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花田像被浸过的翡翠,连空气里都浮着细碎的光。江思年蹲在虞美人种子刚播下的地方,指尖划过湿润的泥土,忽然发现土里藏着些银亮的小颗粒,凑近了看,竟是昨夜彩虹碎在土里的光。他想起父亲说的“阳光能种进土里”,忍不住把耳朵贴在地上听,除了种子顶破壳的“沙沙”声,还听见蚯蚓在泥里钻的“咕噜”声,像谁在底下哼着不成调的歌。
白猫不知何时蹲在了他旁边,红铃铛垂在沾满露水的草叶上,轻轻一碰就晃出细碎的响。它忽然抬起头,耳朵尖抖了抖,江思年顺着它的目光望去,只见晨雾里飘来片淡粉色的东西,打着旋儿落在狼崽们的窝边。走近了才看清是片樱花,边缘还沾着点湿意,想来是后山的樱树被风吹落的。
“这雾里还藏着花呢。”苏瑶抱着竹筐从暖房出来,筐里是刚晒好的金银花,黄白相间的花瓣在晨光里泛着绒光。她弯腰捡起那片樱花,夹进王大爷新送的竹制笔记本里,“等樱花开满后山,咱们就去铺樱花褥子。”小向阳立刻凑过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玉米饼:“是不是像去年用油菜花铺的那样?躺上去能闻到太阳的味道。”
正说着,阿黄叼着个破了口的陶碗从雾里钻出来,碗底还沾着些褐色的渣子。张奶奶瞅着那碗笑了:“准是偷叼了李爷爷泡的桑葚酒。”李爷爷拄着拐杖从暖房后绕出来,假牙在嘴里磕出轻响:“我说酒少了半坛,原来是你这馋狗。”阿黄耷拉着尾巴把陶碗往李爷爷脚边一放,忽然原地打了个滚,露出肚皮上沾着的樱花,倒像是在撒娇。
父亲扛着锄头往向日葵地走,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沾着的泥点。他刚在地里走了两步,忽然停住脚,弯腰从土里刨出个东西——是块碎了角的青花瓷片,上面还留着半朵描金的牡丹。“这是你妈当年腌咸菜的坛子碎的。”父亲用袖口擦了擦瓷片上的泥,“那年她非要在坛子里种虞美人,结果根把坛子撑裂了。”江思年接过瓷片,指尖摸到冰凉的釉面,忽然觉得母亲的温度还留在上面。
王大爷举着相机追着只蝴蝶跑,镜头里的蝶翅忽闪忽闪,把阳光切成碎金。他跑着跑着被石头绊了个趔趄,相机差点摔进蒲公英丛里,亏得孤狼眼疾手快,用嘴叼住了相机带。“好小子!”王大爷摸着孤狼的头笑,“回头给你拍套写真,放《花田记事》的首页。”孤狼像是听懂了,尾巴轻轻扫了扫他的裤腿,耳朵却警惕地竖着——原来那只蝴蝶停在了小向阳的草帽上,翅膀上的花纹像极了母亲日记里画的凤凰。
早饭过后,陈叔又背着竹篓来了,这次篓子里装着些竹制的小牌子,上面用烧红的烙铁烫了字:“虞美人”“薰衣草”“向日葵”。“给花田做个记号,省得小向阳认错了,把野草当花苗浇。”陈叔说着往竹牌上系麻绳,绳结打得又快又匀,像极了他编竹篮时的手法。小向阳不服气地撅嘴:“我才不会认错!向日葵的芽是扁的,野草的芽是圆的。”说着蹲下来扒开泥土,果然露出株扁扁的嫩芽,沾着的泥粒像给它戴了顶小帽子。
苏瑶坐在暖房门口织毛衣,天蓝的毛线在手里绕来绕去,忽然被风吹走了半截。毛线飘啊飘,缠在了白猫的尾巴上,白猫吓得原地转圈,红铃铛叮叮当当响,把狼崽们都引了过来。最小的那只狼崽好奇地叼住毛线头,被白猫一爪子拍开,却反而更兴奋,追着毛线在花田里跑,引得众人直笑。江思年看着那团在风里飞的毛线,忽然觉得像朵会跑的云,正往彩虹的方向赶。
中午的太阳暖烘烘的,晒得人眼皮发沉。李爷爷躺在藤椅上打盹,二胡斜靠在旁边的石桌上,琴弦上落了片槐花瓣。王大爷举着相机在拍蜜蜂,镜头离得太近,被蜜蜂蛰了下鼻尖,疼得他直咧嘴,眼泪却笑得流出来:“这小家伙还挺凶,跟李爷爷似的护食。”李爷爷被吵醒了,摸了摸鼻子上的假牙:“我可没蛰你,我是怕你把蜂蜜都拍没了,冬天没的吃。”
