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王谦已经带着二嘎子和王晴来到杉树林。他抚摸着一棵碗口粗的紫杉木,指尖感受着木材的纹理。
就这棵。王谦拍板,紫杉木韧性最好,做标枪最合适。
二嘎子抡起石斧,对准树干根部猛砍。石斧与木材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木屑飞溅。王晴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手里攥着磨刀石。
慢着。王谦突然叫停,不能这么砍。
他接过石斧,示范正确的姿势:要顺着纹理斜着砍,这样省力,也不容易损坏木材。
三人轮流作业,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约莫一个时辰后,紫杉木终于倒下。王谦立即开始处理木材,他要用新鲜木材制作标枪,这样韧性最佳。
标枪要分三部分,王谦一边削制一边讲解,枪头要硬,枪身要韧,枪尾要稳。
他用石刀仔细削制枪头,将其做成三棱形,边缘磨得锋利无比。枪身则保持适当的粗细,既要保证投掷时的稳定性,又要考虑重量适中。
枪尾为什么要系布条?王晴好奇地问。
布条能帮助判断风向,王谦解释,投掷时看着布条飘动的方向,就能调整力度和角度。
正说着,石刀突然崩了一个口子。二嘎子懊恼地跺脚:这已经是最后一把像样的石刀了!
王谦却不慌不忙,从工具包里掏出几片鲨鱼骨:用这个。鲨鱼骨比石头坚硬,磨利了更好用。
他们用砂岩慢慢打磨鲨鱼骨,制成新的刀具。虽然费时,但效果出奇的好。
三天后,五支标枪制作完成。王谦拿起一支,在手中掂量:走,试试威力。
他们来到一片空地,在三十步外立了个木靶。王谦深吸一口气,手臂后引,腰腹发力,标枪如闪电般射出。
的一声,标枪深深扎进木靶,枪尾还在微微颤动。
二嘎子兴奋地大叫。
王晴也试了一支,虽然准头稍差,但威力不容小觑。
现在去找真正的猎物。王谦说。
他们选择跟踪一群山羊。这些山羊很机警,总是在陡峭的岩壁上活动,很难靠近。
不能在开阔地硬攻。王谦观察着羊群的活动规律,得利用地形。
他们在山羊下山饮水的必经之路上设伏。王谦选了个上风位,用灌木丛做掩护。二嘎子和王晴分别埋伏在两侧,形成夹击之势。
等待是漫长的。烈日当空,蚊虫叮咬,但三人都纹丝不动。王谦的眼睛始终盯着水源方向,像一尊石像。
正午时分,羊群果然出现。领头的是只老山羊,它很警惕,在溪边嗅了很久才低头喝水。
王谦缓缓举起标枪,肌肉绷紧。就在老山羊抬头的瞬间,标枪破空而出。
可惜,老山羊警觉地闪避,标枪只擦过它的后腿。羊群顿时炸开,四散奔逃。
王谦当机立断。
受伤的山羊往山上跑,王晴从侧面拦截,二嘎子则绕到前方堵截。三人配合默契,很快将受伤的山羊围住。
山羊走投无路,低头亮出犄角,做困兽之斗。王谦示意二人后退,自己缓缓靠近。
谦哥小心!二嘎子提醒。
就在山羊冲来的瞬间,王谦侧身闪避,第二支标枪精准地刺入山羊颈部。
山羊轰然倒地,鲜血染红了草地。
成功了!王晴激动地拍手。
但王谦脸上没有喜色。他蹲下身,轻抚山羊逐渐冰冷的身体:对不住了,老伙计。我们要活下去。
这次狩猎收获了一头成年山羊,足够吃上好几天。更重要的是,他们证明了自制标枪的威力。
接下来的日子,狩猎组不断扩大战果。他们用标枪猎获野兔、山鸡,甚至还捕获了一头野猪。每次狩猎后,王谦都会带着队员们总结经验。
打野猪要瞄准肩胛骨的位置,他在沙地上画图,那里是心脏所在。
山鸡起飞时要预判它的飞行路线,王晴分享心得,不能直着瞄,要往前挪一点。
