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腊肉锅子-《重回七零,不做弃妇》

  村里的学堂缺老师已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只剩下一位扎根大溪沟村的老师还在坚守岗位。

  以前知青还在的时候,逃避劳动的城里小年轻们削尖脑袋都想进大学堂教书,恨不得一个年级一个班就八个人,多创造些工作岗位才好。

  如今村里倒是不见为了争当老师吵吵嚷嚷的知青了,只是大学堂里的班级也一减再减。

  现如今只有高年级和低年级两个班,全靠一个老师分上午、下午教授知识,压力很大。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李祖富为此跑了好几趟公社,也不知道年后能不能有老师下来。

  将大溪沟村的困境看在眼里,三个小记者掏出纸笔在稿子上又加了一条,得给村子里找个新老师。

  说到老师,外头来的终究靠不住,不稳定因素太多,过不多久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离开村子。

  最好还是能让村里人担任老师,其次是扎根村里的知青啥的。

  秦小妹首先想到的是方桂华。

  作为知青的她,文化素养在人均扫盲班水平的大溪沟村无疑是天花板级别的。

  只是她为生活所困,生下闺女后更是焦头烂额,家里的经济一直跟不上,几个小叔子都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这会儿估计一心想着摆小摊子挣钱呢,多半静不下心来教书。

  可除了她,村里也没······

  “对了。”林立业忽然抬头,“我听杨天赐说秦光耀没考上大学回来种地了,他不也是高中生嘛?”

  单论成绩,秦光耀比林立业还要好,知青最多也就是高中文凭,只教低年级完全够用。

  只是人品不咋地……

  想起之前秦光耀曾拦着自己大言不惭说想和二狗一起去公社生活,那三两句话不对付就要动手的疯魔样子,怎么能教书育人?

  秦小妹摇了摇头,“还是免了吧,学知识也是为做人,他人都做不好,还是别祸害下一代了。”

  这可不是基于私人恩怨的恶意诋毁,整个村子谁不知道秦光耀不做人?

  老父亲瘫了这么多年,他从来没尽过孝。

  妹妹死于非命他不闻不问,就连丧事都没露面,这事儿干的连他母亲王芳云都心寒,非亲非故的村里人就更看不上了。

  让这样的人教书育人?只怕李祖富不会同意,社员们也不敢把孩子交给他。

  因为杨多多的关系,林立业很看不上秦光耀那为了往上爬不惜一切手段的做派,闻言也没说什么,只说果然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会读书的不一定会做人。

  “那就只能登报找了。”林立业寻思老半天,确定身边无人可用。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有关于大溪沟村的稿子可以打动报刊读者,盼着有人主动下乡来支教。

  “好在还有一个老师,希望新老师到岗前她可以坚守住岗位。”马月很担心孩子们的教育,忧心忡忡。

  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只有一个老师的情况下万一要出点什么事情,孩子们就只能在家自学了。

  已经给孩子们上过课的她很明显知道大溪沟村的孩子们并没有自学的能力,因此很是担心。

  “不急,下次我上公社去找找张主任,她管着副业办,说不定认识可用的人才。”秦小妹道。

  大不了大队部贴点钱,再请一个老师应该不是难事。

  人情社会就是这样,有人脉总是让人安心。

  大家都在努力想办法,相信大溪沟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尽快会得到解决。

  下午仍是上课。

  因为天气很不好,社员们纷纷提前完成工作把自家孩子接回家。

  目送最后一个孩子跟着母亲走远,秦小妹和李树也接了三个小记者和林立业回去。

  半个小时前开始飘雪,越下越大,村道上已经没人了。

  五个人顶风冒雪狼狈的跑回老钱家时,于老大也正好到家。

  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他在大道上随手一招拦下来的正是见天气不好匆匆忙忙往家赶的老梁头,直接被人家一车拉进村子,到老钱家门口才下车,省不少劲儿。

  因为大雪,地里的事情干不成了,一家人难得空闲,钱庆春便提议吃热锅子。

  没有羊肉也没关系,腊肉锅子一样别有一番风味。

  配菜有冻豆腐、酸菜和土豆、萝卜、发豆芽,干菜干蘑菇也抓上两把,再切一大盘五花三层的腊五花,围着铜锅煮一圈儿粉条。

  那滋味儿,瘫炕上的老于太太都坐起来了,嚷嚷着吃不下看两眼也过瘾。

  老太太积食,今天也吃不下饭,只能看着铜火锅悔断肠。

  接连招待小记者两天,大队部那边省了心,今早张会计送了一条腊肉过来,说是队长让送来的,记者们再待两天过两天他再送粮过来。

  粮食其实好说,说句不脸红的话,老钱家也不怕多两张嘴吃饭。

  只是粮食的问题好解决,两场大雪打下来,地里没啥菜吃倒是真的。

  就算有个屠夫亲家也不能天天顿顿都吃肉。

  勤快持家的钱老太上个星期发了点儿黄豆芽和秦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