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奶奶怎么说?”沈玉姝别的不关心,只想知道沈老太太的态度,最亲的人见死不救那是能记一辈子的。
沈安信嗤笑着把洗好的盘子递给她,“自然是把人给轰出去了,你是没看到,你奶奶拿着大扫把那个凶劲儿,站在门口骂了好久才回院子。”
那天沈老太太难得下山,分配给妇人们做的肥皂完成,她便想着下山看看,没想到遇到这么糟心的一家人,又被村民看了笑话,自是气的不行,连晚饭都是边吃边骂饱的。
沈玉姝自小在物质优渥的环境里长大,没见识过这些,但听爷爷奶奶说过,他们那辈赶上国家政局不稳,遇到的糟心事和这比简直有过之而不不及。
沈老太太不是糊涂人,沈玉姝只当不知道这事,和沈安信把厨房打扫干净看着他进了堂屋就转身往厢房而去。
沈家兄妹挂心食肆,吃完饭就急着回去,沈玉姝知道空间酿的果酒后劲有多大,强硬地要求两人回房醒酒,食肆她去看着。
沈玉姝的酒量有空间托底自认没什么问题,去各屋转悠一圈便放心和要去上课的两人一块出门。
同行的路上沈玉姝问两人什么时候放假,她好准备给夫子的节礼,眼看着再有半个多月就要过年,按照往年的惯例放假就在这几天。
“月考定在三天后,考完放假上元节之后才开学。”沈宁嘉轻声答了一句。
沈玉姝听着倒是和现代没多大差别,又在心里琢磨该送夫子些什么礼物合适。
以往他俩在镇上读书没这个需求,如今进了私塾那最起码的三节两寿要有所表示,毕竟古人在尊师重道这一块是非常讲究的。
三人分道扬镳,沈玉姝加快步伐赶到食肆,大堂座位只有一桌空着,尤家兄弟俩人和喻秀井然有序地传菜、撤碗擦桌子,元生在柜台处收钱算账,各司其职没有忙乱景象。
“吃饭没?”沈玉姝拉了拉他头顶的铃铛问,“先去吃饭吧,这里我看着。”
“沈姐姐来了,兰姐和柏哥喝多了?”元生虽然高兴她来,又见只有她一人多问了一嘴。
“家里的酒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让他们歇在屋里了。”沈玉姝给了他个了然的眼神,随即把人赶出柜台,“你先去吃饭。”
元生把没结的账指给她看,交接清楚往后院走去,刚才来的客人多没顾上吃饭,一直饿到现在也有些遭不住,他从来了沈家还是头一回。
食肆生意红火,沈玉姝盘点库存发现沈家从村民手里收的山货短短两月用去一半,照这个用量势必坚持不到来年开春。
她提前和何氏打招呼叫她回娘家一趟,看村里愿不愿意把自家存的山货拿出来卖,价钱和大青村一样。
沈玉姝问的实在谦虚了,有人上门收不用自己费力拉到城里就能换钱,没有不愿意的,这不肥皂生意一结束家里人就拉车赶驴的去了王家村。
她和家里人商量过后决定给夫子的节礼就照家里有的东西拿,正好这些山货里也有些奇珍,沈家条件摆在这儿,送的礼讲究心意不重奢华。
兄弟俩在私塾几个月进步明显,沈玉姝觉得这个夫子算是找对了,不免在节礼上多添几分心思。
还记得当初去拜访时候那个老太太是有高血糖的,准备的东西避开高糖含量,又听沈宁嘉说夫子也是个好酒的,空间果子酿的酒分几种,她挑了其中加量最少的来送人。
临近过年,沈家食肆做完最后的大扫除,门口挂上关张歇业的牌子,红红的对联贴上,和左右两家商户互拜早年便去集市上寻自家长辈。
今日上午沈家人采买年货顺便去成衣铺子取定好的新衣,下午便要回山上,虽是临时的房子可也要收拾收拾迎接新年。
和去年一样,洒扫除尘祭灶神,杀鸡宰鹅做炸货,祭祖贴对联等一系列年前活动忙到除夕。
爆竹在寂静的山林中响起,沈玉姝顾念山中生灵,从空间拿的多是色彩璀璨却不会发出震天声响的,辐射范围仅限沈家小院。
烟火再美也比不上他们灿烂的笑容,几人手拿仙女棒在空地上嘻笑地挥舞打闹。
她不自觉摸上腰间香囊,那上面绣了八个小字,岁岁无虞,平安长乐,这是顾氏对女儿的祝福。
“姝姝,过来吃饺子!”厨房门口一声温柔的轻喊。
“你们放烟花小心一些,别炸了手!”沈玉姝叮嘱几个年纪小的,转头大步走向顾氏,“这么早就吃?”
