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重文抑武-《历朝穿越:开局老朱降临》

  “唔…”

  听到赵匡胤语重心长的话语,赵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赵高李斯联合矫诏害死了扶苏,可始皇帝却依旧能容对方,而自己则因为少年时期的憎恶对于守旧派赶尽杀绝,这样一对比的话,高下立判。

  念及此处,赵煦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道:“太祖,今日您之所言着实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和顿悟。”

  说着,赵煦恭恭敬敬的对着赵匡胤行了一个大礼。

  “起来吧,好歹也是我大宋的后继之君,以后别动不动就下跪了。”扶起赵煦,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方虽然年轻,但好在其品质难能可贵,对于这样的大宋君王,他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几人说话之间,天色也不知不觉的暗了下来。

  见状,赵煦看向江尘道:“先生,今日的教诲我已记下,不过此刻天色已晚,我也该回去了。”

  “待我改日登门造访,必然给先生带来厚礼。”

  闻言,江尘挠头道:“你这么快就要走了?不留下来吃个饭什么?”

  看着江尘,赵煦摇头一笑道:“先生你有所不知,我本以为自己要死了,所以便下令放了辽国的使臣。”

  “如今既然安然无恙,我觉得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抓回来比较好!”

  说着,赵煦解释道:“既然要跟辽国开战,我也不想把这些人放回去继续跟我作对,能减少一些敌人便减少一些敌人吧!”

  听到赵煦的话,江尘点头道:“那也行,不过你稍等一下,我去把新手大礼包给你拿过来!”

  “新手大礼包?”

  赵煦一呆,看着江尘离去的背影,他疑惑道:“太祖,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

  看着赵煦有些稚嫩的面孔,赵匡胤微微一笑,解释道:“就是现代的资料典籍以及粮食种子之类的。”

  “你把粮食种子带回去好好培育,相信很快大宋就不会再缺粮食了。”

  听闻此言,赵煦面色一喜,若是粮食不缺的话,那大宋在军费上的开销将会少上数倍,这样他也能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国内了。

  “太祖,我马上要走了,不知道您是否还有什么事情需要交代?”

  “事情…我想想…”

  赵匡胤闻言眉头一皱,沉声道:“你不说我差点忘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文武的地位!”

  “哦?”听到赵匡胤的话,胤禛的眼中精芒一闪。

  文武的地位,这句话很有意思。

  终宋一朝,那是文人的盛世,而武将不过是文人笔下的跳梁小丑罢了。

  试问连枢密院这样的军事机构都是文官在坐镇,那朝堂上其他的重要官职就更不用说了。

  看着赵匡胤和赵煦二人,胤禛好奇的竖起了耳朵,他倒是想听听二人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另一边,在听出赵匡胤话中的不满后,赵煦显然也意识到了什么,苦笑道:“太祖,此事我也是深有体会啊!”

  他几次对外的战争中,文官不断获得升迁,而武将的待遇则是原地打转,简直是离谱至极!

  最关键的事情是,这玩意还是按照大宋的律令来执行的,他要是敢轻举妄动,保不齐就被文人给集体冲了。

  轻则退位让贤,重则身首异处。

  “看我干嘛?关我什么事情?”

  注意到赵煦的眼神,赵匡胤没好气道:“我当初是为了避免武人犯禁,你们也不知道改一改?”

  “改?”

  赵煦闻言苦笑一声道:“太祖,此事从您就定下了调子,我怎么改啊?”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文人的体系早已经壮大,从朝堂到地方上,武将永远是卑微的一方。

  朝堂上,文人站的是尊位。

  名字上,文人要排在前面。

  待遇上,文人的补贴更多。

  服饰上,文人可以戴玉佩。

  地方上,文人永远是一把手。

  打仗时,文人是最高长官,甚至可以直接干预前线的战斗。

  因为这些事情的影响,上层社会早已经形成了轻视武将的局面。

  在人们的口中,文人可以高雅的称作“仕”,而武将大多时候则是被冠以粗人、莽夫、贪婪和愚蠢的标签。

  作为一个想要开疆拓土的年轻帝王,赵煦对双方的恩怨情仇简直是了解的不能再了解了。

  看着赵匡胤,赵煦光棍的道:“太祖,您就直说吧,此事我要怎么弄!”

  砰———

  “怎么弄?”

  赵匡胤胡子一吹,怒气冲冲的道:“要我说直接把边境扔给文人去守,等他们死上几批人就知道怕了!”

  “太祖,您这不是说气话吗?”

  赵煦闻言苦笑道:“先不说他们愿不愿意,关键是这样咱们岂不是把边境给人送到嘴边了?”

  “咋了咋了?”看到赵匡胤有些红温的模样,江尘推着推车一脸疑惑的走了过来。

  见状,一旁的胤禛连忙给江尘说起了二人之前探讨的话题。

  在听道二人是在探讨如何解决宋朝重文抑武的问题后,江尘连忙笑道:“原来是这个事情啊,你们只需要在教材上动动手脚,慢慢的武将地位不就上来了吗?”

  “什么意思?”赵煦闻言一愣。

  江尘见状解释道:“首先,你们已经准备改革教育了对吧?”

  “那在教材上面,你们可以选择一些传唱军人保家卫国的文章,同时也将文人中的一些败类书写进去。”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贬低文人,咱们要取各行各业在历史上有巨大贡献的人编进教材,给人们一个正向的引导。”

  “至于文武的地位,等到民办学堂铺天盖地,几十年后人人都会识文断字,谁还管你文人武人啊?”

  说着,江尘看向赵匡胤道:“就像你之前说的一样,社会要进步,人人都会判别善恶了,谁还会单纯因为职业而轻视他人呢?”

  “嘶…对啊!”赵匡胤闻言这才回过味来,拍着大腿道:“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你宋朝针对武人的待遇也该提上一提。”

  说着,江尘看向赵煦道:“我知道你想说的是文官集团的阻力,那咱们不妨换一个角度试试。”

  “换个角度?”赵煦见状连忙追问道:“什么角度?”

  “文武融合!”

  江尘嘿嘿一笑,解释道:“文人既然是部队的最高指挥,那任职前就去军中磨砺两年呗!”

  “至于地方上的一把手,那就以治理地方、脱贫致富为主题,文武进行分点比拼,谁搞的好谁就搞!”

  “当然,军队在不练兵的时候也必须接受基础教育。”

  说着,江尘指向电视机中定格的教育视频道:“既然文人会读书,民间也要读书,那军队的文化教育也不能耽误。”

  “你们军中多是一些大老粗,正好可以作为新型教育的实验地,直接从拼音和加减乘除学起。”

  说着,江尘微笑道:“这样一来军队的文官参过军,部队的军人又读过书,谁还比谁高贵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