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摆老朱一道-《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朱棡猛地站起身子,可刚才那碗烈酒太过猛烈,此刻一个没忍住又直接摔回到了座位上。

  “这酒,给本王带两坛回去。”

  “是。”

  片刻功夫。

  待回到燕王府,见老朱还在屋内揍朱棣。

  朱棡快步便走了进去。

  “爹您先消消气,儿子给您带好东西回来了!”

  将两坛烧刀子抱进来后,朱棡给老朱倒了一大碗递了过去。

  揍朱棣正揍的口渴的老朱也没多想,接过来便大口灌了进去。

  可一杯烈酒下肚,饶是老朱一时也有点受不了。

  “这酒.....真够劲儿的!”

  “爹,这就是周横给草原部族准备的。”

  将周横方才按那番话一五一十给老朱转述了遍后。

  朱棡抑制不住兴奋,赶忙说道。

  “爹,这周横的确可用!”

  “嗯....”

  此刻饶是老朱也不由沉思了起来。

  此时纠结周横是否贪墨就显得可笑了。

  最主要的是,周横所说的两件事,背后正牵扯着朝廷对草原部族的态度。

  其一。

  吐蕃、云南土司等地,朝廷花费极大的功夫,甚至不惜出兵也要推行改土归流。

  其目的就是防止当地土绅自己治理,防止其做大。

  更不需说为了国法下乡一事,这许多年来朝廷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而眼下!

  朝廷派往草原三省的官员人数太少,致使草原三省不得以还要他们自己的部族头领代为管理。

  若长此以往,但凡那部族头领生出异心。

  原本归附大明的草原部族,或许会如星火燎原一般,再行反叛。

  其二。

  兀良哈头领左固木送给周横牛羊牲畜,而周横回送茶叶、药品。

  倘若二人关系熟络,周横是不是还要送还一些生铁。

  再往后。

  是不是左固木想要火药,周横也要想办法弄些送过去!

  仅凭周横能想到用烈酒暂时缓和草原部族之间的摩擦,老朱也更愿意相信这是个品行忠良,且有些头脑的良臣。

  可怕就怕这家伙不知不觉便成了左固木谋逆的帮凶。

  “爹?”

  见老朱愣在原地半晌都没有出声,朱棡小声喊道。

  “可是那周横所言有假?”

  “不是。”

  老朱随意摆了摆手。

  待回过神来,老朱面色凝重,当即令道。

  “传咱旨意.....”

  “罢了,传朝廷钦差令。”

  “急召草原三省四品以上主官返回北平,勒令御史丰寿、白柳堤今夜燕王府拜见。”

  “北平布政使周横同行!”

  见老朱说完便自顾自走到主位前坐下,低眉沉思。

  马秀英见状,冲朱棡、朱棣二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后这才走到老朱身旁。

  “重八,这是怎么了?”

  “妹子,你说今年拆墙明年修墙的法子,能成不!”

  “嗯?”

  老朱深吸口气,沉沉叹道。

  “这几年关于国法不下乡的问题,标儿操心不少。”

  “为改变此现象,标儿更是亲自督办了两个村落。”

  “可真要说的话,始终是收效甚微。想要彻底改变此局面,少说还要十年潜移默化。”

  “当时见标儿为此事烦忧,咱便觉得是咱的过失给标儿留下的麻烦。”

  “倘若咱建国之初多委派些官员到地方县城,趁着改朝换代,让国法下乡也能容易一些。”

  “这样也省的标儿如此只能文火慢煮。”

  “当下更是如此!”

  将草原三省缺少朝廷官员的问题告诉马秀英后,老朱不禁抬眸看了过去。

  “妹子,你说当下咱是给朝廷发去书信,让吏部加紧往草原三省调派官员。”

  “还是按照先前,暂且让部族头领代为管理,以后再议。”

  “妹子,你说哪个法子更好一些!”

  见老朱不由瞪大眼睛看向自己,当下马秀英也不免有些意外。

  要知道。

  老朱可是出了名的要面子。

  哪怕是遇到麻烦事,他也不会主动说出来。

  而且给他想到了主意,也不能明晃晃的将办法说给他听,需得一步步引导老朱自己想到。

  可就是这么一个极其自尊且爱面子的老朱,当下竟直接询问自己。

  被这么一说,此刻马秀英也不由重视了起来。

  “标儿是否知道吏部派来草原三省的官员太少?”

