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
侯府东院
那台显微镜静静地躺在桌上,通体由黄铜铸就,入手沉甸甸的,透着冰冷而坚实的历史感。它的镜臂笔直而稳固,粗大的目镜筒连接着一个可以旋转调节高低的物镜转换结构,虽然只有一个物镜。下方的载物台中央有一个圆形小孔,小孔正下方,则是一面可以多角度调节的凹面反光镜,用于汇聚光线。
钱明凑近了仔细打量,恍然大悟般说道:“嘿!这东西我认得!千里眼!以前付都尉有过一支类似的,是他从一个西洋商人那里诓来的,据说价值连城,金贵得很!可惜后来被摔坏了,他心疼了好久,后来想再买都买不到了。”
张经纬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铜管,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那是望远镜,这叫……单目显微镜。”
一旁的梁大海耳朵一竖,只听清了后面几个字,疑惑地重复:“牡丹?啥牡丹?这铜疙瘩跟牡丹花有啥关系?”
张经纬没心思解释,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唉……”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些载玻片和盖玻片。他拿起一片,仔细地用软布擦拭干净,然后走到院中的水井旁,用一个小瓷杯打了些井水,小心翼翼地滴了一滴在载玻片中央,再用更薄的盖玻片轻轻盖住。动作略显生疏,仿佛在回忆遥远初中生物课上的操作。
他将制好的临时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然后迫不及待地将眼睛凑近目镜。视野里却是一片模糊的黑暗。他愣了一下,才猛地想起这个时代没有电灯,需要调节反光镜来采集光线。他笨拙地转动着物镜,又小心翼翼地调整凹面镜的角度,让窗外夕阳的余晖尽可能地被反射上去。
突然之间,原本模糊的黑暗变得清晰起来!一个微观世界猛地撞入他的眼帘——透明的水滴里,无数微小的、半透明的、奇形怪状的生命体正在疯狂地穿梭!
张经纬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混杂着震惊,却又带着一丝科学验证成功的诡异笑容。
梁大海好奇得要命,忍不住问:“少爷,少爷!您看见啥了?”
张经纬抬起头,眼神古怪地看着他,吐出两个字:“虫子。”
“虫子?”梁大海一脸不信,指着那滴井水,“这井咱们打了多少年了,天天喝这水,怎么可能有虫子?还这么小一滴水……”
“你自己来看!”张经纬让开位置。
梁大海将信将疑地凑上去,学着他的样子往目镜里看。只一眼,他就“嗷”一嗓子猛地弹开,脸都绿了,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哎哟我的亲娘嘞!那……那是什么玩意儿?怎么那么多东西在动?!难怪……难怪少爷你从来不喝生水,每次都让烧开了喝!我……我刚刚渴极了还直接舀了一瓢灌下去……”他越想越恶心,差点当场吐出来。
钱明也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推开还在干呕的梁大海:“起开起开!让我也瞧瞧!”他凑上去一看,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啧啧称奇:“嚯!真是开了眼了!这水里还真有个小乾坤啊!这要是让那些整天念叨‘水至清则无鱼’的老学究来看看,不得吓死!”
就在钱明和梁大海争先恐后地观察着微观世界,大呼小叫之时,张经纬却双手撑在桌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显微镜的发现,结合之前那个刻着“丁巳年九月”的玻璃器皿,无数线索在他脑中飞速碰撞、拼接。这台显微镜保养得极好,虽然沾染灰尘,但关键的光学部件清晰,金属部件虽有使用痕迹却并无严重锈蚀——这绝不像一个被遗忘了六十年的物件该有的状态。铜器若长期闲置不保养,早就锈迹斑斑了。
一个可怕而惊人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中了他的脑海,让他浑身汗毛倒竖!
他的父亲——张廉,很可能根本没有死在那场大火里!
他一直就藏在那暗无天日的地窖中!一直在暗中进行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研究!这些玻璃器皿被清洗得如此干净,没有留下任何化学残留或样本痕迹,本身就极不寻常,像是被人刻意抹去了所有线索!
“看来……必须得亲自去那个暗窖里看一看了。”张经纬低声自语,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他猛地直起身。
“钱明!”他扬声喊道,语气急促。
“哎!少爷,啥事?”钱明这才从目镜前抬起头,脸上还带着惊异未消的表情。
“别看了!立刻备车,跟我去一趟将军府旧址!现在就去!”张经纬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发现惊天秘密后的迫切和紧张。
“哦!好……好嘞!”钱明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少爷前所未有的严肃表情,立刻意识到事关重大,连忙应声,快步跟上已经向外走去的张经纬。
……
将军府(原张府)书房
入夜。
将军府书房内,烛火通明,皇甫长水正对着北境地图推演沙盘,眉头紧锁。
张经纬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甚至来不及行礼,劈头便问:“岳父大人!原先我张府那偏僻小院,就是被烧毁的那处,底下是否发现了一个暗窖?那暗窖现在何处?”
