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地,赵长城脚下。
北风呼啸,卷起黄沙漫天。赢嘉站在高台上,身后是重新修葺的城墙。
地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墙体上纵横的裂纹,新旧石块交错的痕迹,都诉说着这座边城刚刚经历的劫难。
"太子。"李牧缓缓走上高台,铠甲在寒风中发出清脆的响声,"第三批征召的民夫已经到位,城墙修复工程可以加快了。"
赢嘉转过身,眼中满是忧虑:"将军,邯郸那边又派人来催促粮草了。郭开那个奸贼,明知道代地刚遭地震,百废待兴,还要我们上缴军粮。"
"不给。"李牧的回答斩钉截铁,"代地的粮食,一粒都不能给邯郸。我们的将士要吃饭,百姓要活命,哪有余粮供养那些醉生梦死的权贵?"
赢嘉苦笑:"可是名义上,邯郸还是赵国正朔..."
"正朔?"李牧冷笑一声,"一个被权臣架空的幼主,一个卖国求荣的奸相,他们配称正朔吗?太子,韩国已经亡了,两个月就亡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这话如同重锤,砸在赢嘉心头。是啊,强大如韩国,在秦军面前也不过两个月。赵国还能撑多久?
"将军的意思是..."
李牧的目光变得锐利:"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让赵国灭亡。但是太子,我们不能再等了。若此次真有回天之机,我们就借着防守秦军该挥师南下,进入邯郸,诛杀郭开,扶正朝纲!"
"可是..."赢嘉迟疑着,"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打内战?赵国本就虚弱,再起内乱..."
"太子!"李牧的声音陡然提高,"您还记得李明衍当初是怎么说的吗?他说要当机立断,要么起兵诛贼,要么割据自立。可您选择了什么?您选择了等待,选择了妥协!结果呢?郭开变本加厉,邯郸更加腐朽,我们在这里苦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一天天烂下去!"
赢嘉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李牧说得对,他太优柔寡断了。
当初李明衍的建议,他没有采纳,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明衍说得对,我当初就该听他的。"赢嘉长叹一声,随即目光坚定起来,"好!将军,我们不再等了。传令下去,整军备战!"
"诺!"李牧转身大喝,"传我将令,全军集结!"
号角声响彻云霄,代地的将士们迅速集结。这些士兵与邯郸的军队截然不同——他们的装备或许简陋,但眼神坚毅;他们的军饷或许微薄,但斗志高昂。
更特别的是,队伍中还有一些装束奇特的骑兵。他们穿着皮甲,骑着北地的骏马,手持弯刀,正是李牧秘密训练的金狼军——赵国士兵与匈奴战士混编的精锐骑兵。
"将士们!"李牧站在点将台上,声如洪钟,"韩国亡了,赵国也危在旦夕,我们不能苟延残喘。我们还有一战之力!"
"但是!"他的声音更加激昂,"邯郸的那些蛀虫,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只知道向秦国摇尾乞怜!他们不配领导赵国!"
"今日,本将军与太子殿下决定,要为赵国、为天下,做最后一搏!愿意跟随的,举起你们的兵器!"
"吼!吼!吼!"
万军齐声怒吼,声震山谷。长枪如林,战刀如雪,在夕阳下闪着寒光。
"誓死追随太子!"
"誓死追随将军!"
"赵国万岁!"
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连远处的群山都仿佛在回应。
人群中,蒯彻——那个曾经叫子彻的仙家弟子——默默看着这一切。他的眼中闪着泪光,心中既悲壮又感动。
"这就是英雄啊。"他喃喃自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更可能会失败还要战斗。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最后的尊严..."
他想起了自己的恩师萧子,想起了李明衍,想起了这个时代所有为理想而战的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但正是这些渺小的力量,构成了历史的壮丽画卷。
魏国,大梁城。
城墙上,魏般和张耳并肩而立,俯瞰着城下的护城河。夕阳西下,将整座城池染成了金黄色。
"信陵君留下的'金汤'防御体系,终于完成了。"魏般指着城墙外的防御工事,语气中有自豪,更有无奈,"三道护城河,五重城墙,地下还有暗道相连。理论上,这套防御可以抵挡十万大军的进攻。"
张耳点点头:"城防坚固莫若金汤……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城中的粮食,只够支撑三个月。"张耳苦笑道,"那些公族老爷们,一边喊着要加强防御,一边又不肯出钱出粮。每次征调物资,都要扯皮半个月。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是奇迹了。"
魏般的拳头握得咯咯作响:"这群蠹虫!国家都要亡了,他们还在计较自己的利益!"
