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要用心去感受-《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她回到家,在吴小雨的作文末尾,补了一句评语:“她听见了别人听不见的鼓点。”

  时间又过去了一段时间。

  赵工带领着新入职的“感官实习生”,进行日常的巡检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城市的生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这些年轻人,被赵工称为“感官实习生”。

  他们戴着先进的降噪耳机,手持智能听音仪,认真地记录着城市里的每一个声音。

  当他们路过步行街东口时,智能听音仪显示“环境平稳,一切正常”。

  实习生摘下耳机,笑着对赵工说道:“赵工,看来今天一切都挺顺利的。”

  赵工却摇了摇头,蹲下身子,将耳朵贴在地面上。

  “等等,”他突然说道,“今天少了半拍。”

  实习生愣了一下,有些不相信地说道:“少了半拍?不可能吧,仪器显示一切正常啊。”

  赵工没有解释,只是示意实习生重新测量。

  实习生重新测量了一遍,仪器仍然显示“环境平稳”。

  “赵工,真的没有异常啊。”实习生有些无奈地说道。

  赵工却不着急,他从随身携带的工具箱里,掏出了一副鼓槌,在旁边的检修箱上,轻轻地敲出了完整的三击。

  三声清脆的敲击声,在步行街上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赵工,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分钟后,地底下传来了一阵迟疑的回音,像是生锈的齿轮重新咬合的声音。

  实习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赵工。

  他终于明白了,有些东西,是无法通过仪器来测量的,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地理解。

  赵工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语重心长地对实习生说道:“有时候,不是路忘了节奏,是咱们忘了怎么问。”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转身走向远方,背影没入了人群之中。

  而城市的旋律,还在继续。

  于佳佳站在新建的文化中心顶层,俯瞰整座城市,于佳佳站在文化中心顶层,风呼啦啦地吹,吹得她精心打理的刘海都劈叉了。

  五百个铃铛随风摇曳,叮叮当当,像极了五百个KpI在催命。

  “无舞台音乐会”?

  麦窝和十三月这俩是要搞事情啊!

  不设舞台,不排节目单,玩的就是一个“野”字。

  这年头,搞艺术的都这么会整活儿了吗?

  她心里嘀咕着,电梯“叮”的一声到了。

  刚要迈腿进去,身后传来一阵极轻的“咚、咚、咚”。

  回头一看,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清洁工阿姨,正一下一下地用拖把杆敲着水桶,那节奏,简直跟事先排练过似的,精准得让人头皮发麻。

  于佳佳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这感觉,就像是打游戏时突然触发了隐藏剧情,爽!

  她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抬起手,在身后的玻璃幕墙内侧,用指尖写下了三个字:听见了。

  这三个字,既是对清洁工阿姨的回应,也是对整个城市的回应。

  电梯门缓缓合拢,将她与外面的世界隔开。

  就在门缝即将闭合的瞬间,那三声敲击再次响起,这一次,不是来自水桶,而是来自整栋大楼。

  走廊里所有的感应灯,像是被神秘力量操控一般,整齐划一地闪烁了三下。

  “明天早上开会,让保安部把所有监控录像调出来……”于佳佳喃喃自语道。

  于佳佳眯起眼睛,清晨的阳光有点刺眼。

  昨晚文化中心灯火通明,搞得跟不夜城似的,现在倒是安静得有点不习惯。

  她绕着文化中心外围巡视,重点是那条步行街——毕竟是德云社未来重要的演出场地之一,得好好把关。

  走到步行街东口,于佳佳的脚步突然顿住了。

  她瞪大了眼睛,差点以为自己还在做梦。这…这尼玛什么情况?

  原本的青石板路面,竟然被悄无声息地换成了另一种材质。

  颜色是高级灰,带着点磨砂质感,摸上去有点像橡胶,又有点像海绵,软乎乎的。

  于佳佳蹲下身,仔细观察。

  这玩意儿…竟然是连夜铺设的?

  在路边不起眼的地方,她发现了一块小小的施工铭牌,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智慧城市感官优化试点”。

  “智慧城市?感官优化?”于佳佳念叨着,感觉自己的cpU都要烧了。

  这是哪个部门搞的幺蛾子?

  她一眼就认出了项目负责人——周志明。

  那个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说话永远带着一股子官方腔调的家伙。

  但是,于佳佳可以确定以及肯定,自己绝对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这条步行街路面改造的通知!

