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顺着山路往上走的。
但如今已经到了山下,不想走也得走。
两人做了一番准备后,驾着马车进山了。
好在,这山路虽不如正常的官道平整宽阔,但总算是修缮过。
比起陆青青和秦朗之前逃荒路上走过的那座山,好走太多。
进山后,陆续遇到一些赶路的流民。
不过,这些流民基本都是三五人或是一两人一块,多是推着板车,或是挑着竹筐。
像是那种百十人的大队伍和赶马车的队伍,倒是没见到。
马车沿着山路继续往上走,一路上陆青青和庄老头都保持安静。
两人一个时辰左右,轮换一次。
陆青青看着空间里的时间,到中午时,从车厢的厚被子里,取出早上热过的包子。
这包子是和三个汤婆子放在一块,包在厚被子里的。
虽过了一上午,却还是温的。
如此,便省了热饭的麻烦。
两人就这么轮换着,在车厢里吃了午饭。
至于秦朗的午饭,便是装在水囊里的小米粥。
这水囊也跟包子一样,是放在汤婆子旁边的。
吃午饭的间隙,也没耽误赶路。
越往上走,陆青青越发感慨。
真的不要小瞧古人!
修这条官道的人,真的有大智慧。
这一路走上来,除了少数位置有些树枝,大部分地方都很平坦。
半下午时,马车经过一处拐角时,遇到了进山以来的第一辆骡车。
准确来说,是一个车队。
这最后头的骡车,因着拐角处上坡的坡度比较高。
加上地面的雪被压实了,车轮有些打滑。
担心骡车会倒退着掉下去,一群汉子正在推车。
他们听到动静,回头看了看陆青青的马车,又继续往前推车。
人多力量大,在这儿很是适用。
二十来个汉子推着,那骡车很快爬上坡。
陆青青和庄老头看着被压实到打滑的坡道,正琢磨该怎么上去。
就见前边的汉子们又跑了下来。
其中一个领头的汉子,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说道:
“这位老伯,这坡不好上,俺们帮你一块吧!”
庄老头听了,忙应下。
“那就多谢你们了!”
汉子见他应下,指挥着其他汉子,跑到车厢后边推车。
陆青青让庄老头牵着马控制方向,她也跟在后边,卖力往上推。
马车在人力干预下,开始向上移动。
走到那处打滑格外严重的地方时,陆青青都能感觉到车轮滑了下。
好在,推车的人实在多,两侧也有人。
马车有惊无险的上了坡。
庄老头见几人要走,忙叫住他们。
从车厢的包袱里,取了七八个二合面饼子,递给那领头的汉子。
“小友,这回多亏了你们。
这些饼子你们拿着吃,别嫌弃。”
那领头的汉子见着那比成人手掌还大的二合面饼子,连连摆手。
“老伯,现在粮价可贵,俺们可不能收!”
说着,就想带着人回去。
庄老头上前,硬是把东西塞给他们。
那汉子还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道:
“老伯,那俺们就不跟你客气了。
要是后边再遇上这种情况,俺们还帮你推车。”
听着这话,庄老头笑呵呵应下。
因着山路狭窄,没法两辆马车并行。
接下来的路,陆青青和庄老头的马车,就跟在了这队人身后。
路上,陆青青也在观察这个队伍。
队伍里总共十二辆骡车。
每辆骡车上,都装着不少东西。
不过,大部分骡车都在角落,给妇人和孩子预备了个歇脚的位置。
是的,这个队伍男女老少都有。
跟陆家村众人逃荒时一样,并没有舍弃老弱。
这在逃荒路上很少见。
马车跟在车队后头,默默往前走着。
山路到底难行,拉车的马儿很容易累。
半个时辰左右,陆青青就换了匹马拉车。
她这边有备用马,前边的骡车却没得换。
速度上,自然太快不了。
一行人一直赶路到天黑,才停下来。
其实,这会山上都是雪,加上月光明亮,近些的景象倒也还能看清。
但还是没有人敢走。
这下了雪可能会打滑的山道,不会有任何一点的容错率。
一步错,便会拖家带口的丢了性命。
前边的车队停下后,开始从车上取干柴点火热饭。
后边不远处的陆青青和庄老头,则还是按照之前的步骤,先搭帐篷。
前头车队的小孩子见到这奇怪东西,好奇地看过来。
他们逃荒出来这几日,从没见过这东西。
而没有野营帐篷的人,该怎么在寒冷的大雪天夜宿。
这车队的人,便做了演示。
他们把车厢里不太值钱的大件,搬下来挡在外头。
而车厢里空出来的位置,便是睡觉的地方。
碰上那种人口多的人家,是让年纪小的孩子和老人,睡在车厢里。
剩下的人,则卷着被子睡在车辕上。
若是车辕都睡不下的人家,只能将几个草席子铺在火堆旁。
再在上头铺些软和的干柴,卷着被子缩在里头。
别看挨着火堆,但这么睡一晚,身上还是冷得厉害。
这会,小些的孩子见到帐篷这稀奇东西,喜欢得紧。
跑回去跟家里大人说,他们也想要这样的帐篷。
大人看过来时,见到这帐篷外头是油布。
油布里头鼓鼓囊囊的样子,很大可能是缝得棉被。
见了这帐篷,不由得感叹后边两人的大手笔。
谁家的厚被子,不是留着盖在身上。
但如今已经到了山下,不想走也得走。
两人做了一番准备后,驾着马车进山了。
好在,这山路虽不如正常的官道平整宽阔,但总算是修缮过。
比起陆青青和秦朗之前逃荒路上走过的那座山,好走太多。
进山后,陆续遇到一些赶路的流民。
不过,这些流民基本都是三五人或是一两人一块,多是推着板车,或是挑着竹筐。
像是那种百十人的大队伍和赶马车的队伍,倒是没见到。
马车沿着山路继续往上走,一路上陆青青和庄老头都保持安静。
两人一个时辰左右,轮换一次。
陆青青看着空间里的时间,到中午时,从车厢的厚被子里,取出早上热过的包子。
这包子是和三个汤婆子放在一块,包在厚被子里的。
虽过了一上午,却还是温的。
如此,便省了热饭的麻烦。
两人就这么轮换着,在车厢里吃了午饭。
至于秦朗的午饭,便是装在水囊里的小米粥。
这水囊也跟包子一样,是放在汤婆子旁边的。
吃午饭的间隙,也没耽误赶路。
越往上走,陆青青越发感慨。
真的不要小瞧古人!
