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第聂伯河上的阴影:苏什维利的凝视-《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1926年秋,东欧,第聂伯河畔。

  宽阔的第聂伯河沉默地流淌,河水浑浊,倒映着两岸略显荒凉的原野和远处工厂稀疏的烟囱。

  这里曾是沙俄的粮仓和工业腹地,如今却笼罩在一种不确定的寂静之中。

  河的一边,是经过《奉天和约》调整后、版图缩水但工业骨架得以保存的德士兰势力范围;

  另一边,则是那片广袤、封闭且正在经历剧烈内部蜕变的土地——苏什维利联盟。

  在莫斯克里姆宫一间简朴却戒备森严的办公室里,弗拉基米尔,这位苏什维利的领袖,正站在巨大的地图前。

  他的身体已显病态,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紧紧盯着那条蜿蜒的第聂伯河,以及河流以西的整个欧大陆。

  他的情报负责人正低声汇报着来自西方的各种信息:

  德士兰的社会动荡、特勒西的崛起及其充满仇恨的演讲、法士兰和英士兰的焦头烂额、以及……那个无处不在的东方巨影。

  “炎国人……”

  乌里扬诺夫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们击败了白军,又通过《奉天和约》变相肢解了旧俄国的威胁。

  他们拿走了西伯利亚,却似乎对欧大陆本土没有进一步的领土要求……这不合常理。”

  情报官补充道:

  “是的,同志。我们的情报分析显示,炎国目前的重心似乎在巩固其全球海洋和金融霸权。

  他们在欧大陆的行动非常……克制。

  除了必要的贸易和金融活动,以及那个‘联合国际’的框架外,他们几乎没有直接干预欧大陆事务。

  甚至对德士兰,他们也仅限于经济层面的有限合作。”

  “克制?”

  乌里扬诺夫眼中闪过一丝冷笑,“猛兽的蛰伏,往往是为了更致命的扑击。

  或者,他们是在等待。”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莫斯阴沉的天空。

  “他们在等待什么?等待欧洲自己再次流血吗?”

  他转过身,语气变得肯定。

  “张扬……他是个极其高明的棋手。

  他不会满足于现状。

  他现在不插手,是因为他认为欧大陆的矛盾尚未激化到顶点,不值得他亲自下场。

  他宁愿让资本主义国家们在内耗中继续衰弱。”

  “那我们的策略是?”

  情报官问道。

  “利用这个间隙!”

  乌里扬诺夫的声音变得有力。

  “利用炎国为我们创造的、没有直接军事压力的‘喘息时间’!加速完成我们的内部改造和工业化!让苏什维利变得更加强大!”

  但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变得深沉:

  “同时,我们必须警惕。

  炎国虽然表面上不直接介入,但他们的触角无处不在。

  他们的资本、他们的商品、他们的‘奉天之声’广播……这些都是更隐蔽的武器。

  他们或许不支持任何一方,但他们乐于见到欧大陆分裂和虚弱,这样他们就能永远高高在上,充当离岸平衡手和最后的仲裁者。”

  他指着第聂伯河:

  “这条河,未来很可能不仅是地理的分界线,更是两种世界秩序、两种意识形态对抗的最前沿。

  德士兰的动向至关重要。

  那个特勒西,是一把不可控的双刃剑。

  要密切关注,既要利用他可能造成的西方混乱,也要防止他的极端思想污染我们的阵营。”

  “加强在欧大陆的情报活动。”

  乌里扬诺夫最终下令。

  “尤其是对德士兰和炎国动向的监控。

  我们要知道特勒西下一步想做什么,更要洞察张扬的真正意图。

  我们要在炎国精心布置的棋盘上,找到属于苏什维利的活路。”

  “是,同志!”

  情报官退下后,乌里扬诺夫再次独自凝视着地图。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越过了第聂伯河,与遥远奉天城中那位深不可测的东方首席,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跨越大陆的战略对视。

  第聂伯河上空的阴影,不仅来自于变幻的天气,更来自于东西方两位战略家冰冷而长远的凝视。

  他们都预见到了欧大陆必将再起波澜,都试图利用这未来的风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个试图火中取栗,在废墟上建立新世界。

  一个则冷静地坐在风暴眼之外,等待着收获最大的战利品。

  苏什维利的凝视,充满了警惕、计算和一种被压抑的雄心。

  它预示着,未来的欧大陆,绝不会是炎国可以完全掌控的后花园,必将充满意想不到的变数和挑战。

  沉默的第聂伯河,正在默默见证着一场新棋局的悄然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