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石聚气成功后,练气进度一日千里,不过半月,便将“青云基础诀”第一层练至圆满,丹田内的灵气凝得像一缕细流,运转起来愈发顺畅。林风师兄见状,便允他去阁里的“藏经阁”挑选一本适合水灵根的二阶心法,可没等他动身,却先遇上了外门弟子的麻烦。
这天傍晚,程石按赵虎说的,去山门下的收发处托下山的师兄给家里捎信,刚走到岔路口,就被三个外门弟子拦住了路。为首的汉子穿着灰袍,腰间别着把锈迹斑斑的短刀,正是之前被测出“凡根”的瘦高个——他叫吴三,进外门后仗着认识几个老弟子,专挑新入内门的少年欺负。
“哟,这不是咱们青云阁的‘天才弟子’吗?”吴三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眼神阴沉沉的,“听说你聚气比谁都快?怎么,内门弟子就不用给外门的师兄请安了?”
程石皱了皱眉,想起三叔“少惹事”的叮嘱,侧身想绕过去:“我要去收发处,没空跟你耗。”
“没空?”吴三伸手拦住他,身后两个弟子也围了上来,“听说内门弟子每月有二两月钱,还有新衣服穿?我们外门弟子苦哈哈的,你这‘天才’就不能分点好处,孝敬孝敬师兄?”
程石攥紧了拳头,丹田内的灵气悄悄运转——林风师兄说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对同门动手,可吴三明显是故意找茬。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吴三,你围着内门弟子做什么?”
吴三回头一看,脸色瞬间变了——来的是外门的管事李伯,也是之前带程石参加测试的灰袍人。李伯走到程石身边,瞪了吴三一眼:“阁规里写着,外门弟子不得寻衅内门弟子,你想受罚?”
吴三咽了口唾沫,嘴里嘟囔着“算我倒霉”,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李伯看着程石,叹了口气:“你性子太稳,可有时候太稳也容易受欺负。往后再遇上这事,不用怕,直接报给管事,或者找你林风师兄,青云阁虽有内外门之分,却容不得人仗势欺人。”
程石点点头,心里暖了暖——从青竹镇到青云阁,总有人在帮他。李伯又道:“你聚气的事,我听说了,林风那小子把你夸得天花乱坠。藏经阁的二阶心法,你可得好好挑,水灵根适合的‘柔水诀’和‘清灵诀’都不错,尤其是‘柔水诀’,后续还能往上进阶,对你以后有好处。”
谢过李伯后,程石加快脚步去了收发处,给家里写了封信——他没提吴三的事,只说自己在阁里一切都好,已经能练心法了,月底会托人捎些银子回去。写完信,他直奔藏经阁。
藏经阁的管事是个白发老婆婆,听程石说明来意,从书架上取了两本蓝色封皮的册子:“这就是‘柔水诀’和‘清灵诀’,你先看看,选好了再登记。”
程石翻开“柔水诀”,里面的字他大多认识,开篇就写着“水灵主柔,以柔克刚,循水之态,可化万物”,后面还画着灵气运转的图谱,比“青云基础诀”详细多了。他又翻了翻“清灵诀”,虽也适合水灵根,却更偏向“快”,不如“柔水诀”扎实。没多犹豫,他选了“柔水诀”。
回到竹屋,程石连夜开始练“柔水诀”。按诀子里的法子,他将丹田内的灵气分成三缕,顺着手臂、大腿的经脉慢慢运转——起初灵气走得滞涩,像小溪流过石子路,可练到后半夜,灵气突然变得顺滑起来,顺着经脉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丹田,还比之前粗壮了一丝。
“这‘柔水诀’果然厉害!”程石又惊又喜,揉了揉发酸的胳膊,继续往下练。天快亮时,他终于将“柔水诀”第一层入门,丹田内的灵气凝得更实,连带着身体也轻快了不少,之前练体留下的酸痛感,竟也消了大半。
第二天辰时,程石去前殿上课,林风师兄一见到他,就笑着说:“看你气色,想必是选对心法了。‘柔水诀’虽入门慢,可根基最稳,你性子稳,正好契合。”说着,他递过来一个小瓷瓶,“这里面是‘凝气丹’,你练‘柔水诀’时,每日服一粒,能帮你加快灵气运转,不过别多吃,免得灵气太盛,伤了经脉。”
程石接过瓷瓶,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凝气丹”是阁里的宝贝,外门弟子根本得不到,内门弟子也只有进度快的才能领到。林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练,下个月阁里有‘新弟子小比’,前三名能去‘灵药园’选一株草药,对你往后修炼大有好处。”
程石眼睛一亮——他想起后山老药农说的凝气草,要是能去灵药园,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草药,不仅能帮自己修炼,还能给家里捎些强身健体的草药回去。他攥紧了瓷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小比里拿个好名次,不辜负林风师兄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来青云阁的初心。
往后的日子,程石更勤奋了——白天跟着林风师兄学心法、练体术,晚上就躲在竹屋里练“柔水诀”,每日服一粒凝气丹,灵气增长得越来越快。赵虎见他这么拼,也跟着加劲,两人经常一起在后山练体,累了就坐在青石上聊天,说着各自家乡的事,说着往后的打算。
程石偶尔还是会想起青竹镇的爹娘和小妹,想起小妹塞给他的红果子——那布包里的果子早就干了,他却一直留着,每次想家人了,就拿出来闻闻,好像还能闻到当初的甜味。他知道,只要自己好好修炼,迟早能回去见他们,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远处的灵药园里,一个穿着绿袍的老人正看着弟子名册,对着“程石”的名字,轻轻点了点头——这株来自青竹镇的“小苗”,不仅扎下了根,还在悄悄往上长,说不定真能长成参天大树。
这天傍晚,程石按赵虎说的,去山门下的收发处托下山的师兄给家里捎信,刚走到岔路口,就被三个外门弟子拦住了路。为首的汉子穿着灰袍,腰间别着把锈迹斑斑的短刀,正是之前被测出“凡根”的瘦高个——他叫吴三,进外门后仗着认识几个老弟子,专挑新入内门的少年欺负。
“哟,这不是咱们青云阁的‘天才弟子’吗?”吴三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眼神阴沉沉的,“听说你聚气比谁都快?怎么,内门弟子就不用给外门的师兄请安了?”
