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闻之色变-《既然有空间,自然是0元购最香了》

  官家焦灼的等了好几天,终于盼来了沈如意的信。

  一看完就乐的拍着桌子大笑,“还得是她啊,办事就是稳妥,如有神助的,如有神助。”

  这事情办漂亮和合适的太喜人了,盘踞那边几十年的黎王府就这么被人家小黑炭给轻松解决了。

  而且一次性处理的如此干脆利落,还是一锅端。

  他只需要看着收尾就可以,又收回来了一块地方,不容易啊。

  再说沈如意这边,在送走信的第三天晚上,他们一行人遭遇了一连串的刺杀和暗杀。

  都是附近山上的匪徒听到黎王府被抄了家,过来为他们的主公报仇的。

  来多少沈如意他们杀多少,连连解决了200多人才打住。

  沈如意心说她还没来及剿匪呢,你们就一个个的送菜上门了?多好的事。

  真希望来的人能多一些,省的其他人专门去找他们。

  而他们每次杀完人,就找当地的父母官问罪。

  差点被每天出现的死人给吓坏了,他们甚至还有口难言。

  沈如意接下来的时间看着处理王府产业的同时,派人查起了当地的这几位官员和大户们。

  鉴于时间宽裕她没亲自动手,就派了些影卫每天去听这几户人家的墙角。

  至于这几位父母官沈如意一直没见他们,他们后来又来了好几次不过都被沈如意给拒绝了。

  这就弄的这些人更加的心里没底了,心理素质差的已经给自个安排起了后路。

  只要动就好办,动的越多破绽也越多。

  等沈如意处理完黎王府的这些产业,基本上查的也差不多了。

  再次带人围了五户人家,除了王府,排名前三的三位官员全部落网了。

  果然就没有不贪的官。

  当天又给官家写了封信,需要重新派人来接手这里。

  沈如意他们出手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啊,从来不给别人逆风翻盘的机会。

  倒是从这几户人家家里搜了不少的钱财出来。

  总价值高达900多万两,都是些有钱人呢。

  这养兵和不养兵人家还是非常容易区分的。

  亲自见识了东海王是如何抄别人家之后,这二十二位公子哥们瞬间成长了。

  经过这次事后,他们在面对沈如意的时候才感觉到了真正的害怕。

  是从骨子里的那种恐惧之情,发现东海王能让他们好好的活到现在都是烧了高香了,对他们人家都是手下留情了。

  好几百人口就被他轻飘飘的全抄了,啥都没有了,这可是好几辈子的家业,说抄就抄了。

  关键还得跟着掉脑袋,他连眼睛都不眨的就下令了,简直太恐怖了。

  这跟活阎王有何本质区别。

  吓得这些人自此老远看到东海王就想绕道走,前提是腿没被吓软还能动得了。

  甚至老远地里沈如意一个无意识的眼神扫过去,胆子小的都能被吓的双腿抖个不停。

  这些人还特意给家里写了封家书, 让运送物资和银两的人帮他们捎回去了。

  特意讲了现场的见闻,着重讲了下沈如意是如何抄家的。

  讲述完觉得不保险还特意嘱咐了家人几句,让家里人尽量别干贪赃枉法的事,不然铁定没有好下场的。

  不然没人能躲过东海王这一劫的,还说东海王那人心就是冷的。

  是个冷血动物,是个怪胎,心毒狠辣着呢。

  交代家里人以后尽量避着点东海王,千万别惹这人,别跟这人对上。

  就没有他撬不开的嘴。

  他们年纪轻轻的可不想就这么早早的死了。

  羲和无意间了发现了这些公子哥现在特别怕沈如意的事,把这事当笑话讲给了沈如意听。

  “王爷,您是不知道,他们现在啊是闻您色变,真的,一个个现在乖觉的不得了。”

  沈如意笑了笑,“挺好的,有害怕的人和敬畏的事这是好事,免得一个个的都无法无天。

  觉得自家有点权势就嚣张的无处安放。

  我可不想总抄别人的家,抄多了我自己都厌烦了。”