父亲和江思年在翻整花田西侧的土地,准备种些波斯菊。父亲的锄头落下去,忽然“当”的一声磕到了硬物。刨开泥土一看,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锁早就锈坏了,一掰就开。里面装着些旧东西:半块用锡纸包着的水果糖,糖纸已经泛黄;一张褪色的电影票,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只看得清日期是十年前的小满;还有片干枯的向日葵花瓣,夹在张纸条里。
纸条是母亲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今天和老江去看电影,他偷偷往我兜里塞了颗糖,说是向日葵味的。回来时摘了片最大的花瓣,等明年种出花来,就把糖纸埋在底下当肥料。”父亲拿着纸条的手微微发抖,忽然笑出声:“这糖我记得,当时你说太甜,非要分我一半,结果俩人都齁得喝了三瓢水。”江思年把那半块糖放进嘴里,果然甜得发腻,却有股淡淡的葵花籽香,像母亲在的时候,灶台上总摆着的那罐葵花糖。
下午的风带着点凉意,吹得薰衣草摇出紫色的浪。白猫卧在薰衣草丛里打盹,红铃铛被花瓣盖住了,只露出点红尖尖。孤狼趴在不远处的石头上,耳朵时不时动一下,忽然站起来往花田深处跑。众人正纳闷,就见它叼着只受伤的小鸟回来,翅膀耷拉着,羽毛上沾着血。
“是绣眼鸟!”江思年认出这是鸟蛋的主人,赶紧从暖房里找出药箱。苏瑶小心翼翼地给鸟翅膀涂药膏,小向阳蹲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手里还攥着片梧桐叶,想给鸟当被子。父亲找来个竹编的小筐,铺上柔软的干草,把小鸟放进去,挂在紫藤架下最隐蔽的地方。“等它好了,就会把家人都带来。”父亲说这话时,阳光透过紫藤叶的缝隙落在鸟筐上,像撒了把金粉。
王大爷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忽然发现筐边爬来只蜗牛,背着的壳上沾着薰衣草花瓣,正慢慢往筐里爬,像是来给小鸟站岗。“这张叫‘守望’。”他边拍边念叨,“《花田记事》又多了个故事。”张奶奶端来刚熬的小米粥,盛了小半碗放在筐边:“给鸟妈妈留着,说不定晚上就来探望了。”
傍晚的时候,天边的云又变成了兔子的模样,比早上的更肥些,像是吃了太多草。小向阳举着苏瑶织了一半的毛衣跑:“你看你看,云穿上毛衣了!”众人望去,果然见那团云被夕阳染成了天蓝色,拖着的尾巴像毛衣的流苏。江思年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话:“云是天空的羊群,被风赶着回家。”
晚饭是在暖房里吃的,火塘里的柴火烧得噼啪响,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张奶奶做了野草莓酱拌面条,酸甜的味道混着柴火的烟味,让人心里暖暖的。小向阳吃着吃着忽然指着窗外喊:“鸟妈妈来了!”果然见两只绣眼鸟落在紫藤架上,叽叽喳喳地叫,筐里的小鸟也跟着应和,像在说悄悄话。
父亲喝了口梅子酒,忽然说:“明天去后山摘些野蔷薇枝,扦插在篱笆上,明年就能爬满花了。”江思年点点头,往嘴里扒拉着面条,忽然尝到颗没嚼碎的野草莓籽,硌得牙有点痒,却想起小时候母亲总说:“籽要咽下去,明年就能从肚子里长出草莓来。”当时信以为真,每次都把籽咽得干干净净,后来才发现,母亲是怕他把籽吐在地上,招蚂蚁。
