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你朱棣这浓眉大眼的!叛徒!-《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朱元璋被黄子澄问的,一时心头火起。

  胆子大啊!

  都敢质问起朕来了!

  这是看见朕已经老了,就迫不及待要给朱允炆这个热灶烧火了吗!

  想到这,朱元璋看向李暄,这都你惹的祸!

  混账东西!

  你自己解决吧!

  “太师,黄子澄现在请朕斩了你!你怎么说。”

  朱元璋的话,一下压得整个奉天殿安静了。

  文武百官的反应泾渭分明,朱允炆背后站着的文官,脸上出现了喜色。

  朱棣背后站着的勋贵,则是担忧的望向李暄。

  李暄清清嗓子,双手捧起来笏板,脸色很平静:“臣!!”

  他第一个字儿声音很大,震得殿里都有回音。

  所有人立马看向他。

  他继续说道,接下来的话声音就很平静了:“无话可说,诸位大人说的很对,臣罪该万死,当斩。”

  “嗯!?”黄子澄一下子险些没当庭笑出声,眼里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的看向李暄。

  这就认罪了!?

  真的假的!?

  不辩解一下吗?

  此时,用这种不可置信,震惊目光看向李暄的,不止是黄子澄。

  还有方才激扬文字,弹劾他的大理寺卿,六科给事中那些言官,吏、礼、刑三部的尚书!

  以及很多附议表态的文臣!

  也都震惊莫名的瞪着李暄!

  李暄这种耍光棍儿,连辩解都懒得辩解的行为,给他们都整不会了!

  你真不解释一下啊!?

  你可是朝廷的一品文臣!

  你要不然辩解两句呢?

  “......”李暄捧着笏板,一动不动,很平静,双眼目不斜视,盯着象牙的笏板。

  完全就是一副我认罪,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我等死的态度!

  这让一心想要维护他的朱棣和蓝玉,还有淮西勋贵们,脑子嗡嗡的!

  根本就接受不了,李暄他这种等死的态度!

  疯了吧!

  你这罪定下来,那可就是死罪啊!

  朱棣不敢再耽搁,否则等朱元璋真一个问斩判下来!

  君无戏言!

  到时候再想救李暄,那就说什么都晚了!

  “父皇!”

  朱棣思绪停住,一撩蟒袍,站到奉天殿中央,宏声震彻奉天殿,也引来李暄诧异万分的意外目光。

  不是哥们儿!

  你弄啥嘞!

  你该不是要替我辩护吧!

  朱棣对李暄的意外目光浑然不觉,自顾自说道:“儿臣有本奏!”

  “说!”

  朱棣站出来的行为。

  让架在火上烤的朱元璋,头一回觉得,老四这个好大儿,是真孝顺!

  不错!

  出来解围解的好啊!

  贤的真是时候!

  不然咱都不知道,该怎么张嘴了!

  李暄一句话不吭,连解释都不解释就认罪等死的行为,不止是给文臣淮西勋贵们整的不会了。

  其实给朱元璋!

  都整的气到脸直抽抽!

  朱元璋刚刚心里非常焦灼,一直在想怎么给李暄开脱!

  但奈何人家本人都不反驳,你一个外人能怎么办?

  “遵旨!”

  底下,朱棣在文臣不善意的目光环视中,开口了:“太师擅杀大臣,确是有违国法,其行当责。”

  朱允炆和黄子澄这些文臣,压根不信朱棣会支持斩了李暄。

  这话肯定还有下文!

  果然,朱棣紧跟着话锋就一转:“然!事出必有因!”

  “据儿臣所知,陕西官场盘根错节,那个按察使是否真的清廉如水?是否真的对朝廷、对父皇忠心不二?”

  “太师身为左都御史,负有监察之责,或许是发现了某些骇人听闻的逆案,事急从权,才不得不行此雷霆手段,以防消息走漏,逆党逃窜!”

  朱棣的话,让李暄立马就有了被背刺的愤慨!

  他怒视着朱棣,心里大骂!

  叛徒!

  你这个浓眉大眼的!

  叛徒!

  其实回应天的路上,李暄都已经想好了,先认罪,等到被判了问斩的罪名,君无戏言无法收回之后。

  再突然来个峰回路转!

  把真相说出,拿出来黄子澄牵涉进来的证据!

  带黄子澄一起走!

  这样一来,他李暄得被问斩,黄子澄,更是也难逃一死!

  满朝也不能因为说这事事出有因,就从而从宽发落他。

  多完美的结局!

  但现在不同了,朱棣把这完美的布局,给搅和了!

  李暄心思电转,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果他现在反驳朱棣的话,说没有任何逆案,就是自己擅权,这才杀了按察使。

  那确实大概率能回家。

  可黄子澄怎么办?

  你都说没有逆案了,事后你再拿出来证据,谁认!?

  没有人认了!

  陈伯的仇就报不了了!

  当然,现在也可以不反驳朱棣说有逆案的言论。

  那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之所以擅杀封建大吏,全是因为事出有因!

  所以!

  太师!

  不能斩!

  李暄一下子就把后果和可能性都给想了一遍,瞬间脸色变的狰狞,恶狠狠的瞪着朱棣。

  真是没想到啊!

  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

  亏我以前还拿你当一起去过东瀛,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好兄弟!

  然而此时正侃侃而谈的朱棣,根本就没有留意到,李暄杀人一样的眼神。

  替李暄辩驳的同时,他还觉得,李暄现在肯定非常感动!

  一定会叫他一声!

  好兄弟!

  朱棣越说声音越大,也有了底气,他想好了。

  就顺着事出有因这一点。

  把李暄擅杀封疆大吏的个人罪行,淡化成处置方式不当。

  当然,朱棣其实是不知道李暄是为陈伯报仇,还有按察使官扮盗匪,入户劫杀陈老三这事的。

  他只是以他的政治目光,挑出来唯一一条,能替李暄辩白的路。

  就是抓住事出有因,官场贪墨这一点。

  李暄是左都御史,处理这个合情合理。

  而且朱棣也深知朱元璋很厌恶贪墨。

  而官场上,干净的官儿更是少之又少,一省按察使,想挑这么一个封疆大吏的毛病,可太简单了!

  朱棣将李暄擅杀封疆大吏的行为,偷换概念转成左都御史纠正官风不正的行为后。

  又话锋一转,这次他昂起了头,仰视朱元璋。

  他的杀招!

  要来了!

  “父皇!”

  朱棣脸色严肃下来,声音都变的冷了许多:

  “儿臣以为,太师之事事小,现如今!更大的事是,这弹劾的声音,竟然如此整齐划一!”

  “儿臣倒觉得这有些蹊跷。”

  “他们只盯着太师‘如何做’,却无人去深究太师‘为何做’。”

  “这究竟是出于对国法的公心,还是想借此掩盖某些不可告人之事,或是...”

  朱棣略作停顿,眼神陡然转变的锋利,朝向黄子澄:“意在剪除异己,堵塞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