“这不是你奶奶说的,你熬不了夜,饺子提前吃了,要是困了就去睡觉。”顾氏把碗筷摆好,端起灶台上晾了一会儿的饺子放到她跟前。
沈玉姝咬了口虾仁猪肉馅儿饺子,虾仁弹牙混着油脂“噗”地炸满口腔,空间养的活虾果然滋味甜美到爆,她不自觉眯起眼睛,“奶奶真开明,那我今年不用熬通宵了?”
“但也不能太早睡,还是要象征性地守一下。”顾氏不肯放过她,夹起另一个碗里的饺子放到地上的碗里,又朝外喊,“小黑小白回来吃饭。”
它俩的地位在顾氏这里现在直线上升,待遇也是好得不得了,不管家里孩子吃什么都要单独备一份留给它俩。
院里热闹不休,半墙之隔的厨房却安静的只能听到咀嚼声,顾氏眼神慈爱的望向女儿,“吃完了去楼上试试明天穿的衣裳,我看你又瘦了,现在改还来得及,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不能动刀。”
沈玉姝摸摸自己的腰身,不确定道:“瘦了嘛,我摸着也没什么变化,合不合身也就那样吧,哪有人除夕还改衣裳的。”
顾氏还要说,沈玉姝放下筷子拉过她的手在掌心细细摩挲,“看您这双手都糙了,带孩子辛苦还得缝衣裳,明年不行去城里找个绣娘吧。”
“又胡说,就你们几个的衣裳我能有多累,不过等明年他俩会走了娘才是真腾不出时间了。”
沈玉姝又想着以后食肆的每月的上新,是该找个趁手的绣娘,城里大户人家也不是谁都养得起绣娘,多是寻个合心意的长期合作。
        沈安信嗤笑着把洗好的盘子递给她,“自然是把人给轰出去了,你是没看到,你奶奶拿着大扫把那个凶劲儿,站在门口骂了好久才回院子。”
那天沈老太太难得下山,分配给妇人们做的肥皂完成,她便想着下山看看,没想到遇到这么糟心的一家人,又被村民看了笑话,自是气的不行,连晚饭都是边吃边骂饱的。
沈玉姝自小在物质优渥的环境里长大,没见识过这些,但听爷爷奶奶说过,他们那辈赶上国家政局不稳,遇到的糟心事和这比简直有过之而不不及。
沈老太太不是糊涂人,沈玉姝只当不知道这事,和沈安信把厨房打扫干净看着他进了堂屋就转身往厢房而去。
沈家兄妹挂心食肆,吃完饭就急着回去,沈玉姝知道空间酿的果酒后劲有多大,强硬地要求两人回房醒酒,食肆她去看着。
沈玉姝的酒量有空间托底自认没什么问题,去各屋转悠一圈便放心和要去上课的两人一块出门。
同行的路上沈玉姝问两人什么时候放假,她好准备给夫子的节礼,眼看着再有半个多月就要过年,按照往年的惯例放假就在这几天。
“月考定在三天后,考完放假上元节之后才开学。”沈宁嘉轻声答了一句。
沈玉姝听着倒是和现代没多大差别,又在心里琢磨该送夫子些什么礼物合适。
以往他俩在镇上读书没这个需求,如今进了私塾那最起码的三节两寿要有所表示,毕竟古人在尊师重道这一块是非常讲究的。
三人分道扬镳,沈玉姝加快步伐赶到食肆,大堂座位只有一桌空着,尤家兄弟俩人和喻秀井然有序地传菜、撤碗擦桌子,元生在柜台处收钱算账,各司其职没有忙乱景象。
“吃饭没?”沈玉姝拉了拉他头顶的铃铛问,“先去吃饭吧,这里我看着。”
“沈姐姐来了,兰姐和柏哥喝多了?”元生虽然高兴她来,又见只有她一人多问了一嘴。
“家里的酒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让他们歇在屋里了。”沈玉姝给了他个了然的眼神,随即把人赶出柜台,“你先去吃饭。”