皇甫长水被女婿这没头没脑的急切问话弄得一愣,放下手中的小旗,转过身道:“暗窖?哦,是有这么个东西。怎么了?已经让我派人给填平夯实了。”
“什么?!填了?!”张经纬如遭雷击,声音猛地拔高,脸上血色瞬间褪去,“您……您怎么能把它填了?!”
皇甫长水被他过激的反应惊到了,浓眉皱起:“经纬,不过一个废弃的暗窖而已,为何如此大惊小怪?府邸改建,地面需得平整稳固,一个无用的地洞,填了有何不对?”
张经纬急得几乎要跳起来,他强压住翻涌的情绪,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岳父大人!您征战沙场多年,洞察入微,难道就从未觉得奇怪吗?为何偏偏在那场诡异大火的废墟之下,会藏着这样一个隐蔽的暗窖?”
皇甫长水被他问住了,沉吟道:“这……一个乡绅富户,在家中弄个暗窖储藏财物或应急避难,并非奇事吧?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张经纬上前一步,目光灼灼,“您有没有想过,那场大火或许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我父亲,在点燃大火制造自杀假象之后,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个无人知晓的暗窖金蝉脱壳,悄然逃生!”
“荒谬!”皇甫长水断然否定,但眼神已有了细微的变化,“那暗窖我亲自下去查看过,根本别无出口,是一条死路!况且,大火之后,是我亲自给大哥……唉,是我亲自收敛的尸身!那焦炭般的遗骸就在那院子里,怎会有假?”
张经纬的心脏狂跳,他死死盯着岳父的眼睛,抛出了一个更惊人的猜想:“您亲自收敛?岳父,请您仔细回想!当时情况混乱,尸体已被烧得面目全非,您真的能百分之百确定,那具焦尸……就一定是我父亲吗?!”
皇甫长水猛地倒吸一口凉气,虎目圆睁,被这个大胆至极的假设震得后退了半步,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你的意思是……你爹,他或许……根本没死?!他还活着?!”
“极有可能!”张经纬见岳父动摇,立刻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刻着字的玻璃瓶,双手递了过去,“岳父请看!这是从那个暗窖里一同起出的物件!”
皇甫长水的注意力立刻被那纯净剔透的器物吸引,接过瓶子,入手冰凉滑腻,他惊叹道:“这……这是何等精致的琉璃?!不,如此纯净无暇,光可鉴人,更像是罕见的水晶!此物价值连城啊!”
“岳父!看字!看瓶底的字!”张经纬急切地指着瓶底。
皇甫长水这才将瓶子凑到烛光下,眯起眼睛仔细辨认那极细的刻痕,缓缓念出:“丁……巳……年……九……月……”念完,他抬起头,眼中仍是疑惑,“这日期有何……”
话未说完,他自己猛地顿住了!脸上的血色也一点点褪去。他骤然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张经纬:“丁巳年九月?!去年九月?!可你父亲……他分明是去年六月出的事!这……这瓶子……”
张经纬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皇甫长水的心上:“九月。我父亲‘死后’整整三个月。岳父,一个死去了三个月的人,怎么可能还在去年九月制作或使用这个瓶子?”
书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皇甫长水握着那冰凉的瓶子,手指微微颤抖,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日期,此刻却成了最致命的证据。
他兀自挣扎着试图寻找其他解释:“这……这会不会是某种巧合?也许是之前就刻好的日期?又或者……是他人后来刻上去的?”
张经纬摇头,语气无比肯定:“岳父,您仔细看这刻痕。这瓶子材质极其坚硬(相对于古代刻刀),绝非普通铁器所能雕刻。刻痕平滑流畅,深入琉璃内部,绝非事后伪造所能达到。”
所有的推测、那个可怕的猜想,似乎都因这个小小的日期而变得无比真实起来。皇甫长水这位见惯了生死、沉稳如山的老将,此刻也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窜起。
他张了张嘴,半晌,才颓然地、带着无比懊恼和难以置信的语气吐出一句话:
“可是……我已经派人……把它填平了呀!”
