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以绝对力量强行摧毁阵基,但这势必引发阴阳二炁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否则极难破解。
菩萨在阵中推演良久,尝试了数种方法,皆被大阵自行演化出的变化所阻。
那阴阳二炁仿佛无穷无尽,无论消耗多少,都能从虚空地脉中得到补充。
良久,观音菩萨轻叹一声,周身佛光一敛,莲台微转,
竟是依仗玄妙感应,循着阵法自行运转的一丝间隙,缓缓退了出来。
此刻阵法虽自行运转,未全力发动,却也能从容而出,显露出极高深的道行。
出得阵来,菩萨面色依旧平和,却对金阳道人合十道:
“阿弥陀佛。道友此阵,借先天阴阳二炁为基,纳五行生克之变,衍洪荒微尘之妙,内含玄机,环环相扣,变化无穷,自成一方天地法则。贫僧观之,实乃贫僧生平仅见之玄妙阵法,深不可测。贫僧……无能为力。”
金阳道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却故作遗憾道:
“连大士都如此说,看来此阵确有其独到之处。既然如此,贫道亦不敢强求大士。看来,还是要劳烦佛祖法驾了。”
观音菩萨点头,已知此事非自己所能化解,背后涉及道佛两教更深层次的博弈。
菩萨转向一旁焦急万分的孙悟空:
“悟空,且随我回灵山,面见如来吧。此事,非佛祖出面不可了。”
孙悟空见连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都破不了阵,心中那点侥幸彻底熄灭,只得哭丧着脸,应道:
“是,菩萨。”
当下,观音菩萨再对金阳道人微微一礼,便携着孙悟空,驾起祥云,离了阴阳岭,直往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方向而去。
不消片刻,二人已至灵山圣境,大雷音寺外。
但见灵山:
祥光万道,瑞霭千条。彩凤双双鸣碧落,青鸾对对舞瑶阶。菩提树下优钵花开,八德池中莲香四溢。梵音檀唱不绝于耳,金焰佛光直冲霄汉。无尽气运蒸腾,凝聚成朵朵金色莲花,笼罩整个圣境,好一派极乐庄严、万劫不坏的景象。
入了大雄宝殿,更是气象万千。
只见如来佛祖端坐正中九品莲台之上,丈六金身,妙相庄严,慧眼微开便似能遍观三界十方一切因果,周身自然散发无量慈悲、无量威严之光华。
两侧诸佛、菩萨、罗汉、金刚、珈蓝、比丘僧尼……
密密麻麻,何止万千,皆静默肃立,气息渊深如海。
殿中寂静,唯闻悠远梵呗,涤荡心神。
观音菩萨上前,躬身礼敬:“佛祖。”
孙悟空也难得的老实,跟着道:
“弟子孙悟空,见过佛祖!”
如来佛祖声音恢弘而平和,却自然响彻殿宇
“观音尊者,尔等匆匆而来,面带忧急,所为何事?”
观音菩萨便将阴阳岭之事,金阳道人之言,以及自己入阵试阵无功而返的经过,详细禀明,末了道:
“……那金阳道人执意要佛祖亲临,方可放还三藏师徒。其阵玄妙,非强力可破,弟子惭愧,竭尽所能亦未能化解此劫,请佛祖示下。”
孙悟空在一旁急得龇牙咧嘴,连忙补充道:
“佛祖!千错万错都是俺老孙的错!是俺老孙嘴欠!可那道人也忒狠了,困住师父师弟不说,还非要佛祖您老人家亲自去领……这,这分明是……”
孙悟空想说“打佛祖的脸面,削佛门的威风”,
但话到嘴边,看看四周庄严肃穆的诸佛菩萨,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如来佛祖听罢,面色无喜无怒,犹如古井深潭,不起微澜。
沉默片刻,让殿内气氛愈发凝重。
良久,如来才缓缓开口,声如洪钟,却又平静无波:
“阿弥陀佛。金阳道人,乃上清金灵圣母座下,果非凡俗。一座阵法,竟能困住取经人,难倒观音尊者。”
如来目光缓缓扫过殿内诸佛、菩萨、圣僧、罗汉,声音依旧平稳,却是在询问众人:
“金阳道人欲请吾亲往,尔等以为,此事该当如何?”
左侧一位面容慈和、身泛青色琉璃宝光的佛陀——药师佛,微微欠身,开口道:
“佛祖为佛门之主,统御西方诸天世界,德被三界十方。若因一道人之言,便亲身前往,置喙于一方山岭之间,与一修士理论,岂非自降身份,失了佛门体统?三界众生若知,又将如何看我佛门?恐道门气焰更炽。”
此言一出,殿内诸多佛陀、菩萨皆默然颔首,显然认同此理。
佛祖亲临,事关整个佛门的威严与格局,岂能因一道人的挑衅便轻易动身?