二嘎子则专攻陷阱。他设计了一种新的活套,用弹性极好的藤蔓制作,一旦触发就能把猎物吊到半空。
这样既能防止猎物逃跑,二嘎子得意地展示,也能避免被其他野兽偷吃。
一个月下来,营地里的食物储备越来越丰富。熏肉架上挂满了各种肉干,地窖里储存着足够的粮食。但王谦并不满足。
光有肉不行,他在家庭会议上说,还要有皮毛过冬。
于是狩猎组开始有选择地狩猎。他们专门寻找皮毛厚实的动物,比如狐狸和獾子。杜小荷带着女眷处理皮毛,用海盐和草木灰鞣制,做成保暖的皮褥。
一天,王谦独自进山。他想找更大的猎物,为可能到来的冬天做准备。在深山处,他发现了一头马鹿的踪迹。
这头马鹿体型硕大,鹿角有十几个分叉,显然是个老家伙。王谦跟踪了它整整两天,摸清了它的活动规律。
第三天清晨,王谦在鹿群必经之路上设伏。他选了个下风处,用树枝和苔藓做了完美的伪装。
当马鹿群出现时,王谦屏住呼吸。他看准了那头最大的公鹿,缓缓举起标枪。
但就在出手的瞬间,一阵山风突然转向。鹿群立刻警觉,公鹿抬头张望。
千钧一发之际,王谦当机立断,标枪脱手而出。标枪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精准地命中公鹿的脖颈。
公鹿负伤狂奔,王谦紧追不舍。穿过密林,越过溪流,血迹在草丛中时隐时现。
追出三里地后,公鹿终于力竭倒地。王谦走近时,公鹿的眼睛还在眨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安息吧。王谦轻抚鹿角,结束了它的痛苦。
这头马鹿给营地带来了丰厚的收获:鹿肉可以吃很久,鹿皮能做衣服,鹿角还能制作工具。
当晚,营地举行了小小的庆祝。篝火上烤着鹿肉,香气四溢。王谦却独自坐在海边,望着远方的星空。
当家的,怎么了?杜小荷关切地问。
王谦轻叹一声:我在想,我们靠狩猎能撑多久。岛上的猎物总有打完的一天。
杜小荷握住他的手:那就等到那一天再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月光下,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王谦望着营地的灯火,心里明白:在这个远离文明的荒岛上,他们正用最原始的方式,书写着生命的奇迹。
就这棵。王谦拍板,紫杉木韧性最好,做标枪最合适。
二嘎子抡起石斧,对准树干根部猛砍。石斧与木材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木屑飞溅。王晴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手里攥着磨刀石。
慢着。王谦突然叫停,不能这么砍。
他接过石斧,示范正确的姿势:要顺着纹理斜着砍,这样省力,也不容易损坏木材。
三人轮流作业,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约莫一个时辰后,紫杉木终于倒下。王谦立即开始处理木材,他要用新鲜木材制作标枪,这样韧性最佳。
标枪要分三部分,王谦一边削制一边讲解,枪头要硬,枪身要韧,枪尾要稳。
他用石刀仔细削制枪头,将其做成三棱形,边缘磨得锋利无比。枪身则保持适当的粗细,既要保证投掷时的稳定性,又要考虑重量适中。
枪尾为什么要系布条?王晴好奇地问。
布条能帮助判断风向,王谦解释,投掷时看着布条飘动的方向,就能调整力度和角度。
正说着,石刀突然崩了一个口子。二嘎子懊恼地跺脚:这已经是最后一把像样的石刀了!
