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新旧交替的会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1912年5月20日晨光熹微,8时整

  中南海居仁堂内,袁世凯已用毕早餐,侍从们鱼贯而入,为他更衣。今日这场会面,非同小可——应允了逊清皇室,隆裕皇太后亲自发出的会晤请求。

  而袁世凯,这位刚刚坐上民国大总统之位不过数月的实权人物,面对满清旧贵族的代表,自然会赴约试探究竟,对方将给出怎样足够的“诚意”。

  经内务府与总统府秘书处几经磋商,最终敲定:此次会面,以两国元首平等规格之礼对待。

  袁世凯嘴角微扬,眼底闪过一丝深意。

  他缓缓穿上那套陆海军大元帅礼服——深蓝色的军装,缀以金线绶带,肩章高耸,象征着民国最高军事统帅的权威。

  民国初创,各类服饰规格尚未完全定型,但袁世凯深知,今日这场会面,他代表的是以“民国总统”的身份的同时,也必须以“实权最高统帅”的姿态出现。

  他特意没有选择民国总统的常规礼服,而是披上这套更具军事威严的大元帅制服,暗示着自己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掌舵者。

  幕僚赵秉钧与梁士诒恭候已久。

  “大总统,秘书处与内务府已沟通妥当。”赵秉钧低声道,“出行章程已安排完毕,仪仗队、卫队、军乐队均已就位。”

  梁士诒补充道:“汽车已备好,沿途警备森严,确保安全。”

  袁世凯微微颔首,整理了一下袖口,目光沉稳而深邃。

  他知道,今日这场会面,绝不仅仅是隆裕皇太后所谓的“礼节性请求会面”。更是皇室在内的逊清旧臣们对民国政府,对内务府介入的试探,他也在观察这些旧臣们对于"流言蜚语″有何解决动作。

  中南海总统府外,仪仗队整装待发

  总统府大门外,一支规格极高的仪仗队已然列阵。

  - 前锋:一队骑兵卫队,身着新式军装,马匹锃亮,步伐整齐,负责开道。

  - 中军:袁世凯的专用汽车(当时罕见的西洋进口轿车),车身覆盖民国五色旗,车窗半掩,隐约可见袁世凯的身影。

  - 随行:军乐队奏响民国国歌(临时定制的军乐),侍从武官骑马随行,秘书处官员乘坐马车紧随其后。

  整个仪仗队浩浩荡荡,气势非凡,既彰显民国大总统的威仪,又暗示着“平等会面”的政治姿态。

  紫禁城午门,前朝三大殿(民国政府控制区)

  紫禁城守卫的民国军警已在此集结等候。

  汽车仪仗队缓缓抵达紫禁城外,袁世凯下车,同一众官僚仪仗队从午门进入,穿过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些地方已在民国政府控制之下。

  袁世凯目光扫过这些曾经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建筑。如今,它们属于民国,而他却要以“平等之礼”去见那位曾经的“大清皇太后”。

  前朝三大殿的守卫已换成了民国士兵,但内廷(清皇室居住区)仍由部分禁卫军把守。

  仪仗队行至乾清门前,内廷的禁卫军早已列队等候,双方短暂交接后,袁世凯的仪仗队缓缓驶入内廷区域——这里,才是真正的“逊清皇室领地”。

  卯时三刻,紫禁城内廷依旧保持着它固有的节奏。晨光透过乾清宫檐角的琉璃瓦,在青石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皇帝凌霄和隆裕皇太后按照日常的时辰,已各自洗漱完毕,完成日常既定步骤。

  因今日与"民国元首大总统″会面,凌霄特意停课,一同陪同隆裕皇太后接见袁世凯。

  "皇上,今日不同往日,皇室未来就看今日之举了。"隆裕皇太后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宫女为她梳理发髻。

  镜中映出她略显疲惫却依然端庄的面容,"袁世凯今日要来,咱们母子已有几月不曾见过他了,皇上陪哀家一同接见,看看这民国总统究竟有何不一样?"

  凌霄放下手中的书籍,故作沉稳地点头:"皇额娘,儿臣知道。"他已换上明黄色的小朝服,虽年幼却已懂得今日的非同寻常。

  内务府总管大臣马佳绍英早已率领属下将乾清宫内外打扫得一尘不染。

  按照与民国政府秘书处的协调,乾清宫正殿的布置既保持皇家威仪,又兼顾"平等会面"的要求——皇太后宝座与宾客座椅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失皇室体面,又体现"平等"之意。

  辰时整,逊清朝廷的众多官员已早早进入内庭。他们都共同身着大清补服,头戴顶戴花翎,但都自觉地按照品级高低在乾清门后列队等候。

  内阁学士、翰林苑官员、内务府各司堂官......一个个神情肃穆,目光不时瞟向乾清宫的方向。

  "绍英大人,一切可都安排妥当了?"醇亲王载沣轻声问道,他今日特意换上了代表亲王的衮服,胸前的金龙补服在晨光中格外显眼。

  马佳绍英躬身回道:"回王爷的话,乾清宫内外都已按规矩布置完毕。按协调的时辰,再过一刻钟便是会面之时。"

  乾清宫前的广场上,空气似乎凝固了。官员们按照品级规制,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品大员在前,二品以下依次后排,连太监们也都按等级站在最后。他们低声交谈着,话题无不围绕着即将到来的会面。

  "听说袁世凯今日要穿民国大总统礼服?"

