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夫妻返京-《嫡姐夺气运?她被未来皇帝宠上天》

  听到这话,太子不由拧眉。

  当初司清嘉和七皇子订了亲,后来虽因波折,一直未能成婚,但她名义上还是老七的未婚妻。

  没曾想,竟然使尽浑身解数爬上龙床,怀了父皇的子嗣。

  她眼里可还有伦理纲常?

  太子强忍着作呕的冲动,掌心覆盖住女子略微隆起的小腹,“咱们女儿听不得这个,直接打杀了便是,省得她为非作歹、不安好心。”

  “怎么?在殿下看来,杀人比未婚先孕来得好些?”司菀忍俊不禁。

  “未婚先孕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但也得看看腹中胎儿的父亲究竟是谁,司清嘉的所作所为,与疯子有何差别?还不如直接杀了来得干净。”

  司菀轻轻啄吻青年的额头,安抚道:

  “再忍忍,还不到时候。”

  距离夺回最后一根金羽,还差四点气运值。

  只有将气运值全部握在手中,她身体的逆命蛊才会化为脓水,再也构不成任何威胁。

  太子不语。

  只将女子牢牢抱在怀中,下颚抵着她的肩膀,如野兽般,蹭着脖颈肩窝,亲昵的不得了。

  这厢司菀之所以没有立即斩杀尤珲等人,是因为他们还有些用处。

  这对父女须得一起带回京城,指认惠妃徐氏。

  而那名商贩,要想活命,必须将边关内所有和他有联系的奸细都给揪出来。

  大抵是求生的本能战胜了一切。

  商贩不遗余力的清缴同僚,又抓到了二十余名内奸,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这些人外表平平无奇,看不出分毫异常,却想方设法将所知的讯息,通过商贩传递出城,换取金银财帛。

  清剿过程足足持续了七日。

  此时此刻,二十余名内奸跪在地上,惊慌失措,瘫软如泥。

  时而抬眸偷觑着司菀,时而颤抖着手擦拭冷汗。

  商贩指着这些人,谄媚道:“娘娘,所有内奸都在这了,您放心,小人篦梳边关,绝无遗漏,如此可算是戴罪立功?”

  司菀瞥了他一眼,轻轻颔首。

  “确实是戴罪立功。”

  商贩双目暴亮,急切发问:“您能饶小人一命吗?”

  “放心,先前答应过你的,一定作数,我会让你全须全尾走出边关。”司菀颇为郑重的作答。

  闻言,商贩大喜过望。

  还没等他磕头拜谢,便听司菀道:

  “将这二十余人砍去右腿,赶出城,至于杨二柱,扒光衣服,一并逐出城。”

  侍卫抱拳应是,拖拽着奸细前去囚室行刑。

  商贩被迫跟了上去,亲眼见证曾经在奴隶营长大的同伴,被砍去右腿,彷如死狗般扔到城外。

  鼻尖充斥着浓重血腥气,无比刺鼻,熏得他头昏脑涨。

  可最令商贩惊恐的,并非同伴的惨状。

  而是目前危机四伏的环境——

  要知道,草原上猛兽极多,这些猛兽,都能吃人。

  没多久,人血的味道便将距离最近的狼群吸引过来。

  商贩虽未受伤,但两条腿又岂能跑过四条腿?

  当他被狼王从背后扑倒,残忍撕咬时,他才明白太子妃的话究竟有何深意。

  太子妃没撒谎,的确让他完完整整的离开边关。

  但她却没保证,自己还能活几时。

  要是早知如此,回到大齐境内的那日,他定会斩断和异族的联络,安稳度日,也不至于赔上了身家性命。

  商贩满心不甘的断了气。

  而先前在战争中受重伤的军士,则因司菀带来的、以大蒜作为原料的金疮药,从阎王爷手中保住了性命。

  军士们都觉得新鲜,不明白用来调味的大蒜怎能治病救人。

  唯有神勇侯意识到了,此种金疮药有多不凡。

  若能广泛应用在军中,大齐军队的伤亡还会更低。

  神勇侯激动地不行,面皮涨得通红,道:

  “司丫头,老夫知晓这药方珍贵,乃是不传之秘,能否恳求你一件事,每逢打仗时,多制取些药物,送至军中,也让这些儿郎们熬过难关。“

  司菀和太子对视一眼,轻声道:

  “侯爷说笑了,我们本来就打算将金疮药方推广开来,毕竟此药性质殊异,现配现用,才能发挥其效果。

  把药方攥紧手里、带进棺材,岂不是暴殄天物了吗?”

  神勇侯没料到司菀会这么说,他抹了把脸,有些哽咽的颔首。

  有这样的太子妃,是大齐之幸。

  当初胞妹真是糊涂,竟欲对司菀下手。

  她怕是早在药性折磨下,忘了太后当以万民为重的职责。

  好在没有酿成大祸。

  “老夫替大齐军士,谢过太子妃。”

  司菀虚扶了一把,“侯爷不必多礼,此乃我们夫妻份内之事,又何须见外?”

  处理好边关事务后,太子和司菀夫妻打道回府,直奔京城而去。

  一路上,尤玉贞从最初的撒泼放赖、嘶吼嚎叫,逐渐变得满心绝望。

  她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逃出去,等待她的除了无尽的深渊外,再也没有第二条路。

  一行人很快抵达京城。

  而太子大获全胜的消息,比车队到的更早。

  京城百姓夹道相迎,高声欢呼,将鲜花和蔬果掷向马车,热情到了极点。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终于回来了!”

  “我就说,太子厉害得紧,是咱们大齐的战神,不可能输给那个叫莫日根的异族。”

  “听说书先生讲,是太子妃娘娘揪出了叛徒,准备将其打入天牢,秋后问斩。”

  “是不是后头那辆囚车关着的父女?直接打杀了便是,何必费心费力带回京城?”

  “这是太子妃的意思。”

  顷刻之间,所有质疑声立刻消失。

  百姓对司菀的信任早已深入骨髓,崇敬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高坐明堂的天子。

  毕竟她做的一切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先前的事实早已给出了答案,百姓们看得分明,又岂会昧着良心胡言乱语?

  “新城那边也想让太子妃娘娘过去,主持大局,他们真是白日做梦。”

  “太子妃娘娘肚子里怀了小皇孙,不宜赶路奔波,好生留在京城将养才是。”

  “战争终于结束了,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