  让别人怕总比让别人觉得好欺负来的强。

  既然注定没法成为世人眼中正常意义上的好官,那就做这个世间别人都惧怕的存在吧。

  这未必不是一条大道。

  沈如意在这边又忙了大半个月才把这些事给理顺。

  倒是落网的祝同知府的管家交代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他们大人和庆王府有些关系,他们大人是为庆王府卖命的。

  沈如意让影五他们加大了审讯力度。

  在经过好几天的努力熬鹰后,祝同知终于老实交代了。

  黎王爷身上的毒都是庆王府那边下命令指挥着人下的。

  而祝同知就是听庆王爷行事的,毒是由黎王府的一美貌舞娘给下的。

  而那一美貌舞娘是庆王爷的人,舞娘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容具下毒的。

  每次伺候黎王跟黎王同房之前把药抹在自己的身上让其中毒的。

  每次药量都不算大,不容易被人发现,可次数多了,黎王身上的毒就越沉积越多了。

  直到病入膏肓。

  想抓这位舞娘审问,结果查了查单子发现没有这一号人。

  把黎王府的下人重新审了一遍才知道,这位舞娘在黎王死了的当天就吞金自尽了。

  这舞娘也是个狠人呐。

  听的沈如意都一片唏嘘,果然色字头上一把刀这话太特么的经典了。

  温柔乡英雄冢,声声温柔刀刀带血。

  至于这两个王府之间究竟有何深仇大恨祝同知说他不清楚。

  影五见实在问不出别的了,才放过了他。

  这事暂时就这么打住了。

  这不刚刚好嘛,她沈如意可不想背负弄死黎王一家的这个罪名的。

  至少表面上不能背负。

  当然她把问出来的这个消息,如实给官家写信说了,好歹让官家提前防范防范。

  说不定官家那里会知道点她不知道的消息呢。

  毕竟在这事里庆王和庆王世子都出手了,没有一定的深仇大恨可干不出来这事。

  沈如意在这块地方又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派人把府城附近山上大大小小的匪徒窝,一个不落的全端了。

  当然也有听到风声感觉不对直接跑掉了的。

  至少短期内他们是不敢回这个地方的。

  顺便把从各个府里抄出的财产全部归置了一遍。

  所有的银两和贵重物品自然全部送回京城了,不值钱的东西看着在当地处理了。

  当然沈如意还特意又写了道折子,请求官家减免一部分赋税的。

  理由就是送往京城的这么多银两全部来自于民脂民膏,都是当地大小官员和大族盘剥老百姓而来。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需要一个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让他们休养生息几年。

  原话是“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都搜刮了这么多银两出来,得把老百姓盘剥的有多狠啊?

  加上这里匪徒横行多年,是真的需要好好的养上几年,才有可能恢复过来。

  有这个政策在,顺便还能收收民心。”

  其实沈如意更想把查抄出来的银子每家每户看着发下去的。

  可这操作一听就不现实,那就只能请求官家减免一部分赋税。

  上交的税收少了,余下的家用自然就多了,日子也能好过不少。

  想来想去这个办法最简单也最省事,只要在官家同意后把这一政策看着宣读出去。

  防止当地官员凭借老百姓不识字比政策不了解,假传圣旨、中饱私囊就可以。

  官家收到信后见又是请求减免部分赋税的,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确切的说对于这条请求他有心理准备。

  发现小黑炭在这一块盯的相当的紧,她好像总在谋求一个相对的平衡和公平,这就很有意思了。

  看了看呈上来的银两数量以及物品单子,数量之多确实很喜人。

  他还得让人算一笔账,不至于亏本才成。

  反正对于收缴上来的银两和物资他本人是格外欢喜的。

  盘剥的确实是有些狠了,要不就按照洪灾那地方的政策走?

