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还愣着干什么!救人!立刻封锁现场!-《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与此同时,城建集团大楼,郑卫东正襟危坐,手边放着那份烫手的匿名预警报告。

  他本想直接扔进碎纸机,这年头,想搞事情的人太多了。

  可不知怎么的,赵工那苍老的面容,还有那熟悉的号子,突然在他脑海里浮现。

  “妈的,邪了门了。” 郑卫东嘀咕一句,抓起外套,“走,去保障房项目看看!”

  一小时后,郑卫东一行人,猫着腰钻进了狭窄的地下管廊。

  这地方阴暗潮湿,光线昏暗,老鼠横行。

  郑卫东皱着眉头,掏出了一根锈迹斑斑的听音杆——这玩意儿,现在的年轻人都没见过。

  他将听音杆抵在墙上,屏住呼吸。

  起初,只有令人烦躁的嗡嗡声,渐渐地,一丝细微的“呲呲”声传入耳中。

  “有门!”郑卫东心中一动,示意手下继续深入。

  终于,在一处隐蔽的接头旁,郑卫东发现了一段烧焦的电线残骸。

  他捡起残骸,仔细端详,瞳孔骤然收缩——这电线的型号,竟然是三十年前的老型号!

  “这……这不是老周当年换的吗?”,一种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跟着赵工,在闷热的锅炉房里,挥汗如雨的自己。

  回到办公室,郑卫东一言不发,拿起笔,在整改通知单上签字,并在备注栏里,重重地写下一行字:有些经验,不是写在手册里的。

  他长舒一口气,将通知单递给秘书,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突然,办公室的门被人猛地推开,周卫国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个东西,看起来像是一个……被砸烂的检测仪?

  郑卫东看着那截烧焦的电线残骸,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那是绝缘层被烧毁后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他感到胸口一阵憋闷,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

  就在这时,一声怒吼划破了寂静。

  “我他妈的!”

  周卫国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猛地扑向地上的检测仪,抡起胳膊狠狠地砸了下去。

  “哐”的一声巨响,价值不菲的精密仪器瞬间变成了一堆废铁零件。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老周,你这是干什么?”郑卫东皱着眉头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

  周卫国胸膛剧烈起伏着,指着那截烧焦的电线,声嘶力竭地吼道:“这玩意儿是我装的!绝缘层是我亲手缠的!谁能想到三十年后它还在漏电?!”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懊悔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

  于佳佳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

  她连忙上前扶住情绪失控的周卫国,轻声安慰道:“周师傅,您别激动,有什么话好好说。”

  周卫国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磨得发白的旧笔记本,小心翼翼地翻开,找到一页泛黄的记录。

  “1993年11月7日,北区三线泵房,因材料短缺,临时采用b型套管替代c型——备注:限期更换。”他指着那行字,声音哽咽,“当年……当年我就知道这玩意儿不保险,跟上面申请了好几次,让他们尽快更换,可他们……他们就是不批!”

  众人这才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设备老化问题,而是一个被时间掩盖的历史遗患,一个本该被解决却被遗忘的“备注”。

  郑卫东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直冲头顶。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根电线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漏洞,一个可能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

  “妈的,这帮官僚主义!”他在心里暗骂一句,恨不得把当年那些尸位素餐的领导揪出来狠狠地抽一顿。

  于佳佳迅速冷静下来。

  她意识到,这只是冰山一角。

  类似的问题,很可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存在。

  “我们必须尽快查清楚,还有多少这样的‘备注’没有被闭环。”她语气坚定地说道。

  当晚,于佳佳连夜调阅了全市老旧管网改造的档案。

  那些尘封多年的文件,散发着一股霉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被遗忘的故事。

  她一页页地翻看着,眼睛布满了血丝。

  果然,类似的“备注未闭环”条目,比比皆是。

  “某年某月某日,某小区供水管道,因预算不足,部分管段采用替代材料——备注:待资金到位后更换。”

  这些“备注”,就像一个个未爆弹,随时可能给城市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更可怕的是,这些“备注”大多标注着“后续跟进”,但实际上却无一落实。

  仿佛写下这些“备注”的人,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借口,然后便心安理得地把问题抛给了时间。

  于佳佳统计了一下,类似的条目竟然多达237处!

