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鼓励发明创造-《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陛下,臣有个困惑。”

  “这些所谓星球为什么能漂浮在虚空,而不掉下去呢?”

  “若是我等立身之所也是一个圆球,那底部的事物是如何依附于地面的?”

  刘焯化身好奇宝宝,开始向宇文衍提问。

  小皇帝为其讲述了一下万有引力和重力。

  很多深奥的物理,力学的知识他也解释不清。

  把自己记忆里知道的说了一下之后算是蒙混过关。

  让他有兴趣的话自己去研究。

  “刘爱卿,朕找你是希望能确立一套利用日月星辰来定位以及指引方向的法门……”

  宇文衍随即把浮水罗盘,过洋牵星术,牵星板的相关信息说了出来。

  这个原理很简单。

  就是利用北极星与地平线的夹角和高度,来确定当前的所在位置。

  刘焯一听就明白其中原理。

  当然,这样的定位导航技术还需要配合相对精准的海图。

  加上经验丰富的船长,才能在汪洋大海中航行。

  而且。

  一般也是靠近海岸线航行,降低海上迷航的风险。

  宇文衍后世记忆中有着比较详尽的海图。

  包括一些重要地点的经纬度他也记得清清楚楚。

  “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把这过洋牵星术研究出来!”

  刘焯一脸激奋,似乎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

  “莫急,你再看看这个!”

  宇文衍说着拿起案桌上一个简陋的木制地球仪。

  指着上面密密麻麻地线条。

  给他讲解了一下赤道、两极、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等一些地理概念。

  “每个经纬线交叉点,都对应一个经纬度,测定数值后,就是一个精准的地理位置……”

  “这样便能更为精准地确定当下所在的方位了。”

  宇文衍说完。

  把地球仪塞到刘焯手上,便没再说话。

  刘焯看着手上的玩意,目光炯炯地盯着小皇帝,露出狂热的崇拜之色。

  宇文衍被他盯得心里直发毛。

  连忙赏赐了两个番邦小娘子。

  让其赶快回去招募人员,组建天文馆,开展研究。

  刘焯被皇帝赶出宫,却是心情舒畅。

  他有种要起飞的感觉,恨不得苍海一声笑,仰天一长啸。

  这么重要的事情,皇帝没有找负责天文历法的太史局。

  却是交给了他这个不得志的小虾米,让其甚感皇恩浩荡。

  刘焯离开后。

  宇文衍也是搓着双手,在殿内来回踱步。

  有了这个过洋牵星术,大周的海船便能漂洋过海,远赴海外。

  而且。

  大周天文学测定本初子午线后,由自己来规定这条0度经线。

  有了精准经纬度,不但能够用于出海定位导航。

  也能绘制出更为精细的地图来。

  扬州的造船厂已经着手开建。

  小皇帝打造海上舰队的计划迈出了第一步。

  綦毋怀文的灌钢法,以及高炉炼铁也在扬州有了分号。

  虽然还不能打造纯铁甲船,但试着用一些钢材也是可以的。

  比如,船舰的龙骨就可以用钢材和木头配合使用,加强骨架的强度。

  舰首或是船舰表层也可用钢板加固。

  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的建造草图,宇文衍也已经绘制出来,并送往了扬州。

  小皇帝不求他们马上就建造那种庞大的宝船。

  但可以按照其构造制作小型一些的船舰。

  主要是锤炼技术,积累经验,同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

  春播农忙过后。

  各州郡军府进行每年夏训。

  在军府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地率领下。

  由经过新军基地特训的二十名教官负责基础训练。

  相应的战术训练则由三名主副官指导进行。

  农忙间隙期。

  不仅是练兵之时,也是其他各行各业大力发展之时。

  当下的很多手工业者,同时也是均田制下的自耕农。

  不像后来的有些朝代,把各行各业严格划分出来。

  农民只管种田,铁匠则专业打铁,纺线织布的就负责纺织……

  父业子承,代代相传,把天下百姓从事的行业给定得死死的。

  在民族大融合的南北朝时期,思想和社会环境相对开放。

  包括唐朝,在安史之乱前,整个社会都是开放包容的。

  宇文衍认为愚民是最为拙劣的统治方法。

  但却为很多王朝所采用。

  历史上。

  唐王朝之所以能称为盛世大唐,相对开放的统治环境是一个重要原因。

  朝廷鼓励商品贸易,肯定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小皇帝和朝中大佬商议后,颁布诏书。

  重视百工技艺,鼓励民间进行各种发明创造。

  凡改进或发明相关工具器械,提升生产效率者,皆有重赏。

  百姓的智慧有若汪洋大海。

  一旦激发出来,成绩定然会光彩夺目。

  社会的整体发展不是由少部分精英阶层决定。

  而是需要占大多数的底层百姓共同努力推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宇文衍从冶铸作坊的军器小组调派了十几个人,送到火器研究庄园。

  他准备让他们试着研制——火铳。

  火铳是火药的初级应用,也是相对简单的一种火器。

  这些工匠由一个叫苏玄的中年人负责。

  苏玄,襄州人氏,自小痴迷各种军械器具,成年后接触道家。

  对于道家炼丹之术颇有兴趣。

  正是因为如此,小皇帝才选择他来负责火铳的研发。

  当宇文衍让其见识了一番火药的威力后,苏玄惊心骇目,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是怎么也想不到。

  毫不起眼的黑灰色粉末,竟能爆发出如此骇人的威力。

  小皇帝告诉他,这是火药。

  随后把火铳的图纸展开,和他讲解击发原理。

  苏玄越听眼神越亮。

  痴迷军器的他立马就能想到此种火器的优势。

  当下的战争当中,远程打击最为常见的就是弓箭。

  但是一名优秀的弓箭手需要经过勤修苦练才能保证一定的准度。

  而且发射箭矢,极为消耗体力。

  火铳只需轻轻扣动扳机就能击发。

  宇文衍心里很清楚。

  火铳用于战争的话,不论是准度、威力,还是弹药装填,都有着致命的缺陷。

  而且还受天气影响。

  一旦遇上雨天,几近于废,根本派不上用场。

  小皇帝也不是想把火铳打造成战场利器。

  只是用它来作个引子,把火器的概念提出来。

  有了开头。

  后续的枪械,火炮等火器就能顺理成章地出现。

  ……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