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抵达武功,钟会的反应-《三国之季汉演义》

  司马攸原本还有一些后话。

  但是看到羊徽瑜已经闭上的眼睛。

  只能把后面的话全都憋回去。

  走到外面,司马攸抬头望着天空,喟然一叹:

  “究竟谁知我心!”

  羊徽瑜的意思,司马攸当然知道。

  无非就是让长安宫中的那个傀儡皇帝禅位。

  自己登基称帝。

  可是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当年袁术手握传国玉玺,雄踞三州十一郡。

  尚且兵败身死。

  自己如今只有半州数郡之地。

  就算称帝,又有谁会把自己当回事?

  离开羊徽瑜的寝宫之后,司马攸难得的去了一趟皇宫。

  见了那个被他扶到皇位上的魏帝一面。

  魏帝执礼甚恭,司马攸却兴趣缺缺。

  这样的皇帝,当起来有什么意思?

  张翼和霍弋分兵之后,大张旗鼓的朝着临泾的方向杀过去。

  事实也确如张翼和霍弋所预料的那样。

  整个安定郡不说成了惊弓之鸟,但也是人心惶惶。

  看到张翼“大军”到来,有很多城池的守将直接弃城而逃。

  而张翼攻城拔寨的消息,也顺着这条线一路朝着临泾的方向送去。

  四月,远在临泾的钟会在接到长安的援兵之后,刚刚布置好防线。

  就接到了敌军已经杀到安定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钟会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屑。

  自己虽然在成纪吃了败仗,但那一仗,罪不在自己。

  是张瑞和成师愚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完成任务,导致自己的后路被断。

  这一次,他早早的就料到杜预那一路也会失败。

  蜀军会从安定和扶风两路出兵,进攻长安。

  事实也果如钟会所预料的那样。

  敌人朝着临泾的方向杀过来。

  唯一让钟会感到忧心的是,陈仓的丢失要比自己想象的早。

  后果也比自己想象的要大。

  想到这里,钟会心中就对已经死了的杨锐很是气愤。

  当初拔擢他前往陈仓代替石苞镇守。

  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只管看好陈仓,别的什么都不用他管。

  结果还是给朝廷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

  真是死有余辜。

  好在秦王的反应够快,在武功重新构筑防线。

  只要能够拦住蜀军,时间一长他们必然会粮草不济。

  到那时,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所以在得知蜀军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杀过来的时候,钟会反倒是轻松了许多。

  自己的兵马,加上关中士族支援的私兵,他手里掌握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过十万。

  有这么多的兵马在,又是本土作战,蜀军拿什么跟自己斗!

  “贼军有多少兵马?现在走到哪里了?”

  钟会满脸轻松的问道。

  信使立刻回道:

  “启禀太尉,贼军已经过了固原,正在往镇原方向杀来。”

  “兵马总计在三万以上。”

  钟会闻言一脸嗤笑:

  “区区三万兵马,就想夺取临泾。”

  “刘谌,你该不是吃错药了吧!”

  但是很快,钟会就笑不出来了。

  他闻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将目光放在舆图上,钟会的神色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你确定敌人兵马只有三万?”

  一个不好的预感渐渐浮现在钟会的心头。

  信使点了点头,自己得到的消息就是敌人只有三万左右。

  钟会心中狂震。

  不可能!

  三万人马就想夺取安定,杀向长安。

  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这绝对不是刘谌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这其中必然有诈!

  钟会在舆图上来回看巡梭,最终将目光放到了新平均。

  他想到了一个不可能的可能。

  这三万兵马会不会是疑兵,是用来吸引自己注意力的。

  而蜀军真正的主力,此时正在走泾阳一线,杀往新平!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自己在临泾驻守就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现在朝廷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新平防御必然空虚。

  一旦被蜀军真正主力杀到新平,长安危矣!

  可同时钟会也不敢真的肯定那三万蜀军就是疑兵。

  万一是敌人的先头部队,大军在后面跟着呢?

