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在深秋夜色中洞开,如同巨兽无声的口。君临渊的墨玉狮子马踏着青石板,蹄声在空旷的内道回响,如同沉闷的战鼓。两侧高耸宫墙投下的阴影将他玄色的身影完全吞没,唯有腰间佩剑的玉柄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墨影如影随形,警惕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可能藏匿危机的角落。
慈宁宫的暖阁灯火通明,驱散了深宫的寒意。太后陈氏端坐主位,虽面色微显倦怠,腰背却挺得笔直,手中一串沉香木佛珠缓慢捻动。德妃赵氏侍立一旁,眉眼间忧色难掩,见君临渊入内,才稍稍松了眉头。
\"孙儿拜见皇祖母。\"君临渊躬身行礼,声音在寂静的暖阁中清晰沉稳。
\"免礼。\"太后抬手,目光如炬,直直落在他脸上,\"外面的风雨,想必墨影已告知你了?\"
\"是。\"君临渊站直身体,玄色常服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福王、瑞王等宗室亲王,正联络朝臣,欲以‘监国摄政王’之名,掌控朝政。\"
\"哼!\"太后手中佛珠重重一顿,\"他们哪里是想监国?分明是看皇帝病倒,欺我孤儿寡母,想趁机攫取权柄!祖宗基业,岂容他人染指?\"她眼中锐光一闪,看向君临渊,\"渊儿,你平定西戎,护我山河,功在社稷,民望所归。值此危难之际,这千斤重担,哀家只能托付于你!\"
德妃适时捧出一个紫檀木匣,打开,露出一卷明黄懿旨。太后亲手取出,郑重递向君临渊:\"这是哀家的懿旨。明日大朝,哀家将扶病临朝,宣告天下:皇帝病重,国事维艰,着渊亲王君临渊,总摄朝政,百官听令!待皇帝康复,再行归政!\"她目光灼灼,\"哀家信你,必能稳住这江山,压住那些魑魅魍魉!\"
君临渊双手接过懿旨,那明黄的卷轴仿佛有千钧之重。他感受到太后的信任与托付,也深知这背后是滔天的责任与凶险。宗室亲王经营多年,盘根错节,这道懿旨,无异于向整个旧有宗室势力宣战。
\"孙儿,定不负皇祖母所托!\"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烛火在他深邃的眸中跳跃,映出冰封之下燃烧的决意。
翌日,宣政殿。
压抑的气氛几乎凝滞。龙椅空悬,御座之侧设了一座凤椅,太后陈氏身着朝服,在德妃搀扶下巍然端坐。下方,黑压压的文武百官肃立,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福王君弘站在宗室亲王队列最前,锦袍玉带,气度俨然,眼角余光扫过空荡的龙椅,又瞥向御阶之上病容未消的太后,心中暗自盘算。瑞王等人亦是目光闪烁,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
\"陛下龙体欠安,国事不可一日荒废!\"福王率先出列,声音洪亮,打破沉寂,\"臣等忧心如焚!为江山社稷计,臣斗胆,恳请太后允准!当立一位年高德劭、深孚众望的宗室亲王为监国摄政王,代行皇权,总揽朝纲,以安天下之心!\"他话音一落,身后数名依附他的官员立刻齐声附和。
\"臣附议!\"
\"请太后明鉴!\"
瑞王见状,不甘落后,也忙出列:\"福王兄所言极是!臣等身为宗室,拱卫皇权,责无旁贷!愿为太后分忧!\"又有几名官员随之附和,殿内一时竟有群起响应之势。
太后冷眼看着下方群情\"踊跃\",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笑意。待声音稍歇,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大殿的威严:\"皇帝尚在,哀家还未闭眼,诸位亲王大臣便如此忧心国事,拳拳之心,哀家心领了。\"
