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自力更生-《官途:我有通天背景却从科员干起》

  省内两位大佬的考量与京都梁家的计划,宋卿根本不知。

  第二天一早。

  破天荒的,他沿着住所周边街道晨跑了半个小时。

  热汗微出,浑身也通透不少。

  只是偶尔经过的市民,不时投来怀疑的眼神,让他感觉还是有些脱离了群众!

  唉,职位越高,考虑的越多。

  他也只能一路跑向了政府大院。

  在食堂吃完早餐,回到办公室时不过7点半。

  昨天两个小时的思考,他初步有了一些想法。今天十点的研讨会,他想与经济相关部门好好商量一下。

  赵宗伟上班后又抱来一堆需要审阅的文件,直到9点40,他才从文件堆中抬起头。

  “不行,抽时间得和马书记聊聊,这市长一职该配得配!”

  宋卿心中苦笑一句。

  10点,他准备步入办公室不远的小会议室,几大部门领导已经早早到来。

  “宋书记!”

  “宋书记!”

  几人起身问好。

  摊摊手,宋卿示意大家全部坐到圆桌之上,“今天咱们就是一个闭门研讨会,不务虚只务实。大家也不用紧张,畅所欲言!”

  调子定的很低,再加上之前常委会上最后他讲的那番话,几位科局长随即放松下来不少。

  转头看了一眼正准备紧张记录的秘书赵宗峰,宋卿也笑道:“今天就叫个重点就行!讨论不出个结果,也不需要记录啦!”

  “哈-哈-哈-哈-”

  会场几人会心笑出了声!

  “先通报一件事!”宋卿打断大家的笑声,直接说道,“之前提到的发改委和科技部要来调研的工作可能会推迟!”

  “啊?!”

  在座这人都不由一阵惊呼,面面相觑。

  书记这句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可以理解为之前的准备基本白费!

  大家刚刚提起的干劲顿时有些松懈!

  常务副市长孙涛斗胆问道:“宋书记,什么情况啊?这……”

  看向对方,宋卿笑笑:“据我私人了解,有高层领导出面干预,提出了质疑!”

  面对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宋卿神色依旧平静。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一方面我会继续想办法争取沟通。另一方面咱们今天就要好好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依靠国家层面的支持,咱们也能发展起来。”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既然大家坐到了这里,今天就各抒己见,好好聊聊,想想办法吧。目标只有一个:盘活北江这盘棋!”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几位领导互相看了看,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宋卿并不着急,他看向财政局局长李默然,点名问道:

  “李局长,你管着钱袋子,最清楚家底。抛开向上级申请,咱们市本级财政,还有没有能腾挪、能激活的空间?”

  李默然沉吟片刻,谨慎开口:

  “书记,单纯靠财政输血肯定不行。不过……如果我们转换思路,盘活存量资产,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哦?详细说说!”宋卿鼓励一句。

  李默然刚刚让任,宋卿直接点他的名也是想让这位新官也点点他的三把火,顺便看看他的水平。

  “各个局委、区县手里都有不少闲置的办公楼、旧厂房,这些资产在账上几乎是沉睡的。”

  李默然试探说道,“如果能进行一次全市范围的清查整合,通过租赁、出售或者作价入股的方式,或许能筹集到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

  “好!”

  宋卿立刻肯定一句,这一点也是他昨晚想出来的一个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盘活存量,变死物为活钱。这件事,就请李局长牵头,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

  看到宋卿今天的神色,李默然的发言直接受到他的表扬。

  发改委马主任也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书记,李局长的想法给我提了个醒。我们除了盘活固定资产,是不是也可以在‘政策’上做文章?”

  “既然国家级试点暂时批不下来,我们能不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打造一个‘北江政策特区’?”

  见宋卿微微点头,他继续说道,“反正已经有阳光集团和香江的霍氏进入,咱们在土地、税收、审批上拿出最大的诚意,用极致的营商环境,来吸引南方的‘凤凰’过来落户?”

  “南下招商?”

  常务副市长孙涛接过话头,眼神一亮,

  “马主任这个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他看向宋卿直言:“宋书记您在莞城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我们是不是可以主动出击,组织一支精干的招商队伍,去南粤,特别是莞城,进行精准对接?”

  “他们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必然有需要转移的优质产能,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在宋卿的鼓励下,会场的气氛逐渐热络起来。

  工信局局长刘栋适时补充:“孙市长说得对!我们还可以重点包装一批项目。”

  “比如,把北江化工的环保升级项目,单独拿出来,去吸引专业的环保科技公司;把汽车厂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打包,寻找战略投资者。”

  “这样是不是比空泛地谈合作,更有吸引力。”

  “几位领导的想法都很好,但我担心一点,”

  另一位副市长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北江的基础条件毕竟不如南方,单靠政策和项目,对顶尖资本的吸引力够吗?能不能让他们更有信心?”

  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会场再次安静了一些。

  宋卿知道,抛出他另一个想法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循着这位副市长的担忧,引导说道:

  “王市长的担心很实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给投资者更强的信心,让他们看到我们北江的决心,并且能共享发展成果呢?”

  “有没有一种机制,能把政府、市场和企业更紧密地绑在一起?”

  又是一阵沉默,宋卿倒是不急,反而打破惯例,主动给他们一人扔去一支烟。

  “呵呵,说好,今天就这一次啊!正常开会继续禁烟!”还顺便开起了玩笑。

  会场中一众官员更加放松,不过宋卿提出的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书记,各位领导,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此时,刚刚就任开发区副主任的康伟站了起来。宋卿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让他继续说下去。

  “宋书记,您在南粤期间不是主导成立过一支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发展基金吗?”

  “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思路也拿到北江。政府出一部分钱作为引导和增信,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来,由专业的人来管理和投资。”

  “这样,既解决了钱的问题,也引入了市场的眼光和机制。”

  果然,自己的秘书还是懂自己。

  看来康伟说是向他学习,还真在暗地里下了不少功夫。

  “基金!”

  马主任一拍桌子,

  “这个想法好!这叫‘四两拨千斤’,用我们的‘小钱’引动市场的‘大钱’!”

  宋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他的想法在大家的讨论中得以展现。

  他站起身来,总结说道:

  “李局长的‘盘活家底’,马主任和孙市长的‘南下借力’、‘政策引流’,刘市长的‘项目包装’,还有康伟同志提出的‘市场基金’……看,这不就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吗?”

  “盘活家底解决启动资金,南下招商和政策优化解决项目和环境,市场基金则解决持续输血的机制问题!”

  “这条自力更生的路子,不是在座的诸位一起想出来的吗?”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脸上都露出了兴奋和恍然。

  答案就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就这么产生了!

  看到众人精气神提升不少,信心也随之起来。

  宋卿当即部署:

  “好!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方向,立刻行动起来!”

  “李局长牵头资产盘活方案;马主任、孙市长负责筹备南下招商和制定优化政策清单;康主任,你重点研究母基金的设立方案和可行性。一周后,我要看到初步方案!”

  “是!”

  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pS:这一章内容长了点。没办法,在哪个环节打断都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