王谦却不慌不忙,从工具包里掏出几片鲨鱼骨:用这个。鲨鱼骨比石头坚硬,磨利了更好用。
他们用砂岩慢慢打磨鲨鱼骨,制成新的刀具。虽然费时,但效果出奇的好。
三天后,五支标枪制作完成。王谦拿起一支,在手中掂量:走,试试威力。
他们来到一片空地,在三十步外立了个木靶。王谦深吸一口气,手臂后引,腰腹发力,标枪如闪电般射出。
的一声,标枪深深扎进木靶,枪尾还在微微颤动。
二嘎子兴奋地大叫。
王晴也试了一支,虽然准头稍差,但威力不容小觑。
现在去找真正的猎物。王谦说。
他们选择跟踪一群山羊。这些山羊很机警,总是在陡峭的岩壁上活动,很难靠近。
不能在开阔地硬攻。王谦观察着羊群的活动规律,得利用地形。
他们在山羊下山饮水的必经之路上设伏。王谦选了个上风位,用灌木丛做掩护。二嘎子和王晴分别埋伏在两侧,形成夹击之势。
等待是漫长的。烈日当空,蚊虫叮咬,但三人都纹丝不动。王谦的眼睛始终盯着水源方向,像一尊石像。
正午时分,羊群果然出现。领头的是只老山羊,它很警惕,在溪边嗅了很久才低头喝水。
王谦缓缓举起标枪,肌肉绷紧。就在老山羊抬头的瞬间,标枪破空而出。
可惜,老山羊警觉地闪避,标枪只擦过它的后腿。羊群顿时炸开,四散奔逃。
王谦当机立断。
受伤的山羊往山上跑,王晴从侧面拦截,二嘎子则绕到前方堵截。三人配合默契,很快将受伤的山羊围住。
山羊走投无路,低头亮出犄角,做困兽之斗。王谦示意二人后退,自己缓缓靠近。
谦哥小心!二嘎子提醒。
就在山羊冲来的瞬间,王谦侧身闪避,第二支标枪精准地刺入山羊颈部。
山羊轰然倒地,鲜血染红了草地。
成功了!王晴激动地拍手。
但王谦脸上没有喜色。他蹲下身,轻抚山羊逐渐冰冷的身体:对不住了,老伙计。我们要活下去。
这次狩猎收获了一头成年山羊,足够吃上好几天。更重要的是,他们证明了自制标枪的威力。
接下来的日子,狩猎组不断扩大战果。他们用标枪猎获野兔、山鸡,甚至还捕获了一头野猪。每次狩猎后,王谦都会带着队员们总结经验。
打野猪要瞄准肩胛骨的位置,他在沙地上画图,那里是心脏所在。
山鸡起飞时要预判它的飞行路线,王晴分享心得,不能直着瞄,要往前挪一点。
二嘎子则专攻陷阱。他设计了一种新的活套,用弹性极好的藤蔓制作,一旦触发就能把猎物吊到半空。
这样既能防止猎物逃跑,二嘎子得意地展示,也能避免被其他野兽偷吃。
一个月下来,营地里的食物储备越来越丰富。熏肉架上挂满了各种肉干,地窖里储存着足够的粮食。但王谦并不满足。
光有肉不行,他在家庭会议上说,还要有皮毛过冬。
于是狩猎组开始有选择地狩猎。他们专门寻找皮毛厚实的动物,比如狐狸和獾子。杜小荷带着女眷处理皮毛,用海盐和草木灰鞣制,做成保暖的皮褥。
一天,王谦独自进山。他想找更大的猎物,为可能到来的冬天做准备。在深山处,他发现了一头马鹿的踪迹。
这头马鹿体型硕大,鹿角有十几个分叉,显然是个老家伙。王谦跟踪了它整整两天,摸清了它的活动规律。
第三天清晨,王谦在鹿群必经之路上设伏。他选了个下风处,用树枝和苔藓做了完美的伪装。
当马鹿群出现时,王谦屏住呼吸。他看准了那头最大的公鹿,缓缓举起标枪。
但就在出手的瞬间,一阵山风突然转向。鹿群立刻警觉,公鹿抬头张望。
千钧一发之际,王谦当机立断,标枪脱手而出。标枪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精准地命中公鹿的脖颈。
公鹿负伤狂奔,王谦紧追不舍。穿过密林,越过溪流,血迹在草丛中时隐时现。
追出三里地后,公鹿终于力竭倒地。王谦走近时,公鹿的眼睛还在眨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安息吧。王谦轻抚鹿角,结束了它的痛苦。
这头马鹿给营地带来了丰厚的收获:鹿肉可以吃很久,鹿皮能做衣服,鹿角还能制作工具。
当晚,营地举行了小小的庆祝。篝火上烤着鹿肉,香气四溢。王谦却独自坐在海边,望着远方的星空。
当家的,怎么了?杜小荷关切地问。
王谦轻叹一声:我在想,我们靠狩猎能撑多久。岛上的猎物总有打完的一天。
杜小荷握住他的手:那就等到那一天再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月光下,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王谦望着营地的灯火,心里明白:在这个远离文明的荒岛上,他们正用最原始的方式,书写着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