  "那又如何,咱们皇太后依旧是以国母之尊相见。"

  "嘘......小声些,让太后王爷听见可不好。"

  殿外,钟声响起,预示着会面的时辰已到。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背,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乾清宫的大门。在那里,皇室与民国政府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即将开始。

  时辰已到,以醇亲王为首的官员引袁世凯进入内廷,乾清宫外,隆裕皇太后已携少数近臣等候。

  隆裕皇太后最后整理了一下衣冠。今日穿着符合“大清退位皇太后”身份的深蓝色朝服服饰,并未穿戴昔日象征皇权的正式明黄色朝袍朝褂。

  虽不似往日那般华丽,但依旧仪态端庄,神情平静。凌霄站在她身侧,小小的身影穿着明黄色龙袍,腰间系着象征皇权的玉带。

  皇太后和凌霄都知道,今日这场会面,关乎皇室的尊严,也关乎未来的生存。

  而袁世凯,这位曾经的清廷重臣,如今的民国大总统,正踏着仪仗队的鼓点,一步步走向她。

  这场“平等会面”,究竟是皇室的妥协,还是袁世凯的试探?

  答案,即将揭晓。

  袁世凯的专用仪仗队缓缓停稳在乾清门前,身旁站立着两名身着笔挺西式军装的侍从官,身后跟着一队整齐的骑兵卫队。

  他微微整理了一下领口,从容穿过乾清门,身后跟着两名心腹幕僚——赵秉钧和梁士诒,以及一众全副武装的侍卫扈从。

  按照事先的协调,袁世凯今日以中华民国大总统身份觐见,不受旧式跪拜礼节约束。

  他身着陆海军大元帅礼服,肩章上的金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民国最高军事统帅的权威。他的步伐沉稳,目光扫过乾清宫前肃立的逊清旧臣,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隆裕皇太后携溥仪皇帝已在乾清宫正殿等候。殿内,按照双方协商的礼仪,皇帝宝座与宾客座位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失皇室体面,又体现"平等"原则。

  逊清旧臣们站在皇帝太后身后,民国官员则站在袁世凯身后,双方各自皆着正装官服,以鞠躬代替跪拜。

  袁世凯步入大殿,目光首先落在隆裕皇太后身上,微微欠身,行了一个标准的西式鞠躬礼,语气恭敬却不失分寸:"太后娘娘,大总统袁世凯,恭请圣安。"

  隆裕皇太后端庄地点头回礼,神色平静,但眼神中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矜持:"袁大总统,免礼。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皇帝凌霄站在太后身旁,小小的身躯穿着明黄色龙袍,双手垂放身侧,时刻打量着袁世凯。袁世凯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深意,随即也微微躬身,以示回应。

  双方官员——逊清的六部堂官与民国的阁员们,彼此对视一眼,随后各自鞠躬致意,没有多余的寒暄,但气氛微妙而紧张。

  待众人落座,袁世凯率先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关切:"太后娘娘,皇帝陛下,自民国建立以来,一直听闻二位在紫禁城内生活。不知退居后宫之后,日常起居可还习惯?若有任何需要,民国政府定当竭尽所能,为太后分忧。"

  隆裕皇太后微微一笑,神色从容:"袁大总统有心了。哀家与皇帝在紫禁城内,承蒙民国政府遵守优待条件,一切尚可。只是......"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陈设,"只是这宫中之事,终究与往日不同,诸多不便,还望大总统体谅。"

  袁世凯点头:"太后放心,民国政府必当严格遵守优待条件,确保皇室尊严。若有何事,可直接吩咐秘书处,本总统定当亲自过问。"

  皇帝凌霄坐在皇太后身旁,听着双方的对话,能感受到其中的微妙。他微微抬头,看向袁世凯,眼中带着孩童的好奇,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逊清旧臣站在皇帝身后,目光时而扫过袁世凯的大元帅礼服,时而看向他身后那群身着西式礼服的民国官员。

  他们依旧端着旧日的架子,但言语间已不再如往日那般强硬。隆裕皇太后虽仍保持着皇太后的威仪,但对袁世凯的态度,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君臣之礼",而是"平等相待"的客气。

  一番客套寒暄后,袁世凯微微示意,赵秉钧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暗示:"太后娘娘,今日会面,大总统与太后有许多私密事宜需商议,不如让属下们暂且退下?"

  隆裕皇太后点头:"自然。诸位大臣,今日便先在此等候吧。"

  袁世凯随即向赵秉钧和梁士诒使了个眼色,两名幕僚会意,随即向逊清旧臣们微微颔首,示意他们退至殿外。与此同时,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也带着一众逊清官员,恭敬地退到乾清宫外,只留下一众侍卫在殿外守卫。

  乾清宫内,只剩下袁世凯、隆裕皇太后、皇帝凌霄,以及双方最核心的心腹幕僚。

  殿门缓缓合上,一场真正的私下会谈,就此开始。

  而醇亲王载沣则代表大清皇室在乾清宫侧殿准备接见西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