修这条官道的人,真的有大智慧。
这一路走上来,除了少数位置有些树枝,大部分地方都很平坦。
半下午时,马车经过一处拐角时,遇到了进山以来的第一辆骡车。
准确来说,是一个车队。
这最后头的骡车,因着拐角处上坡的坡度比较高。
加上地面的雪被压实了,车轮有些打滑。
担心骡车会倒退着掉下去,一群汉子正在推车。
他们听到动静,回头看了看陆青青的马车,又继续往前推车。
人多力量大,在这儿很是适用。
二十来个汉子推着,那骡车很快爬上坡。
陆青青和庄老头看着被压实到打滑的坡道,正琢磨该怎么上去。
就见前边的汉子们又跑了下来。
其中一个领头的汉子,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说道:
“这位老伯,这坡不好上,俺们帮你一块吧!”
庄老头听了,忙应下。
“那就多谢你们了!”
汉子见他应下,指挥着其他汉子,跑到车厢后边推车。
陆青青让庄老头牵着马控制方向,她也跟在后边,卖力往上推。
马车在人力干预下,开始向上移动。
走到那处打滑格外严重的地方时,陆青青都能感觉到车轮滑了下。
好在,推车的人实在多,两侧也有人。
马车有惊无险的上了坡。
庄老头见几人要走,忙叫住他们。
从车厢的包袱里,取了七八个二合面饼子,递给那领头的汉子。
“小友,这回多亏了你们。
这些饼子你们拿着吃,别嫌弃。”
那领头的汉子见着那比成人手掌还大的二合面饼子,连连摆手。
“老伯,现在粮价可贵,俺们可不能收!”
说着,就想带着人回去。
庄老头上前,硬是把东西塞给他们。
那汉子还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道:
“老伯,那俺们就不跟你客气了。
要是后边再遇上这种情况,俺们还帮你推车。”
听着这话,庄老头笑呵呵应下。
因着山路狭窄,没法两辆马车并行。
接下来的路,陆青青和庄老头的马车,就跟在了这队人身后。
路上,陆青青也在观察这个队伍。
队伍里总共十二辆骡车。
每辆骡车上,都装着不少东西。
不过,大部分骡车都在角落,给妇人和孩子预备了个歇脚的位置。
是的,这个队伍男女老少都有。
跟陆家村众人逃荒时一样,并没有舍弃老弱。
这在逃荒路上很少见。
马车跟在车队后头,默默往前走着。
山路到底难行,拉车的马儿很容易累。
半个时辰左右,陆青青就换了匹马拉车。
她这边有备用马,前边的骡车却没得换。
速度上,自然太快不了。
一行人一直赶路到天黑,才停下来。
其实,这会山上都是雪,加上月光明亮,近些的景象倒也还能看清。
但还是没有人敢走。
这下了雪可能会打滑的山道,不会有任何一点的容错率。
一步错,便会拖家带口的丢了性命。
前边的车队停下后,开始从车上取干柴点火热饭。
后边不远处的陆青青和庄老头,则还是按照之前的步骤,先搭帐篷。
前头车队的小孩子见到这奇怪东西,好奇地看过来。
他们逃荒出来这几日,从没见过这东西。
而没有野营帐篷的人,该怎么在寒冷的大雪天夜宿。
这车队的人,便做了演示。
他们把车厢里不太值钱的大件,搬下来挡在外头。
而车厢里空出来的位置,便是睡觉的地方。
碰上那种人口多的人家,是让年纪小的孩子和老人,睡在车厢里。
剩下的人,则卷着被子睡在车辕上。
若是车辕都睡不下的人家,只能将几个草席子铺在火堆旁。
再在上头铺些软和的干柴,卷着被子缩在里头。
别看挨着火堆,但这么睡一晚,身上还是冷得厉害。
这会,小些的孩子见到帐篷这稀奇东西,喜欢得紧。
跑回去跟家里大人说,他们也想要这样的帐篷。
大人看过来时,见到这帐篷外头是油布。
油布里头鼓鼓囊囊的样子,很大可能是缝得棉被。
见了这帐篷,不由得感叹后边两人的大手笔。
谁家的厚被子,不是留着盖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