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为一场论战在所难免,甚至都自觉地后退几步,在吴垠和姜启之间留出一片空白地带,仿佛那是即将展开激烈交锋的擂台。
杨岁的目光一直在吴垠和姜启身上来回移动,问道:“你们觉得谁会赢?”
采薇先回答:“这不好说。因为两边都没办法证明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只能比哪一个在各自体系内更自洽,更严谨。”
陆渊却很直接地回答道:“姜启会赢。”
听陆渊这么果断,杨岁很诧异地问道:“啊?为什么?吴垠很早就提出能量不稳定性了,而且研究了这么多年,姜启虽然有新理论……”
陆渊还没有回答,就听见与姜启相对而立的吴垠说道:
“你是对的。”
“不是,老吴这就投了?”杨岁很不理解地说道:“这不应该是这次讨论会最有看点的地方吗?新老之争,我还以为至少要辩论到这次讨论会结束呢。”
“你以为这是什么?”陆渊回答道:“这是科学的讨论会,只有对错,哪有什么新老之分。”
“吴垠可不是那种为了维护自己地位和面子,死不认错的老顽固,他要是发现自己错了,承认起来比谁都快。”
姜启脸上的诧异丝毫不比杨岁少。
为了和吴垠的这场辩论,他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还提前写了份上万字的稿子,把所有可能的质疑点都列了出来,反复推敲自己的逻辑链条。
可现在……
“吴老师,你……”
看着他那诧异的表情,吴垠脸上浮现出温和的微笑,又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确定。
“你是对的。”
然后,他转身看向已经退开一段距离、正围成半圆观望的众人,提高音量说道:
“关于能量不稳定性和诡异能力关系的研究,姜启同志的理论是对的。有哪位同志还有疑问吗?”
众人面面相觑。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科学家犹豫着走出来。他的态度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质疑,而是变成了真诚的请教。
还没等姜启回答,吴垠就解答了他的疑惑,让他知道诡异场论为什么是对的。
后续又有几个人陆续走出来请教,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不太一样,但都是基于旧理论框架产生的困惑。
而吴垠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对这些思维误区了如指掌。
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用最简洁的语言让他们理解新旧理论之间的转换逻辑。
在这方面,确实没有人比吴垠更擅长。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产生疑惑的地方。
“还有人有疑问吗?”
解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吴垠环视全场,再次发问。
众人纷纷摇头,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众人都摇头。
这场原本以为会剑拔弩张的辩论就这样结束了,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会场的气氛也从紧张转为轻松。
人群中,杰森压低声音对霍德华说道:“吴垠这是在用自己的学术影响力给姜启同志铺路啊。”
霍德华点了点头,“吴垠同志能放下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转而支持更正确的理论,是真正的科学家。”
虽然大家都知道科学没有权威,只有对错。
但现在这情况……
姜启也没办法证明他在诡异场论当中的描述是正确的。主要是现阶段的人类根本没办法进行实验验证。
他只能保证了这一部分在诡异场论中是自洽的。
因为没办法证明正确,如果吴垠铁了心要维护自己的理论,跟他展开辩论的话,那会非常麻烦。
再狠一点,甚至有可能将诡异场论打回炉重造。
但吴垠没有这么做,坦然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接受了新理论。
陆渊评价道:
“吴垠这是开了个好头啊。他这不仅是在给姜启铺路,还在告诉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可以质疑权威。”
“毕竟他就是现在最权威的人,连他都能接受自己的不足,未来如果有人想倚老卖老,打压新人,那就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资历,比不比得过吴垠了。”
采薇也感慨道:“吴垠同志真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
杨岁仿佛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他一直都是一个好人。”
这部分讨论完毕,又进入下一部分。
依然和能量不稳定性有关。
虽然基本原理不一样,但诡异场论中依然是说诡异能力发动,对应的能量不稳定性急剧上升。
这部分看似是没什么好辩论的地方。
但有一个旧理论框架没解决的问题,对诡异场论可以说是致命打击。
那就是太岁和邪眼,不讨论深渊是因为他是无实体诡异,现在还没有测量过他的污染度和能量不稳定性。
无论太岁还是邪眼,在发动能力时,他们的能量不稳定性始终为零,处于一个绝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现象在旧理论中被归类为“特殊情况”,也可以说是科学大厦上空悬浮的众多乌云之一。
大家都知道它存在,都知道它不合理,但暂时没人能解释。
新理论怎么解释呢?
