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李暄的名字,也能让陛下杀李暄?”
方孝孺不是笨,而是思维比较古板,不擅长给人上眼药。
至于朱允炆听不懂,才是真的思维迟钝。
齐泰突然严肃大喝:“取笔来!”
朱允炆大喜过望,赶紧让人拿纸笔来。
不多时,有奴婢拿来了纸笔,齐泰把纸一铺,沾满笔墨刚要落下去。
方孝孺却夺过笔,甘心为其誊写:“齐公,你念,我写,也好让殿下听。”
齐泰也不矫情,干脆答应:“那好,有方公执笔,老夫灵感更是如泉涌。”
朱允炆去到主位那坐下,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齐泰是怎么做到,不提李暄的名字,也能让朱元璋下杀李暄的决心的。
方孝孺已经准备好,齐泰这时踱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扬起念道:
“谏除隐患疏。”
“臣齐泰昧死以奏。”
“陛下圣武开天,制六合如臂使指,此诚亘古未有之雄略。
然,臣每读史册,见巨奸窃国,常怵然惊心。
其辈非起于微末,反而皆如王莽谦恭下士、似霍光扶社稷于将倾,更兼赵高之贴身弄权。
此三人,于当时何尝不是威望卓着、百官景从之能臣?”
“其害,正在于此!”
“雄主在朝,此辈或可效忠。
然陛下试想,一旦山陵崩,新君仁弱,彼时威望即成篡位的阶梯,能力化为祸国的刀兵,党羽便是倾覆庙堂的洪流!
王莽之篡汉,岂在朝夕?实乃其权势日炽,已非孺子可制矣!”
“故,为国本计,当于今日之势,断祸乱之芽。
切莫待参天大树,盘根错节,届时再思斧钺,恐已伤及国脉根基。
陛下明见万里,自有决断。
臣齐泰泣血叩首谨奏,唯愿大明江山,万年永固。”
齐泰念完,停住脚步,去看方孝孺。
方孝孺也写完了,高兴放下笔。
看着纸上出自于齐泰之口的“谏除隐患疏”,佩服到频频点头:
“好,好,好!字字千钧!字字千钧!”
“齐公无愧陛下赐名‘泰’,此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言具体,而乾坤定矣。”
有这份奏疏,虽然上面一个字都没提李暄。
但每一个字却都是在告诉朱元璋说,李暄这人得杀了!
不然你朱元璋一旦驾崩之后,李暄这人怎么办?
他身边有蓝玉,有一帮淮西勋贵,更有朱棣这样的藩王!
到时你一驾崩,李暄在朝堂上有威望,外面还有带着兵马的藩王联络。
他要是想造反,推翻你朱元璋挑选的继承人,那不就是翻手覆手之间的事?
你不杀他!
那亡大明的人,就是比王莽,比霍光,比赵高还要厉害百倍千倍的李暄!
“殿下,有这封‘谏除隐患疏’,乾坤定矣。”
方孝孺拿着誊写了奏疏的纸过来给朱允炆看。
朱允炆却激动到连看都不想看了。
不需要再看。
有齐泰的这份奏疏一上去!
李暄必死无疑。
别的方面,朱允炆不敢说很了解朱元璋。
但对于怎么收拾权臣这一块儿,那朱允炆敢说,他还是很了解朱元璋的。
洪武朝没有人想当权臣。
因为想当权臣的,现在都死了。
胡惟庸,李善长,杨宪,这些人历历在目。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朱允炆笑了,非常高兴!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呐,古人诚不欺我,李暄死!就死在皇祖父对他的倍加宠信上了。”
“我到时候要去诏狱里,亲口问一问,这厮是不是后悔没有给我当狗!”
朱允炆幸灾乐祸完,就迫不及待叫来了奴婢。
方孝孺知道是什么意思,把奏疏交给了奴婢,叮嘱:“封好。”
又问齐泰:“那齐公什么时候动身?”
没等齐泰回答。
朱允炆就迫不及待的催促:“宜早不宜迟,齐先生不如深夜叩宫!这就把奏疏交上去。”
说着,眼睛逐渐眯成了一条线,笑容也看起来阴阴的:
“让皇祖父早下杀了李暄的决心!”
“也让所有人明白,是这厮自己蠢,选错了辅佐的人!”
奴婢很快回来了,把封好的奏疏交给朱允炆。
朱允炆和方孝孺一起,将齐泰送出东宫。
“殿下,方公,留步吧,老夫去也。”
“先生珍重!”
