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傀儡皇帝-《清宫秘史十二章》

  溥仪虽为满洲国皇帝,实则是日本关东军手中的提线木偶。

  伪满洲国的军政大权,从一开始就和溥仪无关,日本人不会把枪杆子交到他手中。

  他的“统治”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溥仪在成为伪满洲国“执政者”后,(注意,最初他想在沈阳,也就是奉天称帝,暂时还没去长春)

  1932年3月10日,他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了秘密协议——“汤岗子温泉密约”。

  (密约是在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签订的,故命名)

  溥仪想要的军事权力,日本人岂能放手?

  “汤岗子温泉密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伪满洲国的治安维持及国防委以日军。

  2. 国防上所必需的铁路、港湾、水路、航空路的管理及新建均委以日本。

  3. 任命日本人为伪满洲国参议,中央、地方的官署也要任用日本人,他们的选任、解任需经关东军司令官的同意。

  4. 以上宗旨及规定是将来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的基础。

  另外,关东军通过设立“总务厅”作为伪满的实际统治核心,

  所有政策、法令均需经总务厅批准,溥仪的“御批”只是形式。

  1934年,溥仪被日本人指定在长春称帝时,关东军为他设计了“即位大典”,

  当时溥仪吃惊问,“登基大典难道不按祖制吗?”

  “陛下,你要顾全大局,满洲国首先是与日本合作的国家,要按符合日本的流程。”

  关东军严格规定仪式流程必须体现“日满一体”。

  他被迫穿着关东军指定的“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而非清朝皇帝的龙袍,

  甚至连祭天仪式都要加入对日本天照大神的供奉——这是日本试图从精神上同化东北民众的手段。

  溥仪虽不情愿,却只能照做。

  在日常政务中,溥仪的“决策权”被彻底架空。

  据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每次“国务会议”,

  关东军参谋长或总务厅长官都会提前将“议题”和“结论”告知他,他的任务只是“宣读”而已。

  1935年,他想任命自己的亲信郑孝胥为“国务总理”,

  却被关东军以“郑孝胥过于维护满洲利益”为由否决,最终换上了完全听命于日本的张景惠。

  (张景惠是张作霖的盟兄弟,此时成了汉奸)

  甚至溥仪私人生活也被关东军监视和安排。

  彼时,婉蓉因出轨和吸食鸦片,整天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溥仪对他厌恶至极,将其打入冷宫,其皇后之位形同虚设。

  日本人为了安插一名间谍,主动为溥仪介绍日本女性为妻子,

  而此时,溥仪的亲属给他介绍了一位女孩,此人就是谭玉玲。

  当时谭玉龄年仅17岁,出身于满族贵族家庭(原姓他他拉氏,后改姓谭),她正在北京某中学读书。

  溥仪见她长得温柔大方,说起话来细声细语,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因此一见钟情。

  基于此,溥仪回绝了关东军为他选日本女孩子的要求,

  他怕被日本女人监视和威胁到自身安全。

  1937年8月18日,溥仪在这个黄道吉日,隆重将谭玉玲迎娶进宫,

  封其为“祥贵人”,两人由此建立婚姻关系。

  谭玉龄的父亲谭庆林曾在清末担任过武官,家境属于中等,

  虽非顶级豪门,但有着一定的传统礼教背景。

  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关系较为和睦。

  她性格开朗,对溥仪也很体贴,成为溥仪在傀儡皇宫中,少数能给他慰藉的人之一。

  不过好景不长。

  1942年,谭玉龄突然病逝(死因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与日本关东军的干预有关),

  死时年仅22岁,溥仪对此十分悲痛。

  伪满宫廷内遍布关东军安插的“眼线”,其中最着名的是吉冈安直。

  吉冈几乎寸步不离溥仪,他的职责是“指导”溥仪的言行,

  小到日常饮食,大到外交活动,都必须经吉冈同意。

  溥仪曾想私下与前清旧臣会面,吉冈会直接闯入房间打断,理由是“防止无关人员干扰日满合作”。

  …………

  这样的日子,绝不是溥仪想要的,他始终抱有“恢复大清”的幻想,试图利用伪满的身份争取实际权力,

  “不行,我要反抗!”

