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恃强凌弱?-《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养心殿内檀香袅袅,弘历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盏,目光缓缓扫过五国公使,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轻忽的分量。

  “自大清开放广州、福州、上海、宁波四府为通商口岸,已逾八载。

  诸位公使不妨说说,如今西洋商民来华,与前朝相较,便利之处多了几分?”

  英吉利公使乔治闻言,率先欠身作答,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认同。

  “陛下所言极是!从前英商只能困守广州十三行商馆区,连上岸采购淡水都需层层报备。

  如今不仅可在广州府居住,还能凭移民服务局签发的通行文书,前往周边县域考察商机。

  去年我英商来华人数已达一万余人,较八年前翻了五倍不止,这都是大清开放之策带来的实惠。”

  法兰西公使路易立刻接话,指尖轻轻敲击着随身携带的羊皮记事本。

  “乔治公使所言不假。我法兰西商人去年通过上海口岸出口的钟表、葡萄酒,销量较前年增长了五成。

  更有多位法兰西数学家经礼部邀请,赴清华大学讲授几何课程。这般通畅的交流,在八年前是绝无可能的。”

  弘历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葡萄牙公使席尔瓦。

  “席尔瓦公使,葡萄牙商人在南洋与大清的贸易往来频繁,想必也有同感?”

  席尔瓦连忙点头,语气诚恳:“陛下明鉴!

  大清海关新编的税则清晰明了,再无从前的苛捐杂税,货物通关时间比从前缩短了一半。

  若是继续扩大开放,我们愿意增派商船来华贸易。”

  “诸位能感受到大清的诚意,便是好事。”弘历抬手示意众人稍安,话锋微微一转。

  “大清人口上亿,这般体量的市场,放眼世界难寻第二处。西洋的钟表、纺织品在此不愁销路,我国的茶叶、瓷器亦能供西洋所需。

  大清欢迎各国商人来华经商,亦鼓励各国学者来华传道。”

  乔治起身欠身:“陛下开放之策实乃明智,英商获利颇丰,感激不尽!

  若能再扩开放,我们定加倍用心贸易!”

  路易、席尔瓦等也纷纷点头附和,赞大清开放之策惠及各方。

  这时,西班牙公使阿戈特言语不善道。

  “陛下说开放惠及诸国,诚然不虚。可大清陆续兴兵安南、柬埔寨,这般野蛮行径,未免太失体面!”

  弘历指尖轻叩茶盏沿,目光淡扫过去。

  “那两处本是大清藩属,近年悖逆不臣,不过是申饬自家属国罢了。

  怎倒成了公使口中的‘野蛮’?倒是让诸位见笑了。”

  荷兰公使道夫起身,眉头微蹙:“陛下,藩属之事虽说是大清内政,可兴兵动武毕竟牵连甚广。

  我等在远东经商,最盼局势安稳,这般举动,难免让各国商民心里不安啊。”

  话音刚落,乔治轻咳一声点头:“公使所言是,贸易需安稳托底,若周边常起战事,商路恐受波及。”

  路易也放下记事本:“确实,学者往来亦需太平境,望陛下三思。”

  席尔瓦亦附和着轻叹,殿内方才的和缓气氛添了几分滞涩。

  弘历忽然笑了,指尖离开茶盏,目光在几位公使脸上转了一圈。

  “这么说,诸位是觉得大清申饬藩属,倒碍了通商的安稳?那依诸位的意思,莫非是要大清看着属国悖逆,也当没瞧见才好?”

  阿戈特声音陡然拔高:“陛下这话差了!柬埔寨王国本是独立之国,分明是被大清以利益相诱、借边境摩擦相逼,才不得已称藩。

  这般强夺属国的行径,与强盗劫取邻人产业何异!

  如今又兴兵征讨,说到底不过是怕藩属挣脱控制——既是威逼来的‘臣属’,何谈‘悖逆不臣’?”

  道夫眼角余光瞥了眼阿戈特,见他虽面带怒色,话却掷地有声,将那层窗户纸捅得明明白白,心里暗赞一声。

  “大胆!”弘历身旁的李玉猛地踏前一步,尖细的嗓音里满是怒意,“蛮夷红毛也敢在御前放肆,不怕治你个冲撞圣驾之罪?”

