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轻哼了一声。
“小混蛋呢?”
追风道:“在沐浴。”
海牙又哼了一声,道:“算你识相。”
其实在旁人看来,追风容貌气质俱佳,一身武艺精湛高超,这些年来有海牙的指点更是突飞猛进。而为人也谦和有礼,不该做的绝对不做,是在村里村外都风评顶好的一个人。
谁会不喜欢呢?
但最近海牙发现,海椿一直粘着她这个追风大哥,甚至有些没分寸了。
海牙觉得他得敲打敲打这个大号混蛋。
追风垂下眼睑道:“您放心,我不会做什么的。”
“你倒是敢。”
海牙心里嘟囔道——仔细着把你这小子的皮扒下来做灯笼。
追风生硬地转移话题道:“您不是在歇息?”
海牙捶捶自己的腰道:“腰疼,躺不下。你陪我去练练。”
追风无奈道:“仔细伤着。”
“怎么这么多话?老子就是断胳膊断腿,揍你也不含糊。”
“是。”追风点点头。
两个人并肩往下走。
“这次咱们会路过京城,”追风扶着海牙的胳膊,“您可要去京城探望长公主与安北侯?”
若是从前,海牙想都不想也会拒绝。但现在……他想起,自从沈承聿娶了媳妇以来,他也没怎么去京城见过。只一次,便是宋明珂滑胎,他带了些雪域的补品,在京城待上了一个月。
徒弟媳妇是个好女子,他是喜爱的。
去瞧瞧吧。
于是海牙点头道:“去瞧瞧吧,你得了空呢,就去给写个信。他们两个都忙,不提前问问,怕是要扑空。”
“大人物啊。”
追风道了声好。
两个人刚来到驿站外头,却同时停住了脚步。
海牙的耳朵动了动,和追风对视了一眼,面色严肃。
马蹄声。
很急,非常快。只有一匹马,还有甲胄碰撞的声音。
一个骑着马快速赶路的士兵,朝着驿站这头奔来,只有一种情况。
果然,不到几十息,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甲胄的士兵直直地冲了进来——
“小心!”
海牙眼疾手快,扯着追风让开了很长一段距离。
“吁——”
马儿没刹住,居然直直地摔在了地上,滚起了一片尘沙,而这士兵也被甩了下去。
这马躺在地上,挣扎了一会,没了动静。
居然就这么累死了。
士兵喘息着,随手抹了抹脸上的尘土,拿起了一纸文书,高声喊道:
“八百里加急!”
“换马!”
话音刚落,便有四五个驿卒从里头冲了出来,迅速地为这士兵更换了身上的水囊,又递上了些吃食。而另外几个人,则是牵出了一匹马,将一切都迅速又整齐地安置好。
士兵只三口就吃完了一张烧饼,随即便骑上马,勒紧缰绳,调头。
马蹄声达达离去。
前后不超过三十息。
八百里加急,无人敢阻拦。而送信的途中,若有半个人耽搁,那是要受到严惩的。
追风皱眉道:“八百里加急?这似乎……”
从未有过。
海牙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他盯着那士兵离去的方向,道:“有过。你年轻,不知道,先皇早些年出征打仗,就用过八百里加急。”
追风捕捉到了关键的两个字。
“出征。”
“对,出征。”
海牙转身就走,道:“出大事了,叫丫头赶紧收拾行囊,咱们马上去京城。”
“好。”
京城,皇宫。
太极侧殿内,宋倾岚与迟允相对而坐,面前摆着一张棋盘。宽敞明亮的殿内十分安静,只有宋倾岚拨弄手中棋子发出的声音,清脆动听。
迟允落下一子。
宋倾岚抬眼看了看他。却见他依然是云淡风轻的,和他从前在太极殿答文章的模样没有什么区别。
“朕记得那日,天儿也是很冷的。”
迟允抬头道:“陛下说的是?”
