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投资额变故-《重生一年,家里资产破亿》

  “你今天心情不错啊?”

  蒋玉宁敲了敲门,进来。

  “市值又恢复了,心情自然就好了”

  王卓将手中的文件放下,笑道。

  “看来你很适合接受采访,每次你的发挥都能带来正向的反馈”

  “主要还是q1季度的财报喜人,跟我个人关系不大”

  上周五,课程表的第一季度财报发布,高校信息化营收2.8亿港元,Sp增值业务营收9300万港元,招聘板块更是因为春招缘故,第一季度的营收更是达到了1.8亿港元,再加上积分充值以及其他投资收益,课程表的q1财报总营收9.2亿港元,同比增长了82.5%。

  当然,第一季度的支出也不少,除了投资支出了4.8亿港元,营销、人员薪资以及一些固定开支也有不少,合计支出6.1亿港元,同比去年,增长了34%。

  受此影响,课程表在周一开盘后,股价迅速攀升上了33港元,并在中午休市时,来到了34.5港元。

  “下个月,浦东土地规划局那边可能需要你过去一趟”

  蒋玉宁接过顾子歆端来的茶水,说道。

  “怎么还要我去?”

  “你现在是申城首富,你去了,一些条件也好谈一些”

  听到她的打趣,王卓笑了笑。

  “我这首富忽上忽下的,今天是,说不定下个月又不是了”

  “那也比我强”

  “行吧,我月底的时候要回趟舒州,到时候等我回来再去”

  “希塔芯片?”

  蒋玉宁听到这,疑惑的问道。

  “不是,那边在送检认证,还没出结果,不过应该也快了”

  王卓摇了摇头。

  自从流片成功后,剩下的工作就是继续优化芯片设计以及再次流片,尽可能的提升性能与良率,毕竟射频芯片应用到的领域很多,包括一些车规级应用,一旦验证通过,林教授那边将会抽出一部分人手立即着手研究3G射频芯片,等那个时候,2G销售的利润将会全部补贴到3G研究上面。

  如果不能实现收支平衡,芯越基金还需要继续投入一部分进去,只有等3G芯片出现眉目了,国家大基金才会陆续进场。

  “那你去舒州做什么?”

  “准备在那边投资建厂”

  王卓笑着回道。

  “嗯???”

  看着她这副表情,他继续笑着解释道。

  “那边石化的一些副产品适合作为半导体材料,开年我就安排人过去调研了,目前的结果还不错,只要舒州地方能解决运输问题,投资基本上可以落地”

  “哦”

  蒋玉宁点了点头,这些她不太懂,但经过了调研,问题应该不大。

  晚上王卓又找了个理由,去了滨江苑。

  一边将耳朵贴在魏娅的肚皮上,一边笑呵呵的给胚胎讲故事。

  “你这是不是有点过了?”

  “哪里过了?万一她听得懂呢?”

  “神经”

  魏娅将他的脑袋推开,起身进了卫生间。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有些不舍,但为了长久,她觉得还是要跟王卓说清楚。

  半晌,走出卫生间。

  “小卓”

  “嗯”

  王卓立即跑到了她的身边,搀扶着她的胳膊。

  “我现在才怀孕一个月,没必要这样”

  “嗯?”

  “比如今天,你应该回仁恒那边,你不能老往这边跑”

  魏娅叹了叹气,用手摸了摸他的脸庞,说道。

  “瑶瑶不是傻子,有些事只是她不说而已,如果你三天两头往这边跑,你觉得她不会怀疑吗?”

  “姐”

  “你先听我说”

  “平时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不放心,你帮我请个保姆就好”

  “而且,我也需要上班,你总不能现在就不让我去公司吧?”

  “额,我知道,可这不是刚怀上嘛”

  王卓沉思片刻,解释道。

  “没事的,等哪天我觉得撑不住的时候,到时候我就直接去香江,刚好帮你把那边的资金重新配置好”

  “姐”

  “听我的,小卓,如果你不想被瑶瑶知道的话,就听我的”

  魏娅靠在他的肩膀,轻声说道。

  “而且我妈后天就过来了,你放心吧”

  “好”

  晚上王卓做了一个梦。

  梦中周瑶一边哭一边笑,拿着剪刀在他身下咔嚓咔嚓的一顿乱剪,不痛,一点都不痛。

  翌日一早,他将魏娅送到基金大厦后,立即赶到了环球金融中心。

  “王总”

  “这是舒州那边的调研报告”

  钱飞将手中的文件递了上去。

  大致内容王卓倒是早就知道了,但具体的可行性报告他确实还没来得及看。

  舒州石化2012年丙烯腈预计产量为8.67万吨,而生产丙烯腈\/吨可伴生副产乙腈约60kg,大约年产5200吨工业级乙腈,考虑到年底舒州石化还有扩产计划,扣除掉提纯损耗,基本上是满足了乙腈5000吨的年产需求。

  不过工业级的氢气舒州石化的产量就有些多了,年产达到了3万吨,5000吨年产设计,最少进口设备得十几套,这就有些超出预算了。

  之前两位教授的考察,只是从规模以及赢利点进行思考,但这次邀请过去参加调研的都是业内的专业人士,不仅有高校相关教授,也有半导体企业的高级工程师。

  他们给出的数据是,单套设备只能年产300吨到400吨左右,如果想要达到年产5000吨,最少得准备十套以上的装置设备,这部分投资估计就的好几个亿。

  如果维持住原先的投资,那几百上千吨的产量,根本形成不了规模。

  “希塔芯片那边还需要多少资金?”

  王卓沉默片刻,问道。

  “那边还没提计划,正常量产时,大概得再准备5000万美元左右备用”

  减去5000万美元,再除去之前的投资,芯越基金的份额大概就只有不到1个亿了,满打满算估计也就5到6亿R。

  “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规模不变,前期投资需要多少?”

  “今年我们最少要投2个亿进去,厂区舒州那边作为入股资产,另外当地银行会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

  听完钱飞的回答,王卓揉了揉眉间,开始思考这件事的真实可行性了。

  起初他是准备让芯越基金与地方政府合伙成立一家新公司,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地方作为普通股不参与管理。

  至于基金的管理人才,这倒是好解决,只需要资金到位,相关领域的管理人才都可以通过猎头来解决,至于高尖端的技术团队,交大、科大都有相应的研究团队,甚至带头人还都是院士,所以技术方案他是最不担心的。

  如果可以联合交大、科大一起来弄,这么一来,既解决了芯越基金大包大揽的繁琐工作,又能分工明确,从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到人员培训的完整技术可以交给两所高校解决,基金只负责出资以及日常管理即可,而地方政府则只需要搞定厂区建设就可以了。

  想通了这些,他连忙对着钱飞吩咐道。

  “下午你跟科大、交大那边约一下,咱们抽个时间开个碰头会”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