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惊雷-土地制度-《收获二十八臣子的我成为千古一帝》

  {陈行光从外表确实是看不出他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再者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大场合确实紧张啊。

  搞得我都有点紧张了,咱文帝就喜欢仍下重磅炸弹,马上又扔出一个重磅炸断}

  {没办法,毕竟陈行长相普通,据梁史记载:“陈行之貌泯然众人矣”

  大梁的官员对样貌还是多少有点要求的,特别上文帝,他身边伺候的尽然是样貌出众者。

  咱文帝估计是个明示的颜控,就喜欢长的好看的}

  {果然都是不同意的,这群“以貌取人”的家伙,陈行,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其实感觉刘杰和萧良说的都对,刘杰估计是怕不公平,但萧良说的也确确实实在理。

  比如: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在数学方面超级厉害的就可以通过比赛进入顶尖大学}

  {嘿嘿,兄弟们,真正的重磅消息还在后面呢,不要小看我文帝搞事的能力啊}

  {楼上说的是关于土地兼并吧,科举取士已经足够让这些世家大族、官宦之家为之疯狂与对抗。

  但实则还未能触及到他们的命根子,毕竟这些家族中书籍、知识都是在他们中流传。

  就算是让全天下人都能来参加科举,但从录取人数来看,平民考中的概率不足百分之五。

  现在可谓是对他们完全造不成太大的威胁,至于以后,照文帝的做法,知识是向下传递。

  打破了知识的壁垒,以后的事情就以后再说,现在也拿文帝没办法啊}

  {土地,才是这些人的命根子,文帝主打的就是一个酷爱搞事,感觉刚平静下来,又要起波澜了}

  {这又不是文帝要搞事情,还不是为了大梁的百姓,土地兼并越是严重,底层的百姓将过的越来越不好。

  即便是大梁的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不错,但这份成果普通的大梁百姓只能享受一点。

  历朝历代都有关于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但只能说成效是有的}

  {不得不说文帝的眼界,思想都远远超过了当代,早早的便有了“国有制”的概念,只可惜被喷回来了。

  那真可谓是被喷的狗血淋头,不过我有点怀疑文帝是故意的。

  毕竟我们国人的性情总是折中的,我怀疑文帝本来就没想要弄这个,故意提出来,等群臣反对,再折中一下。

  然后群臣还以为自己赚到了,实则是达到了文帝本来就想要的目的}

  {文帝:“你把我看得透透的”}

  秦泽看着天幕,多么希望天幕跳过这一段,搞得他这个皇帝当的一点威严都没有,谁都能来喷一下?

  还有这该死的乡巴佬,居然质疑我的眼光?我的眼光一向很好且不曾变化。

  秦泽又看了看萧良,这小子是个好的,不愧他将他从赵志那边捞过来。

  简直就是他的得力帮手,一个顶三个用,一点问题都没有,看来他以后可以放飞自我了。

  加油哦,小萧同学,我很看好你,以后跟着我,升职加薪不成问题。

  (萧良:“陛下,你看这饼又大又圆,还没吃呢,就感觉饱了,你答应我的休假什么时候给我实现?”)

  司农这人能屈能伸,得我真传啊,刚刚我看那其中叫嚣最狠得除了刘杰就是你了。

  咋滴,现在看陈行跟看老弟似的?

  秦泽白了一眼天幕上的司农,那模样那表情,不忍直视啊。

  “唉,我还是太没脾气了点”

  相比于父皇,怎么感觉即便是未来的他三十岁了也有点比不上?秦泽上下打量景帝,忍不住想:“我丫的到底差哪了?”

  (秦小秦:“你差的是魁梧的身材和一身的气势”)

  “算了算了,谁让他是我父皇呢,至少我还有个十全胜,父皇他只是个千古一帝,我好歹是个万古一帝,压父皇一头没问题。

  大不了等我死的让我父皇给我陪葬!”

  秦泽的脑海中不知怎么的冒出了一句“通通给我陪葬”

  这话听到景帝耳朵中,很显然他很明白秦泽的意思,前面的也就算了,居然让他给他陪葬?简直是倒反天罡。

  这个不孝子!居然想进我的主墓室?

  景帝心累,原以为秦泽已经不再打他陵墓的主意了,没想到这事他还真就忘不掉了。

  要不给秦泽修个陵墓?也许他就不会惦记我的了?

  但转念一想就秦泽那个样估计也不想要陵墓。

  要是秦泽知道景帝想的是什么,绝对会自豪的说:“没错,我就是个爸宝”

  最后还是弹幕上所说的土地兼并一词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众所周知,周实行的是“井田制”

  名义上为国家所有,实则是由贵族分封使用。

  “而弹幕提及的“国有制”想来是与井田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后世实行的土地制度居然是这种吗?”

  只从字面意思上景帝大概的有个简单的了解,土地同样都是归国家所有。

  秦泽暗暗的在心底回答景帝“两者之间的区别老大了,据说朝代超不过三百年就有一部分原因是土地兼并”

  自八国混战开始,土地也成为各国手中的一张底牌,通过调整土地的分配方式,从而实现强大,各国都是这么来的。

  “父皇统一天下,只是重新丈量土地,以便更好的收税,实则并没有对土地进行再分配。

  梁统一天下后,本来富的还是富,甚至是更富,本来穷的还是穷,甚至是更穷”

  这么一想,秦泽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群臣看着弹幕,心情诡异的和未来的臣子同屏了,他们也是大写的不赞同,强烈的反对。

  不过要真的是“井田制”获利的也是他们,但看弹幕这样,就知道绝对不一样。

  都刨根了,甚至比科举制还严重,可想而知他们的太子殿下提出了个什么样的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