  “许是知道的。”老朱微微颔首,“标儿治政勤勉,况且草原三省是他亲自划定。”

  “他必然知道七十余名官员对草原三省来说,绝对不够用。”

  “那....朝廷近来对归顺的草原部族都是个什么态度?”

  “自然是以安抚为主。”

  “标儿下令给草原百姓建造房屋民舍,并教他们耕种。”

  “只可惜除辽东外,草原三省的土地仍不适合耕种。无奈之下只得准许还愿留在草原,以放牧为生的部族百姓游牧生活。”

  “不过标儿都下令划分了区域,也对这些部族委派了长官。”

  待老朱说完,马皇后沉吟数秒,这才猛地出声道。

  “重八,你又被标儿摆了一道!”

  “啊?”

  “草原部族的问题自然棘手,而且也十分紧要。”

  “如你方才所言,若不趁着划分行省之时,委派大批官员治理。那将来再想更正就十分困难。”

  “而且!”

  “草原部族的安置有太多漏洞。”

  “游牧部族如何登记造册,派去的官员衙门设在哪里。”

  “还有,为何如今草原三省连同辽东都没有主官,部族之间若发生摩擦还需赶到北平,让北平布政使作主。”

  “这些问题标儿不会没有注意到,可他一直没有解决,反而让你出宫途径北平。”

  “这小子分明就是摆了你一道!”

  被自家妹子这么一说,原本还有些茫然的老朱顿时豁然开朗。

  “怪不得!”

  “我说这小子也不会这么好心,放着出宫的机会自己不用,反而撺掇咱出来!”

  想到先前他们爷俩为了能离京率军,相互使心眼,使绊子。

  老朱就觉得这次相信朱标是出于好心,太过愚蠢。

  “这混小子!”

  “不过话说回来,重八。”

  “既然标儿设法让你赶来北平,那自然是相信你能处理好此事。”

  “毕竟你我临行前,标儿除了交代要将老二老三他们带回去,便没有多说什么。”

  马皇后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倘若朱标真有心从划分草原行省的一开始,便推行国法。

  那也不会等到如今再增派官员前来草原三省。

  所以草原自治便是朱标的意思。

  不得不说,在维护老朱自尊心这事上,马皇后的确算的上轻车熟路。

  听到这番话,原本还有些犹豫的老朱当下便也豁然开朗了起来。

  日暮西斜。

  接到命令,丰寿急忙从北境草原赶了回来。

  待见到北平布政使周横,御史白柳堤后,三人一同进来燕王府。

  “臣等拜见太上皇。”

  “闲话少说!”

  不得三人下拜,老朱命侍卫上茶后,出声令三人落座。

  “草原三省由各部族头领自己管辖,你等以为如何?”

  见老朱如此直接。

  丰寿三人当下却有些愣神。

  “你们也知道,朝廷在云南、吐蕃等地推行改土归流花了好大的力气。”

  “可草原三省与吐蕃、云南又有不同。”

  “一来,草原三省除少数地方可种庄稼,大部分草原仍是放牧最佳。”

  “二来,草原三省比吐蕃辽阔的多,若推行改土归流难以将土地精确分配到百姓手中。”

  “最为主要的!”

  “不同于吐蕃有教廷、王庭这些权贵,云南有土司这些个土皇帝。”

  “草原的贵族早已销声匿迹,黄金家族的血脉也近乎中断。”

  “如今的草原三省没有欺压百姓的权贵,改土归流自然也就不那么必须。”

  老朱眸光犀利,扫视了三人一圈。

  “说说吧,现如今任命部族头领为官,代朝廷管辖草原百姓,是否可行!”

  “回禀太上皇.....”