"大人息怒。"张耳劝道,"事已至此,生气也无用。我们已经尽力了。"
两人沉默地看着远方。秦军的威胁如同阴云般笼罩在每个人心头。韩国两个月就亡了,魏国又能撑多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耳。"魏般突然开口,声音有些颤抖。
"兄弟。"
"如果...我是说如果..."魏般深吸一口气,"如果大梁守不住了,我想请你答应我一件事。"
张耳的心一沉:"魏君..."
魏般转过身,郑重地对张耳下拜:"如果事不可为,我愿与大梁共存亡。但是你不同,你还年轻,还有机会。我希望你能带着我们的家眷,带着一些忠义之士,离开这里,为魏国保存一点血脉。"
"魏君!"张耳急忙扶起他,眼中已有泪光,"您这是什么话?要死,我们一起死!"
"不!"魏般摇头,"总要有人活下去。总要有人记得,魏国曾经辉煌过,魏国的将士曾经战斗过。你比我年轻,比我有才华,你应该活下去。"
"可是..."
"答应我!"魏般握住张耳的双手,"君为其难,我为其易。守城容易,只要战死就行了。但是保存火种,延续希望,这才是最难的。张耳,这个重任,只能交给你了。"
张耳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好!"
两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就这样跪在城墙上,紧紧拥抱在一起。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这一刻,没有言语,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都知道,他们能并肩站在大梁的城墙上的时间,不多了。
楚国,寿春。
深秋的寿春城笼罩在薄雾之中。楚王宫的一座偏殿里,两个人正在密谈。
负刍——这个表面上贪图享乐的楚国公子,此刻眼中闪着精光。他身着华服,但举止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纨绔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藏极深的锐利。
"项将军,"负刍轻声问道,"我们的事情,准备得如何了?"
项燕,这位楚国名将,虽已年过五旬,但身形依然挺拔如松。他恭敬地答道:"回公子,一切都已妥当。江东的二十万精兵已经秘密训练了三年,粮草充足,兵器精良。只等公子一声令下。"
"好。"负刍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淮水,"李园那个老贼,还在做他的春秋大梦。他以为控制了那个傀儡楚王,就能永远把持朝政。殊不知..."
他回过头,眼中杀机一闪:"过了这个冬天,我们就动手。到时候,不仅要夺回属于我的王位,更要让楚国重新强大起来。"
"公子英明。"项燕躬身道,"属下必定竭尽全力,助公子成就大业。"
负刍的表情缓和下来,露出一丝笑容:"项将军,听说你的三个儿子都很出色?"
提到儿子,项燕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托公子洪福,三个小子都还算争气。"
"说来听听。"
"大儿子项缠性子憨直,不善言辞,但忠诚可靠,是个守成之才。"项燕如数家珍,"三儿子项梁勇猛过人,十五岁就能举千斤巨鼎,将来必是军中猛将。"
"那老二呢?"
项燕的眼中闪过一丝特殊的光芒:"老二项渠,文武兼备。论武,他的剑术已经超过了我年轻时;论文,他熟读兵书,颇有谋略。属下对他寄予厚望,将来必能超过老夫。"
"好!好!好!"负刍连说三个好字,"楚国有项氏一门,何愁不能复兴?"
项燕又道:"说来也巧,老二最近刚得一子,生下来就有八斤重,哭声如雷,甚是雄壮。"
"哦?"负刍来了兴趣,"这可是好兆头啊。新生儿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
他沉吟片刻:"这孩子还没有名字吧?"