侯府东院
那台显微镜静静地躺在桌上,通体由黄铜铸就,入手沉甸甸的,透着冰冷而坚实的历史感。它的镜臂笔直而稳固,粗大的目镜筒连接着一个可以旋转调节高低的物镜转换结构,虽然只有一个物镜。下方的载物台中央有一个圆形小孔,小孔正下方,则是一面可以多角度调节的凹面反光镜,用于汇聚光线。
钱明凑近了仔细打量,恍然大悟般说道:“嘿!这东西我认得!千里眼!以前付都尉有过一支类似的,是他从一个西洋商人那里诓来的,据说价值连城,金贵得很!可惜后来被摔坏了,他心疼了好久,后来想再买都买不到了。”
张经纬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铜管,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那是望远镜,这叫……单目显微镜。”
一旁的梁大海耳朵一竖,只听清了后面几个字,疑惑地重复:“牡丹?啥牡丹?这铜疙瘩跟牡丹花有啥关系?”
张经纬没心思解释,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唉……”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些载玻片和盖玻片。他拿起一片,仔细地用软布擦拭干净,然后走到院中的水井旁,用一个小瓷杯打了些井水,小心翼翼地滴了一滴在载玻片中央,再用更薄的盖玻片轻轻盖住。动作略显生疏,仿佛在回忆遥远初中生物课上的操作。
他将制好的临时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然后迫不及待地将眼睛凑近目镜。视野里却是一片模糊的黑暗。他愣了一下,才猛地想起这个时代没有电灯,需要调节反光镜来采集光线。他笨拙地转动着物镜,又小心翼翼地调整凹面镜的角度,让窗外夕阳的余晖尽可能地被反射上去。
突然之间,原本模糊的黑暗变得清晰起来!一个微观世界猛地撞入他的眼帘——透明的水滴里,无数微小的、半透明的、奇形怪状的生命体正在疯狂地穿梭!
张经纬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混杂着震惊,却又带着一丝科学验证成功的诡异笑容。
梁大海好奇得要命,忍不住问:“少爷,少爷!您看见啥了?”
张经纬抬起头,眼神古怪地看着他,吐出两个字:“虫子。”
“虫子?”梁大海一脸不信,指着那滴井水,“这井咱们打了多少年了,天天喝这水,怎么可能有虫子?还这么小一滴水……”
“你自己来看!”张经纬让开位置。
梁大海将信将疑地凑上去,学着他的样子往目镜里看。只一眼,他就“嗷”一嗓子猛地弹开,脸都绿了,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哎哟我的亲娘嘞!那……那是什么玩意儿?怎么那么多东西在动?!难怪……难怪少爷你从来不喝生水,每次都让烧开了喝!我……我刚刚渴极了还直接舀了一瓢灌下去……”他越想越恶心,差点当场吐出来。
钱明也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推开还在干呕的梁大海:“起开起开!让我也瞧瞧!”他凑上去一看,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啧啧称奇:“嚯!真是开了眼了!这水里还真有个小乾坤啊!这要是让那些整天念叨‘水至清则无鱼’的老学究来看看,不得吓死!”
就在钱明和梁大海争先恐后地观察着微观世界,大呼小叫之时,张经纬却双手撑在桌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显微镜的发现,结合之前那个刻着“丁巳年九月”的玻璃器皿,无数线索在他脑中飞速碰撞、拼接。这台显微镜保养得极好,虽然沾染灰尘,但关键的光学部件清晰,金属部件虽有使用痕迹却并无严重锈蚀——这绝不像一个被遗忘了六十年的物件该有的状态。铜器若长期闲置不保养,早就锈迹斑斑了。
一个可怕而惊人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中了他的脑海,让他浑身汗毛倒竖!
他的父亲——张廉,很可能根本没有死在那场大火里!
他一直就藏在那暗无天日的地窖中!一直在暗中进行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研究!这些玻璃器皿被清洗得如此干净,没有留下任何化学残留或样本痕迹,本身就极不寻常,像是被人刻意抹去了所有线索!