她目光如电,扫过福王、瑞王等人,看得他们心头一凛。\"然,监国人选,关乎国本,岂能轻率?\"太后话锋一转,陡然拔高声音,\"哀家已有决断!\"
德妃上前一步,展开那卷明黄懿旨,朗声宣读,清越的女音在肃穆的大殿中回荡:
\"太后懿旨:皇帝圣躬违和,需静心调养。然国事繁巨,不可一日无主。渊亲王君临渊,天潢贵胄,忠勇无双,平定西戎,功在社稷,德才兼备,深孚众望。着令渊亲王君临渊,总摄朝政,百官听令!一应军国重务,悉由决断!待皇帝康复,即行归政!钦此——!\"
\"轰!\"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整个宣政殿瞬间炸开!惊愕、难以置信、狂喜、嫉恨,种种目光齐刷刷射向立于武官队列最前方的君临渊。
福王脸色剧变,失声喊道:\"太后!此乃僭越!祖宗家法,从未有皇子摄政之理!当由宗室……\"
\"福王!\"君临渊一步踏出,玄色亲王蟒袍无风自动,一股久经沙场、慑人心魄的铁血威压轰然散开,瞬间压过了殿内所有嘈杂!他目光如寒冰利刃,直刺福王:\"太后懿旨已下,言明‘待皇帝康复,即行归政’。你口口声声祖宗家法,此刻却对太后懿旨置若罔闻,质疑太后决策!本王问你,尔等串联朝臣,妄议监国,又置陛下于何地?置太后懿旨于何地?莫非真当陛下与太后不在了吗!\"字字如雷,震得福王脸色煞白,踉跄后退一步,竟一时语塞。
君临渊不再看他,转身面向百官,声音沉凝如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本王奉太后懿旨,总摄朝政。自即日起,各部照常理事,奏疏直送文渊阁!凡有借机生事,阳奉阴违,扰乱朝纲者——\"他顿了顿,冰冷的目光扫过那些蠢蠢欲动的宗室党羽,\"无论亲王勋贵,一律严惩不贷!退朝!\"
没有给任何人再置喙的机会,他扶起太后,在德妃的随侍下,在无数道或敬畏、或嫉恨、或复杂的目光注视中,昂然步出宣政殿。殿外阳光刺破云层,落在他挺拔如松的背影上,也照亮了前方那条布满荆棘的权力之路。
慈宁宫的暖阁灯火通明,驱散了深宫的寒意。太后陈氏端坐主位,虽面色微显倦怠,腰背却挺得笔直,手中一串沉香木佛珠缓慢捻动。德妃赵氏侍立一旁,眉眼间忧色难掩,见君临渊入内,才稍稍松了眉头。
\"孙儿拜见皇祖母。\"君临渊躬身行礼,声音在寂静的暖阁中清晰沉稳。
\"免礼。\"太后抬手,目光如炬,直直落在他脸上,\"外面的风雨,想必墨影已告知你了?\"
\"是。\"君临渊站直身体,玄色常服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福王、瑞王等宗室亲王,正联络朝臣,欲以‘监国摄政王’之名,掌控朝政。\"
\"哼!\"太后手中佛珠重重一顿,\"他们哪里是想监国?分明是看皇帝病倒,欺我孤儿寡母,想趁机攫取权柄!祖宗基业,岂容他人染指?\"她眼中锐光一闪,看向君临渊,\"渊儿,你平定西戎,护我山河,功在社稷,民望所归。值此危难之际,这千斤重担,哀家只能托付于你!\"
德妃适时捧出一个紫檀木匣,打开,露出一卷明黄懿旨。太后亲手取出,郑重递向君临渊:\"这是哀家的懿旨。明日大朝,哀家将扶病临朝,宣告天下:皇帝病重,国事维艰,着渊亲王君临渊,总摄朝政,百官听令!待皇帝康复,再行归政!\"她目光灼灼,\"哀家信你,必能稳住这江山,压住那些魑魅魍魉!\"
君临渊双手接过懿旨,那明黄的卷轴仿佛有千钧之重。他感受到太后的信任与托付,也深知这背后是滔天的责任与凶险。宗室亲王经营多年,盘根错节,这道懿旨,无异于向整个旧有宗室势力宣战。
\"孙儿,定不负皇祖母所托!\"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烛火在他深邃的眸中跳跃,映出冰封之下燃烧的决意。