  这什么情况?先斩后奏?还是瞒天过海?

  于佳佳心里涌起一股不妙的预感。

  她伸出手,轻轻叩击着新铺设的地砖。

  “咚…咚…”

  声音闷闷的,像是敲在了一层厚厚的棉花上,完全没有了之前青石板的清脆和回响。

  这新材料…把声音都吸走了?

  于佳佳直起身,正准备给周志明打个电话,问问清楚。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是那个清洁工阿姨!

  还是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还是那个旧得掉漆的红色水桶。

  只见她慢悠悠地走过来,熟练地把水桶放在地上,然后…

  “咚、咚、咚!”

  还是那三下!

  只不过,这一次的声音,和昨天晚上听到的,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依旧沉闷,但却带着一丝奇妙的…共振?

  于佳佳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那三声敲击,穿透了脚下的新材料,直达地底深处,甚至连她的胸腔都微微震动起来。

  这…怎么可能?

  这新材料不是号称“吸音”吗?怎么可能还会产生共振?

  于佳佳感觉自己的认知都要被颠覆了。

  她死死地盯着清洁工阿姨,想从她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但是,阿姨的表情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在做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于佳佳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掏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对准了阿姨手中的拖把杆。

  她要记录下这诡异的声音,记录下这不寻常的现象。

  录音完毕,她给这段音频命名:“路皮下的心跳”。

  远在县城的吴小雨,正对着摊开的《基层市政维护手册》发呆。

  学校突然下发通知,说是为了响应“城市美育融合计划”,她们班要负责步行街艺术节的环境布置。

  “我们要设计一组‘可互动声音装置’!”美术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宣布。

  同学们也纷纷兴奋地讨论起来。

  “我们可以用电子传感器,感应到人走过,就发出声音!”

  “还可以用蓝牙音箱,播放各种各样的音乐!”

  “要不我们做一个巨大的LEd屏幕,可以显示各种音效?”

  吴小雨听着同学们的讨论,心里却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些东西,都太…现代了。

  和这条老街,和那些住在老街上的人,格格不入。

  她默默地翻开《基层市政维护手册》,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

  那里,是她偷偷画下的各种各样的涂鸦。

  她拿起笔,在空白处画了三个等距的圆点。

  然后在圆点的背面,她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了一行字:“不要电,要地传”。

  美术老师注意到了吴小雨的举动,走过来问道:“吴小雨,你在画什么呢?”

  吴小雨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我想做一个不一样的声音装置。”

  “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美术老师有些疑惑。

  吴小雨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说道:“我们不是做装置,是替路说话。”

  当晚,吴小雨悄悄地从作业本夹层里,抽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她把纸条藏在书包里,准备明天偷偷地交给赵工。

  纸条上,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赵工叔叔,东口地基松了,响得不对。”

  赵工坐在工棚里,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发呆。

  他打开了一个名为“老陈的节拍”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各种各样的录音。

  这些录音,都是他利用工作之便,偷偷记录下来的城市声音。

  他点开了最新的录音,那是昨天晚上在步行街东口录制的。

  他戴上耳机,仔细地听着。

  “咚…咚…咚…”

  还是那三声敲击,但这一次,赵工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他打开了一个专业的音频分析软件,对录音进行频谱分析。

  分析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步行街东口的次声波频率,竟然偏移了0.8赫兹!

  而这个偏移的数值,恰好与新铺设材料的阻尼系数吻合!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新材料改变了地下的声音传播方式!

  赵工皱紧了眉头。

  但是…他犹豫了。

  他想起了老陈临走前对他说的话:“老赵,有些事情,不能只看数据,要用心去感受。”

  他想起了那些住在老街上的人,那些对声音极其敏感的人。

  他想起了吴小雨,那个总是缠着他问各种各样奇怪问题的孩子。

  他决定…暂时不上报。

  他从角落里翻出一个废弃的拾音器,那是他以前在电子厂工作时留下的。

  他小心翼翼地拆解开拾音器,取出里面的零件。

  然后,他找来一些碎石和铜丝,填充到拾音器的内部。

  他要用这些东西,模拟出旧地基的结构,还原出原本的声音。

  第二天巡检时,他特意来到了步行街东口。

  他借口要检查地下管线,打开了东口的预留井。

  然后,他把改装好的拾音器,悄悄地埋入了井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