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除掉乌止-《贵妃她靠咸鱼拿下宫斗冠军》

  乌止走了。

  但贤妃并不敢起。

  而刘氏早就被扇成了猪头。

  曹依依跪爬到了贤妃的跟前:“娘娘,我去找大皇子来!”

  “还用得着你去找!”贤妃气急。

  周围已经有不少人都围了过来,眼底的讥笑如针尖一样,不仅刺在了贤妃的身上,还刺在了贤妃的心中。

  乌止!

  待她成为太后之后,第一个处决的人就是乌止!

  贤妃的人早在乌止离开的瞬间就跑去找大皇子了。

  大皇子听到乌止的做法,微微讶异。

  这么多年,她知道乌止的性格,若不是母妃做了什么触碰乌止底线的事情。

  乌止不会这么下贤妃的面子。

  他本不想去。

  贤妃落得今日是她咎由自取。

  他和贤妃之间的母子情分,早在贤妃把他身体特征告诉曹依依的时候就没了。

  可转念一想,大皇子还是去了。

  贤妃看到大皇子就跟看到了救星一样。

  大皇子驱散了众人才走到贤妃跟前。

  贤妃立马告状:“景儿,贵妃竟敢如此对我,她这是连你的面子都不顾及了!”

  “母妃。”大皇子嘴角露出一个讥讽的笑容,“儿臣的面子早在来围场的第一夜,就没得干干净净了。”

  贤妃瞬间脸色煞白。

  大皇子冷笑一声后离开。

  他并没有回自己的营帐,转而去求见了乌止。

  听到大皇子来,乌止还以为是大皇子求情来的。

  乌止让人将大皇子请了进来。

  大皇子开门见山:“贵妃娘娘如此动怒,可是父皇身体抱恙?”

  这倒是让乌止惊讶了一瞬。

  “你父皇的身体不能有太大的情绪起伏。”乌止没有正面回答,可大皇子却听得懂。

  大皇子歉然:“是儿臣没能约束好母妃,请贵妃娘娘代儿臣向父皇请罪。”

  大皇子不是来求情的,乌止也愿意和大皇子说两句。

  她道:“你父皇对你寄予厚望,可你母妃行事偏颇,那个曹氏心思不正,更有个不知好歹的母亲,你日后可有什么打算,要不要本宫帮你再寻几个心思通透的姑娘?”

  大皇子苦笑一声:“人多,是非就多,儿臣就不祸害其他姑娘了吧。”

  说着,大皇子抬眸:“贵妃娘娘,你知道的,儿臣对那个位置并没有什么想法,如今儿臣还没有什么建树,母妃尚且如此,若儿臣真的……”

  若是大皇子真的登上那个位置,乌止敢保证,慕容奕一定会让贤妃给他陪葬。

  他不会允许贤妃在后宫作威作福。

  但这话,就不能跟大皇子说了。

  “那你有什么打算?”乌止问道。

  ……

  秋猎结束,銮驾回宫。

  回到皇宫的第一天,大皇子便径直去了太极殿,求见慕容奕。

  他跪在殿中,神色平静,却透着一股决绝:“父皇,儿臣德行有亏,不堪重任,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前往封地,远离京城,静思己过。

  此生……愿为父皇镇守一方,再不回京。”

  他没有称“儿臣”,而是用了更疏离的“臣”。

  慕容奕看着这个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如今被他贤妃逼到如此境地,又是心疼,又是恼怒,更有无尽的失望。

  他沉默良久,才疲惫地挥了挥手:“准奏。朕将江南富庶的临安赐为你之封地,即日便可起程。”

  “臣,谢父皇恩典。”大皇子再次叩首,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太极殿。

  刚回到寝宫,连屁股都没有坐热的贤妃忽然听到了大皇子请求前往封地,还要永不回京,如遭五雷轰顶,当场眼前一黑,晕厥过去。

  而凤极宫中,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愕然,随即畅快地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幸灾乐祸:

  “好!好一个贤妃!费尽心机,到头来却把自己的儿子逼走了!真是报应!报应啊!”

  -

  坤华殿内,烛火摇曳。

  乌止听着映绿回禀贤妃气晕、皇后畅快的消息,面上并无喜色,反而轻轻叹了口气。

  大皇子离京这个主意说起来还是乌止提出来的。

  只是乌止没有想到大皇子竟然会那么坚决。

  在回宫的第一日就跟慕容奕提了这件事情。

  大皇子一走,恐怕朝中格局又有变动。

  “娘娘,大皇子离京,朝中支持他的文臣们怕是会人心浮动。”

  映绿低声提醒。

  乌止揉了揉眉心:“本宫知道。你去传信,让哥哥多留意些。”她顿了顿,又道,

  “大皇子一走,前朝估计又要重提立太子之事了,你去让珺儿过来一趟。”

  眼下二皇子不在宫中,得知大皇子离京的消息,他恐怕就坐不住了。

  还有五皇子,以及他的小七小八。

  ……

  果然,翌日朝会,便有御史借着大皇子就藩之事,隐晦地提及立太子的问题,

  言语间虽未明指,但那“皇子渐长,宜早定名分”的论调,分明是在试探慕容奕对立储的态度。

  更有甚者,将话题引向了慕容珺,称“圣公主功高,然女子之身,终非社稷长久之倚仗”,暗示慕容奕应早立太子,以安民心。

  慕容奕高坐龙椅,面色沉静,心中却是一片冷然。他知道,大皇子一走,这些牛鬼蛇神便都按捺不住了。

  他并未直接驳斥,只淡淡道:“朕之子嗣,朕自有考量。西北新定,百废待兴,众卿当以国事为重。”

  他将话题引向了西北治理,暂时压下了立储之争。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

  贤妃幽幽转醒,得知儿子竟然真的抛下她去了临安,且言明永不回京,顿时心如刀绞,又是一阵急怒攻心,险些再次晕厥。

  “逆子!逆子啊!”她捶打着床榻,哭得撕心裂肺,“本宫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他能登上那个位置!他竟如此不理解本宫,还要离本宫而去!”

  哭了半晌,她猛地坐起身,眼神变得异常狠厉和偏执:“是乌止!一定是乌止那个贱人挑唆的!还有皇后!她们见不得我们母子好!本宫绝不会让你们得意!”

  她召来绝对心腹的老嬷嬷,声音嘶哑却带着刻骨的恨意:“去,给本宫联络支持太子的人,还有……告诉那边,本宫同意他们的条件!只要他们能助本宫除掉乌止和她的孽种,扶保本宫……日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