那无异于承认佛门矮了道门一头。
“可是,佛祖!我师父他还在阵里受苦呢!万一……”
孙悟空大急,忍不住抬头喊道。
如来微微抬手,止住了孙悟空话头。
“药师佛所言,不无道理。然,金阳道人此举,意在扬道门之威,挫我佛门之势。其阵虽玄,却非无解。吾虽不便亲往,却不可坐视取经大业受阻,亦不可令那道门小觑了我佛门之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佛祖声如洪钟,颁下法旨,一道道宏大的佛音在殿中回荡:
“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菩萨!”
四大菩萨应声齐步出列,躬身合十:
“弟子在!”
四位大菩萨同时出列,佛光交相辉映,气势恢宏。
“命尔等四人,率领十八罗汉,并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速点佛兵,即刻启程,前往阴阳岭。以尔等无边佛法,无量神通,那两仪微尘阵,救出三藏,全我佛门颜面,不得有误!”
“谨遵佛祖法旨!”
四大菩萨与身后被点名的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三千揭谛齐声应诺,声震大殿,宏大愿力与战意冲天而起。
如此阵容,堪称豪华无比,足以荡平一方大千魔域,彰显了如来佛祖对此事的重视以及佛门的决心。
然而,如来慧眼如炬,深知那阵法乃金灵圣母所创,由根脚非凡的金阳道人主持,又借特殊地脉布设,绝非易与。
略一沉吟道:“此事虽起于口角,却已然关乎道佛两教之和睦。那天庭玉帝,承天道敕命,统御三界,总理阴阳,亦不应置身事外。”
“阿傩、迦叶。”
“佛祖!”
二尊者躬身。
“汝二人即刻持我佛帖,前往凌霄宝殿,面见玉皇大天尊,将此事原委细细禀明。道门阵法玄妙,为免节外生枝,再生变故,亦请大天尊酌情,施以援手,共护取经人周全,以全天数。”
如来此举,可谓老辣周全。
一方面,将天庭也拉入局中,表明此事非佛门一家之事,乃关乎三界秩序;
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试探玉帝的态度与立场,看玉帝近日与佛门交好,是真心联手,还是会在此关键时刻,偏向道门。
“谨遵佛旨!”
阿傩、迦叶领命,请了佛帖,驾起祥云,迅疾往天庭南天门而去。
喜欢洪荒:截教女仙
菩萨在阵中推演良久,尝试了数种方法,皆被大阵自行演化出的变化所阻。
那阴阳二炁仿佛无穷无尽,无论消耗多少,都能从虚空地脉中得到补充。
良久,观音菩萨轻叹一声,周身佛光一敛,莲台微转,
竟是依仗玄妙感应,循着阵法自行运转的一丝间隙,缓缓退了出来。
此刻阵法虽自行运转,未全力发动,却也能从容而出,显露出极高深的道行。
出得阵来,菩萨面色依旧平和,却对金阳道人合十道:
“阿弥陀佛。道友此阵,借先天阴阳二炁为基,纳五行生克之变,衍洪荒微尘之妙,内含玄机,环环相扣,变化无穷,自成一方天地法则。贫僧观之,实乃贫僧生平仅见之玄妙阵法,深不可测。贫僧……无能为力。”
金阳道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却故作遗憾道:
“连大士都如此说,看来此阵确有其独到之处。既然如此,贫道亦不敢强求大士。看来,还是要劳烦佛祖法驾了。”
观音菩萨点头,已知此事非自己所能化解,背后涉及道佛两教更深层次的博弈。
菩萨转向一旁焦急万分的孙悟空:
“悟空,且随我回灵山,面见如来吧。此事,非佛祖出面不可了。”
孙悟空见连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都破不了阵,心中那点侥幸彻底熄灭,只得哭丧着脸,应道:
“是,菩萨。”
当下,观音菩萨再对金阳道人微微一礼,便携着孙悟空,驾起祥云,离了阴阳岭,直往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方向而去。
不消片刻,二人已至灵山圣境,大雷音寺外。
但见灵山:
祥光万道,瑞霭千条。彩凤双双鸣碧落,青鸾对对舞瑶阶。菩提树下优钵花开,八德池中莲香四溢。梵音檀唱不绝于耳,金焰佛光直冲霄汉。无尽气运蒸腾,凝聚成朵朵金色莲花,笼罩整个圣境,好一派极乐庄严、万劫不坏的景象。
入了大雄宝殿,更是气象万千。
只见如来佛祖端坐正中九品莲台之上,丈六金身,妙相庄严,慧眼微开便似能遍观三界十方一切因果,周身自然散发无量慈悲、无量威严之光华。
两侧诸佛、菩萨、罗汉、金刚、珈蓝、比丘僧尼……
密密麻麻,何止万千,皆静默肃立,气息渊深如海。
殿中寂静,唯闻悠远梵呗,涤荡心神。
观音菩萨上前,躬身礼敬:“佛祖。”
孙悟空也难得的老实,跟着道:
“弟子孙悟空,见过佛祖!”
