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闯入御书房-《综武:一枪一箭屠戮江湖》

  顾渊再次出现在临安顾府的书房。

  他没有片刻停留,身形一动,便已出现在府外。

  施展凌波微步,青衫飘动,在临安城的屋檐上几个起落,便径直朝着皇城的方向掠去。

  皇城门口的禁军只觉得眼前一花,一阵微风拂过,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道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宫墙之内。

  守卫们面面相觑,心中骇然。

  他们知道,整个临安城,有这般身法和胆敢如此闯宫的,只有一人。

  武神,顾渊。

  顾渊一路畅通无阻,宫内的侍卫、太监仿佛都接到了某种指令,见他如见无物,纷纷低头避让。

  很快,他便来到了御书房外。

  还未等他靠近,一道身影便从里面迎了出来。

  “咱家见过武神。”常公公脸上堆着笑,态度比以往更加恭敬,“陛下正在与几位枢密院的大人商议军国大事,恐怕……一时半会儿不得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瞒武神,正是为了金国南侵一事。说来也巧,就在半个时辰前,‘风云阁’的纳兰阁主通过紧急渠道,将金国大军的动向,上报给了朝廷。陛下也是刚刚得知,正焦头烂额呢。”

  顾渊的脚步没有停下。

  “既然是商议军国大事,那正好。”他的声音很淡,“怎么能少得了我。”

  常公公脸上的笑容一僵,连忙劝阻道:“武神,这……这不合规矩。枢密院议事,非相关人等,不得……”

  他的话没能说完。

  因为顾渊只是平静地看了他一眼。

  那一眼,没有什么杀气,也没有什么威压,但常公公这位大宗师,后面的话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劳烦了。”顾渊吐出两个字。

  “……是。”

  ……

  议政殿内。

  宋理宗赵昀脸色苍白地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

  下方,十余名身穿紫袍红袍的朝廷重臣,正围着一幅军事沙盘,争论不休。

  “陛下,金贼三路来犯,其势汹汹!尤其是中路完颜守绪亲率的三十万大军,更是我大宋心腹之患!”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刻从川蜀、两淮抽调精锐,驰援襄阳!襄阳若失,我大宋门户洞开,江南危矣!”说话的是枢密使,史嵩之。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老臣立刻反驳:“史大人此言差矣!川蜀、两淮乃是防备蒙古的重镇,岂能轻易调动?万一蒙古人趁虚而入,我大宋将陷入两线作战的绝境!届时,国将不国!”

  “那依你之见,襄阳就不管了?任由金贼踏破?”

  “非也!臣以为,可命京湖制置使孟珙将军,固守襄阳,同时下令沿江州府,坚壁清野,以空间换取时间,拖住金贼主力!再遣一员大将,率精兵奇袭金贼东路水师,断其粮道,方是上策!”

  “奇袭?说得轻巧!金国水师统帅完颜康诡计多端,岂会没有防备?”

  “那也比坐以待毙强!”

  殿内,文臣武将各执一词,吵作一团。

  他们提出的策略,无论是坚守、决战还是迂回,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问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赵昀听得头痛欲裂,他本就病体缠身,此刻更是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就在这时。

  “吱呀——”

  议政殿厚重的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

  争吵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愕然地回头望去。

  只见一个身穿青衫的年轻人,负手走了进来。他身后,是常公公。

  满朝文武,包括龙椅上的赵昀,在看到来人的瞬间,全都愣住了。

  顾渊!

  他怎么会在这里?他怎么敢在这里!

  这里是帝国的中枢,正在进行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擅闯者,形同谋逆!

  一股荒谬绝伦的感觉涌上所有人的心头。

  短暂的死寂后,赵昀最先反应过来。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但很快便被一种复杂的、莫名的情绪所取代。他似乎猜到了什么。

  他没有发怒,反而对着顾渊的方向,抬了抬手。

  “顾先生来了。”他的声音有些虚弱,但却异常镇定,“来人,给顾先生看座。”

  这一下,所有大臣都懵了。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不但不治罪,反而还如此礼遇?

  顾渊却没有理会那搬来的椅子,他径直走到那沙盘前,目光在上面扫过,最后落在了代表襄阳的模型上。

  赵昀看着他,主动开口问道:“顾先生不请自来,想必,也是为了这襄阳之事?”

  顾渊的目光从沙盘上移开,看向殿内争得面红耳赤的众臣。

  “你们的法子,虽然吵了一些,倒也还算中规中矩。”

  这话一出,几位大臣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什么叫“中规中矩”?

  这可是他们绞尽脑汁想出的救国之策!

  顾渊没有理会他们的表情,继续说道:“不过,我这里,有个更好的策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连赵昀也坐直了身体,眼中透出期待。

  “襄阳那一路,我来解决。”

  “你们,把原本准备支援襄阳的兵力,全部调到东路和西路去。尤其是东路,完颜康的水师,威胁更大。”

  整个议政殿,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张着嘴,瞪着眼,傻傻地看着顾渊。

  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说什么?

  他一个人,解决襄阳?解决金国皇帝亲率的三十万主力大军?

  这是疯了?还是在说梦话?

  片刻之后,终于有人反应过来,吏部尚书张道明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对着赵昀拱手道:

  “陛下,万万不可!此乃儿戏,视国之大事为儿戏啊!”

  他不敢直接指责顾渊,只能向皇帝进言。

  “是啊,陛下!”

  兵部侍郎也急忙附和,“顾先生武功盖世,天下第一,我等自然是信服的。可……可那毕竟是三十万大军啊!非一人之力所能抗衡!先生乃我大宋的定海神针,万一……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既给顾渊戴了高帽,又指出了这个计划的荒谬和不负责任。

  一时间,殿内附和之声四起。

  “请陛下三思!”

  “顾先生心系家国,我等感佩。但匹夫之勇,于国战无益啊!”

  “此事关系到江山社稷,还请顾先生收回成言,莫要意气用事!”

  这些朝堂上的老狐狸,一个个都精明得很。他们不敢得罪顾渊,但更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拿国家命运开玩笑。

  在他们看来,顾渊的提议,和疯子没什么两样。

  武功再高,能挡一千、五千就了不得了,但若是千军万马的冲锋呢?

  无穷无尽的箭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