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园区参观,长途运输难题-《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当地官员虽在林祖辉这落了面子,却没直接走人。

  还是陪着他们在办公楼转了一圈,又一起在会议室旁听蓝博文对园区的介绍。

  林祖辉没多发表意见,只提了句:板书草图不够直观,找人做个缩放模型放会议室更好。

  霍生倒兴趣盎然,时不时打断蓝博文追问细节。

  比如生产线哪里进口的、部分自研是什么意思,甚至还问起超3000人的员工管理流程。

  毕竟港岛工厂多是作坊起家,大型工厂本就少。

  很多做着做着就成了皮包公司,工厂迁到内地后,港岛总部只剩几个跟进订单的业务员。

  就算港岛最发达的时候,也没超级工厂的概念。

  大家都是代加工,你能做我也能做,何必给一直给你打工?

  林祖辉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他见过几十万人的超级产业园区,这里根本不算什么。

  等初步介绍结束,区政府的官员就告辞了。

  他们是县官,都来这参观很多次了,刚才林祖辉和霍生都没怎么搭理他们,继续跟着也没意义。

  送走一群官员,一行人去了车间参观。

  清洗、包装虽说是粗加工,但所有参观人员都得全副武装——帽子、口罩、大褂一样不能少。

  换好服装后,跟着蓝博文进了车间。

  一圈走下来,霍生觉得还不错,林祖辉却不太满意。

  工厂机械化占比太低,从放料到包装全是半机械化,怪不得要 3000 多人。

  而且厂区也很脏乱,角角落落有灰尘不说,加工时挑出的次等品、烂菜叶,不少工人直接丢在脚下。

  卫生堪忧不说,也跟现代化工厂不沾边。

  但林祖辉没当场开口,只从怀里掏出记录本写写画画。

  一行人从放料区走到包装线,之后又去了生鲜库。

  这里温度长期保持0度,清洗加工好的蔬菜,全用周转筐堆在里面。

  参观完生鲜库,几人又披上军大衣进了冷冻区。

  里面全是冷冻肉类,牛羊猪都有,还有部分下水、杂碎。

  蓝博文带他们转了两分钟,见霍生开始双手抱胸,赶紧找补。

  “老板、霍生,冻库里面都差不多,要不我们去看看交易货栈和物流公司?”

  “这个冻库占地8000平方米,算下来12亩,规划能存6000吨生鲜。”

  “三分之二是零下18度的肉类库,三分之一是零上 2 度的蔬菜暂存库。”

  “现在用得不算多,主要是猪肉每天有肉联厂送货,牛羊肉入库量不够,根本供不上港岛的需求。”

  林祖辉也发现霍生怕冷,没再为难:

  “好,我们先出去。”

  霍生没拒绝,趁机问蓝博文:

  “蓝总,你说供应不上港岛需求,是怎么回事?肉类在那边卖得很好?”

  蓝博文最近正为这事发愁,对其中缘由很清楚:

  “核心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港岛以前的肉类多是海外冷冻品,价格很高,我们从内地发过去,门店销售能保障,但批发业务不行。”

  “我们的批发价比进口货便宜,富余的货全被那些有自建冻库的大型食堂、酒店收走了。”

  “国内路况不好,基本只能活物运输,否则路上早臭了。”

  “现在一部分是空运的冷冻品,另一部分是活物运到深市宰杀后再送过来。”

  “可内蒙到深市根本没航班,到省城的航班一天就一班,就算全用来运我们的货,也不够。”

  林祖辉之前还真不知道有这问题,想了想:

  “既然能接受空运价格,为什么不直接租货机运输?”

  “只要有得赚,别说拉冻肉,就算拉活牛,航空公司也不会有意见吧?”

  蓝博文此时开始苦笑:

  “不是航司不同意,是航司没飞机啊!”

  “国内没有自产的运输机,飞机全是海外采购的,客运比货运赚钱,根本不可能抽调飞机专门跑货运。”

  林祖辉也没辙了——他总不能自己出钱买飞机。

  至于陆运?

  按现在国内的道路和治安情况,运冷冻肉简直是笑话,铁路平均时速不到50公里,除非也搞活禽运输。

  出了冻库,林祖辉还是觉得不对劲。

  他们可是用外汇采购的,粤省真凑不出港岛需要的牛羊肉?

  粤西山区自古就养牛,不然牛肉火锅、牛肉丸、牛杂也不会是粤省名菜。

  他把军大衣递给工作人员,继续问蓝博文:

  “你们从市场采购再卖给总公司,这不算是创汇吗?”

  “深市、粤省政府没出面帮忙协调?”

  蓝博文更无奈了:

  “协调了啊!”

  “现在粤省牛羊肉的价格,都从不到2块涨到5块多了。”

  “港岛消耗量太大,而且也不能全供应我们——总不能让这边的人都吃不上牛羊肉吧?”

  林祖辉彻底没招了,确实不能让本地人没牛羊肉吃。

  一行人走走停停,又参观了交易货栈和物流公司,到处都是卡车在装卸货物。

  此时贸易公司倒是做得不错。

  自从独立运营后,为了创收,干脆搞起了中间交易,现在这里已经是深市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

  最好的产品永辉会直接拉走,要是永辉不收,不管是品相不够还是采购超标,深市乃至粤省的买家都会来这采购。

  贸易公司就提供带顶篷的场地,收场地费、过磅费、装卸费和交易服务费,算是个稳赚的生意。

  林祖辉一行人特别吸引眼球,本该人声鼎沸的交易货栈,这会儿没多少人说话。

  显然是提前打过招呼,一个个以货车为档口的摊主,还有车边的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

  林祖辉和霍生早习惯了这种场面,出门被当成稀有动物参观的次数太多了,两人很自然地往前走。

  霍生看见一辆卡车前卸了一堆猕猴桃,随手拿起一个问:

  “这位大哥,你这些奇异果是哪里产的?”

  对方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却答非所问:

  “啥?这叫猕猴桃,不是啥奇异果,你认错了。”

  林祖辉没管他们的鸡同鸭讲,趁这功夫跟蓝博文、林成虎聊起刚才工厂里的问题:

  第一,卫生标准要提高,每天清扫常用区域,每周、每月做彻底清扫;

  第二,后续联系机械专家,设研发工作室,尽可能把工序机械化,减少人工;

  第三,厂区太乱要整理,用油漆划线标注每个区域的用途,工具、设备的放置位置也要标清楚,连冻库都一样。

  最后是工服。

  现在大家穿白大褂、军大衣,太寒酸了,找港岛印象的设计师,设计几款好看又实用的工装。

  “我们好歹也是外企,赚的钱又难花出去,员工薪资要考虑国企的想法,那就从待遇、吃喝、住宿上提一提。”

  “同时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后续整个产业链,都要复制到弯弯去。”

  两人听的不住点头,倪永孝、四眼也在做着笔记。

  他们手下也有是有工厂的,虽然林祖辉从没去参观过,不过这些要点记下来回去也好整改。

  省的哪天这位老板来了兴致,跑去参观,又找出一堆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