如来佛祖声音恢弘而平和,却自然响彻殿宇
“观音尊者,尔等匆匆而来,面带忧急,所为何事?”
观音菩萨便将阴阳岭之事,金阳道人之言,以及自己入阵试阵无功而返的经过,详细禀明,末了道:
“……那金阳道人执意要佛祖亲临,方可放还三藏师徒。其阵玄妙,非强力可破,弟子惭愧,竭尽所能亦未能化解此劫,请佛祖示下。”
孙悟空在一旁急得龇牙咧嘴,连忙补充道:
“佛祖!千错万错都是俺老孙的错!是俺老孙嘴欠!可那道人也忒狠了,困住师父师弟不说,还非要佛祖您老人家亲自去领……这,这分明是……”
孙悟空想说“打佛祖的脸面,削佛门的威风”,
但话到嘴边,看看四周庄严肃穆的诸佛菩萨,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如来佛祖听罢,面色无喜无怒,犹如古井深潭,不起微澜。
沉默片刻,让殿内气氛愈发凝重。
良久,如来才缓缓开口,声如洪钟,却又平静无波:
“阿弥陀佛。金阳道人,乃上清金灵圣母座下,果非凡俗。一座阵法,竟能困住取经人,难倒观音尊者。”
如来目光缓缓扫过殿内诸佛、菩萨、圣僧、罗汉,声音依旧平稳,却是在询问众人:
“金阳道人欲请吾亲往,尔等以为,此事该当如何?”
左侧一位面容慈和、身泛青色琉璃宝光的佛陀——药师佛,微微欠身,开口道:
“佛祖为佛门之主,统御西方诸天世界,德被三界十方。若因一道人之言,便亲身前往,置喙于一方山岭之间,与一修士理论,岂非自降身份,失了佛门体统?三界众生若知,又将如何看我佛门?恐道门气焰更炽。”
此言一出,殿内诸多佛陀、菩萨皆默然颔首,显然认同此理。
佛祖亲临,事关整个佛门的威严与格局,岂能因一道人的挑衅便轻易动身?
那无异于承认佛门矮了道门一头。
“可是,佛祖!我师父他还在阵里受苦呢!万一……”
孙悟空大急,忍不住抬头喊道。
如来微微抬手,止住了孙悟空话头。
“药师佛所言,不无道理。然,金阳道人此举,意在扬道门之威,挫我佛门之势。其阵虽玄,却非无解。吾虽不便亲往,却不可坐视取经大业受阻,亦不可令那道门小觑了我佛门之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佛祖声如洪钟,颁下法旨,一道道宏大的佛音在殿中回荡:
“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菩萨!”
四大菩萨应声齐步出列,躬身合十:
“弟子在!”
四位大菩萨同时出列,佛光交相辉映,气势恢宏。
“命尔等四人,率领十八罗汉,并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速点佛兵,即刻启程,前往阴阳岭。以尔等无边佛法,无量神通,那两仪微尘阵,救出三藏,全我佛门颜面,不得有误!”
“谨遵佛祖法旨!”
四大菩萨与身后被点名的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三千揭谛齐声应诺,声震大殿,宏大愿力与战意冲天而起。
如此阵容,堪称豪华无比,足以荡平一方大千魔域,彰显了如来佛祖对此事的重视以及佛门的决心。
然而,如来慧眼如炬,深知那阵法乃金灵圣母所创,由根脚非凡的金阳道人主持,又借特殊地脉布设,绝非易与。
略一沉吟道:“此事虽起于口角,却已然关乎道佛两教之和睦。那天庭玉帝,承天道敕命,统御三界,总理阴阳,亦不应置身事外。”
“阿傩、迦叶。”
“佛祖!”
二尊者躬身。
“汝二人即刻持我佛帖,前往凌霄宝殿,面见玉皇大天尊,将此事原委细细禀明。道门阵法玄妙,为免节外生枝,再生变故,亦请大天尊酌情,施以援手,共护取经人周全,以全天数。”
如来此举,可谓老辣周全。
一方面,将天庭也拉入局中,表明此事非佛门一家之事,乃关乎三界秩序;
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试探玉帝的态度与立场,看玉帝近日与佛门交好,是真心联手,还是会在此关键时刻,偏向道门。
“谨遵佛旨!”
阿傩、迦叶领命,请了佛帖,驾起祥云,迅疾往天庭南天门而去。
喜欢洪荒:截教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