夜里的花田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和风穿过花丛的声音。江思年躺在暖房的竹床上,听着父亲在隔壁翻母亲的日记,纸页翻动的声音像蝴蝶振翅。他忽然想起傍晚埋铁皮盒的地方,就在虞美人种子旁边,父亲说:“让过去的日子陪着新种子长大,它们会结出更甜的果。”
月光透过暖房的玻璃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紫藤架的影子,像幅会动的画。白猫跳上床,蜷缩在他脚边,红铃铛偶尔响一声,像谁在远处敲小铜钟。狼崽们挤在门口打盹,发出轻轻的呼噜声,孤狼趴在门外,尾巴偶尔扫过地面,惊得虫鸣停了又续。
江思年闭上眼睛,闻到空气里有野草莓酱的甜,有薰衣草的香,还有泥土湿润的腥气。他想起母亲说过,每种味道都是时光的脚印,只要记着,就不算走远。他忽然觉得,母亲其实从未离开,她变成了花田里的风,变成了向日葵的芽,变成了白猫尾巴上的红铃铛,变成了每个人心里那点暖暖的光。
第二天一早,后山的野蔷薇枝就被剪了回来,带着尖尖的刺,枝桠上还挂着没开的花苞。父亲和江思年把枝条插进篱笆边的土里,小向阳拿着水壶挨个浇水,嘴里念叨着:“快开花快开花,开出像苏瑶姐姐裙子那样红的花。”苏瑶正好走过来,听见这话笑红了脸,手里的毛线团滚落在地,被狼崽们当成了玩具,追得满花田跑。
陈叔送来些竹制的支架,说是给蔷薇爬藤用的。支架的形状像小小的梯子,靠在篱笆上,阳光照上去,影子在地上画满了格子。“等花开了,这些格子就会被花填满,像块花手帕。”陈叔说着往支架上缠麻绳,好让藤蔓能抓得更牢。王大爷举着相机拍支架的影子,忽然发现白猫正蹲在影子的格子里,红铃铛像颗落在棋盘上的红棋子。
李爷爷坐在藤椅上拉二胡,调子还是那首《槐花雨》,却比昨天欢快些,像是加了点阳光的味道。阿黄趴在他脚边,嘴里叼着根蔷薇枝,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两下,像是在跟着调子打节拍。张奶奶在暖房里蒸馒头,麦香混着野草莓酱的甜飘出来,引得绣眼鸟从紫藤架上飞下来,落在窗台上歪头看。
江思年蹲在虞美人地里,发现有颗种子已经冒出了芽,嫩红的茎顶着两瓣圆叶,像个举着小伞的娃娃。他想起父亲带来的虞美人种子,红的黄的粉的,混在一起像把撒在土里的星星。他忽然想给每颗种子都起个名字,红的叫“晚霞”,黄的叫“阳光”,粉的叫“苏瑶的裙子”,至于那颗最先发芽的,就叫“妈妈的信”吧。
中午的时候,天空又飘起了毛毛细雨,这次的雨里带着点槐花的甜。大家躲在暖房里,看着雨丝把花田织成片朦胧的绿。王大爷翻着相机里的照片,忽然指着张照片笑:“你们看这张,孤狼的耳朵上沾着片槐花瓣,像戴了朵小花儿。”众人凑过去看,果然见孤狼的耳朵尖上顶着片白花瓣,眼神却还是酷酷的,反差得让人发笑。
父亲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来是些晒干的向日葵花盘,籽儿饱满得快要裂开。“这是去年在向阳坡摘的,留着当种子。”他说着往每个花盘里撒了点水,“泡软了好剥籽。”小向阳立刻抢过一个花盘,用指甲抠着籽儿,抠得指甲缝里都是黄色的粉。苏瑶找了个竹匾来,把剥好的籽儿倒进去,阳光透过雨帘照在竹匾上,籽儿们亮晶晶的,像撒了层糖。
雨停的时候,天边又挂起了彩虹,这次的彩虹边上跟着道淡淡的霓,像给彩虹镶了个边。小向阳拉着江思年往花田中央跑,说是要去找彩虹的尽头。跑到一半,他忽然停住脚,指着地上的水洼喊:“彩虹掉水里了!”果然见每个水洼里都躺着道小小的彩虹,被风吹得轻轻晃,像随时会碎掉。