你说诡异发生能力时能量不稳定性会急剧上升,但怎么解释太岁和邪眼呢?
在旧理论框架中,这个结论是从大量实验观测中归纳出来的经验规律。
既然是经验规律,本身就允许存在特殊情况和例外。
但在诡异场论中,这个结论可是从理论层面推导出来的。
简单来说,诡异发动能力时,需要从真空中“借取”能量。而能量不稳定性的定义,恰恰就是基于这种能量的借取和归还过程。
所以,在诡异场论的框架内,不允许用特殊情况这四个字轻飘飘地掩盖过去。
要么,就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给出合理解释。
要么,就坦然承认理论存在重大缺陷,还不够完善。
所以当这一议题展开后,科学家们立刻激烈地讨论了起来。
会场的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在讨论过程中,几乎每句话都离不开太岁或者邪眼。
他们的名字被反复提及,数据被一次次拿出来对比分析。
杨岁看向陆渊,问道:“这就是你说的难题?”
“对啊。”陆渊点头道:“旧理论可以选择不解释这个问题,或者推迟解释。但诡异场论必须正面回应,否则整个理论框架的可信度都会受到质疑。”
采薇说道:“可是我感觉应该很难解释我和岁啊!我们可是‘那位’的手笔,有点特殊情况很正常啊。”
陆渊说道:“所以现阶段不要求能完美解释,只要能在理论框架内给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就行,哪怕是引入新的概念、新的假设也可以接受。”
“我不理解。”杨岁摇头道:“为什么非得强行解释我们?明明他们也都知道我们那么特殊,和一般诡异完全不是一回事。”
陆渊说道:“因为终极的理论不允许有特殊情况存在。”
他看着会场中争论的科学家们,继续解释。
“如果一个理论需要不断地为某些现象打补丁,说这是特殊情况、那是例外,那它就不是一个好理论。”
“一个真正伟大的理论,应该能解释所有现象,包括那些看起来最不可思议的。”
杨岁的目光一直在吴垠和姜启身上来回移动,问道:“你们觉得谁会赢?”
采薇先回答:“这不好说。因为两边都没办法证明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只能比哪一个在各自体系内更自洽,更严谨。”
陆渊却很直接地回答道:“姜启会赢。”
听陆渊这么果断,杨岁很诧异地问道:“啊?为什么?吴垠很早就提出能量不稳定性了,而且研究了这么多年,姜启虽然有新理论……”
陆渊还没有回答,就听见与姜启相对而立的吴垠说道:
“你是对的。”
“不是,老吴这就投了?”杨岁很不理解地说道:“这不应该是这次讨论会最有看点的地方吗?新老之争,我还以为至少要辩论到这次讨论会结束呢。”
“你以为这是什么?”陆渊回答道:“这是科学的讨论会,只有对错,哪有什么新老之分。”
“吴垠可不是那种为了维护自己地位和面子,死不认错的老顽固,他要是发现自己错了,承认起来比谁都快。”
姜启脸上的诧异丝毫不比杨岁少。
为了和吴垠的这场辩论,他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还提前写了份上万字的稿子,把所有可能的质疑点都列了出来,反复推敲自己的逻辑链条。
可现在……
“吴老师,你……”
看着他那诧异的表情,吴垠脸上浮现出温和的微笑,又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确定。
“你是对的。”
然后,他转身看向已经退开一段距离、正围成半圆观望的众人,提高音量说道:
“关于能量不稳定性和诡异能力关系的研究,姜启同志的理论是对的。有哪位同志还有疑问吗?”
众人面面相觑。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科学家犹豫着走出来。他的态度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质疑,而是变成了真诚的请教。
还没等姜启回答,吴垠就解答了他的疑惑,让他知道诡异场论为什么是对的。
后续又有几个人陆续走出来请教,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不太一样,但都是基于旧理论框架产生的困惑。
而吴垠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对这些思维误区了如指掌。
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用最简洁的语言让他们理解新旧理论之间的转换逻辑。
在这方面,确实没有人比吴垠更擅长。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产生疑惑的地方。
“还有人有疑问吗?”
