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智脑计划-《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这是首批试制出来的碳基芯片中的一枚,制程是十纳米。”

  “研究所目前给它的名字就是碳基-1芯片。”

  “得益于碳基芯片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区别于过往硅基芯片的理论设计,在同等功率下,碳基-1芯片的性能大概是目前最先进硅基芯片性能的六十余倍。”

  “在算力中心的建设上,根据碳基芯片的性能和特性,针对性调整算力中心的架构的话,还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碳基芯片的性能优势。”

  在第一片符合预期的碳基芯片完成制造过后,

  仅次日,秦裕已经见过几面的,这个时代的那位老领导,自然再到访了负熵研究院。

  此刻,小会议室里,

  秦裕,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陶振辉,这位老领导三人都在。

  听着秦裕简单的叙述,这位老领导看着就摆在面前的,那枚封装好的碳基芯片,也没有上手触摸,但目光也许久未曾挪开。

  他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太专业的东西他也无法轻易理解,

  但简单的性能对比,他还是能够听懂的。

  “当然,在目前智能机械,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更换碳基芯片之后,受硬件算力提升的影响,智能程度也会一定程度提高,对于算力中心的需要也会降低。”

  算力中心的大量建设,本质上是一个妥协方案,

  是智能时代到来之后,为解决大量智能装置算力需要的过渡方案。

  如果这些智能设备自己搭载的算力芯片本身就能够完美运行智能程序的话,

  算力中心也就只需要用作区域智能装置协作,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算力中心了。

  听着秦裕说完了过后,

  这位老领导望着这枚碳基芯片,都再停顿了一会儿,

  才长长吐了口气,然后半是感慨,半是赞叹地说道,

  “秦院士,你们这个碳基芯片可真是太及时了啊。”

  “我这些天,听着说这缺算力,那缺算力,听着我都要有些头疼了。”

  老领导这句话是笑着说的,

  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这种烦恼意味着,华国范围内的生产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暴增。

  “秦院士,我要替所有人谢谢您啊。继通用人工智能之后,您可是又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老领导由衷地对秦裕说道,

  “也要恭喜您和信息去噪研究所啊,你们再次创造了历史。如果说通用人工智能给咱们开启了生产力暴增的时代,”

  “那这个碳基芯片,可就稳固了智能时代的存在,保证了咱们长期的生产力增长。”

  “您过奖了,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研究。”

  秦裕应了一句。

  对于碳基芯片的实现,

  秦裕也是挺高兴的。

  毕竟这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朝着他想要的模样,再走进了一步,

  这种雕琢着文明的成就感,还是很让人觉得有意思的。

  至于这项研究成果会给他带来的荣誉,

  即便只算这一世,对于通用人工智能之父,智能时代之父来说,

  也也不太算什么。

  “……秦院士,我想知道。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十纳米的碳基芯片,大概什么时候才能够投入量产?”

  交流重新回到正题,这位老领导再问起一些关键问题,

  “就目前实验室制造碳基芯片的流程来说,进入批量生产可能还需要一些工艺改进。工艺改进可能还要几个月时间吧。”

  “工艺改进之后,在智能机械的参与下,形成类似其他领域工业规模扩张一样的滚雪球效果,批量生产,满足目前的算力需要,应该还是很快的。”

  秦裕看了看这位老领导,也直接给出了回答,

  “批量生产之后的成本,短期内可能比之前的硅基芯片略高,但不会比提升的性能比例更高。长期来看,成本应该会低于之前的硅基芯片。”

  “那,秦院士,我们就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了。信息去噪研究所,还有秦院士您,还有什么需要吗?我们都可以想办法为你们协调。”

  秦裕摇了摇头,

  “暂时没有其他需要了。”

  这段时间里,信息去噪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上面一直都在提供,

  秦裕本人也不缺什么。

  老领导点了点头,也没有再就这个问题多说。

  只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重新看向了那枚碳基芯片。

  “秦院士,还有个问题,可能需要咨询您。”

  “先前,在通用人工智能诞生之后,您有提到,更进一步强人工智能的诞生,可能是受限于算力技术的限制。”

  “现在,在您的带领下,算力技术已经实现了一次飞跃。那关于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秦院士您是否也已经有了一些思路?”

