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石攥着腰间磨得发亮的柴刀,蹲在青竹镇外的土坡上啃粗粮饼子。饼渣簌簌落在打满补丁的衣襟上,他却顾不上拍——视线死死盯着坡下那条通往县城的黄土路,像盯着救命的浮木。
今年他刚满十岁,村里人都叫他“石头”,不是因为他楞,是因为他像后山的青石板,再重的活计压下来也不吭一声。家里五口人挤在两间漏风的土坯房里,大哥程木在县城的木匠铺当学徒,是全家唯一的盼头——听说管吃管住,月底还能拿十个铜板,母亲每次提起,眼角的皱纹都能舒展开两分。
程石比谁都想成为大哥那样的人。他偷偷摸过大哥留在家里的刨子,木柄被磨得温润,那是能靠手艺挣饭吃的证明。可上个月大哥托人捎信回来,说铺子里收了掌柜的远房侄子,开春后就不再用他了。信传到家里时,父亲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宿旱烟,烟杆“啪嗒”响着,像敲在每个人心上。
“石头,发啥愣?该去捡柴了。”同村的狗蛋背着竹篓路过,招呼他。程石回过神,把剩下的半块饼子包好——这是母亲特意多给他的,要留着晚上给小妹当点心。小妹今年五岁,瘦得像根豆芽,却总在他进山时攥着他的衣角,脆生生地说:“哥,要是看到红果子,记得给我留一颗呀。”
两人钻进后山的林子,枯枝在脚下发出脆响。程石的动作比平时慢了些,脑子里总绕着县城的事。他听说县城里有个“百工堂”,专收年纪小的学徒,要是能进去,不仅能学手艺,每月还有月钱拿。可他连县城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更别说找百工堂了。
“石头,你看那是不是你三叔?”狗蛋突然指着林子外的小路。程石抬头,只见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人正朝这边走,腰间挂着个绣着“福”字的荷包,不是三叔程成是谁?
程成在县城的酒楼当账房,是村里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去年大哥能去木匠铺,就是托了他的关系。程石赶紧迎上去,恭恭敬敬地喊了声“三叔”。
程成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头,目光落在他背上的竹篓上:“这么小就出来捡柴,真是个懂事的。跟你说个事,我这次来,是给你带个机会。”
程石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攥着柴刀的手紧了紧。
“你知道‘青云阁’不?”程成压低声音,“那是咱们这方圆百里最大的门派,专门收年纪小的娃子学本事。我前阵子刚入了阁里的外门,能推荐人去考内门弟子。你今年十岁,正好够岁数。”
“门派?学本事?”程石没听过这词,眼里满是茫然。
“就是学能耐!”程成说得更直白,“进了内门,不仅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就算没考上内门,也能留在外门做事,像我一样在县城里谋个体面营生,总比在村里捡柴强吧?”
一两银子?程石的眼睛亮了。他知道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个铜板,够家里买好几个月的口粮了。要是能拿到这么多月钱,母亲就不用再半夜缝补衣服,小妹也能天天吃上白面馒头了。
“可是……我能行吗?”他小声问,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咋不行?”程成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孩子踏实,比同龄娃懂事,青云阁就喜欢这样的。我已经跟你爹娘说好了,给你留了半个月的时间,你在家好好歇着,养养精神,到时候我来接你去县城参加测试。”
程石还没反应过来,程成已经从荷包里掏出二两银子,递到他手里:“这钱你先拿回去,给你娘买点好的,也给你小妹买些糖吃。”银子沉甸甸的,带着体温,程石攥在手里,感觉像是攥着整个未来。
半个月后,三叔程成如约来接程石。母亲把他的包袱塞得满满当当,里面有两件洗得发白的衣服,还有几个煮好的鸡蛋。父亲送他们到村口,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到了那边,好好听话”,眼眶却红了。
马车上,程石掀开帘子,看着青竹镇的影子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尘土里。他想起小妹昨天拉着他的手,把一颗用布包好的红果子塞给他:“哥,你要是想我了,就看看这个。”果子的甜味还在舌尖,他却突然鼻子一酸。
他不知道青云阁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学本事有多难。他只知道,自己要去一个新地方,要挣很多钱,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马车轱辘滚滚向前,压过黄土路,也压开了一条属于程石的、从未有人走过的路。他不会想到,这趟旅程带他去的,不是百工堂的木工房,而是一个能让他摆脱凡人命运、踏上修仙之路的全新世界。
