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恍然,皇上此举看似给了西洋公使“商议”的体面,实则是将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既避免了在南洋与诸国硬碰硬,又能借京城的威势,让西洋人看清大清的实力,更可借会面之机进一步分化诸国,远比隔空争执或被动防御更显高明。
“皇上圣明!”
殿内所有军机大臣齐齐躬身,齐声高呼。
声音铿锵有力,在静谧的养心殿内回荡,此前因西洋照会而起的沉凝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殿的振奋。
弘历看着众臣齐心的模样,紧绷的眉峰稍缓,抬手示意众人起身。
“诸位不必多礼。眼下要紧的是尽快传旨,让五国公使速速来京,令着各地巡抚严管军政要地安保,绝不能让西洋人靠近中华水泥、火炮、火枪公司等新政要害之处。”
众臣闻言,齐齐躬身应答:“臣等遵旨!”
张廷玉上前一步,补充道:“皇上,可下令西洋公使及随员出行,需由驿卒‘引导’路线,避开要害,防其窥探新政之秘。”
弘历颔首:“此议甚妥。各地警察局严格核查公使随行人员身份,严禁携带测绘工具、精密仪器。
若有试图接触水泥工匠、火炮匠人者,即刻拘捕。”
“臣等遵旨!”众人再次躬身应答,随即转身有序退出。
大臣们脚步声渐远,养心殿内只余弘历与案上南洋舆图相对。
弘历取过狼毫,于南洋舆图上圈圈画画,轻重墨色间,南洋各方势力范围渐明。
……
青岛府。
英吉利王国公使馆内,公使乔治正对着南洋舆图与秘书怀特商议应对清国扩张对策,忽闻大清驿卒传旨——“大清国中华皇帝召公使即刻来京,当面商议南洋事务……”。
乔治快步走到窗边,望着京城方向,转头对怀特笑道。
“五国联合施压果然奏效!大清近年在南洋扩张无度,商船肆意挤占新商埠,此次借五国之势敲打一番,正好让他们收敛气焰!!”
“公使高见。”怀特凑近一步,低声应道,“大清这些年在南洋步步紧逼,确需挫其势头。
此次赴京若能争得更多贸易特权,敲开清国内地市场大门,或是索取一片租借地,作为英商立足的根基,再不济也要争取到关税优惠,无论哪一项,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国王陛下必当重赏。”
乔治指尖轻叩窗沿,眼中闪过几分笃定:“正是这个道理。南洋的账要算,大清本土的利更要争。
这次去,就得让他们明白,五国联手不是空谈,该给的好处,一分都不能少。”
怀特从案上取过贸易账册摊开。
“公使您瞧,这两年与清国的贸易逆差愈来愈大。他们的瓷器、丝绸、茶叶在欧洲市场占了大半,咱们的纺织品、钟表却困在清国通商口岸,进不了腹地。
而且清国商人这两年大举出海,南洋的香料、蔗糖商路,不少都被他们抢了去,英商的份额缩了近三成。”
乔治指尖在窗沿叩得更响,眼神沉了沉。
“你说的正是症结。逆差拖久了,对英吉利王国终究是拖累。这次去京城,就得借五国施压的势头把话挑明,不光要敲开他们内地市场大门,还得争内河通航权,让英商的货能直抵江南、华中那些富庶地。
市场扩开了,逆差才能慢慢扳回来,这才是根本。”
“……”
与此同时,荷兰、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公使也相继接到旨意。
荷兰公使道夫在宁波使馆反复确认传旨内容,听闻“议事地在京城”,当即命人收拾行装。
法国公使路易火速召回海州府(连云港府)的商队代表,要带最新贸易账目赴京。
上海府的西班牙公使阿戈特,温州府的葡萄牙大使席尔瓦,也都忙着备行装、理文书,预备启程赴京。
……
1744年十二月初三,京城通州港。
英吉利公使乔治、西班牙公使阿戈特、荷兰公使道夫、法兰西公使路易、葡萄牙公使席尔瓦,携随员共二十余人,刚踏上码头,便被眼前景象怔住。
车轮碾过平整的水泥路,竟无半分颠簸。
乔治忍不住掀开车帘,只见路面泛着浅灰光泽,接缝处严丝合缝,连寻常土路常见的坑洼、车辙都不见踪影。
“上帝,这路竟比伦敦的石板路还要平整!”他低声惊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车窗木沿,“虽早从大清报纸上见过‘水泥’之名,说这东西能让路面坚实地如岩石,却从没想过竟平整到这般地步。”
一旁随员急忙取出纸笔,对着水泥路仔细描画,连路面宽度、石子嵌合的纹路都不愿放过。
马车行至京城郊外,虽非城内繁华街区,却也人流络绎。
沿途常遇骑车赶路的百姓,公使们此前在通商口岸偶见自行车踪影,可论普及度,远不及京城周边这般频繁,看得众人暗自诧异。
阿戈特驻足望着往来行人,忽然压低声音对随员道。
“此前清国男子皆留发辫,今日从码头到这里,竟没见几个,连世代相传的习俗都能变,这大清的革新速度,实在让人惊叹。”
道夫目光从水泥路延伸到远处的驿站,语气里满是感慨。
“荷兰王国的工坊,想改良一款器械,光图纸论证就要耗上数月。
可大清这几年,不仅把平整的路修到郊外,连百姓用的新鲜物件都能快速铺开,这般变革力度,远超我们。”
乔治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路边的小贩用着新式的秤砣称重,远处还有人推着带轮子的手推车运货,脸色凝重道。
“伦敦的贵族们总说大清愚昧野蛮,今日一看,他们怕是还不知道,大清的变化,早已落到了寻常街巷里。”
路易则注意到路边的排水沟——水泥浇筑的沟渠整齐排列,连落叶都被清扫得干干净净,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看来大清这几年的变化,比我们在使馆里听到的,要多得多。”
马车入城后拐进一处僻静巷弄,青砖灰瓦的驿馆终于显露。
车刚停稳,十余名穿藏黑色制服的人便迎上来,先扫过公使团一行,再细细核对文书。
阿戈特眉峰微挑,目光掠过巷口隐在树后的岗哨,语气里满是诧异。
“在我们那边,接待外使的驿馆从不会选这种隐蔽地方,更不会派这么多人守着,清国人真是无礼!”