“朕初见你那日。”
迟允了然。
“陛下好记性。臣只记得,那日太极大殿,天子威仪不可直视,只敢守好眼前这一方卷子,顾不得其他。”
宋倾岚轻笑了一声道:“迟大人啊迟大人,朕就是喜欢听你说话。”
迟允勾唇,又落下一子。
“都多少年了,”宋倾岚抬起头,眯着眼睛回忆道,“老了,朕也是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
“陛下正值壮年。”
宋倾岚摇摇头,笑了笑,端起了茶杯。
这时,宋景辰拿着一摞纸走了过来。
“见过父皇。”
迟允顺势把棋子一搁,起身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面对着这个看起来十分面善的左相,宋景辰总是有些拘谨的——尤其是现在这个人还会时不时地指导自己的功课。
多温柔的一个人啊,跟自己说话也轻声细语的。
但宋景辰就是不敢和他对着干。
儿子长大了许多,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宋倾岚也不好时时把人抱在怀里疼爱。他笑道:“这是写好了?”
宋景辰捏着纸,点头道:“写好了。”
“去,给你老师瞧瞧,”宋倾岚喝了口茶,调笑道,“你这老师的字儿啊,整个大渊能比得上他的就没几个。”
迟允谦虚道:“比下有余罢了,陛下谬赞。”
他接过了宋景辰递过来的纸,一页一页地仔细看过了,点头道:“这次写得不错。殿下的字,已经初见陛下两分风骨,还需戒骄戒躁,勤加练习才是。”
宋景辰被夸了,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道:“好,好的,老师。”
宋倾岚把手肘撑在膝盖上,似乎十分漫不经心地笑道:“这扯不扯。他这一口一个老师叫得倒是痛快,朕倒是忘记了封你个太子太傅。”
迟允垂下眼皮,思忖了一会,刚要回话。
守在外头的成瑞却是脸色苍白、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殿下,八百里加急,九边传报!”
宋倾岚嘴角的笑容一收,一下便站了起来。
“传!”
“是!”
而自觉退到了一边的宋景辰,刚好可以看到迟允的侧脸。
他清晰地瞧见,迟允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年幼的他说不出来那是什么,但绝不是焦急。或者说,不是单纯的焦急。
“小混蛋呢?”
追风道:“在沐浴。”
海牙又哼了一声,道:“算你识相。”
其实在旁人看来,追风容貌气质俱佳,一身武艺精湛高超,这些年来有海牙的指点更是突飞猛进。而为人也谦和有礼,不该做的绝对不做,是在村里村外都风评顶好的一个人。
谁会不喜欢呢?
但最近海牙发现,海椿一直粘着她这个追风大哥,甚至有些没分寸了。
海牙觉得他得敲打敲打这个大号混蛋。
追风垂下眼睑道:“您放心,我不会做什么的。”
“你倒是敢。”
海牙心里嘟囔道——仔细着把你这小子的皮扒下来做灯笼。
追风生硬地转移话题道:“您不是在歇息?”
海牙捶捶自己的腰道:“腰疼,躺不下。你陪我去练练。”
追风无奈道:“仔细伤着。”
“怎么这么多话?老子就是断胳膊断腿,揍你也不含糊。”
“是。”追风点点头。
两个人并肩往下走。
“这次咱们会路过京城,”追风扶着海牙的胳膊,“您可要去京城探望长公主与安北侯?”
若是从前,海牙想都不想也会拒绝。但现在……他想起,自从沈承聿娶了媳妇以来,他也没怎么去京城见过。只一次,便是宋明珂滑胎,他带了些雪域的补品,在京城待上了一个月。
徒弟媳妇是个好女子,他是喜爱的。
去瞧瞧吧。
于是海牙点头道:“去瞧瞧吧,你得了空呢,就去给写个信。他们两个都忙,不提前问问,怕是要扑空。”
“大人物啊。”
追风道了声好。
两个人刚来到驿站外头,却同时停住了脚步。
海牙的耳朵动了动,和追风对视了一眼,面色严肃。
马蹄声。
很急,非常快。只有一匹马,还有甲胄碰撞的声音。
一个骑着马快速赶路的士兵,朝着驿站这头奔来,只有一种情况。
果然,不到几十息,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甲胄的士兵直直地冲了进来——
“小心!”
