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凤阳勋贵集团内部已经联合,集体缺席拍卖会的消息时,朱旺嘴角的笑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玩味。
“呵呵,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帮家伙,还真把自己当成一盘菜了。”
他轻轻晃动着摇椅,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以为联合起来,就能跟我叫板了?”
一旁的马三宝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这可不是小事。凤阳那帮人,盘根错节,势力极大。若是他们铁了心要跟我们作对,恐怕……恐怕杨经理他们在各地的代理商,日子会很难过。”
蒋瓛也从怀中掏出一份密报,递了过去。
“据我们的人探查,义惠侯、安陆侯几家牵头,已经暗中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凤阳粮种行会’。他们准备将各自手中的种子集中起来,统一定价,说是价格……比我们种子公司的指导价要高出一倍!”
“不仅如此,”蒋瓛的声音更低了,“他们还放话出去,任何与皇家种子公司合作的代理商,就是与整个凤阳勋贵集团为敌。据报,已经有几个拍下代理权的商人,在离京的路上遭到了‘水匪’的骚扰,货物被劫,人也被打成重伤。地方官府……对此却视而不见。”
朱旺听完,脸上的笑容渐渐冷了下来。
“好啊,真是好手段。”他轻轻敲击着摇椅的扶手,眼中闪过一丝凛冽的寒芒,“这是黑白两道一起上,准备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啊。”
他站起身,走到蒋瓛面前,声音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蒋瓛。”
“卑职在!”
“传我的令,让你的人不必再忍了。从现在开始,凤阳城内,但凡参与‘粮种行会’之人,给我盯死了!他们所有的不法之事,不论大小,都给我一一记录在案。我暂时不动他们,但账,要一笔一笔地记清楚。”
“另外,”
朱旺的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弧度,“告诉沈焱,让他手下的‘记者’们,把笔杆子都给我擦亮点。这几天凤阳城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尤其是那些代理商被打被劫之事,给我原原本本地写出来。不用指名道姓,但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有那么一股势力,在与国争利,与民争利!”
“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这帮所谓的勋戚之后,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蒋瓛闻言,精神一振,猛地一抱拳:“是!殿下!卑职这就去办!”
看着蒋瓛领命而去,杀气腾腾的背影,一旁的马三宝忍不住小声问道:“殿下,您这是……要跟他们彻底撕破脸了?”
朱旺重新躺回摇椅上,拿起一块冰镇西瓜,咬了一口,汁水四溅。
他眯着眼睛,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声音悠悠地传来:
“撕破脸?不,我只是想教教他们,什么叫‘资本的力量’。”
“这帮留守凤阳的,根本没什么大鱼,如果不是给老朱留点面子,我当时就把他们办了。”
“天宝,告诉杨士奇,给凤阳的代理商第一年的代理费免了,今年的种苗免费发放。”
……
半个月后。
应天府,得月楼。
大明皇家种子公司的接待中心,就设在这座昔日应天城最负盛名的酒楼里。
如今,这里早已不再招待寻常酒客,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天南地北、行色匆匆的商贾和代理商们。
杨士奇坐在二楼的雅间内,面前的账簿堆积如山。
他虽然年轻,但处理起这些繁杂的事务却显得游刃有余,井井有条。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将整个公司的框架搭建了起来,并且初步建立起了一张覆盖大明主要州府的销售网络。
“杨经理,”一个来自两广地区的代理商,满脸堆笑地躬着身子,“您看,我们南边天气热,这新粮种能不能早些运过去?误了农时可就麻烦了。”
杨士奇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着说道:“陈老板放心,第一批种子已经在路上了。殿下特意交代过,南方的节气与北方不同,你们的货,是第一批发出的。”
“哎哟,那可真是太感谢殿下了!也多谢杨经理费心!”陈老板千恩万谢地退了出去。
送走了这位代理商,杨士奇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这半个月来,他几乎是连轴转,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足两个时辰。
但他的精神却异常亢奋,因为他亲眼见证着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也感受到了自己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力量。
就在这时,沈焱从门外走了进来,将一沓刚刚印刷出来、还带着墨香的纸张放在了桌上。
“士奇,看看吧,《大明日报》的创刊号,新鲜出炉!”