江思年蹲下来,看着水洼里的彩虹,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最后一页:“等向日葵开满花田,就让彩虹当它们的镜子,看看自己有多美。”
白猫不知何时蹲在了他旁边,红铃铛垂在沾满露水的草叶上,轻轻一碰就晃出细碎的响。它忽然抬起头,耳朵尖抖了抖,江思年顺着它的目光望去,只见晨雾里飘来片淡粉色的东西,打着旋儿落在狼崽们的窝边。走近了才看清是片樱花,边缘还沾着点湿意,想来是后山的樱树被风吹落的。
“这雾里还藏着花呢。”苏瑶抱着竹筐从暖房出来,筐里是刚晒好的金银花,黄白相间的花瓣在晨光里泛着绒光。她弯腰捡起那片樱花,夹进王大爷新送的竹制笔记本里,“等樱花开满后山,咱们就去铺樱花褥子。”小向阳立刻凑过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玉米饼:“是不是像去年用油菜花铺的那样?躺上去能闻到太阳的味道。”
正说着,阿黄叼着个破了口的陶碗从雾里钻出来,碗底还沾着些褐色的渣子。张奶奶瞅着那碗笑了:“准是偷叼了李爷爷泡的桑葚酒。”李爷爷拄着拐杖从暖房后绕出来,假牙在嘴里磕出轻响:“我说酒少了半坛,原来是你这馋狗。”阿黄耷拉着尾巴把陶碗往李爷爷脚边一放,忽然原地打了个滚,露出肚皮上沾着的樱花,倒像是在撒娇。
父亲扛着锄头往向日葵地走,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沾着的泥点。他刚在地里走了两步,忽然停住脚,弯腰从土里刨出个东西——是块碎了角的青花瓷片,上面还留着半朵描金的牡丹。“这是你妈当年腌咸菜的坛子碎的。”父亲用袖口擦了擦瓷片上的泥,“那年她非要在坛子里种虞美人,结果根把坛子撑裂了。”江思年接过瓷片,指尖摸到冰凉的釉面,忽然觉得母亲的温度还留在上面。
王大爷举着相机追着只蝴蝶跑,镜头里的蝶翅忽闪忽闪,把阳光切成碎金。他跑着跑着被石头绊了个趔趄,相机差点摔进蒲公英丛里,亏得孤狼眼疾手快,用嘴叼住了相机带。“好小子!”王大爷摸着孤狼的头笑,“回头给你拍套写真,放《花田记事》的首页。”孤狼像是听懂了,尾巴轻轻扫了扫他的裤腿,耳朵却警惕地竖着——原来那只蝴蝶停在了小向阳的草帽上,翅膀上的花纹像极了母亲日记里画的凤凰。
早饭过后,陈叔又背着竹篓来了,这次篓子里装着些竹制的小牌子,上面用烧红的烙铁烫了字:“虞美人”“薰衣草”“向日葵”。“给花田做个记号,省得小向阳认错了,把野草当花苗浇。”陈叔说着往竹牌上系麻绳,绳结打得又快又匀,像极了他编竹篮时的手法。小向阳不服气地撅嘴:“我才不会认错!向日葵的芽是扁的,野草的芽是圆的。”说着蹲下来扒开泥土,果然露出株扁扁的嫩芽,沾着的泥粒像给它戴了顶小帽子。
苏瑶坐在暖房门口织毛衣,天蓝的毛线在手里绕来绕去,忽然被风吹走了半截。毛线飘啊飘,缠在了白猫的尾巴上,白猫吓得原地转圈,红铃铛叮叮当当响,把狼崽们都引了过来。最小的那只狼崽好奇地叼住毛线头,被白猫一爪子拍开,却反而更兴奋,追着毛线在花田里跑,引得众人直笑。江思年看着那团在风里飞的毛线,忽然觉得像朵会跑的云,正往彩虹的方向赶。
中午的太阳暖烘烘的,晒得人眼皮发沉。李爷爷躺在藤椅上打盹,二胡斜靠在旁边的石桌上,琴弦上落了片槐花瓣。王大爷举着相机在拍蜜蜂,镜头离得太近,被蜜蜂蛰了下鼻尖,疼得他直咧嘴,眼泪却笑得流出来:“这小家伙还挺凶,跟李爷爷似的护食。”李爷爷被吵醒了,摸了摸鼻子上的假牙:“我可没蛰你,我是怕你把蜂蜜都拍没了,冬天没的吃。”
