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侯带兵违抗朝廷军、豢养私兵、结党营私、还是免不了一死。
但因为他投降,认错及时,还配合招供,找到苗人,最后保住了小儿子和家中女眷们。
至于长子和次子,都得跟着死。
蒋大人和成大人,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私运武器同样是死罪,家也被抄了,两家家眷被判了流放。
到了这里,西南一事似乎就结束了。
但下朝后,刑部尚书私下见了皇帝,列出案件中有疑点的地方。
比如,驸马既然自认难逃死罪,愿意自杀谢罪,为什么不将模仿三公主字迹的事写出来?
总不能说时间短来不及写吧?
还有三公主性情强势,公主府上下,都是她的人,要说她对驸马的事一无所知,实在是牵强了。
以及彻查西南军的人,不仅有四皇子的人,也有属于公主府的。
案件里,可以粗糙认为是驸马的人,但实际上……
这些疑点,没了线索,不代表不让人怀疑。
皇帝也很清楚,他颔首:“将你手中的线索,全交给彦大人吧。”
岑祸死后,彦副将成功上位,成了真的禁军统领。
刑部尚书明白,这案件只是明面上结束了,皇帝还是想继续查下去的。
莫名的,他松了口气。
“陛下,四皇子那里……”
虽然现在证据都指向四皇子,四皇子也认罪伏法。
可万一后面查出隐情来。
皇帝冷笑一声:“你以为老四为什么那么老实?”
悄无声息就默认了罪责,真当四皇子是吃素的。
福公公将一份密折给了刑部尚书,后者看过后,脸色大变,再也不对此事说什么了。
看来陛下早就查到了不对劲,顺水推舟,把事情归到四皇子身上,应该是为了让其他人放心。
毕竟众人看来,四皇子都被贬为庶人了,这案子算是真的了解了。
刑部尚书出了御书房不久,太子就来了。
清衍主动请缨,说他近来有空,要送四皇子出宫。
皇帝白了他一眼:“有事直说。”
太子又不是真的闲的没事,去干这种落井下石的事,一点好处没有,还容易背上刻薄的名声。
清衍面无表情:“父皇,儿臣听闻您想亲自去西南看看?什么时候动身,可安排好治理西南的人?”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
这小子哪来的消息,知道他有意让他监国一事,这是来催他走,迫不及待想掌权了?
换做别家的皇帝和太子,这么说话,非得给太子定个以下犯上、野心勃勃的帽子。
觉得老子还没死,你小子就着急上位,吃相是不是难看点?
但皇帝了解太子,知道他性子,并不是很看重权势。
皇帝蹙眉:“你想做什么?”
“陈氏的案子,你别插手,朕会亲自管。”皇帝突然道。
他要是去西南一带游历,朝堂由太子做主,陈相的案子,自然就落到太子手里了。
“父皇,儿臣会按律法处理。”清衍也不遮掩,他目的就是这个。
皇帝倒是相信他这句话,自个儿子某些时候,认死理。
真查出来陈相有问题,太子不会看在方南枝面子上做什么手脚的。
“太子,你也长大了,该知道,有些时候律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皇帝叹息一声,这话他早就想说了。
以前太子身体不好,现在既然恢复了,他就该教教太子,怎么能当好真的一国之君。
“你可知,律法有一条,除死罪外,皆可以钱赎罪,是为了什么?”
这一条,就是留给世家大族、王公贵族的后路。
或者说,这是一种信号。
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着权势钱财赎罪,甚至真犯了事,都不能轻易对他们用刑罚。
这本身是对世家豪族、天下读书人的一种宽容。
一种施恩。
“你若将他们当寻常百姓,等同视之,他们自然想换一个,能给他们优待的太子、新君。”
皇帝直言不讳。
为什么太子已经是旷世少有的聪慧、心智手腕都不差,那些朝臣还是有很多私下小动作不断。
就因为这点。
谁不想着功成名就后,让自己和后人享受特权,受到庇护?
而太子一心想打破这点,就是动了他们利益,他们当然不喜太子。
“朕知道你,高傲冷淡,漠视一切,也因为这种漠视,认为天下人该是一样的。”
知子莫若父,要说太子有赤子之心、心怀天下、关怀百姓,这样的情怀,他没有。
太子更像是,站在储君的位置上,能冷静清晰知道自己的责任,要去完成这份责任。
至于为什么完成,或许对太子来说不重要。
再说明白点,东宫这个位置给了清衍,他无悲无喜,但属于他的东西,哪怕不在乎,也不会放手。
拿到手,就要负责。
“可你这种想法,只会将朝臣越推越远,身为储君,你要学的是利用律法、利用朝臣、利用能利用的一切,去达成你的目的。”
皇帝的这番话,是无情的。
帝王心术,本来就要无情。
他相信太子能明白。
清衍向来一点就透,甚至年纪更小时候,他就知道父皇是怎么掌握朝政的。
但他并不认为那是对的。
“父皇,尔等认为律法无用,是因为只把律法当成工具,从未把他当成真的律法。”
“律法上许多条例,都表现的是掌权者的私心,是需要完全摒弃的。”
“律法不公,就修一部公正的律法出来。”
清衍语气坚定。
皇帝却黑了脸,刚才他那番话,完全是对牛弹琴了。
重要的是律法吗?是权衡!
“难不成,你还想要律法管天下人,皇权、世家也得被压在律法之下吗?”
“律法是治国根本,皇帝是国的掌舵人,世家、朝臣皆该为船手。”清衍声音平淡,说出的话,却能给天捅出个窟窿来。
皇帝被惊的不轻。
良久,他颤抖指着太子:“出去,你给我出去!”
清衍一点犹豫没有,扭头就走。
皇帝又忍不住问:“让帝王掌舵,你想让船往什么方向去?”
