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日历缺页了-《女博穿成小乞婆,笑话?不,传说》

  “看出来个屁!”乔三趁机插嘴,“那个什么处长,是在农场食堂里和我们见的面,机关枪似的腾腾腾一顿说,完了问我们听明白了吗,我说没明白。他说事情就是这样,没明白就好好想想,然后抬屁股走人了——”

  “别说这个了,”堂兄拉住老三,嫌他废话太多,“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吧。还有三个月复工工作就做完了,做完后他们用老方案施工怎么办?”

  “倒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

  “什么办法?哎呀哥,你别卖关子!”乔闻达没说完,老三就催他。

  “上天襄助,巧了,韩司令员的儿媳妇也在这里住院,她就是凌昀的老师,黛昵说她在研究院很有话语权。”

  “真的?”乔三眼睛亮了。

  “真的。”

  “那咱们直接找她?”

  乔闻达点头:“找她,刚好结交一下韩家。不过关超和我说他们家不接待陌生访客,还得徐徐图之。”

  “这不要紧,功夫茶吗不就是个?我擅长,瞧我的。”乔三主动请缨。

  很自信的样子,完全不听关超的告诫,速度跑去百货公司买了一堆贵重礼品。

  然后,

  第一次上门,被小牛拦下,连人带礼物原路返回。

  第二次,乔闻达和堂兄一同“押”他上门,为他的冒失和打扰病人休息致歉。

  小牛把歉意收下,把人送走了。

  第三次,他意识到韩家所谓礼物不能超过五毛钱的规矩可能是真的,去楼下花圃偷了三朵月季花,用吊针瓶子插好准备送去韩家大嫂的病房,不巧遇上了护士长,挨了一顿训不说,瓶子和花还一同被没收了。

  没辙儿了,托腮坐到了楼梯上,等着和韩家人偶遇……

  走廊尽头,乔闻达和堂兄说话:“指望老三能行?”

  堂兄指指自己,再指指对方,“他不行,咱俩能行?是你的脸皮比他厚,还是我的脸皮比他厚?

  被拒绝两次咱俩就不愿意厚脸上门了吧?

  老三没事,他就是个混不吝,不在乎是不是被拒绝,即便对方说话难听他也不在乎。

  再一个,韩家做事一板一眼惯了,处处设防,只有老三这种厚脸皮混不吝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才能接近他们。”

  乔闻达虽然觉得堂兄对自家老三的形容有些过,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堂兄弟二人静待结果。

  -

  午饭后,秦母和颜仲舜带着几个孩子赶来看望大嫂。

  韩钧和韩钰一来就趴到他们妈妈床头嘘寒问暖,一下长大了十岁似的,完全没了平日皮得没边儿的模样。

  颜津也趴过去,一口一个大舅妈你疼吗你饿吗你想吃啥我去买吧。

  殷勤懂事的不要不要的,一家人听得鸡皮疙瘩乱蹦。

  这个空当,秦母和菁莪说:“邱老让你给他回个电话。”

  “回电话?有事?”

  “不知道,但让你回却不是他直接打,说明不是特别要紧的事。”

  不是特别要紧,肯定也要紧,不好耽搁太久。

  好在这里的电话也是军线,菁莪让冬子帮她在这里借部电话。

  冬子让秦母和颜仲舜的警卫员守好门,自己和小牛一起陪她去院领导办公室。

  楼梯口碰见沉思者乔三,

  乔三已经在这里凄凄惨惨等了半天,屁股都被水泥台子硌肿了,望穿秋水,终于等到韩家的病房出来人。

  出来的还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他看得忘了眨眼,及至脚步声到了近前才醒神,慌乱起身,一手拍屁股上的土,一手朝菁莪伸,“你——”

  “好”字还没说出口,冬子拽过他的胳膊,一拉一送,胳膊肘子顶住咽喉将他压到了楼梯扶手上,低声厉喝:“不许动!”

  另一只手闪电般伸进他衣服内兜,掏出一把折叠刀和一只打火机。

  “你……我……”乔三磕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太快了,全程不过五秒钟。

  待菁莪走下楼梯,冬子把刀子和打火机在手里颠了两颠,又拍回到他手里:“自己送去保卫科,三分钟之内送到,否则我让卫兵来接你。”

  “我……你……”啥意思?乔三不大明白,想三十秒,嗷一嗓子,跌跌撞撞往下跑。

  -

  院领导办公室,

  冬子出示证件,附耳说了两句话,请人回避片刻。

  院领导问都没问,点点头出去。

  小牛守门,冬子守窗,菁莪进去打电话。

  电话接通,邱老开门见山:“明天再玩一天,后天回来上班吧。”

  菁莪:什么叫明天再玩一天后天上班?我的假期是一个星期好不好?日历缺页了?

  不等她抗议,老先生接着道:“两件事,第一,上面安排了一组人来学习,要求全面系统有深度。

  时间紧,须得把知识精炼压缩,每周十二次课,你、我、老谭、小孟各两次,还缺两个擅长基建工程应用的,你看谁合适?”

  老谭是谭教授,小孟是数学一室的室主任。

  再加自己和邱老,这阵容有点超豪华啊。

  吃惊问:“什么人来,需要这么高的接待标准?”

  邱老沉默两秒说不知道,又说:“据说都是在一线工作的,基础比较好,有一定的前置知识。都有重要工作在身,要求速成。”

  “多素?”

  “一百天。”

  “哇哦,一点肉不加呀!会不会塞牙?”

  邱老:“…… ”

  “什么时候开始?”

  “半个月之后。”

  “半个月……”菁莪把眼下全国各地的几个重点大工程在脑子里过一遍,大体确定下了授课内容,

  想了想说:“再加上肖组长和梅严庭梅参谋吧,肖组长擅长固体力学分析,无论是地上地下建筑还是桥梁水坝,都用得上,不过他手上的活多,让他抓紧挑两个助手分担一下。

  梅参谋是学地质的出身,从一开始就研究岩土体渗流,这一项在很多工程上都能用得到,他能讲的比较实用。

  梅参谋本来每周也要去咱们那儿两天,挤一挤时间讲两次课问题不大,大桥指挥部那边我去说。半个月的时间,够调度的了。”

  “依你。”邱老同意。

  菁莪善心大发,多说一句:“您原本就有个公开课要上,再加上这个就太累了,能不能行?我替您一项吧?”

  邱老不回答,转入下一件事:“京城小康打来电话,他那儿任务重,有个东西你刚做过,有经验,想让你帮忙分担一下,任务员后天到……”

  菁莪:我收回我刚刚的善良。

  邱老口中的小康就是康教授。

  康教授承担着五院的计算任务,他手里的活涉及什么内容,菁莪大体上知道。

  联想到自己刚做完的飞行器的结构和静动力分析,猜到他让自己分担的应该是与此接近的东西,握电话的手不由得一紧。

  不敢怠慢,快速应下,说明天下午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