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种地是不可能种地的-《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虽然要注意团结,但宝根在押着金翔声离开的时候,让几个背着枪的知青专门来到那两人的门前转了半天,又盯着这两人的家里猛看。

  搞得这两个横行乡里的家里心里七上八下的,灰溜溜的躲了起来。

  来天山南北当支边知青的人虽然劳动累、管理严,但都是有单位有集体的人,受不到任何人的欺负。

  而分散在各地的插队知青里却情况频出,因为天山南北太大,地域太过广阔,往往落户到一个地方就变成了与世隔绝的状态。

  有些类似金翔声的人一旦心思坏了,为恶起来毫无底线。

  说起来冯碧云这些知青的运气还算好的,先是被临时划归了八连管理,又遇上了张宝根这个护短的。

  张宝根之所以处理得如此疾风暴雨,是因为他发现附近的几个大队里这种情况不是孤例。

  只不过是萨依其大队这里情况最为严重罢了。

  从内地来的知青和本地老乡语言不通,习俗迥异,又要借人家的口粮,故而有着天然的隔阂。

  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是有些事情发生了,老乡们也不好开口。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是知青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虽然看着不欢喜但也不好随意插手。

  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宝根毫不犹豫的拿金翔声来了个杀鸡儆猴。

  消息传开,距离连部最远的夏合克大队知青点的某人立即消停了下来。

  为了收拢人心和集权,张宝根从连部拥有的五匹马里挑出两匹来成立通讯小组,选派了两个表现积极又会骑马的知青当连部通讯员。

  以后连部所属五个大队知青点知青的所有书信直接绕过知青队长,由知青亲手交给通讯员然后由连部审核统一发送。

  通讯员会每个月来两次。

  如此简单的一个举措,就将各知青点知青队长的大权收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管理的知青交给通讯员的到底是家信还是举报信。

  虽然与新来的连长接触不多,但各知青点的知青们通过这两件事都基本认可了张宝根。

  红旗八连设立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叶城东北的沙漠入口,同时进行固沙造林和生产。

  所以连部的两个排除了要巡逻外,还要种地和植树。

  不过苗场那边给的回信是要等秋天之后才有八连的植树份额,所以现在张宝根要执行的任务就是训练巡逻和种地。

  至于先干哪一样,他手下的两个排长意见刚好相左。

  情况比较有趣。

  军人子弟出身的刘志凯打死都不想天天军训和巡逻,强烈要求展开垦荒活动,而农家子弟赵峰光却死活都想天天摸枪踢正步,带着人漫山遍野的转悠。

  而作为老大的张宝根呢,他则是这两样都不想做。

  因为他花费了几颗小五星查询得知,他们这个口子七年年再也没有发生过被敌特渗透的事件,所以巡逻军训一般到位就行了。

  至于种地?

  说真的,这里后世农业技术成熟发达了还能多少有些搞头,但现在种地纯属于吃力不讨好。

  其实师部也没指望过八连能种出点什么来,不然每个月补贴的粮食不会刚好足够全连人吃的。

  在这里种地更多的是一种组织活动,表示不忘本罢了。

  “种地是不可能种地的!”

  宝根来之前就和小女友谈过这件事。

  他虽然有空间和玉扳指泡水都可以进化种子和作物,足以把这里变成一个小型农业基地。

  但在他离开后呢?

  失去空间和玉扳指加持的本地农业会立即濒临毁灭,到时候不知会害了多少人。

  所以他在来之前费了好些小五星查询,已经有了具体的规划。

  第一个规划是关于知青思想管理上的——每个知青每周都要写周记,把自己没能达成的愿望和不开心的事都写上去,然后把这些偏-you的情绪一把火烧掉,只留下积极向上的GM心态。

  这件事宝根在高中也干过,因为他发现只要自己身处的环境里很多人大量写不开心或者遗憾的事,自己的笔记本大概率会频繁刷到这些内容。

  让赚了不少小五星。

  算是人为刷BUG。

  而第二个规划是关于连队的建设问题。

  在来八连之前,张宝根已经申请过:尝试组织知青开窑烧点砖头搭建连部建筑,尽量在建材上达到自力更生。

  师部批了,只是没人知道张宝根压根不是只“尝试烧一点”而已。

  驻地一里外的小山坡上下可全是高品质的黏土。

  九十年代有个私人老板在这里开砖窑那是赚得盆满钵满,直到这人偷偷砍伐树木当燃料的事被发现这才被请去踩缝纫机去了。

  其实这个人也有点冤枉。

  因为叶城东北这片是有一个浅层的小煤矿,大概是八十年代初被发现的。

  被发现之后因为储量实在是太小、煤的品质也不行,所以县里没开发的计划,任由民间自己挖着取暖。

  刚好就在砖头厂开业三个月的时候,这个超小浅层煤矿里的煤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宝根觉得这些黏土和劣质煤炭放到后世那是可有可无的,但对于他们八连来说就完全不同了。

  在这个年月,尤其是天山南北,砖头尤其是好的砖头,那可是真正的硬通货!

  没人愿意天天住地窝子。

  连长说挖泥巴烧砖头,知青们都很来劲。

  大家利索的把很是潦草的连部房子给拆了,拆了砖头用来——盖砖窑。

  分给连里用来盖小型工事的高强度水泥也被用了一半。

  乱忙了七八天,第一窑砖头出炉,兆头不错,全是红色的.....碎块,还有不少红色粉末。

  连夜召开检讨大会,知青们咬牙切齿、冥思苦想,人人化身为烧砖大业技术员。

  以至于当晚宝根的笔记本刷新时,出现的涂鸦内容正是某位知青想了一晚上的烧砖愿望。

  宝根果断的用掉了一颗小五星查询了相关资料。

  问题出在原料的处理,砖窑的结构和窑内的温度上。

  张大连长带着知青们又玩了一个多星期的泥巴,终于成功烧出了第一炉红砖!

  至于砖头质量怎么样,连里有的是质检好手。

  几个男知青拿着砖头一上手,颠吧颠吧,挥舞挥舞,试试手感,嗯,好像还差点意思!

  看来几年前都是街头活跃分子啊!

  那差点意思就多来一点意思,继续烧几窑!

  张宝根带着六十号知青不分昼夜的烧砖头,对于生产不管不问。

  可把一些担心未来口粮的知青给愁坏了。

  要知道揉泥巴、挖煤炭、打砖胚可都是种体力活。

  尤其是那六十多个插队知青,去挖煤炭和泥巴,连长给的都是满工分!

  张连长刚借来的300多斤玉米面,嗖的就没了!

  可没曾想,张连长骑着老马出去转悠了一圈,又“借“”回来三百多斤。

  连长把胸脯一拍。

  “大家别忘了我是什么人,天山南北到处都是我的朋友!”

  “继续给我烧!”

  喜欢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