但因为他投降,认错及时,还配合招供,找到苗人,最后保住了小儿子和家中女眷们。
至于长子和次子,都得跟着死。
蒋大人和成大人,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私运武器同样是死罪,家也被抄了,两家家眷被判了流放。
到了这里,西南一事似乎就结束了。
但下朝后,刑部尚书私下见了皇帝,列出案件中有疑点的地方。
比如,驸马既然自认难逃死罪,愿意自杀谢罪,为什么不将模仿三公主字迹的事写出来?
总不能说时间短来不及写吧?
还有三公主性情强势,公主府上下,都是她的人,要说她对驸马的事一无所知,实在是牵强了。
以及彻查西南军的人,不仅有四皇子的人,也有属于公主府的。
案件里,可以粗糙认为是驸马的人,但实际上……
这些疑点,没了线索,不代表不让人怀疑。
皇帝也很清楚,他颔首:“将你手中的线索,全交给彦大人吧。”
岑祸死后,彦副将成功上位,成了真的禁军统领。
刑部尚书明白,这案件只是明面上结束了,皇帝还是想继续查下去的。
莫名的,他松了口气。
“陛下,四皇子那里……”
虽然现在证据都指向四皇子,四皇子也认罪伏法。
可万一后面查出隐情来。
皇帝冷笑一声:“你以为老四为什么那么老实?”
悄无声息就默认了罪责,真当四皇子是吃素的。
福公公将一份密折给了刑部尚书,后者看过后,脸色大变,再也不对此事说什么了。
看来陛下早就查到了不对劲,顺水推舟,把事情归到四皇子身上,应该是为了让其他人放心。
毕竟众人看来,四皇子都被贬为庶人了,这案子算是真的了解了。
刑部尚书出了御书房不久,太子就来了。
清衍主动请缨,说他近来有空,要送四皇子出宫。
皇帝白了他一眼:“有事直说。”
太子又不是真的闲的没事,去干这种落井下石的事,一点好处没有,还容易背上刻薄的名声。
清衍面无表情:“父皇,儿臣听闻您想亲自去西南看看?什么时候动身,可安排好治理西南的人?”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
这小子哪来的消息,知道他有意让他监国一事,这是来催他走,迫不及待想掌权了?
换做别家的皇帝和太子,这么说话,非得给太子定个以下犯上、野心勃勃的帽子。
觉得老子还没死,你小子就着急上位,吃相是不是难看点?
但皇帝了解太子,知道他性子,并不是很看重权势。
皇帝蹙眉:“你想做什么?”
“陈氏的案子,你别插手,朕会亲自管。”皇帝突然道。
他要是去西南一带游历,朝堂由太子做主,陈相的案子,自然就落到太子手里了。
“父皇,儿臣会按律法处理。”清衍也不遮掩,他目的就是这个。
皇帝倒是相信他这句话,自个儿子某些时候,认死理。
真查出来陈相有问题,太子不会看在方南枝面子上做什么手脚的。
“太子,你也长大了,该知道,有些时候律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皇帝叹息一声,这话他早就想说了。
以前太子身体不好,现在既然恢复了,他就该教教太子,怎么能当好真的一国之君。
“你可知,律法有一条,除死罪外,皆可以钱赎罪,是为了什么?”
这一条,就是留给世家大族、王公贵族的后路。
或者说,这是一种信号。
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着权势钱财赎罪,甚至真犯了事,都不能轻易对他们用刑罚。
这本身是对世家豪族、天下读书人的一种宽容。
一种施恩。
“你若将他们当寻常百姓,等同视之,他们自然想换一个,能给他们优待的太子、新君。”
皇帝直言不讳。
为什么太子已经是旷世少有的聪慧、心智手腕都不差,那些朝臣还是有很多私下小动作不断。
就因为这点。
谁不想着功成名就后,让自己和后人享受特权,受到庇护?
而太子一心想打破这点,就是动了他们利益,他们当然不喜太子。
“朕知道你,高傲冷淡,漠视一切,也因为这种漠视,认为天下人该是一样的。”
知子莫若父,要说太子有赤子之心、心怀天下、关怀百姓,这样的情怀,他没有。
太子更像是,站在储君的位置上,能冷静清晰知道自己的责任,要去完成这份责任。
至于为什么完成,或许对太子来说不重要。
再说明白点,东宫这个位置给了清衍,他无悲无喜,但属于他的东西,哪怕不在乎,也不会放手。
拿到手,就要负责。
“可你这种想法,只会将朝臣越推越远,身为储君,你要学的是利用律法、利用朝臣、利用能利用的一切,去达成你的目的。”
皇帝的这番话,是无情的。
帝王心术,本来就要无情。
他相信太子能明白。
清衍向来一点就透,甚至年纪更小时候,他就知道父皇是怎么掌握朝政的。
但他并不认为那是对的。
“父皇,尔等认为律法无用,是因为只把律法当成工具,从未把他当成真的律法。”
“律法上许多条例,都表现的是掌权者的私心,是需要完全摒弃的。”
“律法不公,就修一部公正的律法出来。”
清衍语气坚定。
皇帝却黑了脸,刚才他那番话,完全是对牛弹琴了。
重要的是律法吗?是权衡!
“难不成,你还想要律法管天下人,皇权、世家也得被压在律法之下吗?”
“律法是治国根本,皇帝是国的掌舵人,世家、朝臣皆该为船手。”清衍声音平淡,说出的话,却能给天捅出个窟窿来。
皇帝被惊的不轻。
良久,他颤抖指着太子:“出去,你给我出去!”
清衍一点犹豫没有,扭头就走。
皇帝又忍不住问:“让帝王掌舵,你想让船往什么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