  而且泾阳到新平一线,并不适合大军通行。

  若是自己调兵前往新平扑了一个空,临泾岂不是要落入敌手?

  临泾落入敌手,长安便再无纵深可言 。

  两种念头不停的在钟会心中交织。

  既担心这三万蜀军是疑兵,又担心他们不是疑兵。

  良久之后,钟会还是决定,分出一支兵马前往泾川,并在沿途进行打探。

  一旦侦查到蜀军的踪迹,就能够确定那是敌人的主力。

  自己再回防新平也不迟!

  想到这里,钟会立刻命令张瑞率兵两万前往泾川布防。

  失去广魏这个根本之地后,张瑞也没有了和钟会叫板的底气。

  听到钟会的命令,立刻点了两万兵马朝着泾川的方向杀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功,这座处在渭水和骆谷水交界处的地方。

  原本声名不显,但在陈仓丢失之后。

  却成了一个险要之地。

  司马攸以此为根本,筑起一座城池用来抵挡大汉的进攻。

  四月,姜维率领大军抵达武功。

  这是自大汉在成都立国后,第一次有人到达这个地方。

  所以到达武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领着李骧等一众人勘察地形。

  除了李骧之外,还有一些讲武堂学子,以及重新从底层熬上来的廖文。

  只不过他这个讲武堂一期的学长,如今倒成了这一群讲武堂学子中,官阶最低的存在。

  “此地两河交汇,敌人在河对岸布防重兵。”

  “若是我军渡河而战,敌必半渡而击。”

  “即便不半渡而击,河对岸的狭小地形,也难以发动大的攻势。”

  “贼将倒是个有能耐的。”

  姜维用马鞭指着身前仍处于枯水期的河水,面露赞许的说道。

  河对岸,同样也有人正在盯着姜维这边看。

  但却没有姜维这边的轻松洒脱。

  “大将军,如今河水正处于枯水期。”

  “咱们是不是可以在上游筑坝蓄水。”

  “等到丰水期到来的时候,掘开堤坝,淹死对面的敌人!”

  望着平静的河水,刘骏开口说道。

  听到刘骏的话,姜维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其余人:

  “你们是什么看法?”

  冯离立刻出声道:

  “大将军,末将觉得此举可行。”

  “渭水自西向东流,正好流经武功,骆谷水虽说是自北向南。”

  “但骆谷水水小,只要提前将骆谷水截断,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姜维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为将者,知天文,识地利,这一点你们做的很好。”

  “不过想要成为一个名将,更需要因地制宜的变通。”

  “我们看似占据武功上游,但武功地势极高。”

  “而渭水在武功段的河流名叫小韦河,此河宽且缓。”

  “且不说筑坝的难度,就算筑起堤坝,将来也不可能对武功有多大的威胁。”

  “更别说还有一条骆谷水,帮助他们分洪。”

  听到姜维的话,几人脸上 露出尴尬之色。

  这一点他们确实没想到。

  只觉得自己占据河道上游,完全可以来一个翻版的水淹七军。

  姜维倒不觉得有什么,敌人能主动在下游选择驻防,必然也早就考虑到这一环。

  想要借水进攻,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李骧上前两步说道:

  “那以大将军之见,应当如何处之?”

  姜维摇了摇头,眼下大军刚刚武功,所有的军事情报都还处在尚未清晰的情况。

  他姜维是人又不是神,哪能一眼就能看出来接下来怎么做。

  但是姜维心中一点都不慌。

  因为此时的后勤补给已经不需要再走天水绕路了。

  拿下陈仓之后,补给就可以从汉中走陈仓直接运到武功。

  省下很多人力物力。

  而这些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就是自己和敌人对峙的资本。

  “走,先回去,等把这里的军情打探清楚之后,再做下一步的动作。”

  姜维拨马回转,其余人紧随其后。

  而在另一边,武功城中的守军也早就得到了敌军杀到的消息。

  和姜维分析的丝毫不差。

  他们敢驻军在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有两条河流分割战场,而自己这边地势又高。

  根本不怕敌人用水淹之计。

  “武功固若金汤。”

