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这帮牛马应该很好使!-《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

  朱元璋金口一开,整个大明朝的行政机器便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皇家医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的筹建,成了当下朝堂之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工部尚书赵俊最近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的是,皇帝陛下大笔一挥,直接从内库里拨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作为两所学院的启动资金,让他再也不用为钱发愁。

  痛苦的是,澳王殿下朱旺,几乎每天都会扔给他一沓沓匪夷所思的图纸。

  “老赵,这是医学院的解剖楼,墙壁要用最新的水泥浇筑,地面要铺设专门的排水系统,记住了,通风一定要好!”

  “还有这个,无影灯的图纸,你让工匠们先照着做个样品出来,里面的镜片让玻璃厂那边加紧烧制。”

  “对了,军事学院那边的沙盘推演室也得抓紧,沙盘的尺寸要足够大,最好能把整个大明的地形都囊括进去。”

  赵俊每天看着这些闻所未闻的图纸,听着这些稀奇古怪的名词,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不够用了。

  但他又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能带着手下的工匠们,没日没夜地研究、试制。

  最后还会惊奇地发现,澳王殿下设计的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古怪,但用起来……是真他娘的好用!

  户部尚书曾泰也不轻松。

  皇帝陛下大手一挥,钱是有了,但人呢?地呢?各种物资的调配呢?

  这些全都压在了他户部的头上。

  尤其是澳王殿下还提出了一个让他匪夷所思的要求——医学院要公开向全天下招收女学生,不论出身,不论文凭,只要年满十四周岁,心性纯良,识得几个字便可报名!

  这个命令一出,整个士林都炸了锅。

  “女子入学?与男子同窗?成何体统!简直是有伤风化!”

  “澳王殿下此举,乃是乱了纲常,坏了人伦!我等读书人,当联名上书,死谏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间,弹劾朱旺的奏折堆满了朱元璋的御案。

  对此,朱元璋呵呵一笑。

  他只是淡淡地让《大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论女子学医之利国利民》,文章详细阐述了培养女医官对于降低妇孺死亡率、增加人口的重大意义。

  然后画风一转,表示同意大家的建议,不让男女同窗。

  医学院只收女学生!

  消息一出,民间的风向瞬间逆转。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什么纲常伦理,哪有自家婆娘和娃的命重要?

  若是有了女大夫,以后婆娘生孩子,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请那些一知半解的产婆,也不用面对男大夫的尴尬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于是,原本还对女儿家抛头露面有所顾虑的百姓们,纷纷带着自家的闺女,涌向了设在各地的报名点。

  场面之火爆,甚至超过了前段时间的疫苗接种。

  ……

  中洲岛上。

  朱旺对外界的风波充耳不闻,他正忙着给自己新收的几个“工具人”上课。

  教室里,方孝孺、金幼孜、黄淮,还有刚刚被沈焱“请”来的何嵘,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地听着朱旺讲解着一些他们前所未闻的知识。

  给这帮不是内阁首辅,就是顾命大臣的家伙讲课,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所以,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并非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悬浮在宇宙中的巨大球体。我称之为‘地球’。”

  朱旺指着面前一个缓缓转动的地球仪,继续说道:“我们大明,便在这球体之上。你们看,这里,”

  他指着亚洲的位置,“而大海的另一边,还有着更为广阔的陆地,生活着与我们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

  这番“地球说”,彻底颠覆了三人“天圆地方”的传统世界观,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认知被完全重塑了。

  在一边旁听的解缙,第一个反应过来。

  他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问道:“殿下,既然大地是球体,那我们若是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是不是最终会回到原地?”

  “理论上是这样。”朱旺赞许地点了点头,“不过,只靠走不行,还需要极为精准的航海技术和强大的船队,以我们目前的条件,暂时还做不到。”

  杨荣则更为务实,他指着地图上的倭国,问道:“殿下,既然您对天下地理了如指掌,那想必攻伐倭国,也早已胸有成竹了吧?”

  听到“倭国”二字,朱旺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冷笑一声,道:“一群跳梁小丑罢了,灭之何难?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

  沉声说道:“我今日叫你们来,便是要让你们为这‘灭倭’之战,做好充足的准备。我需要你们,用你们的智慧,为我大明,打造出碾压这个时代的利器!”

  说着,他将三份早已准备好的、厚厚的图纸,分别放在了三人的面前。

  “金幼孜。”

  “学生在!”

  朱旺指着他面前的图纸:“这份,是关于‘活字印刷术’的改良方案。我需要你,在一个月内,组织人手,用钢水浇筑出足够多的、统一规格的简体汉字铅活字。同时,改良印刷机,我要让我们的《大明日报》,能够日印万份,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他又看向黄淮。

  “黄淮。”

  “学生在!”

  “这份,是关于‘标准度量衡’的制定方案。”朱旺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军中器械,尺寸不一;民间交易,斗秤各异。此乃国之大患!我需要你,协同工部,以我给出的‘米’、‘千克’、‘秒’、‘度’、‘摄氏度’为基础,重新制定一套统一、精准的度量衡标准,并推行天下!此事,关乎国本,不得有丝毫差池!”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新来的何嵘身上。

  “何嵘。”

  “草民在!”

  “你那篇《论商税之利弊》,我看了,写得很好。”朱旺赞许道,“现在,我便给你一个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

  他将最后一份图纸推了过去。

  “这份,是‘大明皇家银行’的初步构想。我需要你,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能够取代现有宝钞体系的,以‘银元’为本位的新货币发行和流通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存、贷、汇兑网络。”

  说着,又把数学小组曾经设计出的成果资料,全部交到了后者的手上。

  “你们三人,所负责之事,皆乃经天纬地之大业。办好了,你们便是名垂青史的功臣。办不好……”

  朱旺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就自己去工地上,把你们浪费的那些材料,一砖一瓦地给我搬回来。”

  三人身旁的方孝孺,眼巴巴的看着朱旺给三人布置任务,只是到了最后,也没叫到自己。

  朱旺看到他抓耳挠腮的样子,也是忍俊不禁。

  这个被诛十族的古今中外第一狠人,现在还是个毛头小子。

  但是,在朱旺看来,只要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总是有两把刷子的。

  所以,他沉吟了一下,看向了方孝孺和解缙。

  “大绅,你现在精力有限,就把手里的《新华字典》相关的工作,移交给希直吧。”

  解缙闻言,赶忙点头。

  方孝孺也是大喜过望。

  最后,四人对视一眼,然后同时起身,对着朱旺,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

  “学生,定不负殿下所托!”

  呵呵,这帮牛马应该很好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