杨士奇眼睛一亮,连忙拿起一张报纸仔细阅读起来。
报纸的头版头条,用加粗的宋体字赫然写着——《神农之种,福泽万民——记大明皇家种子公司之创立》。
文章洋洋洒洒,详细介绍了玉米、红薯、土豆三种新作物的巨大意义,以及澳王殿下心怀天下,成立种子公司,欲将此等神物推广天下的宏愿。
而在报纸的中缝和不起眼的位置,则刊登着几篇没有署名,却内容劲爆的“奇闻异事”。
一篇名为《江南路,商旅难》,讲述了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在运送“新奇货物”的途中,屡遭“水匪”打劫的悲惨经历。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地方治安的担忧和对幕后黑手的隐晦指控。
另一篇则更有意思,标题是《凤阳怪事录:稻草卖出黄金价》,用一种调侃的语气,描写了凤阳地区某些“大户人家”,将寻常的种子包装一番,便以天价出售,牟取暴利。
文中虽未点名,但“义惠”、“安陆”等名字被巧妙地化用在故事中,明眼人一看便知说的是谁。
“好!好一个‘春秋笔法’!”
杨士奇拍案叫绝,“沈兄,你这手笔,可比直接点名道姓要高明多了!既能让百姓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又让那帮人抓不到任何把柄,只能吃个哑巴亏!”
沈焱得意地笑了笑:“这可不是我的功劳,都是道衍大师指点的。大师说了,舆论这东西,就像水一样,要润物细无声,不能搞成惊涛骇浪,否则容易翻船。”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志同道合的光芒。
他们都清楚,这张小小的报纸,就是殿下投向那帮凤阳勋贵集团的一柄利剑。
……
“呵呵,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帮家伙,还真把自己当成一盘菜了。”
他轻轻晃动着摇椅,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以为联合起来,就能跟我叫板了?”
一旁的马三宝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这可不是小事。凤阳那帮人,盘根错节,势力极大。若是他们铁了心要跟我们作对,恐怕……恐怕杨经理他们在各地的代理商,日子会很难过。”
蒋瓛也从怀中掏出一份密报,递了过去。
“据我们的人探查,义惠侯、安陆侯几家牵头,已经暗中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凤阳粮种行会’。他们准备将各自手中的种子集中起来,统一定价,说是价格……比我们种子公司的指导价要高出一倍!”
“不仅如此,”蒋瓛的声音更低了,“他们还放话出去,任何与皇家种子公司合作的代理商,就是与整个凤阳勋贵集团为敌。据报,已经有几个拍下代理权的商人,在离京的路上遭到了‘水匪’的骚扰,货物被劫,人也被打成重伤。地方官府……对此却视而不见。”
朱旺听完,脸上的笑容渐渐冷了下来。
“好啊,真是好手段。”他轻轻敲击着摇椅的扶手,眼中闪过一丝凛冽的寒芒,“这是黑白两道一起上,准备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啊。”
他站起身,走到蒋瓛面前,声音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蒋瓛。”
“卑职在!”
“传我的令,让你的人不必再忍了。从现在开始,凤阳城内,但凡参与‘粮种行会’之人,给我盯死了!他们所有的不法之事,不论大小,都给我一一记录在案。我暂时不动他们,但账,要一笔一笔地记清楚。”
“另外,”
朱旺的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弧度,“告诉沈焱,让他手下的‘记者’们,把笔杆子都给我擦亮点。这几天凤阳城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尤其是那些代理商被打被劫之事,给我原原本本地写出来。不用指名道姓,但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有那么一股势力,在与国争利,与民争利!”
