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再获认可-《官途:我有通天背景却从科员干起》

  张敏的提议也算稳妥,宋卿暂时将这个想法放下。

  现在还是要想一切办法获得各个部委的支持。

  还好,下午4点左右,他终于收到了林雅雯的电话。

  告诉他已经联系到了那两司机,晚上他会约出两人,一同吃个饭。

  “林姐,大恩不言谢!”宋卿真心感谢一句。

  “少来,先准备准备吧,到时见!”

  随即给他发来一个地址。

  简单梳理了一下思路,又想了想可能对方问到的问题。

  下午5点半,他还是提前来到科技部附近的一家内部接待餐厅。

  比起外面酒店的奢华,这里低调了不少。

  在服务员的带领下,他走进一个名为“松竹”的包间。

  包间内,林雅雯比他都早一步到来。

  看着他表情,林雅雯笑道:“咱大书记还有紧张的时候啊!”

  “唉,如果是自己的事还真无所谓,但这关系到北江的未来,不紧张才是假的!”

  宋卿苦笑一句。

  “没事,都是两位好哥哥。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准得给我些面子!”

  说话间,两位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一同进入。

  “宋卿,这位是高新技术司的赵东来司长,这位是资源与环境技术司的吴启明副司长。”

  “两位,这是我的好弟弟,能力卓越,华夏最年轻的市委书记!”

  林雅雯上前帮着三人介绍,明显帮着宋卿帮衬不少!

  “赵司长,吴司长,非常感谢二位领导百忙之中指导工作!”

  宋卿立刻上前恭敬与两人握手。

  一通寒暄,四人落座,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进入主题。

  “雅雯已经把北江的初步构想跟我们提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吧。”

  夸了一句宋卿年轻有为,赵东来直接开口。

  宋卿知道,在这些掌握着国家科技命脉的司长面前,空谈战略和困难肯定不行,必须拿出可行的切入点。

  他先从最迫切的北江化工入手。

  “吴司长,北江化工现在的困境,可以说是东北很多传统化工厂的缩影。”

  “设备老化,能耗比行业先进水平高出近30%,环保压力巨大,已经到了不转就死的地步。”

  他打开随身带来的平板电脑,调出几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初步数据。

  “如果简单关停,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

  “我们希望能借助部里的‘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专项,引入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比如,我们了解到有一种新型催化氧化技术,能有效处理我们高浓度有机废水,同时回收热能……”

  这些都是他与市里主要部门刚刚要来的数据资料,结合林雅雯提供的信息恶补而来。

  “宋书记是做足功课有备而来啊!”

  吴启明赞许一句,哈哈大笑。

  “你提到的这个技术,我们专项里确实有支持,也有成功案例。难点在于初始投资和后续的技术适配、人员培训。你们有决心啃这块硬骨头?”

  “决心必须有!”

  “我们已经开始内部盘活资产,同时也在寻求多元化资金支持。”

  “只要部里能在技术和标准上给予指引,帮我们对接可靠的科研团队,北江化工愿意做这个‘试验田’,为咱华夏同类企业的转型蹚一条路出来!”

  “好!”

  吴启明轻拍双手,

  “有你们这个态度,事情就成了一半。回头我让专项办的同志跟你具体对接。”

  化工转型的议题初步达成共识,宋卿顺势将话题引向另一个方向。

  “赵司长,吴司长,传统产业要升级,但北江的未来,更需要新质生产力。”

  他切换了平板的页面,展现出长白山的壮丽景色和一些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图片。

  “这是我们北江最大的生态宝库——长白山。我们思考,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旅游景点。它独特的寒冷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本身就是极其宝贵的科研资源。”

  他抛出了与林雅雯讨论后深化的构想:

  “第一,我们想依托长白山极寒气候,申请建设国家级寒地汽车测试中心,特别是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整车耐寒性、智能网联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测试。”

  又补充一句:“这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北江拥有国内不可多得的天然测试场。”

  “第二,长白山的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我们希望能与部里的生物中心合作,建立长白山特色资源生物医药研发平台,聚焦于创新药物的前期研发和转化。”

  “新能源汽车的寒地测试--这个切入点很独特,也很有必要。”

  赵司长沉吟道,“目前国内具备完整寒地测试条件的场地确实稀缺。你们有这个基础吗?”

  “我们有北江汽车厂的老厂区和新规划的配套土地,基础设施骨架还在。”

  宋卿坦然回答,“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决心和区位优势。如果部里能认可并给予‘国家级’的牌子,在技术标准和初期建设上予以指导,我们有信心吸引国内外的车企和研发机构入驻,将其打造成一个开放共享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看两人被他这个提议吸引,他随即又抛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愿景:

  “这不仅仅是北江的项目,更是补齐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与全环境测试能力的关键一环。北江愿意为国家战略承担这个节点功能。”

  这番话,将北江的需求完美地嵌入了国家产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

  赵东来与吴启明交换了一个眼神,微微点头。

  “宋书记,你这个思路,跳出了单纯要项目、要资金的层面,是在谋划一个产业生态。”

  赵东来笑道,“高新技术司这边,可以对‘寒地测试与应用’这个方向进行专题研究,如果你们的方案成熟,可以考虑纳入我们下一步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布局。”

  “来,光说不练假把式!”

  林雅雯适时举起酒杯,笑道:“我提议,为我们未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功合作,碰一杯!”

  三人哈哈大笑,举杯共饮!

  这场酒局,四人并没有喝多少,基本上是围绕宋卿提出的几个议题进行细节沟通。

  足足两个小时,才气氛融洽的结束。

  送走两人,宋卿与林雅雯并肩向前。

  “行啊你,”林雅雯调侃道,“我看他俩差不多已经动心了。”

  “都是雅雯姐指点得好。”

  宋卿真心实意感谢,“没有你牵线搭桥和关键提醒,我还在省里那一亩三分地里打转呢。”

  “少拍马屁。”林雅雯笑着打断,“接下来就是细化方案,快速跟进。部里这边我会帮你盯着,你回去抓紧落实。”

  “明白!”

  宋卿做了个敬礼动作,引的林雅雯哈哈大笑,“你是市委书记啊,注意形象!”

  “切,京都扔下一块砖,随便就能砸中一个官员,我这市委书记在这里算个啥!”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起,取出一看,是康伟打来。

  “书记,刚得到消息,郑大川手下的人在频繁接触几位参与招标评审的专家组成员”

  “另外,阳光集团的私下调研,也好像有生面孔在外围跟随!”

  宋卿眼神一凛。

  “我知道了,今晚就回去。”

  挂掉电话,他转向林雅雯说道:

  “雅雯姐,北江那边有点情况,我得尽快赶回去。”

  “去吧,家里要紧。”林雅雯理解的点点头,“这边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