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自私的决定-《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

  赵云澜看着母后即便在昏迷中依旧因痛苦而紧蹙的眉头,看着皇兄瞬间憔悴了许多的背影,一个无比清晰、无比坚定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

  必须求助顾洲远!

  只有他,才有可能真正救回母后,解除这沉疴之苦!

  至于危险……赵云澜贝齿紧咬下唇,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是她将他卷入这是非之地,那么,所有的风雨,就由她来扛!

  大不了……大不了顾洲远在京城若真遇到什么不测,她赵云澜拼上这条性命,也要护他周全!

  纵使与整个朝堂为敌,纵使触怒皇兄,她也在所不惜!

  “皇兄!”

  赵云澜猛地抬起头,声音因极力压抑的激动和恐惧而微微变调。

  她快步走到皇帝面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仰起脸,眼中已满是决绝的泪水。

  “臣妹……臣妹举荐一人,或可救治母后!”

  赵承渊骤然停下脚步,锐利的目光落在妹妹身上:“谁?”

  “大同村县子,顾洲远!”赵云澜一字一顿,清晰地说道。

  殿内瞬间一静,顾洲远。”赵云澜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个名字。

  刹那间,偏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侍立一旁的宫女太监们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连角落里忧心忡忡的魏公公都愕然抬起了头。

  殿内只剩下太后艰难的喘息声。

  赵承渊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阴沉下来,他盯着赵云澜。

  眼神复杂难明:“顾洲远?云澜,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太医院群医无策,你让朕去指望一个边远之地、且桀骜不驯的小子?”

  他的语气带着帝王特有的怀疑与不容置疑。

  顾洲远这个名字,之前兴许给他带来诸多惊喜,可此刻在他耳中,更多地代表着“抗旨”、“跋扈”和“尾大不掉”。

  “皇兄!”赵云澜急切地辩解,声音带着哭腔,“皇兄,顾洲远之能,绝非仅限于农事。”

  “臣妹在大同村时亲眼所见,他曾将已然断气的孩童从鬼门关拉回,也曾用奇药治愈重症伤寒。”

  “其医术思路,迥异于常,往往能奏奇效,母后如今情况危急,为何不能让他一试?这是最后的希望了啊!”

  “皇兄,臣妹绝不会拿母后的凤体开玩笑的。”她重重叩首,额头触及冰冷的地面:“若皇兄允准,臣妹愿以性命担保!”

  “希望?担保?”皇帝怒极反笑,连日来的焦虑和对顾洲远的不满在此刻爆发。

  “他连朕的旨意都敢违抗,视京城如虎狼之地,根本不愿进京!你让朕如何信他?”

  他在殿内踱了几步,越说越是气恼:“即便是朕愿意冒险,你又如何让他来?”

  难道还要朕卑躬屈膝地去求他不成?!他若真有本事,为何不肯来京城施展?”

  他越说越气,要是此刻顾洲远就在京中,即刻便能让他来试着给母后瞧病,何至于让局面如此被动。

  他甚至将太后所受病痛都迁怒于顾洲远头上。

  对太后的担忧跟局势脱离掌控的无力感,此刻转变成一股怒火直冲头顶。

  他猛地一挥手,语气森寒:“既然他不肯来,那朕就‘请’他来!”

  “朕即刻下旨,派禁军前往大同村,将他锁拿进京!若他治不好母后,便是欺君之罪,两罪并罚!”

  “陛下不可!”

  殿外,因忧心太后病情而一直守候、未经传唤不得入内的苏文渊。

  听到皇帝竟要派兵锁拿顾洲远,再也顾不得礼仪,猛地推开殿门,踉跄着冲了进来,扑通跪倒在地。

  “陛下!万万不可啊!”苏文渊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惶,“老臣深知顾洲远此人,虽出身乡野,却一身傲骨,心有乾坤!”

  “其拖延进京,必有缘由,或是不愿卷入是非,或是等待时机。”

  “陛下若以刀兵相加,强行锁拿,此举无异于折其风骨,践踏其尊严!”

  “这非但不能让他尽心为太后诊治,反而会将他心中对朝堂之上生出厌畏之心!”

  “届时,君臣离心,关系再难挽回,恐非社稷之福啊陛下!”

  苏文渊痛心疾首,他看得太明白了。

  顾洲远这等经世之才,只能以诚相待,以理服之,绝不可用强。

  皇帝此举,看似快意,实则是自毁长城,将一位可能擎天保驾的能臣,硬生生给逼死!

  赵承渊面色铁青,苏文渊的话像一盆冷水,让他沸腾的怒火稍熄。

  但帝王的尊严和母亲的性命悬于一线,让他难以立刻放下身段。

  就在这时,赵云澜再次开口,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平静:“皇兄,苏师傅所言极是。”

  “强逼之下,岂有真心?若皇兄信得过臣妹……此事,交由臣妹来办。”

  她抬起泪眼朦胧的脸,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笃定:

  “由臣妹亲笔修书一封,向顾洲远陈明母后病情危殆,性命垂危,恳请他念在……念在昔日相识的情分上,出手相助。”

  “他……他一定会来的。”

  说出“他一定会来的”这句话时,赵云澜的心如同被悬在万丈深渊之上。

  一定会来吗?

  她心里根本没有底。

  顾洲远是知道她心意的吧?在大同村那些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偶尔的失态,她眼中无法完全掩饰的情愫,以他的聪明,怎么可能毫无察觉?

  可他从未回应过。

  他的态度,始终是温和的,友善的,却也带着一种清晰的界限。

  他就像天边自在的流云,看得见,却触不及,猜不透。

  他那样一个珍视自由、不愿受束缚的人,会为了她这一封极其自私的求救信,就甘愿踏入这危机四伏的京城吗?

  连圣旨都不惧的人,会愿意为了一个他素未谋面的太后,赌上自己的前程,甚至性命吗?

  赵云澜不知道。

  她一点把握都没有。

  巨大的不确定感和深藏心底的爱慕交织成的苦涩,几乎要将她淹没。

  但她必须这么说,必须表现得有信心。

  这是唯一能避免皇兄动用武力,唯一能既救母后,又不至于立刻将顾洲远推向绝境的办法。

  赵承渊的目光在跪地的妹妹和老师之间逡巡,殿内压抑得只剩下太后痛苦的喘息。

  良久,他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疲惫和一丝孤注一掷的决断。

  “好。”皇帝的声音干涩,“朕就依你,你即刻修书,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大同村。”

  他的目光落在赵云澜身上,带着最后的警告:“云澜,记住,这是朕给他的,也是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

  赵云澜深深叩首:“臣妹……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