  听着这个问题,

  秦裕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

  “此前的通用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满足了强人工智能诞生的需要,只是算力技术的瓶颈限制住了它的发挥。”

  “算力技术突破之后,相当于补足了强人工智能诞生的最后一块拼图。理论上来说,我们已经有了诞生强人工智能的所有前提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着秦裕的话,

  这位老领导似乎是在思考了一阵,

  “秦院士,那这个强人工智能对比目前的通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具体应该是在?”

  “文明级别的工业生产体系协作,整个社会智能化运转的协作,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的智能化协作,应该能够辅助对整个文明发展的规划。”

  “具体某个终端,某台智能设备,智能机械,智能机器人上,依旧搭载012智能程序负责运转就行了。强人工智能不用负责这些,但这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和运转的协作,由这个强人工智能来负责。”

  秦裕其实也能够想到老领导等人在想什么,不过还是很坦然直接这么回答道,

  “乐观的情况下,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生产需要都可以通过终端智能,再传递到强人工智能这里,然后由强人工智能,分发到相关的终端生产智能直接负责生产。”

  听着秦裕的话,这位老领导再沉吟了一阵,

  “秦院士,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我也相信,这样的文明,能够相当高效的运转。”

  “但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有人能够控制这个强人工智能,基本就相当于直接控制了整个文明的生产和运转。”

  “秦院士,我可能有一个冒犯的问题,需要询问您。”

  “如果这样一个强人工智能诞生,它的最高权限,会在谁的手里?”

  这是强人工智能的应用过程中,似乎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

  无关乎这位老领导或者其他人是否信任秦裕这个人工智能之父。

  如果想要强人工智能发挥足够的作用,

  那就需要这个强人工智能接管相当多领域的生产和运转。

  但是强人工智能介入太多领域之后,就不可避免让人有些忧心安全的问题。

  这和之前的通用人工智能,智能程序还有些不一样。

  虽然各智能程序能够通过一定方式协调运转,

  但本质上,各智能程序分布在不同的机体内,智能机械内,智能工厂内,

  它可以和其他智能程序联系,但没有办法对其他智能程序进行控制。

  但强人工智能不一样,

  未来,大概率它会统筹整个人类文明的生产活动和社会运转,

  如果由它来控制整个人类文明的生产和运转,

  那,谁来控制它?

  此外,

  即便强人工智能依旧没有意识,

  但它是否会出现主动伤害人类的行为呢?

  这和有没有意识,其实可没有多大的关系。

  “……强人工智能也只是一种人工智能,并不是一种‘神’。”

  秦裕没有直接老领导的这个问题,

  只是如同陈述般,说着强人工智能的一些信息,

  “虽然的它的智能程度会比目前的通用人工智能更高,但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支持它运转的算力更加强大。”

  “本质上,只是相当于将之前一定区域内的通用人工智能协作能力,拔高到了更大的范围。”

  “和此前的通用人工智能,智能程序一样,它对于现实的干涉,都是需要硬件支持以及接口支持的。”

  “它并没有那么强大,在接入整个文明生产体系之后,它也就只能够负责整个生产体系的协作,生产本身依旧是各区域的工业生产集群来完成的。”

  “它事实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决定整个生产体系怎么运转。在没有命令出现时,它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它天然就只能转达命令,生产不了命令。”

  秦裕算是解答了一下强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这段话,秦裕说得是实话。

  智能生命是什么情况情绪不知道,

  但强人工智能,并没有强得跟主宰一切一样。

  但对于这位老领导的问题,

  秦裕实际上就只回答了一半。

  关于强人工智能最高权限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秦裕也回答不了。

  或者说,怎么回答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作为强人工智能之父,

  他如果想要利用强人工智能在人类文明中的运转做点什么的话,

  实际上也压根用不上什么最高权限。

  他现在是怎么创造强人工智能的,自然也能够怎么对它进行修改。

  “我知道了,谢谢秦院士你的解答。”