解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吴垠环视全场,再次发问。
众人纷纷摇头,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众人都摇头。
这场原本以为会剑拔弩张的辩论就这样结束了,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会场的气氛也从紧张转为轻松。
人群中,杰森压低声音对霍德华说道:“吴垠这是在用自己的学术影响力给姜启同志铺路啊。”
霍德华点了点头,“吴垠同志能放下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转而支持更正确的理论,是真正的科学家。”
虽然大家都知道科学没有权威,只有对错。
但现在这情况……
姜启也没办法证明他在诡异场论当中的描述是正确的。主要是现阶段的人类根本没办法进行实验验证。
他只能保证了这一部分在诡异场论中是自洽的。
因为没办法证明正确,如果吴垠铁了心要维护自己的理论,跟他展开辩论的话,那会非常麻烦。
再狠一点,甚至有可能将诡异场论打回炉重造。
但吴垠没有这么做,坦然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接受了新理论。
陆渊评价道:
“吴垠这是开了个好头啊。他这不仅是在给姜启铺路,还在告诉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可以质疑权威。”
“毕竟他就是现在最权威的人,连他都能接受自己的不足,未来如果有人想倚老卖老,打压新人,那就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资历,比不比得过吴垠了。”
采薇也感慨道:“吴垠同志真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
杨岁仿佛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他一直都是一个好人。”
这部分讨论完毕,又进入下一部分。
依然和能量不稳定性有关。
虽然基本原理不一样,但诡异场论中依然是说诡异能力发动,对应的能量不稳定性急剧上升。
这部分看似是没什么好辩论的地方。
但有一个旧理论框架没解决的问题,对诡异场论可以说是致命打击。
那就是太岁和邪眼,不讨论深渊是因为他是无实体诡异,现在还没有测量过他的污染度和能量不稳定性。
无论太岁还是邪眼,在发动能力时,他们的能量不稳定性始终为零,处于一个绝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现象在旧理论中被归类为“特殊情况”,也可以说是科学大厦上空悬浮的众多乌云之一。
大家都知道它存在,都知道它不合理,但暂时没人能解释。
新理论怎么解释呢?
你说诡异发生能力时能量不稳定性会急剧上升,但怎么解释太岁和邪眼呢?
在旧理论框架中,这个结论是从大量实验观测中归纳出来的经验规律。
既然是经验规律,本身就允许存在特殊情况和例外。
但在诡异场论中,这个结论可是从理论层面推导出来的。
简单来说,诡异发动能力时,需要从真空中“借取”能量。而能量不稳定性的定义,恰恰就是基于这种能量的借取和归还过程。
所以,在诡异场论的框架内,不允许用特殊情况这四个字轻飘飘地掩盖过去。
要么,就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给出合理解释。
要么,就坦然承认理论存在重大缺陷,还不够完善。
所以当这一议题展开后,科学家们立刻激烈地讨论了起来。
会场的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在讨论过程中,几乎每句话都离不开太岁或者邪眼。
他们的名字被反复提及,数据被一次次拿出来对比分析。
杨岁看向陆渊,问道:“这就是你说的难题?”
“对啊。”陆渊点头道:“旧理论可以选择不解释这个问题,或者推迟解释。但诡异场论必须正面回应,否则整个理论框架的可信度都会受到质疑。”
采薇说道:“可是我感觉应该很难解释我和岁啊!我们可是‘那位’的手笔,有点特殊情况很正常啊。”
陆渊说道:“所以现阶段不要求能完美解释,只要能在理论框架内给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就行,哪怕是引入新的概念、新的假设也可以接受。”
“我不理解。”杨岁摇头道:“为什么非得强行解释我们?明明他们也都知道我们那么特殊,和一般诡异完全不是一回事。”
陆渊说道:“因为终极的理论不允许有特殊情况存在。”
他看着会场中争论的科学家们,继续解释。
“如果一个理论需要不断地为某些现象打补丁,说这是特殊情况、那是例外,那它就不是一个好理论。”
“一个真正伟大的理论,应该能解释所有现象,包括那些看起来最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