程石皱了皱眉,想起三叔“少惹事”的叮嘱,侧身想绕过去:“我要去收发处,没空跟你耗。”
“没空?”吴三伸手拦住他,身后两个弟子也围了上来,“听说内门弟子每月有二两月钱,还有新衣服穿?我们外门弟子苦哈哈的,你这‘天才’就不能分点好处,孝敬孝敬师兄?”
程石攥紧了拳头,丹田内的灵气悄悄运转——林风师兄说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对同门动手,可吴三明显是故意找茬。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吴三,你围着内门弟子做什么?”
吴三回头一看,脸色瞬间变了——来的是外门的管事李伯,也是之前带程石参加测试的灰袍人。李伯走到程石身边,瞪了吴三一眼:“阁规里写着,外门弟子不得寻衅内门弟子,你想受罚?”
吴三咽了口唾沫,嘴里嘟囔着“算我倒霉”,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李伯看着程石,叹了口气:“你性子太稳,可有时候太稳也容易受欺负。往后再遇上这事,不用怕,直接报给管事,或者找你林风师兄,青云阁虽有内外门之分,却容不得人仗势欺人。”
程石点点头,心里暖了暖——从青竹镇到青云阁,总有人在帮他。李伯又道:“你聚气的事,我听说了,林风那小子把你夸得天花乱坠。藏经阁的二阶心法,你可得好好挑,水灵根适合的‘柔水诀’和‘清灵诀’都不错,尤其是‘柔水诀’,后续还能往上进阶,对你以后有好处。”
谢过李伯后,程石加快脚步去了收发处,给家里写了封信——他没提吴三的事,只说自己在阁里一切都好,已经能练心法了,月底会托人捎些银子回去。写完信,他直奔藏经阁。
藏经阁的管事是个白发老婆婆,听程石说明来意,从书架上取了两本蓝色封皮的册子:“这就是‘柔水诀’和‘清灵诀’,你先看看,选好了再登记。”
程石翻开“柔水诀”,里面的字他大多认识,开篇就写着“水灵主柔,以柔克刚,循水之态,可化万物”,后面还画着灵气运转的图谱,比“青云基础诀”详细多了。他又翻了翻“清灵诀”,虽也适合水灵根,却更偏向“快”,不如“柔水诀”扎实。没多犹豫,他选了“柔水诀”。
回到竹屋,程石连夜开始练“柔水诀”。按诀子里的法子,他将丹田内的灵气分成三缕,顺着手臂、大腿的经脉慢慢运转——起初灵气走得滞涩,像小溪流过石子路,可练到后半夜,灵气突然变得顺滑起来,顺着经脉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丹田,还比之前粗壮了一丝。
“这‘柔水诀’果然厉害!”程石又惊又喜,揉了揉发酸的胳膊,继续往下练。天快亮时,他终于将“柔水诀”第一层入门,丹田内的灵气凝得更实,连带着身体也轻快了不少,之前练体留下的酸痛感,竟也消了大半。
第二天辰时,程石去前殿上课,林风师兄一见到他,就笑着说:“看你气色,想必是选对心法了。‘柔水诀’虽入门慢,可根基最稳,你性子稳,正好契合。”说着,他递过来一个小瓷瓶,“这里面是‘凝气丹’,你练‘柔水诀’时,每日服一粒,能帮你加快灵气运转,不过别多吃,免得灵气太盛,伤了经脉。”
程石接过瓷瓶,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凝气丹”是阁里的宝贝,外门弟子根本得不到,内门弟子也只有进度快的才能领到。林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练,下个月阁里有‘新弟子小比’,前三名能去‘灵药园’选一株草药,对你往后修炼大有好处。”
程石眼睛一亮——他想起后山老药农说的凝气草,要是能去灵药园,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草药,不仅能帮自己修炼,还能给家里捎些强身健体的草药回去。他攥紧了瓷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小比里拿个好名次,不辜负林风师兄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来青云阁的初心。
往后的日子,程石更勤奋了——白天跟着林风师兄学心法、练体术,晚上就躲在竹屋里练“柔水诀”,每日服一粒凝气丹,灵气增长得越来越快。赵虎见他这么拼,也跟着加劲,两人经常一起在后山练体,累了就坐在青石上聊天,说着各自家乡的事,说着往后的打算。
程石偶尔还是会想起青竹镇的爹娘和小妹,想起小妹塞给他的红果子——那布包里的果子早就干了,他却一直留着,每次想家人了,就拿出来闻闻,好像还能闻到当初的甜味。他知道,只要自己好好修炼,迟早能回去见他们,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远处的灵药园里,一个穿着绿袍的老人正看着弟子名册,对着“程石”的名字,轻轻点了点头——这株来自青竹镇的“小苗”,不仅扎下了根,还在悄悄往上长,说不定真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