  她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她在心里惊呼。

  她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她立刻联系了李素芬。

  “李馆长,我们需要您的帮助!”于佳佳语气急促地说道,“我们需要把这些尘封的档案数字化,建立一个数据库。”

  李素芬二话没说,立刻答应了于佳佳的请求。

  “没问题!我们档案馆全力配合!”她语气坚定地说道,“这些档案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我们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重要依据。”

  两人一拍即合,迅速启动了“遗案唤醒计划”。

  他们将这些尘封的备注一条条地扫描归档,并与当前的地理信息进行匹配。

  一个小时后,一个简陋但实用的系统上线了。

  当姚小波将数据导入系统后,屏幕上瞬间亮起了十二个红点。

  “这些就是高风险点位。”于佳佳指着屏幕说道,“其中七个正处于新建住宅或公共设施的下方。”

  这意味着,在这些地方,很可能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我们不是在修地,”于佳佳语气沉重地说道,“我们是在拆时间埋下的雷。”

  与此同时,刘桂香也得知了此事。

  这位热心肠的老太太坐不住了。

  她立刻发动了老年合唱团的成员,开始回忆各自工厂、家属院的“怪事清单”。

  “我家暖气总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们那段路,每逢雨季就塌陷,修了好几次都没修好。”

  “我们小区有个井盖,踩上去会‘打嗝’,听着怪吓人的。”

  老人们七嘴八舌地回忆着,将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怪事”记录下来。

  刘桂香将这些“怪事”编成了一段快板,在社区广场上演出,取名《老楼说真话》。

  “我家阳台裂三年,物业说是热胀冷缩天;可我老头临走前说过,底下有根电线在抖。”一位老太太唱道,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这段快板很快在社区里传开了,引起了居民们的广泛关注。

  更重要的是,这条线索直接指向了另一处隐患点。

  王建国得知此事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他立刻在规委紧急会议上提出了“历史责任追溯机制”,主张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双档案审查”。

  “除现行竣工资料外,必须核查其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历史维修备注与群众反馈记录。”他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他的提议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

  “难道还要翻祖宗的账本?”有人讥讽道,“这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王建国没有理会那些冷嘲热讽,而是播放了一段录音。

  录音里,传来周卫国对着检测仪嘶吼的声音:“我不是专家,我是犯过错的人!我欠一条命!”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被周卫国那撕心裂肺的吼声震撼了。

  王建国缓缓地说道:“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坚定地说道:“有些错误,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会议结束后,王建国疲惫地回到办公室,点燃了一根烟。

  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王建国抬起头,看到秘书站在门口,脸色苍白。

  “王主任,出事了!”秘书声音颤抖地说道,“有群众举报,说……说保障房项目的工地,挖出了……挖出了……”

  秘书吞吞吐吐地说不下去。

  王建国皱着眉头问道:“挖出了什么?”

  秘书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挖出了……一个电线头,还连着……连着心跳……”

  王建国手里的烟,一下子掉在了地上。

  王建国只觉得一股电流从脚底直窜天灵盖,差点没站稳。

  “电线头,还连着心跳…”,这尼玛什么赛博朋克剧情?

  他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怒吼道:“还愣着干什么!救人!立刻封锁现场!”

  市建委这回是真坐不住了。

  舆论爆炸只在一瞬间,什么“良心工程变夺命陷阱”、“带电楼盘,住在里面等于人体充电宝”之类的标题,瞬间刷爆各大平台。

  压力如山倒,市里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就成立了“老旧隐患专项排查组”,组长是技术出身的郑卫东,而那个倔老头周卫国,被“特聘”为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