  殿外侍卫闻声立刻掀帘而入,手按腰刀便要往阿戈特身前靠。

  阿戈特见状脸色一白,方才的激昂气焰霎时敛了大半,忙躬身道。

  “陛下恕罪,是我失言唐突,还望陛下海涵。”

  弘历却抬手摆了摆,目光落在侍卫身上。

  “退下吧。”待侍卫悄无声息地退出去,弘历才端起茶盏慢悠悠抿了口,看向阿戈特时脸色依旧平静。

  “公使不必惊慌,朕还不至于因几句话动怒。”

  弘历顿了顿,视线扫过几位公使:“只是有句话得说清楚,弱者依附强者,本就是天地间的道理,何来恃强凌弱?

  再说柬埔寨那地方,瘴气弥漫、疫病频发,我大清满朝文武向来是弃之如敝履。

  若非朕瞧着当地百姓受暹罗欺压,流离失所实在可怜,怎会勉为其难将它纳入藩属,护它几分安稳?”

  说着弘历微微挑眉:“诸位在远东经商多年,该知暹罗向来善用话术笼络人心。

  莫不是被他们几句挑拨之言哄骗了去,反倒错怪了朕的一片苦心?”

  几位公使交换了个眼神,心里都明镜似的,柬埔寨那片土地虽不富庶,也绝非大清说的那般\"弃之如敝履\",所谓\"护百姓安稳\"更像是体面说辞。

  可方才阿戈特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谁也不愿再触霉头。

  乔治率先躬身笑道:\"陛下仁心,我等先前是被流言蒙蔽了。

  能体恤远地百姓疾苦,这份胸襟实在令人敬佩!\"

  路易也跟着点头:\"陛下心系藩属安危,足见大国气度,是我等浅见了。\"

  席尔瓦和道夫亦连声附和,殿内又渐渐浮起几分称许的言辞。

  弘历听着,嘴角噙着一丝淡笑,指尖在茶盏沿轻轻摩挲。

  \"诸位能明白便好。其实说起来,诸位远道而来,常驻大清,图的无非是通商之利。今日这事闹得生分,倒也不必。\"

  弘历抬眼看向众人,语气放缓了些:\"大清向来不愿因些许误会伤了和气。

  “有什么关于通商的建言,诸位尽管说。只要合情合理,朕今日便着内阁拟旨,一并处置妥当。”

  这话一出,乔治眼睛倏地亮了,原以为方才的争执已让中华皇帝动了愠怒,这般强硬姿态下只会收紧通商之策,没成想竟会主动问询建议,一时又惊又喜,几乎是下意识地往前欠了欠身,急切着要开口。

  旁边的路易见他这模样,心里暗骂一声“英国人就是猴急”,方才阿戈特挑头时,只敢附和,此刻有好处却要抢在前头,席尔瓦和阿戈特也交换了个眼神,眼底都透着几分不忿,偏又不好当众拦着,只能眼睁睁看着乔治清了清嗓子要先开口。

  乔治清了清嗓子,微微欠身,语气沉重而恳切。

  “陛下,有几件事,我不得不代表英商直言。我国商队运至大清的纺织品、钟表等物,销量远不及从贵国购回的茶叶、瓷器与丝绸,常年贸易逆差显着,商人们的周转已渐感吃力。

  若关税能酌情降低些许,减轻货物成本,或可扩大销路,稍稍缓解这一局面。”

  乔治停顿片刻,见弘历神色未动,继续说道。

  “其次,目前货物仅限通商口岸流通,内地亿万生民的市场未能触及,实为憾事。

  若能开放内地市场,允许英商货物深入各省售卖,不仅能让贸易更趋兴旺,也能让更多大清百姓接触英吉利物产,于双方皆有裨益。”

  最后,乔治提及关乎贸易根基的诉求。

  “此外,英商远道而来,口岸商馆多为租赁,辗转迁徙多有不便。

  若陛下能恩准租借一处空地,供我商民聚居、存放货物,便是莫大的恩典了。”

  这番话落,养心殿内霎时沉静。

  檀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里的凝重——降关税、开内地、租土地,桩桩都非轻描淡写之事。

  路易等人暗自屏息,目光齐刷刷投向弘历,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