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海上财富的六把钥匙-《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朱棣听完陈羽说的第一点,陷入到了极大的震撼当中。

  对啊,这样的‘借力打力,各个击破,以国治国’的办法。

  他为什么没有想到呢?

  要知道战胜外海国家的军队,这对大明来说不难。

  难的是接下来的治理工作。

  按照华夏历史上的例子,一般都是将他国百姓分批次迁徙到华夏腹地,慢慢同化。

  然后将华夏百姓迁徙到占领的地方。

  最终达到开疆扩土的效果。

  可是这样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时间太过漫长。

  而且中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这期间,如若不妥善安置他国百姓,很有可能激化矛盾,直接爆发冲突。

  这是朱棣能想到的在他国驻兵的办法。

  也就是占领。

  可陈羽之前不仅利用人性解决大明问题,如今利用的还是人性来解决海外殖民地的问题。

  不同点是之前利用的是一个人。

  而目前则是一整个国家。

  允许一个外来国家军队驻兵。

  不仅当地统治者无法接受,就连百姓也会异常抗拒。

  可陈羽巧妙的利用国家的外部矛盾。

  让殖民地上上下下,对大明的军队驻不仅不会抵触,甚至还会热烈欢迎。

  尤其是陈羽最后没有矛盾创造矛盾。

  这样的计策着实有些……

  歹毒!

  但是朱棣却对陈羽更加欣赏了。

  反正,这一份歹毒不会用到大明身上。

  按照这样的构思,

  大明确实只需要少量军队,就可以管理一大片殖民地。

  毕竟,大明的军舰会时不时地到处溜达,展示一下来自大明的震慑。

  如果真碰到那种不服气的,先让殖民地统治者出兵解决。

  解决不了,大明下场。

  这样一来,便花费最小代价,完成最大震慑,效果最大化。

  稳!

  这个计策实在是太稳妥了!

  有了驻兵权,其实就是间接获得了话语权。

  那么接下来如何赚钱,朱棣心中已经饥渴难耐。

  毕竟,他还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计策。

  将人家国家搞分裂,然后扶持不同代理人,可是最后人家还要感激你驻军!

  听着这样歹毒的计策,朱棣有些好奇,第二条该如何操作。

  又可以获得什么?

  “掌柜的,这第一条计策,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赶快说说第二条计策吧?”

  陈羽看着老朱满脸震惊的样子,心中也是兴趣大增。

  经常在饭桌上吹牛的朋友应该知道,当你吹出去的牛,得到良好反馈之后,那种感觉是很爽的。

  陈羽向后依靠在椅子上,换了一个姿势继续说道:

  “这第二条在苏门答腊派兵驻守,建设防御工事,目的就是为了扼守岛六甲海峡!”

  “陆地上有河西走廊,才有丝绸之路,而浩瀚的大海上也有着六个类似于河西走廊这样的海上通道。”

  “我将其称之为打开海上财富的‘六把钥匙’!”

  “很好理解,拥有钥匙,才能获得海上贸易的机会。”

  “而马六甲海峡就是其中一把钥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卡,地理位置绝佳。”

  “扼喉马六甲海峡之后,哪怕不用第三条,关是在这个地方按货值抽税的惯例,一年的通行税收估计约为五百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还是我保守估计,但是不管是谁,只要能帮助华夏夺下马六甲海峡,以后必将名垂千古,被后世之人生生世世敬仰!”

  马六甲海峡作为东亚贸易的咽喉要道,这把‘钥匙’的繁忙程度,远胜其余五把。

  随着大航海与全球化之后,这里被誉为东亚各国的海上生命线。

  华夏若是拥有了马六甲海峡,那后世所谓‘东亚怪物房’里面的怪物,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敢大声讲话。

  朱棣听完只感觉有些口干舌燥。

  类比目前大明还没有打通的丝绸之路,之所以历朝历代哪怕花费巨大的代价也要经营下去,无非就是可以在其中按照货值抽税。

  继而充盈国库。

  丝绸之路总的来说,也只有华夏与西域国家的相互贸易。

  可是海上丝绸之路不一样。

  是整合世界的国家进行贸易。

  只要贸易经过马六甲海峡,那么大明就可以对此征税。

  不给钱?

  那就不要从大明门口过。

  动手?

  大明海军何在!

  而且陈羽口中,一年的光是马六甲海峡的税,就相当于大明一年一半的财政收入。

  关是这一条,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大明都势在必得。

  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河西走廊,而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枢纽则是马六甲海峡。

  至于其他的五把‘钥匙’,朱棣没有询问的意思。

  毕竟步子迈太大,会扯到蛋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初下西洋,还是应该稳扎稳打。

  郑和在心中琢磨的紧皱眉头,随后对着陈羽问道:

  “掌柜的,丝绸之路确实利润可观,可是却有漠北那些鞑靼之类,如果破坏甚至占领这条商道,那大明又该如何是好?”

  陈羽挺好叹了一口气,然后身子前倾,向着郑和的方向靠了过去,淡淡的开口道:

  “老马,你以为随便一个国家与地区,都可以出一个秦始皇这样六合一统的帝王?!”

  “!!!”

  郑和与朱棣双双沉默。

  秦始皇六合一统是次要,最主要的是统一之后,废除了分封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行郡县制。

  如果没有郡县制,那么大统一的局面绝对不会延续下去。

  要知道,当时推行郡县制,几乎就连王翦都不赞同。

  始皇嬴政的压力可想而知。

  陈羽看着面前两人不说话,然后继续说道:

  “海外没有始皇帝,完成不了大一统,那么就会延续战国七雄的局面,各国之间相互攻伐、竞争,难以形成统一的政体,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统一防御力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是提出了第一条代理人策略吗,体量稍大一点,那就进行分割,本来大明就很强,到时候外海哪里还会有力量来对抗大明?”

  朱棣听着陈羽说的潇洒,可在他的心中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敏锐的捕捉到了一点,那就是海外是不是也有像大明这样的国家。

  也即将处于下西洋阶段。

  又或者正处于大一统阶段,继而发展成下一个……大明?

  尼玛!

  之前朱棣都没有想过这一点。

  他心中甚至有些隐隐自责。

  上次看到世界地图,大明只占据一禺。

  就应该想到世界之外,应该也会有类似于大明这样的大国。

  但是目前大明还没有接到过海外大国的使臣,有的只是南洋这一片蛮夷。

  可身居高位的永乐帝,居安思危意识很强。

  否则,也不会不断征伐漠北。

  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草原上出现一家独大的场面。

  可现在他感觉又多了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防止海外出现一个比肩大明的大国。

  要不然海外大国的坚船利炮,不就是漠北那群骑兵铁骑吗?

  朱棣此刻彻底认识到了下西洋的政治意义。

  这是帝王层次所在的高度。

  或许,陈羽口中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这一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