  看着秦裕,这位老领导最后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追问这个问题。

  而之所以不再追问,

  一方面是秦裕的回答,事实上的确解答了一些疑虑,

  一方面其实和秦裕的回答关系不大。

  社会集体抚养普及的情况下,

  决定了秦裕即便是个野心家,对于人类文明整体来说其实也无所谓,

  只要秦裕不反人类就行了。

  再简单聊了两句过后,

  秦裕和这位老领导的这次交流,也就结束了。

  ……

  同一年。

  负熵研究院负责人陶振辉退休。

  同样,毫无意外的,秦裕接手了负熵研究院负责人的位置。

  这还是这些年来,第一次,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由非011研究所出身的人接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前,自负熵研究院的创立开始,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基本一直都是在011研究所内传递。

  不过,显然,对于此刻秦裕接手这个岗位,

  负熵研究院上下一众研究员都没有什么意见。

  相反,一众研究员们基本都感觉到振奋。

  虽然过去这些年,负熵研究院从未真正衰落,

  但此刻,又一位注定历史留名的伟大科研工作者重新接手负熵研究院,

  还是让一众研究员们感觉,伟大的负熵研究院从此刻开始,再次回到了它原本的位置!

  而对于秦裕来说,

  也算是时隔这么些年,重新回到了原本的位置。

  这个负责人的位置本身,对秦裕倒是没有什么。

  只不过,偶尔还是感觉,有些跨越了时光的恍惚。

  这一年,

  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依旧叫秦裕,

  但曾经传奇生命科学领域学者旁边那些熟悉的面孔,早已经作古。

  按照过往这些年,

  负熵研究院内自然而然形成的传统,

  秦裕在接手负熵研究院负责人的位置过后,

  去负熵研究院创始人的墓前,拜祭了下。

  时隔这么些年,再看到自己的‘坟墓’,

  秦裕也很难形容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

  不过,这终究也就是段插曲。

  ……

  时间,很快来到了这一年的11月。

  就如同先前秦裕预估的那样,

  在第一批碳基芯片完成制造过后,后续的工艺改进就已经很简单了。

  在智能机械的辅助下,

  第一条碳基芯片产线,就在次年的新年到来之前,完成了组建和首批生产。

  按照计划,

  信息去噪研究所,

  将利用此后生产的一批批碳基芯片,

  建造第一座碳基芯片搭建的算力中心,

  算是为之后碳基芯片算力中心找一个更加合适的架构方式的同时,

  也为强人工智能的孕育,踏出第一步。

  之后,整个华国范围内新建的算力中心,也都将作为这个强人工智能运转的算力支持的一部分。

  对于这个强人工智能,

  信息去噪研究所和秦裕倒是没有取一个专门的名字。

  只是为这个强人工智能普及的计划,取了个名字,就叫‘智脑计划’。

  ‘智脑计划’就如同先前秦裕同那位老领导说得那样,

  将负责各区域各智能生产工厂之间的协调,

  最终由‘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来打通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协作,打通生产链条中的上下游。

  统一各生产链中上下游的协作。

  最终的目标,肯定还是将整个工业体系不同行业的生产,跨越地域空间的,在宏观上,整合成一个超级工厂。

  理论上,任何目前生产技术允许的东西,都应该能够在这个‘超级工厂’里得到及时响应。

  不过就目前来说,

  “智脑计划”还在起步阶段,

  除了需要的算力支持还不够以外,录入整个工业体系中不同生产链的相关数据,整合在同一个体系框架下,都需要一些时间。

  与此同时,

  负熵研究院外,

  关于碳基芯片新突破的消息,

  自然也由华新社,总台新闻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据悉,我国相关研究所,在秦裕院士的带领下,首次完成了十纳米级碳基芯片的研制。”

  “碳基芯片远优于目前主流硅基芯片,我国在算力技术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碳基芯片的诞生,将为我们踏入全智能时代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助力。”

  人们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自然是激动的。

  对于此刻的每一个人们来说,自然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越快越好。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