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第二道懿旨-《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赵烈文一撩裙摆。端坐在桌案前。

  他手握狼毫笔,曾国荃竟然亲自磨墨,赵烈文饱蘸墨水,斟字酌句,运笔如飞,很快就草拟了一封奏折。

  书写完毕,他将奏折递给曾国藩兄弟二人看过。

  曾国藩见上面写的从伪天王府中抢出9821两银子,“噗嗤”一声,他竟然笑了。

  他抚须点头道:“烈文这个数字很好,一字不用改,就这样吧。”

  看着曾国藩十分满意。

  赵烈文这才松了一口气。

  等到湘军在城内大肆掠夺了一番后。

  曾国藩从中归拢了三万两白银。

  他看着珠光宝气的宝物,上面还带着鲜血。

  他打眼看去,将其中一枚带血的象牙戒指取了出来。

  又将一柄金光灿灿的楠木折扇也取了出来。

  他对亲兵吩咐道:“将这两物都给我拾掇干净了。”

  “是”

  看着亲兵将剩下的宝箱都搬了下去。

  曾国藩这才在忠王府大厅再次召见了李莲英。

  李莲英再一次遇到曾国藩。

  他看着厅内停靠的几口大箱子。

  曾国藩命人将箱子揭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三万两白银。

  见银子上面还带着殷红的血渍,李莲英差一点没吐出来。

  他问道:“曾帅,这是?”

  曾国藩哈哈一笑。

  “这是从城内抢的,当然还沾着血。不过不打紧,银子是花的,带点血不碍事。你也看到了,伪天王府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不过李公公不远千里来宣旨,也是苦差事,加之安总官总为江浙的战事劳心费神,我自然要尽些地主之谊。这些银子我会派人护送北上,到山东、天津时,路过银号,可以换成银票。另外,我还有两样宝物想送。”

  一听有宝物相送。

  李莲英马上掩嘴奸笑了几声。

  “曾帅出手果然大方,我替安总管谢谢您了。”

  曾国藩微微一笑。

  他“啪啪”拍了两掌,命人将一个托盘呈了上来,看着托盘上如若无物。

  李莲英神经都绷紧了。

  他抿着茶,不动声色的等待着。

  当亲兵将上面的绸布揭去后。

  李莲英眼睛睁得滚圆。

  他起身走上前去。

  看着泛着莹莹白光的象牙扳指。

  他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是象牙扳指?”

  曾国藩一边品着茶,一边点了点头。

  李莲英爱不释手的摸了两下,入手冰凉,温润无比。

  他不仅赞不绝口。

  “好宝贝,果然好宝贝。”

  再看旁边的一把金光灿灿的折扇。

  尽管他见多识广,但也对制作材料和工艺惊叹不已。

  他小心翼翼的将折扇拿在手中。

  将扇面徐徐打开,看着上面镂空雕琢的金凤,轻轻问道:“这是什么材质?”

  赵烈文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

  还是解释道:“金丝楠木的。”

  “金丝楠木的扇子,真是奇物。”

  说完,他竟然扇了两下。

  李莲英夸张地说道:“这真是宝物,一扇之下,顿感暑热立消。但是我以为这两样送给安大总管最好。大总管最是喜欢这些稀奇玩意儿。”

  曾国藩笑了笑。

  当即给赵烈文使了一个眼色。

  赵烈文会意,马上去另一个房间,精挑细选之下,将一杆金杆玉嘴的烟袋取了过来。

  曾国藩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这件宝物算我个人赠给公公的了。”

  李莲英双手将烟袋取过。

  他毫不掩饰的嘿嘿一笑。

  “这……这也太贵重了,小的多谢中堂大人赏赐。小的一定回去替大人多多美言。若是有机会见到佛爷,自然也要将大人如何破开金陵城的事情大肆宣讲一遍。”

  李莲英偷瞄了一眼曾国藩。

  曾国藩三角小眼转了转。

  一副苦瓜脸似的对其说道:“那就有劳公公了。至于失当之处,让伪忠王李秀成和伪幼天王脱出众围之事,我也是痛心疾首。但都是那个李臣典无能,以至让二人漏网。我已经准备好了奏折,准备将折子奏报给西太后。”

  李莲英聪明绝顶,他哪里不知道这是曾国藩在推卸责任。

  还让他帮着隐瞒。

  他收了礼物,所谓拿人手短。

  对此,他早已经是轻车熟路。

  他假装有些为难地说道:“这个……还要奏请大总管在太后面前据实相告了。李臣典这个蠢货真是罪该万死,可惜死在于长毛的反击中,真是太便宜他了。不然逮到京师,必然将其枭首西市。”

  就在曾国藩将此事抹平后。

  一位亲兵又风风火火的前来奏报。

  来人跪地奏报道:“大帅,宫里又来人了。”

  曾国藩与李莲英互望了一眼,着实吃了一惊。

  他和李莲英一同站起身来。

  曾国藩凝眉问道:“宫里不是派李公公前来宣旨了吗?怎么又来了懿旨?”

  小兵俯首说道:“小的也不知。”

  “有请。”曾国藩哪里敢抗命。

  “是”

  看着亲兵下去后。

  不大一会,亲兵引着一位身穿黄色道袍的公公走了进来。

  李莲英一看是内务府常随太监刘诚印,也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地位仅次于安德海。

  于是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原来是刘公公来到,真是巧的很。”

  刘诚印也还礼道:“咱们都是伺候佛爷的,就不必这么客气了。”

  曾国藩见是大太监刘诚印来到。

  他赶快走下台阶。

  迎了上去。

  看着装束奇怪的刘诚印。

  曾国藩保忙问道:“刘公公远来辛苦,不知为何没有穿宫里的官服?”

  刘诚印哈哈一笑。

  “对不起了,曾中堂,我这人素来闲散,如今已皈依道教。你看我这拂尘一甩,是不是如出一辙。”

  说完,他将拂尘一甩,白丝如瀑,他乍然看去,见刘诚印面色红润,果然有些仙风道骨。

  看到刘诚印幽默风趣的话语。

  他也跟着发出一声爽朗的笑声。

  接着他大手一摆。

  说道:“刘公公请坐。”

  曾国藩又对门口的亲兵吩咐了一声。

  “看茶。”

  刘诚印赶快摆手说道:“不了,曾中堂,我此次出宫乃是有重大事情相告,马上就要返回宫里。”

  曾国藩闻言一愣。

  “那西太后到底是何事?”

  刘诚印赶快将懿旨从袖口取出。

  曾国藩再次跪倒,匍匐于地。

  刘诚印当即宣读道:“……西北战事紧急,发匪逆首石达开随时有东进和南下的企图,如果金陵已经收复,湘军应该立即奔赴江西、湖广,抵御石逆东进和南下。另外,宣曾国藩速速进京,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