“齐公珍重!”
齐泰带着奏疏离开了,走路的步子都在飘。
东宫也属于宫禁之内。
于是盏茶的功夫。
正准备就寝的朱元璋,就收到了齐泰夜叩宫门的消息。
“不安生呐。”
朱元璋不用想,都知道齐泰是干什么来了,无非也就是还想逼着他杀李暄。
但杀不杀,是你一个臣子能置喙的?
“看来他还是不明白,朕为什么没让你追究他。”
“那臣这就去抓了他!”
蒋瓛立刻接起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眼睛一瞪:“谁让你抓人了!把他叫进来,朕要看看他这次有什么可说的。”
“是。”蒋瓛去了。
朱元璋想了想,天威难测的性子起了作用,最终还是决定见一见齐泰。
杀不杀李暄,都快成他心里的一个心魔了。
不杀,下不了决心。
杀,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候,朱元璋也很希望,有一个人能让他下定,到底该怎么处理李暄的决心。
齐泰今天的这次君前应对,让朱元璋有了个想法。
要么。
被齐泰说服,杀掉李暄。
要么。
就是齐泰死。
不多时,齐泰被带进寝宫。
“臣叩见陛下。”
“深夜闯宫,齐泰,你好大的胆子,说,何事。”
“回禀陛下!”
齐泰忽然大声,给朱元璋带着怒气的目光一下子招过来了!
齐泰往前一个丝滑的滑跪,取出来袖子里的奏疏奉到朱元璋面前:
“臣!齐泰!有肺腑之言,泣血上奏!”
朱元璋没什么好脾气,近乎夺一样的拿过来奏疏,撕了封皮儿。
齐泰跪在地上。
朱元璋不咸不淡的看了他一眼。
齐泰立马就意识到,事成与否,就看自己今天这番奏对了!
朱元璋已经取出来了奏疏,看见了奏疏封皮儿上“谏除隐患疏”几个字,预料之中的一笑。
果然。
掀开奏疏,一笔漂亮的字闯入眼帘。
朱元璋眯着眼,目光跟着看下去。
“臣齐泰昧死以奏:陛下圣武开天,制六合如臂使指,此诚亘古未有之雄略。”
方孝孺不是笨,而是思维比较古板,不擅长给人上眼药。
至于朱允炆听不懂,才是真的思维迟钝。
齐泰突然严肃大喝:“取笔来!”
朱允炆大喜过望,赶紧让人拿纸笔来。
不多时,有奴婢拿来了纸笔,齐泰把纸一铺,沾满笔墨刚要落下去。
方孝孺却夺过笔,甘心为其誊写:“齐公,你念,我写,也好让殿下听。”
齐泰也不矫情,干脆答应:“那好,有方公执笔,老夫灵感更是如泉涌。”
朱允炆去到主位那坐下,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齐泰是怎么做到,不提李暄的名字,也能让朱元璋下杀李暄的决心的。
方孝孺已经准备好,齐泰这时踱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扬起念道:
“谏除隐患疏。”
“臣齐泰昧死以奏。”
“陛下圣武开天,制六合如臂使指,此诚亘古未有之雄略。
然,臣每读史册,见巨奸窃国,常怵然惊心。
其辈非起于微末,反而皆如王莽谦恭下士、似霍光扶社稷于将倾,更兼赵高之贴身弄权。
此三人,于当时何尝不是威望卓着、百官景从之能臣?”
“其害,正在于此!”
“雄主在朝,此辈或可效忠。
然陛下试想,一旦山陵崩,新君仁弱,彼时威望即成篡位的阶梯,能力化为祸国的刀兵,党羽便是倾覆庙堂的洪流!
王莽之篡汉,岂在朝夕?实乃其权势日炽,已非孺子可制矣!”
“故,为国本计,当于今日之势,断祸乱之芽。
切莫待参天大树,盘根错节,届时再思斧钺,恐已伤及国脉根基。
陛下明见万里,自有决断。
臣齐泰泣血叩首谨奏,唯愿大明江山,万年永固。”
齐泰念完,停住脚步,去看方孝孺。
方孝孺也写完了,高兴放下笔。
看着纸上出自于齐泰之口的“谏除隐患疏”,佩服到频频点头:
“好,好,好!字字千钧!字字千钧!”