  “蜀贼想要进攻武功,除了强攻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武功城中,守将薛图一脸自得的说道。

  身为关中士族中的薛家,这次受家族之命,合薛、杨、杜三家私兵于一处。

  前来武功镇守。

  而谁是统帅,直接决定战后在长安的话语权。

  杨家因为杨锐的原因,需要将功补过,自然不敢争这个统帅的位置。

  至于杜家,杜预还在的时候,不需要争。

  如今杜预很有可能已经阵亡,也争不过别人。

  所以这个守将的资格,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薛家的头上。

  手握数万雄兵,说没有一点志得意满是假的。

  杜白听到薛图的话,眉头一皱,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他并不看好自己这边,去年叔父出兵前往上邽的时候。

  两个人就已经在暗中商量过了。

  家族已经给司马攸出了两个卖命的人了。

  一个自己,一个叔父。

  再加上杜预以一己之力守住冯翊的功劳,也算是对得起司马攸的厚恩。

  此次征讨刘谌,胜则万事大吉,败也不需要家族为司马攸付出太多。

  顺势而为就行了。

  如今叔父生死不明,长安前途一片暗淡,杜白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强行站出来。

  不过在犹豫一番之后,杜白还是开口说道:

  “天下哪有固若金汤的城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仓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已经落入敌手。”

  “武功虽然仗着地势原因,不惧敌人以水来攻。”

  “可若是敌人根本就没想着用水攻呢?”

  “我曾在显亲和蜀军对峙数月,深知其用兵之狡诈。”

  “我劝薛将军还是不要大意的好!”

  听到杜白的话,最先感到不爽的是杨家派来的人,名叫杨宜。

  作为杨锐的族弟,以及杨家的代表。

  面对杜白毫无遮拦的羞辱,心中自然不爽。

  但谁让族兄不争气,丢了陈仓,也丢了性命。

  导致现在杨家的话语权一落千丈。

  最终也只能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反观薛图,他的不满就明显的多了。

  在他看来,杜白不过是个败兵之将。

  若不是他和高诞在显亲的失败,怎么可能让局势一步步的发展成这样。

  而杜预的失败,更是直接导致现在的局面。

  关中士族最开始看好司马攸,就是因为司马攸一旦成功。

  他们就可以不被中原士族压着打。

  但现在却闹到了这种局面,让各家都掏出自己的家底。

  赢了倒还好说,输了百年之内,休想再和中原士族掰手腕。

  “汝既知贼用兵狡诈,可有良策献上?”

  薛图用鼻孔看着杜白说道。

  杜白一眼就看出来薛图的心思,但也只是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

  和这样的人计较没有任何意义。

  果然,在看到杜白丝毫不做回应的表现后。

  薛图更是鼻孔朝天,不再把杜白放到眼里。

  “某虽不才,但既然被秦王委此重任。”

  “定当竭尽全力以报朝廷。”

  “我意,趁敌立足未稳,主动出击!”

  听到薛图这话,就连杨宜都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薛图。

  你疯了吧?隔着一条河去打蜀军?

  以短击长?

  等你过去,除了能等到严阵以待的蜀军 , 还能等到什么?

  杜白却在听到薛图的话后,微微一叹后说道:

  “将军不可,咱们坐拥武功之利,何必以短击长。”

  “只需要守好武功,急的自然就是对面。”

  杜白心里很清楚,薛图根本不会真的出击。

  他能当上统帅,不光是因为出身,才能多少也是有的。

  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服个软。

  杜白也完全可以不理会薛图,薛图也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但到底是同处一军当中,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果然,薛图在听到杜白的话后,脸上露出一抹得意:

  “既然明玉如此劝谏,那咱们就在武功等着敌人来好了!”

  数天后,已经探明对面地势的姜维,准备开始着手进攻武功。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