今年他刚满十岁,村里人都叫他“石头”,不是因为他楞,是因为他像后山的青石板,再重的活计压下来也不吭一声。家里五口人挤在两间漏风的土坯房里,大哥程木在县城的木匠铺当学徒,是全家唯一的盼头——听说管吃管住,月底还能拿十个铜板,母亲每次提起,眼角的皱纹都能舒展开两分。
程石比谁都想成为大哥那样的人。他偷偷摸过大哥留在家里的刨子,木柄被磨得温润,那是能靠手艺挣饭吃的证明。可上个月大哥托人捎信回来,说铺子里收了掌柜的远房侄子,开春后就不再用他了。信传到家里时,父亲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宿旱烟,烟杆“啪嗒”响着,像敲在每个人心上。
“石头,发啥愣?该去捡柴了。”同村的狗蛋背着竹篓路过,招呼他。程石回过神,把剩下的半块饼子包好——这是母亲特意多给他的,要留着晚上给小妹当点心。小妹今年五岁,瘦得像根豆芽,却总在他进山时攥着他的衣角,脆生生地说:“哥,要是看到红果子,记得给我留一颗呀。”
两人钻进后山的林子,枯枝在脚下发出脆响。程石的动作比平时慢了些,脑子里总绕着县城的事。他听说县城里有个“百工堂”,专收年纪小的学徒,要是能进去,不仅能学手艺,每月还有月钱拿。可他连县城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更别说找百工堂了。
“石头,你看那是不是你三叔?”狗蛋突然指着林子外的小路。程石抬头,只见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人正朝这边走,腰间挂着个绣着“福”字的荷包,不是三叔程成是谁?
程成在县城的酒楼当账房,是村里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去年大哥能去木匠铺,就是托了他的关系。程石赶紧迎上去,恭恭敬敬地喊了声“三叔”。
程成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头,目光落在他背上的竹篓上:“这么小就出来捡柴,真是个懂事的。跟你说个事,我这次来,是给你带个机会。”
程石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攥着柴刀的手紧了紧。
“你知道‘青云阁’不?”程成压低声音,“那是咱们这方圆百里最大的门派,专门收年纪小的娃子学本事。我前阵子刚入了阁里的外门,能推荐人去考内门弟子。你今年十岁,正好够岁数。”
“门派?学本事?”程石没听过这词,眼里满是茫然。
“就是学能耐!”程成说得更直白,“进了内门,不仅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就算没考上内门,也能留在外门做事,像我一样在县城里谋个体面营生,总比在村里捡柴强吧?”
一两银子?程石的眼睛亮了。他知道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个铜板,够家里买好几个月的口粮了。要是能拿到这么多月钱,母亲就不用再半夜缝补衣服,小妹也能天天吃上白面馒头了。
“可是……我能行吗?”他小声问,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咋不行?”程成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孩子踏实,比同龄娃懂事,青云阁就喜欢这样的。我已经跟你爹娘说好了,给你留了半个月的时间,你在家好好歇着,养养精神,到时候我来接你去县城参加测试。”
程石还没反应过来,程成已经从荷包里掏出二两银子,递到他手里:“这钱你先拿回去,给你娘买点好的,也给你小妹买些糖吃。”银子沉甸甸的,带着体温,程石攥在手里,感觉像是攥着整个未来。
半个月后,三叔程成如约来接程石。母亲把他的包袱塞得满满当当,里面有两件洗得发白的衣服,还有几个煮好的鸡蛋。父亲送他们到村口,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到了那边,好好听话”,眼眶却红了。
马车上,程石掀开帘子,看着青竹镇的影子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尘土里。他想起小妹昨天拉着他的手,把一颗用布包好的红果子塞给他:“哥,你要是想我了,就看看这个。”果子的甜味还在舌尖,他却突然鼻子一酸。
他不知道青云阁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学本事有多难。他只知道,自己要去一个新地方,要挣很多钱,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马车轱辘滚滚向前,压过黄土路,也压开了一条属于程石的、从未有人走过的路。他不会想到,这趟旅程带他去的,不是百工堂的木工房,而是一个能让他摆脱凡人命运、踏上修仙之路的全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