“看来……必须得亲自去那个暗窖里看一看了。”张经纬低声自语,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他猛地直起身。
“钱明!”他扬声喊道,语气急促。
“哎!少爷,啥事?”钱明这才从目镜前抬起头,脸上还带着惊异未消的表情。
“别看了!立刻备车,跟我去一趟将军府旧址!现在就去!”张经纬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发现惊天秘密后的迫切和紧张。
“哦!好……好嘞!”钱明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少爷前所未有的严肃表情,立刻意识到事关重大,连忙应声,快步跟上已经向外走去的张经纬。
……
将军府(原张府)书房
入夜。
将军府书房内,烛火通明,皇甫长水正对着北境地图推演沙盘,眉头紧锁。
张经纬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甚至来不及行礼,劈头便问:“岳父大人!原先我张府那偏僻小院,就是被烧毁的那处,底下是否发现了一个暗窖?那暗窖现在何处?”
皇甫长水被女婿这没头没脑的急切问话弄得一愣,放下手中的小旗,转过身道:“暗窖?哦,是有这么个东西。怎么了?已经让我派人给填平夯实了。”
“什么?!填了?!”张经纬如遭雷击,声音猛地拔高,脸上血色瞬间褪去,“您……您怎么能把它填了?!”
皇甫长水被他过激的反应惊到了,浓眉皱起:“经纬,不过一个废弃的暗窖而已,为何如此大惊小怪?府邸改建,地面需得平整稳固,一个无用的地洞,填了有何不对?”
张经纬急得几乎要跳起来,他强压住翻涌的情绪,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岳父大人!您征战沙场多年,洞察入微,难道就从未觉得奇怪吗?为何偏偏在那场诡异大火的废墟之下,会藏着这样一个隐蔽的暗窖?”
皇甫长水被他问住了,沉吟道:“这……一个乡绅富户,在家中弄个暗窖储藏财物或应急避难,并非奇事吧?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张经纬上前一步,目光灼灼,“您有没有想过,那场大火或许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我父亲,在点燃大火制造自杀假象之后,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个无人知晓的暗窖金蝉脱壳,悄然逃生!”
“荒谬!”皇甫长水断然否定,但眼神已有了细微的变化,“那暗窖我亲自下去查看过,根本别无出口,是一条死路!况且,大火之后,是我亲自给大哥……唉,是我亲自收敛的尸身!那焦炭般的遗骸就在那院子里,怎会有假?”
张经纬的心脏狂跳,他死死盯着岳父的眼睛,抛出了一个更惊人的猜想:“您亲自收敛?岳父,请您仔细回想!当时情况混乱,尸体已被烧得面目全非,您真的能百分之百确定,那具焦尸……就一定是我父亲吗?!”
皇甫长水猛地倒吸一口凉气,虎目圆睁,被这个大胆至极的假设震得后退了半步,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你的意思是……你爹,他或许……根本没死?!他还活着?!”
“极有可能!”张经纬见岳父动摇,立刻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刻着字的玻璃瓶,双手递了过去,“岳父请看!这是从那个暗窖里一同起出的物件!”
皇甫长水的注意力立刻被那纯净剔透的器物吸引,接过瓶子,入手冰凉滑腻,他惊叹道:“这……这是何等精致的琉璃?!不,如此纯净无暇,光可鉴人,更像是罕见的水晶!此物价值连城啊!”
“岳父!看字!看瓶底的字!”张经纬急切地指着瓶底。
皇甫长水这才将瓶子凑到烛光下,眯起眼睛仔细辨认那极细的刻痕,缓缓念出:“丁……巳……年……九……月……”念完,他抬起头,眼中仍是疑惑,“这日期有何……”
话未说完,他自己猛地顿住了!脸上的血色也一点点褪去。他骤然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张经纬:“丁巳年九月?!去年九月?!可你父亲……他分明是去年六月出的事!这……这瓶子……”
张经纬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皇甫长水的心上:“九月。我父亲‘死后’整整三个月。岳父,一个死去了三个月的人,怎么可能还在去年九月制作或使用这个瓶子?”
书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皇甫长水握着那冰凉的瓶子,手指微微颤抖,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日期,此刻却成了最致命的证据。
他兀自挣扎着试图寻找其他解释:“这……这会不会是某种巧合?也许是之前就刻好的日期?又或者……是他人后来刻上去的?”
张经纬摇头,语气无比肯定:“岳父,您仔细看这刻痕。这瓶子材质极其坚硬(相对于古代刻刀),绝非普通铁器所能雕刻。刻痕平滑流畅,深入琉璃内部,绝非事后伪造所能达到。”
所有的推测、那个可怕的猜想,似乎都因这个小小的日期而变得无比真实起来。皇甫长水这位见惯了生死、沉稳如山的老将,此刻也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窜起。
他张了张嘴,半晌,才颓然地、带着无比懊恼和难以置信的语气吐出一句话:
“可是……我已经派人……把它填平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