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工部侍郎-《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大爷,这是前天那头猪烹饪的红烧肉……”

  掌柜示意伙计取出食盒,里面是一碗红烧肉。

  这是小皇帝交代刘宝的。

  凡收购百姓的生猪,都得给他们赠送一道酒楼的菜品。

  “好香啊!”

  “前天那道卤猪头肉也很好吃。”

  老农笑呵呵地接过去,深吸了一下。

  随后。

  让他老伴端进屋里倒出来,把碗还给伙计。

  “大爷,这头和前天那头差不多大,还是一千五百文,您看如何?”

  这时没有磅秤,也没那种大号的杆秤。

  牲畜大多是论头买卖,按个头大小,价钱有所不同。

  “小老儿没意见。”

  双方达成一致,交易就算是成了。

  伙计给了老者一千五百文钱,几人把猪五花大绑抬上马车。

  “掌柜的,您慢走……”

  老农满脸堆笑,向他们挥手告别。

  养了近两年的猪。

  除去买猪崽的两百文本钱,净赚一千三百文。

  相当于两石六斗米,够一个孩子全年的口粮了。

  当然。

  这是不把两年喂猪的人工成本计算在内。

  老百姓不论种田还是养猪,都是不能算人工成本的。

  真要算的话,大多时候都是只赔不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因为只要和土地绑在了一起。

  那就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乎不会有翻身的机会。

  “爷,婆,额想吃肉……”

  孩子自从看到那碗红烧肉后,眼睛就直了。

  作为自耕农家庭的孩子。

  能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奢望吃肉?

  “馋猫,现在不行,晚上吃饭时再吃。”

  孩子的祖母笑骂了一句,脸上的笑容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两头猪带给他们的,绝对不是两三贯钱那么简单。

  那是一种喜悦,更是一种生活的希望。

  “老头子,快进屋,给皇上长生牌位磕头上香!”

  “对,对,对,进屋,进屋……”

  老两口虔诚地上香叩拜,为当今皇上祈寿,祈福。

  ……

  自从京城全猪宴开业。

  以往的“贱肉”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猪肉成了宫廷御菜,朝中有些官员也开始食用起来。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宇文衍充分发挥了带头大哥的作用,为猪肉正名。

  主要还是按照他的食谱烹饪菜肴,味道确实好。

  谁又会和自己的口腹之欲过不去呢?

  在皇宫的带动下。

  全猪宴酒楼一直热度不减,天天爆满。

  阉猪养殖法在这种背景中,得以进一步传播。

  小皇帝授意卜斋,公布了规模养殖技术以及几种饲料配方。

  同时。

  全猪宴所有菜品的烹饪方法,全部免费公开。

  愿意学的。

  还可以到酒楼做学徒,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样一来。

  养猪和猪肉菜肴就能在京城带动下,普及到其他各州。

  小皇帝让全天下百姓都能吃上肉的愿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卜斋负责的养殖基地,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

  增加了母猪和生猪的养殖数量。

  以后,将达到每月都有数百上千头生猪出栏的规模。

  ……

  上善殿。

  “陛下,宇文恺大人到了!”

  墨言禀报。

  “快宣!”

  宇文衍闻言,当即露出灿烂地笑容。

  放下手中的奏章,起身离开御案。

  “臣宇文恺参见陛下!”

  “哈哈,安乐回来啦,这一年可是辛苦你了……”

  小皇帝上前打量一番,握住他的手拍了拍说道。

  “为陛下尽忠,为国家效劳,臣不辛苦。”

  见皇帝一如既往地热情,宇文恺心下感动。

  宇文衍握住手,把他领到茶台前入座。

  亲自泡茶,为其倒上一杯。

  “安乐,喝茶,润润口。”

  “谢陛下。”

  尽管以前已经感受过一次皇帝的热情。

  宇文恺还是有些受宠若惊。

  双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

  “月前,你上报说大境门完工。”

  “朕就想着,差不多这些时日你该到京城了。”

  “快和朕说说,大境门是何等的雄伟壮观……”

  小皇帝很是开心。

  大境门落成。

  北境边防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

  并州,幽州两地,面对突厥的压力也比以往轻了几分。

  张家口有此雄关。

  突厥想要南下,此处通道就不是最好的选择了。

  说起大境门,宇文恺也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此关可以说是展现他建筑才能的代表作。

  哪怕当初宣帝让他主持修复洛阳宫,也不如这次给他带来的成就感。

  大境门既是关也是城。

  靠近北面的外城是为关塞,驻兵戍守,防御外敌。

  南面则是内城。

  是生活区,贸易区。

  住人的坊,贸易的市、店铺整齐有序,合理规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店铺不仅局限于市,道路两边,坊内均有铺面。

  整个关城能容纳十来万人定居生活。

  “陛下,这么大的关城,会不会有些浪费啊?”

  宇文恺一直没想通,皇帝为什么要把大境门修那么大!

  自古以来,关城就是单纯的军事用途。

  能驻守一两万军士的,就是极为重要的雄关了。

  既然是关城。

  无疑是离战乱最近的地方,定居的百姓那是少之又少。

  那建这些坊市又有何用呢?

  “怎么会浪费,以后一定能发挥其作用的。”

  大境门刚好位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上。

  是两种文明碰撞的交汇点,也是南北通道的中转站。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

  届时一定能够绽放出绚烂多彩的光芒。

  看到小皇帝言之凿凿,宇文恺也没再多问。

  “安乐才学出众,为人忠厚,尽职尽责,朕拟擢升为工部左侍郎……”

  “另赏钱百贯,绢百匹,烈酒百斤,番邦小娘子一人。”

  宇文衍很是满意,当即宣布了对他的赏赐。

  宇文恺闻言,心下大喜,连忙起身谢主隆恩。

  侍郎是六部副官的职称,分左右侍郎。

  从一定程度上讲,侍郎就是尚书的候选人员。

  虽然不是绝对的。

  但能做到侍郎,意味着离尚书之职又进了一步。

  在宇文衍没有任命尚书令及左右仆射的前提下。

  左侍郎已经是接近权力中枢的官职了。

  小皇帝让其休假一个月,好生陪陪家人。

  宇文恺领了赏赐。

  兴高采烈地回府报喜去了。

  作为开国十二大将军宇文贵的三子。

  兄长宇文善承袭父亲勋爵许国公,现任礼部尚书。

  次兄宇文忻曾随齐王宇文宪讨伐突厥,颇有功劳。

  拜仪同三司,赐县公。

  后又随武帝灭齐,因军功拜大将军。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