"还没有。"项燕恭敬道,"属下正想请公子赐名。"
负刍负手踱步,目光深邃:"项将军,你可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多艰难?不仅要推翻李园,还要对抗虎视眈眈的秦国。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能够翱翔九天的雄心壮志。"
他停下脚步,转向项燕:"我希望这个孩子,能够随我们振翅高飞,扶摇直上。就叫他'羽'吧。"
喜欢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北风呼啸,卷起黄沙漫天。赢嘉站在高台上,身后是重新修葺的城墙。
地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墙体上纵横的裂纹,新旧石块交错的痕迹,都诉说着这座边城刚刚经历的劫难。
"太子。"李牧缓缓走上高台,铠甲在寒风中发出清脆的响声,"第三批征召的民夫已经到位,城墙修复工程可以加快了。"
赢嘉转过身,眼中满是忧虑:"将军,邯郸那边又派人来催促粮草了。郭开那个奸贼,明知道代地刚遭地震,百废待兴,还要我们上缴军粮。"
"不给。"李牧的回答斩钉截铁,"代地的粮食,一粒都不能给邯郸。我们的将士要吃饭,百姓要活命,哪有余粮供养那些醉生梦死的权贵?"
赢嘉苦笑:"可是名义上,邯郸还是赵国正朔..."
"正朔?"李牧冷笑一声,"一个被权臣架空的幼主,一个卖国求荣的奸相,他们配称正朔吗?太子,韩国已经亡了,两个月就亡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这话如同重锤,砸在赢嘉心头。是啊,强大如韩国,在秦军面前也不过两个月。赵国还能撑多久?
"将军的意思是..."
李牧的目光变得锐利:"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让赵国灭亡。但是太子,我们不能再等了。若此次真有回天之机,我们就借着防守秦军该挥师南下,进入邯郸,诛杀郭开,扶正朝纲!"
"可是..."赢嘉迟疑着,"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打内战?赵国本就虚弱,再起内乱..."
"太子!"李牧的声音陡然提高,"您还记得李明衍当初是怎么说的吗?他说要当机立断,要么起兵诛贼,要么割据自立。可您选择了什么?您选择了等待,选择了妥协!结果呢?郭开变本加厉,邯郸更加腐朽,我们在这里苦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一天天烂下去!"
赢嘉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李牧说得对,他太优柔寡断了。
当初李明衍的建议,他没有采纳,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明衍说得对,我当初就该听他的。"赢嘉长叹一声,随即目光坚定起来,"好!将军,我们不再等了。传令下去,整军备战!"
"诺!"李牧转身大喝,"传我将令,全军集结!"
号角声响彻云霄,代地的将士们迅速集结。这些士兵与邯郸的军队截然不同——他们的装备或许简陋,但眼神坚毅;他们的军饷或许微薄,但斗志高昂。
更特别的是,队伍中还有一些装束奇特的骑兵。他们穿着皮甲,骑着北地的骏马,手持弯刀,正是李牧秘密训练的金狼军——赵国士兵与匈奴战士混编的精锐骑兵。
"将士们!"李牧站在点将台上,声如洪钟,"韩国亡了,赵国也危在旦夕,我们不能苟延残喘。我们还有一战之力!"
"但是!"他的声音更加激昂,"邯郸的那些蛀虫,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只知道向秦国摇尾乞怜!他们不配领导赵国!"
"今日,本将军与太子殿下决定,要为赵国、为天下,做最后一搏!愿意跟随的,举起你们的兵器!"
"吼!吼!吼!"
万军齐声怒吼,声震山谷。长枪如林,战刀如雪,在夕阳下闪着寒光。
"誓死追随太子!"
"誓死追随将军!"
"赵国万岁!"
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连远处的群山都仿佛在回应。
人群中,蒯彻——那个曾经叫子彻的仙家弟子——默默看着这一切。他的眼中闪着泪光,心中既悲壮又感动。
"这就是英雄啊。"他喃喃自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更可能会失败还要战斗。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最后的尊严..."
他想起了自己的恩师萧子,想起了李明衍,想起了这个时代所有为理想而战的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但正是这些渺小的力量,构成了历史的壮丽画卷。
魏国,大梁城。
城墙上,魏般和张耳并肩而立,俯瞰着城下的护城河。夕阳西下,将整座城池染成了金黄色。
"信陵君留下的'金汤'防御体系,终于完成了。"魏般指着城墙外的防御工事,语气中有自豪,更有无奈,"三道护城河,五重城墙,地下还有暗道相连。理论上,这套防御可以抵挡十万大军的进攻。"
张耳点点头:"城防坚固莫若金汤……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城中的粮食,只够支撑三个月。"张耳苦笑道,"那些公族老爷们,一边喊着要加强防御,一边又不肯出钱出粮。每次征调物资,都要扯皮半个月。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是奇迹了。"
魏般的拳头握得咯咯作响:"这群蠹虫!国家都要亡了,他们还在计较自己的利益!"
