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先告一状-《穿成反派女配后她懒得洗白》

  “大嫂如今是怎么回事,好话一点听不进,真是气死我了!”

  乔珍珍和吴氏告状道,把事情始末与她说了一遍。

  “我师父什么身份,容她差遣来差遣去。”

  “便是陛下,都没张嘴就让我师父去给他调养身体,她算哪根葱。”

  “而且我和她说的清楚明白,太医开的方子没问题,好好喝药,好好静养才是正理。”

  “她是一句都听不进去,再这样下去,我看神仙难救!”

  不由分说的,乔珍珍一通埋怨。

  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她深谙此理。

  遇见袁佳慧那样,就得先告状,不然等对方先哭诉,还以为她成心偏心。

  吴氏眉头蹙紧,嘴上还是安慰女儿。

  给她倒了杯茶。

  “喝口茶消消气,你大嫂也是着急身体。”

  大儿媳从前也曾温柔娴静,不知从何时起,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乔珍珍灌下茶,搁了茶杯道:

  “娘,我可不是危言耸听,她那身体急需心情气和的静养,不然于寿数大有妨碍。”

  “我如何不知,但劝她,她也不听啊。要不……”

  “打住。”乔珍珍道,“我师父如今还在山上清修,没空来给她看病,再说就她对我那态度,我怕给师父知道,师父要弄死她,哪还会给她看病。”

  不遵医嘱者不医,这可是她师父十不医中的一条。

  吴氏轻轻在女儿手背上一拍。

  “神医哪会像你说的那样。”

  乔珍珍翻了个白眼。

  “那是你不够了解我师父。”

  “算了,我是懒得管。今日我本来只想给玉珠瞧一瞧,上次知道她怀的是双胎,就有些担心。怕一碗水端不平,才顺路去给大嫂看看,谁知还被她瞧不起,算我自作多情。以后她的事,我再不管了。”

  乔珍珍自诩情绪稳定,这次是真的有点生气。

  “两个都是你嫂子,就看娘的面子,别与你大嫂置气了。”

  “娘,你每次都和稀泥。”乔珍珍想起一事,“对了,我看大嫂身边那使女梳了妇人头,是嫁人了?”

  说到这事,莫夫人一叹。

  “梅香原本想嫁到外头,但你大嫂……她自己不能伺候你大哥,就……把梅香给了你大哥。”

  “先前不是已经有个姨娘是大嫂的陪嫁丫鬟吗?”

  “你是说云姨娘吧,你大嫂嫌她生了孩子,与她不一条心了。对了,忘了与你说,你大哥的两个姨娘,又怀上了。”

  难怪袁佳慧那么着急。

  先前她生了两个,有数量优势。

  如今眼看着要被人赶上了。

  乔珍珍皱眉:“那这个呢?难道为了和她一条心,不让这个生孩子?”

  要知道这个时代,孩子可是一个女人立身的根本。

  又要用别人,又不让生孩子,只能依附她生存。

  简直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只怕到头来适得其反。

  乔珍珍从其中嗅到一丝不安定因素。

  秀眉微蹙,真是不让人省心。

  吴氏一挥手:“我是管不了你大哥院子里的事,现在只管带孩子。”

  如今大房的几个孩子都养在明德堂,好几个奶娘伺候着。

  “你爹说了,等以后几个孩子大了,放一块读书,看谁书读的好。”

  “若像你大哥那般,读不进书,就看能不能习武。若习武都不成,跟你二哥似的一眼望到头,就学好做人,咱们家这种情况,只要不出去闯祸,保他们个衣食无忧总没问题。”

  乔珍珍听了连连点头。

  “是该如此。咱们家又没皇位要继承。爹那个位置,可是能者居之。”

  “爹在时,若有几分能力,或可帮扶一把,但等爹退了,人走茶凉,终究得靠自己。”

  “你爹也是如此说,未来哪个能支撑门楣,不是靠从谁肚子里出来,而是看谁有才能。”

  “等我和你爹不在了,这家一分,日子能不能过好,全看他们自己造化吧。”

  乔珍珍挽着吴氏的胳膊撒娇:“您和爹啊,肯定能长命百岁呢,说这些,为时过早了。我这在娘家,还得靠你们给我撑腰呢,指着我两个哥哥,啧啧啧——”

  “你啊,就整天说这些好听得哄我。”

  时辰差不多,乔珍珍最后叮嘱。

  “娘你记得多关心下二嫂,她这一胎就两个,好是好,就是危险了些,若有任何问题,记得让人来国公府寻我。”

  吴氏笑道:“知道了。有你这个现成的小神医在,能出什么问题,我瞧着玉珠身子骨不错,她说你让她多走动,她都照着做呢,不敢懈怠。”

  乔珍珍点头,“还有一个多月就该过年了,我打算让师父来国公府和我一起过。正好玉珠预产期差不多是二月,这次就让师父多住些日子。”

  说完,想了想,又叮嘱。

  “娘您若出去应酬,别人问起可别说漏了嘴,我师父最是不耐都找他看病去,他说年纪大了,就想清净清净。”

  “还有,若大嫂有些不妥,您也记得来通知我。”

  “到底是大哥的妻子,我虽生她的气,倒也不会不管她。”

  说到袁佳慧,吴氏就忍不住露出愁容。

  叹气道:“知道了——”

  乔珍珍说完还是不大放心,又去找了莫卿扬,再次强调了一遍。

  莫卿扬也是满口答应下来。

  等乔珍珍走了,他叫了陈三进来。

  让他这段时间,盯着些澜院那边。

  每次自己的女儿,让自己注意哪些方面,后来证实,基本都会出问题。

  自己这个女儿,对后院那些事特别敏锐。

  他两个儿子都是粗枝大叶的性子,很多事摆在眼前,都跟瞎了一般瞧不见。

  从前他不大关心后宅的事。

  后来发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家族,很多时候不是被外面的力量打败,而是死于内部。

  莫家本不该有这个隐患。

  一共才两个儿子,还都是正妻所出,自己又无乱七八糟的妾室搅局。

  按理都是一条心。

  可谁让他从前疏忽,导致大儿媳人选不尽如人意。

  妾室一个个往家抬,大儿子还未到而立之年,就已经有了三房妾室,孩子能数的就有六个。

  人多了,心就散,事也多。

  莫卿扬当初就是烦这些事,才不愿纳妾。

  谁知大儿媳给他补上这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