  为此,溥仪进行过几次微弱的反抗,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尝试在1933年。

  当时伪满州国刚成立不久,溥仪想效仿清朝旧制,设立“宗人府”管理满族事务,试图拉拢前清遗老巩固自己的势力。

  关东军得知后,以“满洲国是五族协和的国家,不应突出满族”为由拒绝,

  还警告他“不得再提恢复清朝旧制的任何想法”。

  溥仪只能放弃,甚至不敢公开表达不满。

  第二次是1937年谭玉龄入宫后。

  谭玉龄是溥仪亲自挑选的“祥贵人”,两人感情较好,

  溥仪试图通过她身边的侍从传递一些自己的意见,绕开吉冈的监视。

  但关东军很快察觉,吉冈以“贵人身边不应有过多外人”为由,

  将谭玉龄的侍从全部换成关东军指派的人,

  甚至限制溥仪与谭玉龄的私下交流,甚至睡觉都受到监视。

  1942年,抑郁成疾谭玉龄病逝(有说法认为与关东军的暗中干预有关),溥仪悲痛欲绝,却连追查死因的勇气都没有。

  吉冈一句“贵人是因病去世,不应妄加揣测”,就让他彻底沉默。

  第三次反抗发生在1940年。

  当时日本为强化对伪满的控制,要求溥仪去日本“朝拜”,并带回日本天照大神的“神体”,

  供奉在伪满的“建国神庙”中,强迫东北民众祭祀。

  溥仪认为这是对自己“皇帝”身份的侮辱,私下对身边人抱怨“我成了日本神的傀儡”。

  他试图以“身体不适”推脱赴日,却被关东军强硬警告:“这是日满亲善的象征,陛下必须前往。”

  最终,他不仅被迫去日本朝拜,还在回国后发布《国本奠定诏书》,

  公开宣称“满洲国由日本天照大神所佑护”,彻底沦为日本精神殖民的工具。

  …………

  随着时间推移,溥仪逐渐认清自己的傀儡本质,

  “列祖列宗,溥仪对不住您们,在咱们龙兴之地,却无法光明正大祭祀,日本天照大神成了压制祖先的神器!”

  “呜呜呜……”哭!有什么用?

  1943年,他想提拔自己的亲弟弟溥杰担任伪满“禁卫旅”旅长,掌握一支亲信军队。

  关东军表面同意,却规定禁卫旅的军官,必须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人担任,

  且部队的训练、调动完全由关东军司令部指挥。

  溥杰上任后发现,自己连调动一个排的权力都没有,最终只能主动辞职。

  溥仪始终想摆脱日本人的控制。

  1940年,他秘密联系了萨尔瓦多的外交代表团人员,

  “各位大使先生,我就是囚禁的皇帝,我想自由,希望回去给你们的国王捎个信,我想逃往该国寻求政治庇护。”

  萨尔瓦多是中美洲北部的一个国家。

  1934年,成为了除日本外,第二个承认伪满洲国的国家。

  当时萨尔瓦多的总统是马丁内斯,他是一个沉迷于魔术和神秘主义者。

  三个月过后,听到使团人员的汇报,国王认为溥仪前往萨尔瓦多是上天的安排,

  便不顾与日本关系恶化的危险,答应了溥仪的请求。

  1941年10月,又有一批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到达新京(今长春),

  溥仪把逃亡计划告诉了一名伪满洲国禁卫队军官,

  “实不相瞒,我要逃亡萨尔瓦多,我看你忠诚可靠,

  打算让你的禁卫队护送我前往萨尔瓦多大使馆,你觉得如何?”

  这名队长一愣,马上镇定下来,“陛下之命,小的全力执行!”

  但没想到,伪满洲国禁卫队长早被日本关东军收买,那名军官向日本关东军告了密。

  日本人得知后,马上派出宪兵队驱逐了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的人员,

  还关闭了萨尔瓦多驻伪满洲国大使馆和数间贸易公司作为惩罚。

  从此,萨尔瓦多中断了与日本的外交关系。

  而溥仪则遭到了关东军的训斥,警告他以后不准在这样,否则……

  无奈,溥仪继续充当日本人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