海牙眼疾手快,扯着追风让开了很长一段距离。
“吁——”
马儿没刹住,居然直直地摔在了地上,滚起了一片尘沙,而这士兵也被甩了下去。
这马躺在地上,挣扎了一会,没了动静。
居然就这么累死了。
士兵喘息着,随手抹了抹脸上的尘土,拿起了一纸文书,高声喊道:
“八百里加急!”
“换马!”
话音刚落,便有四五个驿卒从里头冲了出来,迅速地为这士兵更换了身上的水囊,又递上了些吃食。而另外几个人,则是牵出了一匹马,将一切都迅速又整齐地安置好。
士兵只三口就吃完了一张烧饼,随即便骑上马,勒紧缰绳,调头。
马蹄声达达离去。
前后不超过三十息。
八百里加急,无人敢阻拦。而送信的途中,若有半个人耽搁,那是要受到严惩的。
追风皱眉道:“八百里加急?这似乎……”
从未有过。
海牙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他盯着那士兵离去的方向,道:“有过。你年轻,不知道,先皇早些年出征打仗,就用过八百里加急。”
追风捕捉到了关键的两个字。
“出征。”
“对,出征。”
海牙转身就走,道:“出大事了,叫丫头赶紧收拾行囊,咱们马上去京城。”
“好。”
京城,皇宫。
太极侧殿内,宋倾岚与迟允相对而坐,面前摆着一张棋盘。宽敞明亮的殿内十分安静,只有宋倾岚拨弄手中棋子发出的声音,清脆动听。
迟允落下一子。
宋倾岚抬眼看了看他。却见他依然是云淡风轻的,和他从前在太极殿答文章的模样没有什么区别。
“朕记得那日,天儿也是很冷的。”
迟允抬头道:“陛下说的是?”
“朕初见你那日。”
迟允了然。
“陛下好记性。臣只记得,那日太极大殿,天子威仪不可直视,只敢守好眼前这一方卷子,顾不得其他。”
宋倾岚轻笑了一声道:“迟大人啊迟大人,朕就是喜欢听你说话。”
迟允勾唇,又落下一子。
“都多少年了,”宋倾岚抬起头,眯着眼睛回忆道,“老了,朕也是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
“陛下正值壮年。”
宋倾岚摇摇头,笑了笑,端起了茶杯。
这时,宋景辰拿着一摞纸走了过来。
“见过父皇。”
迟允顺势把棋子一搁,起身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面对着这个看起来十分面善的左相,宋景辰总是有些拘谨的——尤其是现在这个人还会时不时地指导自己的功课。
多温柔的一个人啊,跟自己说话也轻声细语的。
但宋景辰就是不敢和他对着干。
儿子长大了许多,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宋倾岚也不好时时把人抱在怀里疼爱。他笑道:“这是写好了?”
宋景辰捏着纸,点头道:“写好了。”
“去,给你老师瞧瞧,”宋倾岚喝了口茶,调笑道,“你这老师的字儿啊,整个大渊能比得上他的就没几个。”
迟允谦虚道:“比下有余罢了,陛下谬赞。”
他接过了宋景辰递过来的纸,一页一页地仔细看过了,点头道:“这次写得不错。殿下的字,已经初见陛下两分风骨,还需戒骄戒躁,勤加练习才是。”
宋景辰被夸了,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道:“好,好的,老师。”
宋倾岚把手肘撑在膝盖上,似乎十分漫不经心地笑道:“这扯不扯。他这一口一个老师叫得倒是痛快,朕倒是忘记了封你个太子太傅。”
迟允垂下眼皮,思忖了一会,刚要回话。
守在外头的成瑞却是脸色苍白、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殿下,八百里加急,九边传报!”
宋倾岚嘴角的笑容一收,一下便站了起来。
“传!”
“是!”
而自觉退到了一边的宋景辰,刚好可以看到迟允的侧脸。
他清晰地瞧见,迟允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年幼的他说不出来那是什么,但绝不是焦急。或者说,不是单纯的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