翌日,宣政殿。
压抑的气氛几乎凝滞。龙椅空悬,御座之侧设了一座凤椅,太后陈氏身着朝服,在德妃搀扶下巍然端坐。下方,黑压压的文武百官肃立,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福王君弘站在宗室亲王队列最前,锦袍玉带,气度俨然,眼角余光扫过空荡的龙椅,又瞥向御阶之上病容未消的太后,心中暗自盘算。瑞王等人亦是目光闪烁,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
\"陛下龙体欠安,国事不可一日荒废!\"福王率先出列,声音洪亮,打破沉寂,\"臣等忧心如焚!为江山社稷计,臣斗胆,恳请太后允准!当立一位年高德劭、深孚众望的宗室亲王为监国摄政王,代行皇权,总揽朝纲,以安天下之心!\"他话音一落,身后数名依附他的官员立刻齐声附和。
\"臣附议!\"
\"请太后明鉴!\"
瑞王见状,不甘落后,也忙出列:\"福王兄所言极是!臣等身为宗室,拱卫皇权,责无旁贷!愿为太后分忧!\"又有几名官员随之附和,殿内一时竟有群起响应之势。
太后冷眼看着下方群情\"踊跃\",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笑意。待声音稍歇,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大殿的威严:\"皇帝尚在,哀家还未闭眼,诸位亲王大臣便如此忧心国事,拳拳之心,哀家心领了。\"
她目光如电,扫过福王、瑞王等人,看得他们心头一凛。\"然,监国人选,关乎国本,岂能轻率?\"太后话锋一转,陡然拔高声音,\"哀家已有决断!\"
德妃上前一步,展开那卷明黄懿旨,朗声宣读,清越的女音在肃穆的大殿中回荡:
\"太后懿旨:皇帝圣躬违和,需静心调养。然国事繁巨,不可一日无主。渊亲王君临渊,天潢贵胄,忠勇无双,平定西戎,功在社稷,德才兼备,深孚众望。着令渊亲王君临渊,总摄朝政,百官听令!一应军国重务,悉由决断!待皇帝康复,即行归政!钦此——!\"
\"轰!\"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整个宣政殿瞬间炸开!惊愕、难以置信、狂喜、嫉恨,种种目光齐刷刷射向立于武官队列最前方的君临渊。
福王脸色剧变,失声喊道:\"太后!此乃僭越!祖宗家法,从未有皇子摄政之理!当由宗室……\"
\"福王!\"君临渊一步踏出,玄色亲王蟒袍无风自动,一股久经沙场、慑人心魄的铁血威压轰然散开,瞬间压过了殿内所有嘈杂!他目光如寒冰利刃,直刺福王:\"太后懿旨已下,言明‘待皇帝康复,即行归政’。你口口声声祖宗家法,此刻却对太后懿旨置若罔闻,质疑太后决策!本王问你,尔等串联朝臣,妄议监国,又置陛下于何地?置太后懿旨于何地?莫非真当陛下与太后不在了吗!\"字字如雷,震得福王脸色煞白,踉跄后退一步,竟一时语塞。
君临渊不再看他,转身面向百官,声音沉凝如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本王奉太后懿旨,总摄朝政。自即日起,各部照常理事,奏疏直送文渊阁!凡有借机生事,阳奉阴违,扰乱朝纲者——\"他顿了顿,冰冷的目光扫过那些蠢蠢欲动的宗室党羽,\"无论亲王勋贵,一律严惩不贷!退朝!\"
没有给任何人再置喙的机会,他扶起太后,在德妃的随侍下,在无数道或敬畏、或嫉恨、或复杂的目光注视中,昂然步出宣政殿。殿外阳光刺破云层,落在他挺拔如松的背影上,也照亮了前方那条布满荆棘的权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