“齐公无愧陛下赐名‘泰’,此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言具体,而乾坤定矣。”
有这份奏疏,虽然上面一个字都没提李暄。
但每一个字却都是在告诉朱元璋说,李暄这人得杀了!
不然你朱元璋一旦驾崩之后,李暄这人怎么办?
他身边有蓝玉,有一帮淮西勋贵,更有朱棣这样的藩王!
到时你一驾崩,李暄在朝堂上有威望,外面还有带着兵马的藩王联络。
他要是想造反,推翻你朱元璋挑选的继承人,那不就是翻手覆手之间的事?
你不杀他!
那亡大明的人,就是比王莽,比霍光,比赵高还要厉害百倍千倍的李暄!
“殿下,有这封‘谏除隐患疏’,乾坤定矣。”
方孝孺拿着誊写了奏疏的纸过来给朱允炆看。
朱允炆却激动到连看都不想看了。
不需要再看。
有齐泰的这份奏疏一上去!
李暄必死无疑。
别的方面,朱允炆不敢说很了解朱元璋。
但对于怎么收拾权臣这一块儿,那朱允炆敢说,他还是很了解朱元璋的。
洪武朝没有人想当权臣。
因为想当权臣的,现在都死了。
胡惟庸,李善长,杨宪,这些人历历在目。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朱允炆笑了,非常高兴!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呐,古人诚不欺我,李暄死!就死在皇祖父对他的倍加宠信上了。”
“我到时候要去诏狱里,亲口问一问,这厮是不是后悔没有给我当狗!”
朱允炆幸灾乐祸完,就迫不及待叫来了奴婢。
方孝孺知道是什么意思,把奏疏交给了奴婢,叮嘱:“封好。”
又问齐泰:“那齐公什么时候动身?”
没等齐泰回答。
朱允炆就迫不及待的催促:“宜早不宜迟,齐先生不如深夜叩宫!这就把奏疏交上去。”
说着,眼睛逐渐眯成了一条线,笑容也看起来阴阴的:
“让皇祖父早下杀了李暄的决心!”
“也让所有人明白,是这厮自己蠢,选错了辅佐的人!”
奴婢很快回来了,把封好的奏疏交给朱允炆。
朱允炆和方孝孺一起,将齐泰送出东宫。
“殿下,方公,留步吧,老夫去也。”
“先生珍重!”
“齐公珍重!”
齐泰带着奏疏离开了,走路的步子都在飘。
东宫也属于宫禁之内。
于是盏茶的功夫。
正准备就寝的朱元璋,就收到了齐泰夜叩宫门的消息。
“不安生呐。”
朱元璋不用想,都知道齐泰是干什么来了,无非也就是还想逼着他杀李暄。
但杀不杀,是你一个臣子能置喙的?
“看来他还是不明白,朕为什么没让你追究他。”
“那臣这就去抓了他!”
蒋瓛立刻接起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眼睛一瞪:“谁让你抓人了!把他叫进来,朕要看看他这次有什么可说的。”
“是。”蒋瓛去了。
朱元璋想了想,天威难测的性子起了作用,最终还是决定见一见齐泰。
杀不杀李暄,都快成他心里的一个心魔了。
不杀,下不了决心。
杀,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候,朱元璋也很希望,有一个人能让他下定,到底该怎么处理李暄的决心。
齐泰今天的这次君前应对,让朱元璋有了个想法。
要么。
被齐泰说服,杀掉李暄。
要么。
就是齐泰死。
不多时,齐泰被带进寝宫。
“臣叩见陛下。”
“深夜闯宫,齐泰,你好大的胆子,说,何事。”
“回禀陛下!”
齐泰忽然大声,给朱元璋带着怒气的目光一下子招过来了!
齐泰往前一个丝滑的滑跪,取出来袖子里的奏疏奉到朱元璋面前:
“臣!齐泰!有肺腑之言,泣血上奏!”
朱元璋没什么好脾气,近乎夺一样的拿过来奏疏,撕了封皮儿。
齐泰跪在地上。
朱元璋不咸不淡的看了他一眼。
齐泰立马就意识到,事成与否,就看自己今天这番奏对了!
朱元璋已经取出来了奏疏,看见了奏疏封皮儿上“谏除隐患疏”几个字,预料之中的一笑。
果然。
掀开奏疏,一笔漂亮的字闯入眼帘。
朱元璋眯着眼,目光跟着看下去。
“臣齐泰昧死以奏:陛下圣武开天,制六合如臂使指,此诚亘古未有之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