道夫轻轻摇头,“这些人不只是守卫,更像在盯着我们的行踪。”
乔治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官吏腰间的短棍,又扫过驿馆紧闭的侧门。
“伦敦的驿馆也有守卫,却从不会这般‘周全’。大清对我们这些‘远客’,防备心实在太重了。”
驿官脸上堆着客气的笑,引着众人往里走。
“诸位一路辛苦,这巷子僻静,少些嘈杂。快入内歇息吧。”
阿戈特脚刚跨进驿馆门槛,眉头仍没松开,回头瞥了眼守在门口的官吏,低声对乔治道。
"这地方瞧着倒干净,就是太像个笼子了。"
乔治轻哼一声,掸了掸衣袖上的灰:"既来了,总不能站在门口较劲。"
路易朝驿官笑了笑。
"我们想带着随员去附近转一转,不知是否方便?"
驿官脸上的笑顿了顿,随即又堆起来,却摆了摆手。
"大人说笑了。诸位刚到,一路劳顿,还是先歇息为好。且这附近多是寻常民居,也没什么可看的,免得惊动了百姓。"
道夫刚要开口,就见驿官又补了句:"按大清律法,外使入住驿馆,未得许可不得外出,还请诸位体谅。
何况京城乃军政要地,街巷往来本就有严规,还请诸位大人多体谅。"
乔治脸色沉了沉,往椅背上一靠:"合着我们只能困在这院子里?"
驿官却只低着头赔笑,再不接话,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喜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皇上圣明!”
殿内所有军机大臣齐齐躬身,齐声高呼。
声音铿锵有力,在静谧的养心殿内回荡,此前因西洋照会而起的沉凝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殿的振奋。
弘历看着众臣齐心的模样,紧绷的眉峰稍缓,抬手示意众人起身。
“诸位不必多礼。眼下要紧的是尽快传旨,让五国公使速速来京,令着各地巡抚严管军政要地安保,绝不能让西洋人靠近中华水泥、火炮、火枪公司等新政要害之处。”
众臣闻言,齐齐躬身应答:“臣等遵旨!”
张廷玉上前一步,补充道:“皇上,可下令西洋公使及随员出行,需由驿卒‘引导’路线,避开要害,防其窥探新政之秘。”
弘历颔首:“此议甚妥。各地警察局严格核查公使随行人员身份,严禁携带测绘工具、精密仪器。
若有试图接触水泥工匠、火炮匠人者,即刻拘捕。”
“臣等遵旨!”众人再次躬身应答,随即转身有序退出。
大臣们脚步声渐远,养心殿内只余弘历与案上南洋舆图相对。
弘历取过狼毫,于南洋舆图上圈圈画画,轻重墨色间,南洋各方势力范围渐明。
……
青岛府。
英吉利王国公使馆内,公使乔治正对着南洋舆图与秘书怀特商议应对清国扩张对策,忽闻大清驿卒传旨——“大清国中华皇帝召公使即刻来京,当面商议南洋事务……”。
乔治快步走到窗边,望着京城方向,转头对怀特笑道。
“五国联合施压果然奏效!大清近年在南洋扩张无度,商船肆意挤占新商埠,此次借五国之势敲打一番,正好让他们收敛气焰!!”