元生把没结的账指给她看,交接清楚往后院走去,刚才来的客人多没顾上吃饭,一直饿到现在也有些遭不住,他从来了沈家还是头一回。
食肆生意红火,沈玉姝盘点库存发现沈家从村民手里收的山货短短两月用去一半,照这个用量势必坚持不到来年开春。
她提前和何氏打招呼叫她回娘家一趟,看村里愿不愿意把自家存的山货拿出来卖,价钱和大青村一样。
沈玉姝问的实在谦虚了,有人上门收不用自己费力拉到城里就能换钱,没有不愿意的,这不肥皂生意一结束家里人就拉车赶驴的去了王家村。
她和家里人商量过后决定给夫子的节礼就照家里有的东西拿,正好这些山货里也有些奇珍,沈家条件摆在这儿,送的礼讲究心意不重奢华。
兄弟俩在私塾几个月进步明显,沈玉姝觉得这个夫子算是找对了,不免在节礼上多添几分心思。
还记得当初去拜访时候那个老太太是有高血糖的,准备的东西避开高糖含量,又听沈宁嘉说夫子也是个好酒的,空间果子酿的酒分几种,她挑了其中加量最少的来送人。
临近过年,沈家食肆做完最后的大扫除,门口挂上关张歇业的牌子,红红的对联贴上,和左右两家商户互拜早年便去集市上寻自家长辈。
今日上午沈家人采买年货顺便去成衣铺子取定好的新衣,下午便要回山上,虽是临时的房子可也要收拾收拾迎接新年。
和去年一样,洒扫除尘祭灶神,杀鸡宰鹅做炸货,祭祖贴对联等一系列年前活动忙到除夕。
爆竹在寂静的山林中响起,沈玉姝顾念山中生灵,从空间拿的多是色彩璀璨却不会发出震天声响的,辐射范围仅限沈家小院。
烟火再美也比不上他们灿烂的笑容,几人手拿仙女棒在空地上嘻笑地挥舞打闹。
她不自觉摸上腰间香囊,那上面绣了八个小字,岁岁无虞,平安长乐,这是顾氏对女儿的祝福。
“姝姝,过来吃饺子!”厨房门口一声温柔的轻喊。
“你们放烟花小心一些,别炸了手!”沈玉姝叮嘱几个年纪小的,转头大步走向顾氏,“这么早就吃?”
“这不是你奶奶说的,你熬不了夜,饺子提前吃了,要是困了就去睡觉。”顾氏把碗筷摆好,端起灶台上晾了一会儿的饺子放到她跟前。
沈玉姝咬了口虾仁猪肉馅儿饺子,虾仁弹牙混着油脂“噗”地炸满口腔,空间养的活虾果然滋味甜美到爆,她不自觉眯起眼睛,“奶奶真开明,那我今年不用熬通宵了?”
“但也不能太早睡,还是要象征性地守一下。”顾氏不肯放过她,夹起另一个碗里的饺子放到地上的碗里,又朝外喊,“小黑小白回来吃饭。”
它俩的地位在顾氏这里现在直线上升,待遇也是好得不得了,不管家里孩子吃什么都要单独备一份留给它俩。
院里热闹不休,半墙之隔的厨房却安静的只能听到咀嚼声,顾氏眼神慈爱的望向女儿,“吃完了去楼上试试明天穿的衣裳,我看你又瘦了,现在改还来得及,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不能动刀。”
沈玉姝摸摸自己的腰身,不确定道:“瘦了嘛,我摸着也没什么变化,合不合身也就那样吧,哪有人除夕还改衣裳的。”
顾氏还要说,沈玉姝放下筷子拉过她的手在掌心细细摩挲,“看您这双手都糙了,带孩子辛苦还得缝衣裳,明年不行去城里找个绣娘吧。”
“又胡说,就你们几个的衣裳我能有多累,不过等明年他俩会走了娘才是真腾不出时间了。”
沈玉姝又想着以后食肆的每月的上新,是该找个趁手的绣娘,城里大户人家也不是谁都养得起绣娘,多是寻个合心意的长期合作。