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一章 平息-《贤妃今天也在咸鱼》

  歹徒们自相残杀,十不存一,就剩了五六个还健全的。

  惠妃带着人,在火油瓶的威胁下,轻轻松松就把人制服捆上,扔去柴房。

  惠妃告诉宫人,若这些人敢逃跑,或者说有异动,别废话,上去一刀再说。

  叮嘱完,她们领着壮仆,才从怡心殿开始离开。

  宫道上黑黢黢的,跟白天的富丽堂皇完全不同,始终有些古怪。

  韩舒宜紧了紧手上的弓,默念不能坐以待毙,还是主动出击最好。

  就算死,她也希望死的明白。

  但走了好长一段路,都没遇见任何人。

  韩舒宜想了想,若是路过宫殿,会叫人去拍门,通知里面的人守好门户,带齐武器,谨防有人突袭。

  “熬到天亮就好了。”

  不论是输是赢,天亮肯定分出胜负了。

  她们穿过御花园,一路走过亭台楼阁,快接近乾泽宫时,突然听到前头有沉重的脚步声。

  韩舒宜立刻叫人躲到假山后,她们才这点人,不宜硬碰硬。

  刚躲好,就看到对方带着人马,一队队整齐的路过御花园,朝着后宫去了。

  步伐整齐,盔甲齐备。

  韩舒宜心都凉了,这个架势,卫兵都进后宫了,难道这次真要凉?

  等人走光了,她们才冒头,韩舒宜跟惠妃对望的眼里,充满绝望。

  她们这点人,塞牙缝都不够,一个照面,就没了。

  “还去吗?”

  “去!至少要见到小六!”

  “那我陪你!这种时候了,你可别想甩开我!”惠妃以不容拒绝的语气说,“而且我要去看皇上,了解局势,我也不想做糊涂鬼。”

  躲在宫殿里,也只能多撑一两天,早晚也要溃败的,还不如出去,有机会突围。

  主意打好,她们就坚定朝正殿去了。

  *

  皇帝跟孟庭祯心急如焚,脚步匆匆赶去嘉宁宫,结果,只看到嘉宁宫里冒出的火光和白烟,以及巨大的火油味道。

  皇帝心底一沉。

  孟庭祯心底,变的空空落落,飘飘荡荡,找不到归处。

  难道,命运无可更改?

  不,他不认!

  孟庭祯鼓足勇气,过去推嘉贤宫的门,才发现门被顶的死死的。

  照他的想法,宫门被破,才会在庭院里燃起火焰,怎么门还关着?

  内里的青葙立刻被惊动,喊了声谁。

  “是我,六殿下。”

  青葙这才松口气,打开大门,迎接来人。

  皇帝踏进宫门,本以为是满地狼藉,没想到除了庭院黝黑,青石板被烧毁,其他地方都还完好。

  原本飘忽的一颗心,又重新落到实处。

  “娘娘去了怡心殿,打算跟惠娘娘过除夕,还没回来。”

  青葙的一句话,又叫他们紧张起来,顾不上别的,赶紧收拾好,又赶去怡心殿。

  *

  韩舒宜一路上躲躲藏藏,隐藏踪迹,终于赶到正殿。

  正殿内灯火通明,还有许多的盔甲士兵被捆着,扔到角落里。

  这里,果然发生了一场宫变。

  就是不知道,谁输谁赢?

  惠妃凑在角落里,遮遮掩掩偷看,结果看到在高台上忙碌的太后。

  太后,是太后就好!至少皇上没输!

  她们松了防备,进去面见太后。

  太后的确是留下收拾善后的,见她们二人后,一句庆幸还没出口,被捆的结实的璇昭仪先炸了,“你们两没事?怎么可能没事?你俩应该去死啊!”

  一句话,璇昭仪的意图暴露无疑。

  “臣妾们福大命大,托了太后的福气,逢凶化吉!”

  韩舒宜这么简单回了一句,璇昭仪就疯了。

  她碎碎念着,最后转成癫狂的大笑。

  “我才是贵妃,我是皇后,我是太后!哈哈哈,我的孩子,是新帝!”

  太后拉了二人一把,“眼下正殿更安全,还是留在这里吧。”

  于是韩舒宜就留下了。

  这个除夕夜,跌宕起伏,过得刺激。

  *

  她跟惠妃,一起靠在廊柱下,昏昏欲睡,精神困倦,想要保存精力,又睡不踏实。

  恍惚之间,韩舒宜感觉着,怀里扎进一个人,带着凉冰冰的气息。

  “娘!”

  她睁眼,才发现是小六,眼里闪烁着晶莹。

  见到她后,积蓄的泪水终于涌出来,担心和委屈也能发泄出来。

  “小六!”

  韩舒宜上下打量他,检查胳膊和头脸,确定他没有受伤,悬在心里的大石终于安放,劫后余生的庆幸,才缓缓涌上来。

  “你没事,真的太好了!”

  她抱着孩子,不想撒手。

  来之前,做了许多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万一的可能性,但真的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她才发现,自己接受不了,不能忍受。

  只盼着孩子能够好好的,活下去。

  “我没事。”

  “我也没事。”

  母子二人狠狠拥抱,这才重新感觉到彼此的存在。

  安抚好他,韩舒宜追问,“你去哪儿呢?我没在正殿看到你,急坏了。”

  “朕也急坏了,听到璇昭仪说的谋划,急急赶去嘉宁宫想见你们,路上错过了。”

  谁能了解一路上是怎么提心吊胆的?跟无头苍蝇一样,一下惊讶,一下庆幸。

  韩舒宜紧紧拉着小六的手,一边靠着皇帝,听他们说路上发生了什么。

  她又说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絮絮叨叨的念叨着,好像只有如此,才能确定彼此的真实。

  真好,大家都还在。

  *

  除夕夜发生的事,看似结束,其实还有一阵又一阵的余波蔓延。

  本在休假的官员们,也要开始办公,处理这件大事,毕竟那可是逼宫造反!不能也不敢耽误,需要尽快清算。

  程家还掌握着西北军,还需要找人去接替掌权,平稳过度,所有人都忙的脚不沾地。

  钰贵妃因为伤势过重,已经不治而死了,苗家的所有人丁,都进了牢房。

  她砍皇后的那一刀,被二皇子挡下一半,皇后在牢房内养伤。

  二皇子也在养伤,但坚决不肯留在宫里,非要守在皇后隔壁的牢房,一起养伤。

  皇帝也没阻拦。

  若说对皇后钰贵妃还有情分,那对旁人就没情分了,皇帝深恨他们的怂恿,才会酝酿出这一场祸事,已经将两家人定了秋后处斩。

  还有清算给两家开宫门的,以及听信了璇昭仪的怂恿,进宫城大肆杀人的,都要一一清算。

  劫后余生,惠妃都感叹自己运气实在是好。

  一时起念,结果躲过一场大祸,若当时人在嘉宁宫,还不定慌成什么样子呢!更别说看到火光后,提前准备了。

  也是神佛庇佑了。

  “不过二殿下的日子,就难过了,他该如何自处啊?”

  在母亲和父亲之间拉扯,最难受的还是二皇子,这种选择,不亚于选择砍手还是砍脚,总归都是他受伤。

  但造反这种事,即使皇帝也不能容情,否则,旁人有样学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