“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这帮所谓的勋戚之后,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蒋瓛闻言,精神一振,猛地一抱拳:“是!殿下!卑职这就去办!”
看着蒋瓛领命而去,杀气腾腾的背影,一旁的马三宝忍不住小声问道:“殿下,您这是……要跟他们彻底撕破脸了?”
朱旺重新躺回摇椅上,拿起一块冰镇西瓜,咬了一口,汁水四溅。
他眯着眼睛,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声音悠悠地传来:
“撕破脸?不,我只是想教教他们,什么叫‘资本的力量’。”
“这帮留守凤阳的,根本没什么大鱼,如果不是给老朱留点面子,我当时就把他们办了。”
“天宝,告诉杨士奇,给凤阳的代理商第一年的代理费免了,今年的种苗免费发放。”
……
半个月后。
应天府,得月楼。
大明皇家种子公司的接待中心,就设在这座昔日应天城最负盛名的酒楼里。
如今,这里早已不再招待寻常酒客,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天南地北、行色匆匆的商贾和代理商们。
杨士奇坐在二楼的雅间内,面前的账簿堆积如山。
他虽然年轻,但处理起这些繁杂的事务却显得游刃有余,井井有条。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将整个公司的框架搭建了起来,并且初步建立起了一张覆盖大明主要州府的销售网络。
“杨经理,”一个来自两广地区的代理商,满脸堆笑地躬着身子,“您看,我们南边天气热,这新粮种能不能早些运过去?误了农时可就麻烦了。”
杨士奇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着说道:“陈老板放心,第一批种子已经在路上了。殿下特意交代过,南方的节气与北方不同,你们的货,是第一批发出的。”
“哎哟,那可真是太感谢殿下了!也多谢杨经理费心!”陈老板千恩万谢地退了出去。
送走了这位代理商,杨士奇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这半个月来,他几乎是连轴转,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足两个时辰。
但他的精神却异常亢奋,因为他亲眼见证着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也感受到了自己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力量。
就在这时,沈焱从门外走了进来,将一沓刚刚印刷出来、还带着墨香的纸张放在了桌上。
“士奇,看看吧,《大明日报》的创刊号,新鲜出炉!”
杨士奇眼睛一亮,连忙拿起一张报纸仔细阅读起来。
报纸的头版头条,用加粗的宋体字赫然写着——《神农之种,福泽万民——记大明皇家种子公司之创立》。
文章洋洋洒洒,详细介绍了玉米、红薯、土豆三种新作物的巨大意义,以及澳王殿下心怀天下,成立种子公司,欲将此等神物推广天下的宏愿。
而在报纸的中缝和不起眼的位置,则刊登着几篇没有署名,却内容劲爆的“奇闻异事”。
一篇名为《江南路,商旅难》,讲述了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在运送“新奇货物”的途中,屡遭“水匪”打劫的悲惨经历。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地方治安的担忧和对幕后黑手的隐晦指控。
另一篇则更有意思,标题是《凤阳怪事录:稻草卖出黄金价》,用一种调侃的语气,描写了凤阳地区某些“大户人家”,将寻常的种子包装一番,便以天价出售,牟取暴利。
文中虽未点名,但“义惠”、“安陆”等名字被巧妙地化用在故事中,明眼人一看便知说的是谁。
“好!好一个‘春秋笔法’!”
杨士奇拍案叫绝,“沈兄,你这手笔,可比直接点名道姓要高明多了!既能让百姓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又让那帮人抓不到任何把柄,只能吃个哑巴亏!”
沈焱得意地笑了笑:“这可不是我的功劳,都是道衍大师指点的。大师说了,舆论这东西,就像水一样,要润物细无声,不能搞成惊涛骇浪,否则容易翻船。”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志同道合的光芒。
他们都清楚,这张小小的报纸,就是殿下投向那帮凤阳勋贵集团的一柄利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