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组建鹰眼卫队-《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斥候都散出去了吗?孙权那边可有什么动静?”刘禅压低声音问道。

  姜维站在他的身侧,眉头紧锁,摇了摇头:“已经派出三批斥候,最远的一批已经深入江夏、庐江城内,可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停顿片刻,姜维迟疑道:“陛下,会不会多虑了?自江陵之战后,江东几乎一蹶不振,军事实力更是大不如从前,那碧眼紫髯小儿,怕是不敢再跟陛下作对了。”

  刘禅摇了摇头,断定道:“依朕对孙权的了解,他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暗地里肯定在筹谋着什么...”

  说着,刘禅从袖中取出一物,那是一支黄铜打造的镜筒,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

  镜筒结构精巧,可伸缩自如,其貌不扬。

  “陛下,这是什么?”姜维好奇地问道。

  刘禅微微一笑,将镜筒递到他的手中:“它叫望远镜,能看到数里之外的景物,伯约不妨试试。”

  姜维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惊奇地端详着它,心中略有些紧张,学着刘禅的样子,将眼睛对准镜筒,另一端对准襄阳城的城墙。

  紧接着下一秒,他的脑子顿觉“嗡”的一声。

  因为他清晰的感觉到,数里之外的城墙竟然近在眼前,就连城墙红砖上的裂纹,都看得清清楚楚,他甚至还看到,城墙上站立的守城士卒,正百无聊赖的打了个哈欠。

  “这...这...”

  姜维激动的说不出话,手掌开始剧烈的颤抖起来。

  “神物,这是神物啊!”

  看着姜维失态的模样,刘禅只是笑了笑。

  “这哪是什么神物,这叫科学。朕给它起名为望远镜,它能看到数里以外的事物,比之苍鹰之目,犹有过之。”刘禅笑着说道。

  “这...这东西是如何造出来的?”姜维惊声问道。

  刘禅耐心的解释道:“造出望远镜并不难,只要有材料就没问题,像石英、玻璃这些材料,朕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的。”

  “用玻璃做出凸透镜,再利用阳光调试焦距,做出镜筒,它的制作涉及到物理学,是独立于各个学科之外的新学问。”

  姜维听得云里雾里,他不懂什么物理学,但他心里清楚,这望远镜一旦投入战场,就会变成斥候的“千里眼”!

  到那时,两军交战,相隔数十里,有此物在,便能提前洞悉敌军的兵力部署,粮草所在以及中军帅旗的位置!

  “陛下,此物不俗,若用于军事,我军胜率至少提高五成!”姜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语气坚定道。

  “哦?怎么说?”刘禅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姜维清了清嗓子,轻声道:“两军交战,目力所及者有限,前线虽有斥候传递消息,但斥候若离敌军太近,很容易被发现...”

  “每逢大战,我军死伤的斥候数以百计,可若有此物在,敌军动向在我眼中,一览无余,再无任何秘密可言,而我于敌军,仍然在云雾之中...”

  “兵法曾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一场大战,倘若能在开战之前,掌握敌军动向,那这场战役,就先胜了五分...”

  刘禅颌首微笑,眼中满是赞赏。

  不愧是后世人所称赞的军事奇才,一个小小的望远镜,竟能洞察出深层的战略价值。

  “伯约所言,正合朕意...”

  “朕欲把军中优秀的斥候都召集起来,组建一支‘鹰眼卫队’,这支卫队由视力最好、头脑最为灵活且忠诚可靠的斥候组成,它不隶属于任何队伍,只听命于朕一人。”

  “这支鹰眼卫队,将是朕闪击东吴的‘千里眼’,他的任务,就是俯瞰整个战场,将敌军所有的动向,所有的布防都探查的明明白白,朕要让他们成为战场上的眼睛!”

  校场上忽然起风,吹得旗帜猎猎作响。

  姜维单膝跪地,郑重道:“臣愿亲自督办此事,必为陛下练就一支主宰整个战场的鹰眼卫队!”

  刘禅将姜维扶起,轻声叹道:“由于材料缺乏的缘故,这种望远镜暂时还不能大批量生产,朕手上也仅有三支,将它尽数交给你...”

  “朕只有一个要求,把孙权的战略意图,查出来!”

  姜维郑重抱拳道:“臣定不负所托!”

  ......

  司马懿担任魏军主帅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曹真残部退往函谷关,函谷关易守难攻,任凭他诸葛亮手段再多,自己不出关,总拿自己没办法吧?

  接下来,司马懿采纳曹真的建议,出使西羌。

  西羌国王彻里吉,与大魏文皇帝曹丕素有往来,司马懿采用和亲之策,与彻里吉商议起兵五万,前后夹击诸葛亮。

  彻里吉的西羌将士惯用弓弩刀枪,蒺藜飞锤,又擅用铁叶裹钉,骆驼驾车,骡马驾车,因而造就了一支精锐,名为“铁车兵”。

  羌兵悄然南下,直逼西平关。

  此时马超重病,卧床不起,彻里吉趁此时机,轻装骑兵南下。

  身在潼关的诸葛亮,接到军报后,连夜召集将领议事。

  夜色深沉,中军大帐内,依旧是灯火通明。

  巨大的沙盘放置在议事厅,军事舆图摆的满地都是,诸葛亮正与张苞、马岱等一干将领,秉着烛火,研究前线的防务部署。

  “诸位,斥候来报,彻里吉起西羌兵五万,朝西平关杀来…”诸葛亮扫视众人道:“谁敢前往退羌兵?”

  张苞、关兴出列,抱拳道:“丞相,末将愿往。”

  诸葛亮羽扇轻摇,摇头道:“凉州路况复杂,你二人前去,路途不熟……”

  说着,诸葛亮的目光投在马岱身上:“马岱将军,劳烦你走一趟,汝素知羌人习性,久居凉州多年,可作此战的向导。”

  “末将领命。”马岱躬身道。

  随后,张苞、关兴、马岱三人率领兵马两万北上,当然他们还带走了长安的精锐部队——火枪营以及霹雳营。

  行军数日,张苞等人寻到羌兵踪迹,马岱摊开怀中的地图,手指重重地指向彻里吉毕竟经过的位置。

  “黑水崖,我等就在这儿,给彻里吉的铁车兵,准备一个足够体面的坟场!”

  喜欢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