  不过官家的回信写了个“准了”两字,具体的得等银两入库在决定。

  自然把这事让人给户部尚书通知了一声,该打扫新库房出来了。

  户部尚书就等官家的话呢,黎王封地的事发生后他就等着这一天呢。

  他还没高兴结束呢,又听官家说东海王建议给当地减免一部分赋税的事。

  问减免多少合适,需要合算一些,看着出个具体章程。

  户部尚书的脸直接垮了,手捂着胸口疼的直抽抽:

  “陛下,臣想参东海王一笔,他竟然每次都这请求,还让不让人活了。

  这么劳师动众的图什么?

  当地老百姓不容易,臣就容易了,朝廷就容易了,他这样干还不如不送回来呢,让臣白高兴一场。

  千里迢迢的运回来还没登记在册呢,就从另一头许出去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他看这个不容易看那个不容易,他怎么不想想朝廷容易不容易呢。

  他就是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不知道臣的艰难和不容易。这不是左手倒右手,纯折腾人嘛。”

  户部尚书的这一番抱怨把官家给逗笑了,“可不嘛,哎,这小东西盯的太紧,不同意不行啊。

  爱卿抱怨归抱怨,该有的章程还是得出。”

  她在信里可是写的很清楚的,就差说她感觉她在帮着他这个官家偷换概念打劫老百姓了,总觉得良心难安。

  还说她的这一行为特别像在养猪,等下面的猪贪够了,把自己养肥了。

  她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手持大刀把猪一刀给杀了,然后把猪把肉给分着吃了。

  可养好一头肥猪是需要好多猪饲料的,是需要大量的投入才有可能养的如此肥硕。

  喂猪的明明是老百姓,吃肉的时候却没有他们的份。

  哪怕咱们得了大头,给他们分点小头也行啊。

  总不能真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吧。

  想想挺残忍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就是在变相的盘剥普通老百姓。

  她说她实在良心难安啊。

  还说,希望他这个官家能同意这事。

  将来朝廷若有用银子的地方,她们府里可以尽自己所能的筹措银两。

  总而言之念念叨叨的写了好几大页,全是抱怨和吐糟的。

  而她吐糟的人是她自己和他这个官家,是一点都不拿他这个官家当外人。

  说什么说的简单又直白,连个弯都不知道绕。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这个官家还能说什么。

  这个天下是朕的天下,子民也是朕的子民, 她在替朕办事,他没道理不同意。

  自始至终她又没贪过一分钱,心里想的都是他这个官家和普通老百姓。

  为人至诚至信又忠肝义胆,他还能说什么?

  他欣赏她信任她的不就是这一点嘛。

  甚至陪同她这一趟出行的所有人员的全部花销都被她接了过去,都是她这边单方面承担的。

  她都做到这份上了,他好意思拒绝嘛?

  户部尚书就是这么一抱怨,抱怨是真的,心疼银子也是真的,同时也有试探官家态度的意思。

  因为像东海王这么黑白分明的人可不多见了,只有他活成了大家理想中的样子。

  谁年少初入官场时不是满腔的热血和赤忱,谁不想为老百姓做点什么,谁不想做个清官千古留名?

  可岁月是把杀猪刀啊,他们这些老油条们最终为了生活,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他敢肯定满朝上下讨厌东海王的人和欣赏东海王的人几乎是同一批人,是相互重叠的。

  别看有些人恨不得把东海王拉下马甚至踩进泥潭里,但不影响大家同样赞赏他啊。

  想拉他下马是所属阵营和所属的利益阶层不同导致的。

  欣赏他是因为他真的够勇够莽,还无所顾忌,关键他还不怕死,敢作死。

  他真心的希望东海王能多活些年份。

  毕竟伴君如伴虎啊,就怕这人一个得意忘形,触了官家的逆鳞就坏了。

  像他们这种人永远都不敢如此纯粹的活着,因为需要顾忌和顾虑的太多,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好在官家比东海王的态度依然如此,并没有不开心。

  想到这里,户部尚书叹息了一声,回道:“臣遵旨,臣不是不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可是朝廷也非常的不容易啊。

  哎,银子还没捂热呢,又出去了,臣心口疼。”

  官家哼了一声,心说,你以为朕就舍得嘛?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就知道户部尚书会这样,谁想从他手里要点银子是真心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