父亲和江思年在翻整花田西侧的土地,准备种些波斯菊。父亲的锄头落下去,忽然“当”的一声磕到了硬物。刨开泥土一看,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锁早就锈坏了,一掰就开。里面装着些旧东西:半块用锡纸包着的水果糖,糖纸已经泛黄;一张褪色的电影票,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只看得清日期是十年前的小满;还有片干枯的向日葵花瓣,夹在张纸条里。
纸条是母亲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今天和老江去看电影,他偷偷往我兜里塞了颗糖,说是向日葵味的。回来时摘了片最大的花瓣,等明年种出花来,就把糖纸埋在底下当肥料。”父亲拿着纸条的手微微发抖,忽然笑出声:“这糖我记得,当时你说太甜,非要分我一半,结果俩人都齁得喝了三瓢水。”江思年把那半块糖放进嘴里,果然甜得发腻,却有股淡淡的葵花籽香,像母亲在的时候,灶台上总摆着的那罐葵花糖。
下午的风带着点凉意,吹得薰衣草摇出紫色的浪。白猫卧在薰衣草丛里打盹,红铃铛被花瓣盖住了,只露出点红尖尖。孤狼趴在不远处的石头上,耳朵时不时动一下,忽然站起来往花田深处跑。众人正纳闷,就见它叼着只受伤的小鸟回来,翅膀耷拉着,羽毛上沾着血。
“是绣眼鸟!”江思年认出这是鸟蛋的主人,赶紧从暖房里找出药箱。苏瑶小心翼翼地给鸟翅膀涂药膏,小向阳蹲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手里还攥着片梧桐叶,想给鸟当被子。父亲找来个竹编的小筐,铺上柔软的干草,把小鸟放进去,挂在紫藤架下最隐蔽的地方。“等它好了,就会把家人都带来。”父亲说这话时,阳光透过紫藤叶的缝隙落在鸟筐上,像撒了把金粉。
王大爷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忽然发现筐边爬来只蜗牛,背着的壳上沾着薰衣草花瓣,正慢慢往筐里爬,像是来给小鸟站岗。“这张叫‘守望’。”他边拍边念叨,“《花田记事》又多了个故事。”张奶奶端来刚熬的小米粥,盛了小半碗放在筐边:“给鸟妈妈留着,说不定晚上就来探望了。”
傍晚的时候,天边的云又变成了兔子的模样,比早上的更肥些,像是吃了太多草。小向阳举着苏瑶织了一半的毛衣跑:“你看你看,云穿上毛衣了!”众人望去,果然见那团云被夕阳染成了天蓝色,拖着的尾巴像毛衣的流苏。江思年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话:“云是天空的羊群,被风赶着回家。”
晚饭是在暖房里吃的,火塘里的柴火烧得噼啪响,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张奶奶做了野草莓酱拌面条,酸甜的味道混着柴火的烟味,让人心里暖暖的。小向阳吃着吃着忽然指着窗外喊:“鸟妈妈来了!”果然见两只绣眼鸟落在紫藤架上,叽叽喳喳地叫,筐里的小鸟也跟着应和,像在说悄悄话。
父亲喝了口梅子酒,忽然说:“明天去后山摘些野蔷薇枝,扦插在篱笆上,明年就能爬满花了。”江思年点点头,往嘴里扒拉着面条,忽然尝到颗没嚼碎的野草莓籽,硌得牙有点痒,却想起小时候母亲总说:“籽要咽下去,明年就能从肚子里长出草莓来。”当时信以为真,每次都把籽咽得干干净净,后来才发现,母亲是怕他把籽吐在地上,招蚂蚁。
夜里的花田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和风穿过花丛的声音。江思年躺在暖房的竹床上,听着父亲在隔壁翻母亲的日记,纸页翻动的声音像蝴蝶振翅。他忽然想起傍晚埋铁皮盒的地方,就在虞美人种子旁边,父亲说:“让过去的日子陪着新种子长大,它们会结出更甜的果。”