“公使高见。”怀特凑近一步,低声应道,“大清这些年在南洋步步紧逼,确需挫其势头。
此次赴京若能争得更多贸易特权,敲开清国内地市场大门,或是索取一片租借地,作为英商立足的根基,再不济也要争取到关税优惠,无论哪一项,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国王陛下必当重赏。”
乔治指尖轻叩窗沿,眼中闪过几分笃定:“正是这个道理。南洋的账要算,大清本土的利更要争。
这次去,就得让他们明白,五国联手不是空谈,该给的好处,一分都不能少。”
怀特从案上取过贸易账册摊开。
“公使您瞧,这两年与清国的贸易逆差愈来愈大。他们的瓷器、丝绸、茶叶在欧洲市场占了大半,咱们的纺织品、钟表却困在清国通商口岸,进不了腹地。
而且清国商人这两年大举出海,南洋的香料、蔗糖商路,不少都被他们抢了去,英商的份额缩了近三成。”
乔治指尖在窗沿叩得更响,眼神沉了沉。
“你说的正是症结。逆差拖久了,对英吉利王国终究是拖累。这次去京城,就得借五国施压的势头把话挑明,不光要敲开他们内地市场大门,还得争内河通航权,让英商的货能直抵江南、华中那些富庶地。
市场扩开了,逆差才能慢慢扳回来,这才是根本。”
“……”
与此同时,荷兰、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公使也相继接到旨意。
荷兰公使道夫在宁波使馆反复确认传旨内容,听闻“议事地在京城”,当即命人收拾行装。
法国公使路易火速召回海州府(连云港府)的商队代表,要带最新贸易账目赴京。
上海府的西班牙公使阿戈特,温州府的葡萄牙大使席尔瓦,也都忙着备行装、理文书,预备启程赴京。
……
1744年十二月初三,京城通州港。
英吉利公使乔治、西班牙公使阿戈特、荷兰公使道夫、法兰西公使路易、葡萄牙公使席尔瓦,携随员共二十余人,刚踏上码头,便被眼前景象怔住。
车轮碾过平整的水泥路,竟无半分颠簸。
乔治忍不住掀开车帘,只见路面泛着浅灰光泽,接缝处严丝合缝,连寻常土路常见的坑洼、车辙都不见踪影。
“上帝,这路竟比伦敦的石板路还要平整!”他低声惊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车窗木沿,“虽早从大清报纸上见过‘水泥’之名,说这东西能让路面坚实地如岩石,却从没想过竟平整到这般地步。”
一旁随员急忙取出纸笔,对着水泥路仔细描画,连路面宽度、石子嵌合的纹路都不愿放过。
马车行至京城郊外,虽非城内繁华街区,却也人流络绎。
沿途常遇骑车赶路的百姓,公使们此前在通商口岸偶见自行车踪影,可论普及度,远不及京城周边这般频繁,看得众人暗自诧异。
阿戈特驻足望着往来行人,忽然压低声音对随员道。
“此前清国男子皆留发辫,今日从码头到这里,竟没见几个,连世代相传的习俗都能变,这大清的革新速度,实在让人惊叹。”
道夫目光从水泥路延伸到远处的驿站,语气里满是感慨。
“荷兰王国的工坊,想改良一款器械,光图纸论证就要耗上数月。
可大清这几年,不仅把平整的路修到郊外,连百姓用的新鲜物件都能快速铺开,这般变革力度,远超我们。”
乔治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路边的小贩用着新式的秤砣称重,远处还有人推着带轮子的手推车运货,脸色凝重道。
“伦敦的贵族们总说大清愚昧野蛮,今日一看,他们怕是还不知道,大清的变化,早已落到了寻常街巷里。”
路易则注意到路边的排水沟——水泥浇筑的沟渠整齐排列,连落叶都被清扫得干干净净,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看来大清这几年的变化,比我们在使馆里听到的,要多得多。”
马车入城后拐进一处僻静巷弄,青砖灰瓦的驿馆终于显露。
车刚停稳,十余名穿藏黑色制服的人便迎上来,先扫过公使团一行,再细细核对文书。
阿戈特眉峰微挑,目光掠过巷口隐在树后的岗哨,语气里满是诧异。
“在我们那边,接待外使的驿馆从不会选这种隐蔽地方,更不会派这么多人守着,清国人真是无礼!”
道夫轻轻摇头,“这些人不只是守卫,更像在盯着我们的行踪。”
乔治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官吏腰间的短棍,又扫过驿馆紧闭的侧门。
“伦敦的驿馆也有守卫,却从不会这般‘周全’。大清对我们这些‘远客’,防备心实在太重了。”
驿官脸上堆着客气的笑,引着众人往里走。
“诸位一路辛苦,这巷子僻静,少些嘈杂。快入内歇息吧。”
阿戈特脚刚跨进驿馆门槛,眉头仍没松开,回头瞥了眼守在门口的官吏,低声对乔治道。
"这地方瞧着倒干净,就是太像个笼子了。"
乔治轻哼一声,掸了掸衣袖上的灰:"既来了,总不能站在门口较劲。"
路易朝驿官笑了笑。
"我们想带着随员去附近转一转,不知是否方便?"
驿官脸上的笑顿了顿,随即又堆起来,却摆了摆手。
"大人说笑了。诸位刚到,一路劳顿,还是先歇息为好。且这附近多是寻常民居,也没什么可看的,免得惊动了百姓。"
道夫刚要开口,就见驿官又补了句:"按大清律法,外使入住驿馆,未得许可不得外出,还请诸位体谅。
何况京城乃军政要地,街巷往来本就有严规,还请诸位大人多体谅。"
乔治脸色沉了沉,往椅背上一靠:"合着我们只能困在这院子里?"
驿官却只低着头赔笑,再不接话,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喜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