  见白柳堤说着便要起身,老朱抬手示意他落座,不必拘束。

  “太上皇明鉴,微臣已写好奏疏欲呈给陛下。”

  白柳堤将奏疏递到老朱跟前,同时也跟着说了起来。

  “想草原部族方才归顺我朝,其心不稳、其根不定。”

  “究其归附之因,一则陛下圣明,感召万方,四海宾服。二则我朝兵马强盛,武可平乱。”

  “然!人寿有极,大明万年。”

  “开国武强自然是必须。”

  “为我朝万年基业,草原永世不叛。”

  “微臣以为,当求陛下下旨,调派官员管理草原三省!”

  白柳堤的意思很明确。

  如今草原部族之所以归顺大明,一是朱标这个皇帝,二是他们也打不过大明的将士。

  可朱标终有辞世的一天,大明军武也有落寞的一天。

  而朝廷既然将草原划分为三个行省,那自然也就是要草原世代依附朝廷,不行叛逆。

  当白柳堤说完,丰寿、周横二人相互对视,却没有急着出声。

  还是要看老朱是个什么态度,他们二人才好表态。

  毕竟和白柳堤不同,他们二人可是当过老朱的官。

  “啪!”

  仔细看过手中奏疏后,老朱猛地将奏疏合上,冲丰寿二人道。

  “你们二人以为呢?”

  “臣以为....”

  “臣以为白御史所言有理。”丰寿还未表态却被一旁的周横抢先打断。

  而听到周横的声音,丰寿想了想便也没有继续开口。

  可二人的心思如何能骗过老朱。

  见他们两个有所顾虑,老朱强压心头不悦道。

  “今日畅所欲言,不需忌讳。”

  “是!”

  周横原还想阻拦丰寿。

  然而老朱此话一出,丰寿再无顾虑,当即坦然道。

  “如太上皇方才所言,草原三省不同吐蕃、云南,因此微臣以为或可以部族首领辖制草原百姓。”

  “丰御史!”白柳堤闻言立时反驳道,“草原部族少经教化,蛮勇力强。”

  “眼下圣君临朝,兵强马壮自然安定。可若是数百年后呢?”

  “但凡我大明朝廷稍有疲敝,部族首领一声令下,其地百姓必为其驱使,骤然起兵,反抗朝廷!”

  “白御史此言,在下不敢苟同。”

  此刻老朱还没开口,二人便当场争辩了起来。

  “在下乃色目人,至正年间、龙凤年间,各豪强治下亦将色目视作蛮夷。”

  “然上皇圣明,以‘凡蒙古、色目等部,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之明谕昭告天下。”

  “故此,我色目之人得为人之本,臣等色目官员得朝廷之信。”

  “今之蒙古,昨日之色目。”

  “十数年后,蒙古百姓必以中华子女为幸。”

  “再者。”

  丰寿转向老朱,恭敬拱手。

  “当下虽是借部族首领代辖草原部族,然亦可称之为授部族首领我朝官职。”

  “眼下朝廷缺少官员,无法调派人手前来草原三省担任县官。”

  “将来也可借官员升迁调度,代替部族头领管辖草原百姓。”

  丰寿这话着实给老朱提了个醒。

  可以授予这些部族首领大明官员,那将来朝廷再派遣官员过来,便是升迁调度,不是取缔。

  只不过。

  丰寿这番说辞却没有打动白柳堤。

  “丰御史未免异想天开了。”

  “草原部族本性凶悍,多擅骑射。”

  “将来若是....”

  “白御史!”不等白柳堤说将来朝廷暗弱,草原复叛。

  丰寿眸光犀利,紧紧注视着老朱说道。

  “微臣狂悖。”

  “若百年之后,我朝君主昏聩,朝政晦暗,官员欺民。”

  “届时我朝之情景必如至正之乱世。”

  “朝廷不仁,百姓叛逆,自不分华夏中原亦或蒙古!”

  “嗡~”

  随着丰寿声音落下。

  白柳堤、周横二人只觉耳边一阵嗡鸣,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

  而一侧旁听的朱棡、朱棣二人更是面露诧异,满是不可思议的看向丰寿。

  这家伙!

  真他娘的敢说!

  别人不知道,可从小喜好诗书的朱棡怎么可能不知道。

  《孟子》中,‘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诸如此类的话,老朱读之大怒,立时便将这些话从《孟子》中删减了出来。

  甚至将孟子的牌位从文庙中请了出去。

  而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