月光透过暖房的玻璃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紫藤架的影子,像幅会动的画。白猫跳上床,蜷缩在他脚边,红铃铛偶尔响一声,像谁在远处敲小铜钟。狼崽们挤在门口打盹,发出轻轻的呼噜声,孤狼趴在门外,尾巴偶尔扫过地面,惊得虫鸣停了又续。
江思年闭上眼睛,闻到空气里有野草莓酱的甜,有薰衣草的香,还有泥土湿润的腥气。他想起母亲说过,每种味道都是时光的脚印,只要记着,就不算走远。他忽然觉得,母亲其实从未离开,她变成了花田里的风,变成了向日葵的芽,变成了白猫尾巴上的红铃铛,变成了每个人心里那点暖暖的光。
第二天一早,后山的野蔷薇枝就被剪了回来,带着尖尖的刺,枝桠上还挂着没开的花苞。父亲和江思年把枝条插进篱笆边的土里,小向阳拿着水壶挨个浇水,嘴里念叨着:“快开花快开花,开出像苏瑶姐姐裙子那样红的花。”苏瑶正好走过来,听见这话笑红了脸,手里的毛线团滚落在地,被狼崽们当成了玩具,追得满花田跑。
陈叔送来些竹制的支架,说是给蔷薇爬藤用的。支架的形状像小小的梯子,靠在篱笆上,阳光照上去,影子在地上画满了格子。“等花开了,这些格子就会被花填满,像块花手帕。”陈叔说着往支架上缠麻绳,好让藤蔓能抓得更牢。王大爷举着相机拍支架的影子,忽然发现白猫正蹲在影子的格子里,红铃铛像颗落在棋盘上的红棋子。
李爷爷坐在藤椅上拉二胡,调子还是那首《槐花雨》,却比昨天欢快些,像是加了点阳光的味道。阿黄趴在他脚边,嘴里叼着根蔷薇枝,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两下,像是在跟着调子打节拍。张奶奶在暖房里蒸馒头,麦香混着野草莓酱的甜飘出来,引得绣眼鸟从紫藤架上飞下来,落在窗台上歪头看。
江思年蹲在虞美人地里,发现有颗种子已经冒出了芽,嫩红的茎顶着两瓣圆叶,像个举着小伞的娃娃。他想起父亲带来的虞美人种子,红的黄的粉的,混在一起像把撒在土里的星星。他忽然想给每颗种子都起个名字,红的叫“晚霞”,黄的叫“阳光”,粉的叫“苏瑶的裙子”,至于那颗最先发芽的,就叫“妈妈的信”吧。
中午的时候,天空又飘起了毛毛细雨,这次的雨里带着点槐花的甜。大家躲在暖房里,看着雨丝把花田织成片朦胧的绿。王大爷翻着相机里的照片,忽然指着张照片笑:“你们看这张,孤狼的耳朵上沾着片槐花瓣,像戴了朵小花儿。”众人凑过去看,果然见孤狼的耳朵尖上顶着片白花瓣,眼神却还是酷酷的,反差得让人发笑。
父亲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来是些晒干的向日葵花盘,籽儿饱满得快要裂开。“这是去年在向阳坡摘的,留着当种子。”他说着往每个花盘里撒了点水,“泡软了好剥籽。”小向阳立刻抢过一个花盘,用指甲抠着籽儿,抠得指甲缝里都是黄色的粉。苏瑶找了个竹匾来,把剥好的籽儿倒进去,阳光透过雨帘照在竹匾上,籽儿们亮晶晶的,像撒了层糖。
雨停的时候,天边又挂起了彩虹,这次的彩虹边上跟着道淡淡的霓,像给彩虹镶了个边。小向阳拉着江思年往花田中央跑,说是要去找彩虹的尽头。跑到一半,他忽然停住脚,指着地上的水洼喊:“彩虹掉水里了!”果然见每个水洼里都躺着道小小的彩虹,被风吹得轻轻晃,像随时会碎掉。
江思年蹲下来,看着水洼里的彩虹,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最后一页:“等向日葵开满花田,就让彩虹当它们的镜子,看看自己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