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禁课(下)-《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宽阔而静谧的藏书阁中,常升的话音不住的响起,当他暂歇时,整个藏书阁中只能听见小火炉中的木炭,燃烧出噼啪作响的声音。

  随时的太监早已背过身去。

  满面愁苦的他,此刻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这种内容是他一个太监能听的吗。

  偏生,他还是被太子殿下指派,负责记录传达的人选。

  待到他功成之后……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看向了皇太孙。

  自己的这位小主。或许就是自己唯一的生路所在了。

  可被他寄予厚望的朱雄英,此刻仍旧还沉浸在常升方才所说的,以利诱之,以势压之的微言大义中,久久不能回神。

  他开蒙一载有余。

  除却必学的经典,需要大本堂的讲师慢慢授业,他平常的眼界和知识面,增长的都比同龄人要快,还时常得到大本堂讲师以及他皇爷爷的夸赞,常能举一反三。

  而今听常升的课,却像是重新开蒙一般,只觉得分外玄妙,曾经的经史子集在此时回味起来,仿佛也多了一层别样的滋味。

  看着最后一个情字。

  朱雄英伸直指道:“那舅舅,这个以情驱之是为何意?”

  常升看着这个字,张嘴欲言。

  可话到嘴边,斟酌着,他又提笔在纸上分别在情字以下画了两条线。

  线头的另一段分别写下了广义和狭义两个词。

  这才开口道:“以情驱之,最直观,也是最片面的比喻就如,雄英和允炆,同为你父王的子嗣,求舅舅办同一件事。”

  “允炆求不来的事,可能雄英动动嘴,舅舅就给你办了。”

  “哪怕有悖律法,舅舅也会想办法帮你圆回来。”

  “因为咱们是血亲。”

  “亲疏有别。”

  “这就是最浅显的以情驱之。”

  “亲情,爱情,友情,概莫如此。”

  “它们可以统称为儿女私情,也是狭义的情。”

  常升执笔,在侠义二字周围画了一个墨圈。

  “然而在儿女私情之外,还有一种情。”

  “唤作家国之情。”

  “它超脱寻常的情情爱爱,乃是志向,抱负的共鸣。”

  朱雄英经历的少。

  人情世故并不通达,对这话的理解不深,只得抬起头对视着常升的双眼,露出迷惘和请教的神情。

  常升没有片刻的思索,笑道:“雄英可曾听过,汉昭烈帝刘备三顾茅庐之典故。”

  朱雄英懵懂的点点头。

  “雄英听过刘备三顾茅庐,那可知彼时的刘备是个什么境况?”

  见朱雄英摇头,常升扭头换向了一房,好似神游在外的随侍太监道:“取三国志来。”

  不多时。

  最为权威的三国史书便陈列在了朱雄英的面前。

  常升轻车熟路,将这些精校的史书中刘备三顾茅庐时的状况一一翻出,指给朱雄英道:“那时的汉昭烈帝已年近半百。”

  “虽空有汉室宗亲的名号,手头上却无兵无粮,只得依附于刘表,驻扎新野。”

  “回想过往一生,二十多年颠沛流离,屡战屡败。”

  “兄弟妻小都曾几度流散。”

  “虽得人举荐了诸葛孔明,但整个势力对未来的悲观都溢于言表,乃至于刘备想要三顾茅庐,折节下交之时,其桃园结义的兄弟都觉得礼节太过。”

  “这种情况下,昭烈帝的所谓三顾茅庐,无非就是一场豪赌。”

  “诸葛亮与刘备没有亲缘,也无友情。”

  “那时的刘备势微,所谓的三顾茅庐不过像是败犬的哀鸣。”

  “即便那是押上了未来的一场惊天豪赌,但对彼时的诸葛孔明而言一文不值。

  “所以诸葛亮是如何被汉昭烈帝打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