面的合作交流,选择在这方面的原因。

  而对于双方物理领域和数学领域的交流,

  人联和负熵研究院这边可以说是比较期待的。

  在这件事情上,

  其实显然是人类文明更占便宜的。

  或许因为秦裕的存在,人类文明在航行速度上,短时间内追赶上了斯托文明,

  斯托文明现在即便突然暴起,要对人类文明发起袭击,恐怕也很难将人类文明彻底终结,

  人类文明怎么着也能够从斯托文明身上撕下一块肉。

  但,在各学科的理论研究上,理论基础上,

  斯托文明大概率都比人类文明更加完善,更加领先许多。

  一是,显而易见的,斯托文明按照斯托文明的标准,进入到恒星级文明的时间要更长很多,

  有着更长的理论研究历史,也有着更长的理论研究时间。

  二是,

  人类文明目前的物理和数学,都是人类文明独自发展起来的。

  而斯托文明,此前已经遭遇过多个文明,只要和那些文明进行了交流,理论知识的交流交换都是不可避免的。

  多个文明的理论知识对照研究下,斯托文明现在各学科理论知识注定比人类文明完善。

  不过,

  斯托文明能够答应,自然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对斯托文明一点都不亏。

  人类文明再怎么说也已经是恒星级文明,在相应理论研究上,多少都会有独到之处。

  对于两个此前从未有过交流,各自发展到恒星级的文明来说,

  或许在数学上,在物理上,

  一方文明迟迟未曾解决的问题,在另一方文明那里,早就已经被解决。

  一方文明迟迟没有能够验证的猜想,在另一方文明那里,早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两个文明的智慧种族之间,思维上必然有着明显的差异,

  可能各自都有自己的思维死角,在遭遇到另外一个文明时,思维死角的存在都可能难以方向,

  可能对于斯托文明来说,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过的领域,在人类文明这边都已经发展出一整套理论,

  反之亦然。

  宇宙中,两个陌生文明想要达成合作和交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天然缺乏的信任基础,让双方文明的交流存在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但一旦达成交流和合作,收益也是巨大的。

  弥补各自理论,各自思维中的不足,就是最大的收益。

  一下就能够获得另外一个文明掌握的,自己文明未曾掌握领域的大量知识和崭新理论。

  哪怕是因为发展的先后,自身理论的完善程度,

  人类文明能够从斯托文明身上获得东西更多一些,

  斯托文明能够从人类文明这里得到的少一些,

  但对于双方文明来说,这依旧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因为双方实际付出去的知识,又不会因为另外一个文明掌握了,自己文明掌握的知识就消失了,

  最后的结果注定是,两个文明达成交流领域的理论发展,都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双方在物理和数学理论领域的交流深入,双方文明都有机会,实现一次数学和物理领域的理论大发展。

  ……

  这一次,双方初步会面,

  也就是第一次,物理和数学领域的初步交流。

  在斯托文明代表团,跟随着人类文明代表团,进入到这座星际城市的高校过后,

  首先,还是进行了简单的参观。

  斯托文明代表团也在这里,看到了这座城市中,更多人类个体,

  这些高校的学生,倒是没有因为斯托文明代表团的到来完全疏散。

  不过,有智能授课机器人的约束,倒也没有人一窝蜂的涌上来,

  只是看到和人类文明代表团一起从旁边走过的斯托文明代表团,

  原本在人工湖边,草坪上,绿荫上,听着智能授课机器人授课的高校学生们,

  难免朝着斯托文明代表团投来有些好奇的目光。

  对于斯托文明的到来,人们的情绪是有些复杂的。

  紧张,期待,都有。

  紧张自然是因为不确定性和未知。

  期待,则是期待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能够给人类文明带来科技的快速发展,甚至科技大爆发。

  这对于两个文明的交流来说,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

  毕竟斯托文明现在也未曾对人类文明表达出来什么敌意,

  所以,此刻看到斯托文明代表团的高校学生们,也没有什么敌意。

  甚至不少人,可能单纯就是对斯托文明个体的外观有些好奇。

  “那就你们教育体系中的授课机器人吗?”

  斯托文明的斯厄斯以及代表团中其他成员,对于高校学生本身没有多么感兴趣,

  倒是对于一个个学生旁边跟着的授课机器人很感兴趣。

  “是的,尊重我们教育研究院制定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式,由授课机器人给每个学生完成着授课任务。”

  “他们每个个体,需要多久才能够完成受教育?进入到社会工作?”

  “分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学生的天赋,如果天赋比较好,可能能够在他们三十岁之前,离开教育体系。”

  “最多的,应该是在四十岁之前,完成受教育。”

  人类文明代表团给出了一个回答,

  然后人类文明代表团的邱以明教授趁着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

  “斯厄斯阁下,斯托文明也是类似的知识传承方式吗?”

  “我们也有类似的受教育机构……如果是进入研究机构,斯托文明个体,在脱离受教育的年龄,可能比人类文明要大一些…八十岁左右,才会离开。”

  “斯厄斯阁下,我们能否问一下,斯托文明个体的寿命是多少?”

  “斯托文明个体的寿命普遍在五百多年,长寿者能够达到近八百岁。”

  这个时间,是已经由智能翻译装置转换翻译过的,就是人类文明认知中的时间。

  听到这个回答,人类文明代表团这边都顿了一下。

  长寿者近八百岁,哪怕是对于人类文明目前人均一百八十岁的寿命来说,也有点夸张了。

  甚至不说八百岁了,甚至五百多岁,人类文明五百年前,似乎才刚进入工业时代?

  似乎这也更让人有些理解,

  斯托文明为什么能够花费人类文明认知中,过分漫长的时间,转道来和人类文明接触。

  “斯托文明个体的寿命,比人类文明要漫长很多。”

  人类文明代表团倒也没有隐瞒这个信息。

  “我们文明过去的寿命未必有人类文明那样漫长,这是我们在漫长迁徙途中,随着技术发展,逐渐增长起来的寿命,‘决策者’也认为,我们在迁徙过程中,有这样增加寿命的必要。”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