"大人息怒。"张耳劝道,"事已至此,生气也无用。我们已经尽力了。"
两人沉默地看着远方。秦军的威胁如同阴云般笼罩在每个人心头。韩国两个月就亡了,魏国又能撑多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耳。"魏般突然开口,声音有些颤抖。
"兄弟。"
"如果...我是说如果..."魏般深吸一口气,"如果大梁守不住了,我想请你答应我一件事。"
张耳的心一沉:"魏君..."
魏般转过身,郑重地对张耳下拜:"如果事不可为,我愿与大梁共存亡。但是你不同,你还年轻,还有机会。我希望你能带着我们的家眷,带着一些忠义之士,离开这里,为魏国保存一点血脉。"
"魏君!"张耳急忙扶起他,眼中已有泪光,"您这是什么话?要死,我们一起死!"
"不!"魏般摇头,"总要有人活下去。总要有人记得,魏国曾经辉煌过,魏国的将士曾经战斗过。你比我年轻,比我有才华,你应该活下去。"
"可是..."
"答应我!"魏般握住张耳的双手,"君为其难,我为其易。守城容易,只要战死就行了。但是保存火种,延续希望,这才是最难的。张耳,这个重任,只能交给你了。"
张耳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好!"
两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就这样跪在城墙上,紧紧拥抱在一起。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这一刻,没有言语,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都知道,他们能并肩站在大梁的城墙上的时间,不多了。
楚国,寿春。
深秋的寿春城笼罩在薄雾之中。楚王宫的一座偏殿里,两个人正在密谈。
负刍——这个表面上贪图享乐的楚国公子,此刻眼中闪着精光。他身着华服,但举止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纨绔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藏极深的锐利。
"项将军,"负刍轻声问道,"我们的事情,准备得如何了?"
项燕,这位楚国名将,虽已年过五旬,但身形依然挺拔如松。他恭敬地答道:"回公子,一切都已妥当。江东的二十万精兵已经秘密训练了三年,粮草充足,兵器精良。只等公子一声令下。"
"好。"负刍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淮水,"李园那个老贼,还在做他的春秋大梦。他以为控制了那个傀儡楚王,就能永远把持朝政。殊不知..."
他回过头,眼中杀机一闪:"过了这个冬天,我们就动手。到时候,不仅要夺回属于我的王位,更要让楚国重新强大起来。"
"公子英明。"项燕躬身道,"属下必定竭尽全力,助公子成就大业。"
负刍的表情缓和下来,露出一丝笑容:"项将军,听说你的三个儿子都很出色?"
提到儿子,项燕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托公子洪福,三个小子都还算争气。"
"说来听听。"
"大儿子项缠性子憨直,不善言辞,但忠诚可靠,是个守成之才。"项燕如数家珍,"三儿子项梁勇猛过人,十五岁就能举千斤巨鼎,将来必是军中猛将。"
"那老二呢?"
项燕的眼中闪过一丝特殊的光芒:"老二项渠,文武兼备。论武,他的剑术已经超过了我年轻时;论文,他熟读兵书,颇有谋略。属下对他寄予厚望,将来必能超过老夫。"
"好!好!好!"负刍连说三个好字,"楚国有项氏一门,何愁不能复兴?"
项燕又道:"说来也巧,老二最近刚得一子,生下来就有八斤重,哭声如雷,甚是雄壮。"
"哦?"负刍来了兴趣,"这可是好兆头啊。新生儿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
他沉吟片刻:"这孩子还没有名字吧?"
"还没有。"项燕恭敬道,"属下正想请公子赐名。"
负刍负手踱步,目光深邃:"项将军,你可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多艰难?不仅要推翻李园,还要对抗虎视眈眈的秦国。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能够翱翔九天的雄心壮志。"
他停下脚步,转向项燕:"我希望这个孩子,能够随我们振翅高飞,扶摇直上。就叫他'羽'吧。"
喜欢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